分享
2023年从原型批评角度看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docx
下载文档

ID:2138744

大小:16.16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原型 批评 角度 白鲸 中的 圣经 文化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 :成长于基督教新教的影响与气氛之中的麦尔维尔,深受圣经文化的熏陶,其代表作白鲸中的很多人物都源自圣经,在某些人物关系的处理,以及这些人物所表达的宗教寓意,都与其圣经原型趋于一致。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和小说情节的开展再现了人只有遵从神意,获得上帝的宠爱,而不是依靠人本身的力量,才能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原罪〞主题。因此,诺斯洛普·弗莱等人的原型批评理论无疑为解读白鲸中的圣经文化提供了一个绝佳视角。 关键词:白鲸;原型批评;原型人物;原型主题 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成长于19世纪纽约荷兰移民区基督教新教的影响与气氛之中。在其杰作白鲸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如船长亚哈、船员以实玛利等都取自圣经,白鲸中的主要意象:大海、太阳、天空、空气、大鲸、桅杆、电光、火、鸟等,均源于圣经,和圣经有关系的地方达上千处,这使得小说同圣经文化有着一目了然的联系。除了人名、主要意象之外,小说的主题也受到了圣经的影响。因此,诺斯洛普·弗莱等人的原型批评理论无疑为解读白鲸中的圣经文化提供了一个绝佳视角。白鲸中的主要原型有:人物形象原型和主题原型。其中大量的圣经意象投射为读者构筑了一幅想象的框架,使白鲸成为一部迄今为止仍难以理解的神话作品。本文以原型意象为基石,阐释白鲸源自圣经的人物形象原型、主题原型,论述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 一、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弗莱。弗莱认为文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把全部文学纳入到一个更为广阔、完整的结构中来探寻蕴涵其中的普遍规律,他着眼于文学的广阔结构性,尝试用一种更大的范式来发现和阐释文学艺术的普遍形式及规律,这种更大的范式就是原型。原型(archetype)一词由希腊文arche(原初)和typo(形式)构成,原意是最初的形式,弗莱认为最初的文学样式是神话,神话中包蕴着后代文学开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正是在这个最一般的意义上,弗莱把神话称为文学的原型。“文学起源于神话,正是这一原理才赋予文学以千百年来虽经意识形态一切变化,仍具有其传播的力量。这种结构原理当然受社会和历史因素制约,并且不会超越它们,但是结构原理始终保持一种足以说明文学总体本质的形式持续性,这一形式持续性有别于它为适应社会环境而产生的变化〞[1] 。在弗莱看来,圣经是最为广博的神话故事全集。 “圣经为文学提供了一个神话体系……从时间上讲,这个宇宙从上帝创世一直延续到世界末日;从空间上讲,它从天堂一直延伸到地狱〞[1]。 从某种意义上讲,圣经是西方文学中根本的文献,假设缺失了圣经中的众多人物、题材,西方文学几乎不可能出现今天的面貌。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等文学经典都受到了圣经的影响,梅尔维尔的白鲸也不例外。在批评实践中,原型批评力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根本形式(特别是神话原型),并把一系列原型广泛应用于对作品的分析、阐释和评价,从而开辟了文学研究的新的角度和空间。 二、原型人物 通过对白鲸的深层次解读,可发现作品中大约半数人物能在圣经中找到原型,且这些人物与其原型有着极为相近的属性。原型人物的象征意义为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勾画了外部轮廓,也为人物命运的开展铺垫了基调和方向,从而表达其作品的主题思想。小说的主人公亚哈的原型取自旧约·列王纪中的古以色列民族分裂后北方以色列国第七代国王亚哈,可以说,亚哈王的命运注定了亚哈的悲惨结局(亚哈王在与犹太王约沙发作战时,被箭射死在疆场,预示亚哈将死于与白鲸搏杀的大海),而亚哈王的性格就是亚哈性格的“基因〞。在旧约中,亚哈王代表的是不敬神的恶的一面,亚哈王“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圣经列王上16: 30)他与异族通婚,娶耶洗别为王后,随她敬拜巴力神,放任耶洗别残害耶和华的先知,放走耶和华的仇敌亚兰王,强占那伯的葡萄园,拒不听从先知的预言和警告,自大傲慢,一再违背上帝的诫命,最终在与犹太王约沙发作战时,被箭射死。显然,亚哈继承了其“原型〞的渎神性格。白鲸中的船长亚哈也是一位帝王般的人物,性格傲慢, 妄图征服和挑战上帝的神圣至高权威。他蔑视一切神灵,这种傲慢与基督徒的谦卑精神背道而驰。在圣经文化中,大白鲸是恶魔般的巨兽,但它是上帝神力的象征,是上帝引以为荣的创造物。同样,小说中的白鲸,在梅尔维尔笔下,比一切异教的神祗还要伟大美丽,这条白鲸就是上帝划在海面上的神圣界限。在捕捉白鲸的过程中,亚哈不仅仅是在复仇,而是在其强大到偏执的自我意志诱惑下,越过上帝为人与自然所划定的界限,公然指责、对抗上帝,追杀白鲸。可以说,亚哈追杀白鲸就是追杀上帝。亚哈一意孤行,终于在第三次追杀白鲸时被自己放下的捕鲸索勒死,葬身大海。梅尔维尔正是借助这些圣经原型再现了一个敢于对抗上帝的真正恶魔般的人物亚哈。 与悲剧典型亚哈相比,小说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就是带有“正剧〞意味的以实玛利,其“原型〞出于旧约·创世记,亚伯拉罕之妻撒拉不育,便将使女夏甲送与丈夫为妾,夏甲生子以实玛利;后撒拉自己怀孕生子以撒,为使以撒独占继承权,便劝唆亚伯拉罕将夏甲母子赶出家门,任其流浪荒野。然而上帝与以实玛利同在,在创世记中,“以实玛利〞意为“上帝听见〞,因此当被抛在荒野,以实玛利口渴将死时,上帝神奇地变幻出一口井,救了以实玛利,与此对应的是,小说中“裴廓德号〞的水手皆随大船葬身海底时,独独以实玛利靠那只意外浮出海面的“棺材〞式救生圈逃出生天。可以看出,小说中的以实玛利在人物身份、活动环境和人生遭际三个方面,根本保持了其“原型〞的特征:他离开舒适平安的陆地生活出海漂泊流浪,暗合了“原型〞人物与其母被赶出家门流落荒漠;而他与大鲸挣扎搏斗的“荒凉辽阔的大海〞,那么喻示了“原型〞人物靠追猎捕食为生的巴兰旷野。 小说中可以在圣经里找到相似性格,相同命运原型的人物还有以利亚、比勒达、迦百列等次要人物,这里仅以主要人物亚哈与以实玛利为例说明梅尔维尔在某些人物关系的处理,以及这些人物所表达的宗教寓意,都与其圣经原型趋于一致。因此,要准确理解作品的主题,就有必要对小说人物进行原型式解码。 三、原型主题 麦尔维尔生长在纽约荷兰移民区基督教新教的环境里,他信仰上帝,信仰救世主,他对基督教的态度、对神的观念终其一生也没有动摇。新教强调宿命论,强调“原罪〞,宣扬人类只有通过上帝的慈悲,而不是人本身的力量,才能得到拯救。基督教对罪之本质的理解基于上帝与其子民的关系。根据基督教的创世论,“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样式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的各样行动的活物。’〞(圣经创: 1: 27-28)在创造之初, 神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神赋予人治理和管理世界的使命。希伯来语中表示罪的词是avar,意为“越过界限〞[2]。基督教“原罪〞观认为罪的核心就是人从以神为中心转移到以个人为中心,不相信依靠神而相信人能拯救自己,这样的行为就是罪。当上帝吩咐亚当不可吃伊甸园“知善恶树〞上结的果实的时候,就已经划定了人与上帝之间存在着不容跨越的本体性界限,人的幸福和自由都必须以遵守这一界限为前提,否那么,人就会失去与上帝的和谐关系而担负罪的惩罚。亚当和夏娃选择违背神的命令,偷食禁果被认为是人类的原罪及一切其它罪恶的开端。可以说,圣经中的原罪思想是翻开白鲸主题思想的钥匙。小说开头梅普尔神甫在捕鲸者小教堂的绝妙布道起了传播小说主题的媒介作用。布道巧妙地改编自圣经·旧约的约拿书,尤其是约拿海上冒险的那局部,它记述了约拿犯罪、受罚与悔过的过程。梅普尔神甫在布道中力图证明上帝对人的方式是正确的,他坚持认为个人的意志应该服从上帝的意志,个人的“自我〞应该淹没在上帝的“自我〞中。梅普尔的观点非常清楚明白:“要服从上帝,就得违背我们自己。正是在违背自己之中,才包含着遵从上帝的艰难〞[3]。随着白鲸故事的开展,我们意识到关于约拿的布道是多么贴切。“裴廓德号〞在苍茫大海中航行时,约拿的形象又重复出现了。亚哈船长带着复仇的目的开始了他的航程,他同梅普尔神甫一样也在寻找神,不管这个神的名字是上帝还是莫比-迪克。这里,亚哈预示早先不知悔改的约拿,他除了自己的法那么之外不成认其他法那么,他的寻找是自我做主而不是自我屈服,他的傲慢自大与后来约拿的服从形成鲜明比照。他不顾船员们的劝说决心倾力追杀白鲸,以报断腿之仇。亚哈的固执己见最终使他自己和除以实玛利之外的裴廓德号船员遭受了灭顶之灾。而约拿却在最后的关头及时服从上帝的意愿,挽救了船只,平息了风暴。在梅普尔神甫的布道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个被巨鲸救了的人,而在亚哈的航行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个被巨鲸消灭的人。麦尔维尔通过梅普尔神甫告诉我们,只有放弃个人欲望服从神的意志,才能死而后生。 然而梅尔维尔对宗教的沉思冥想却是复杂的和充满疑虑的。霍桑曾经这样写道:“他既不能相信,又不能不相信;他太老实和有勇气,使得他不能不尝试这个或那个〞[4]。他与信仰的斗争和他对神的态度主要在于他对置身于其中的文化所进行的选择,即对于神的本质的特殊定义的选择。与麦尔维尔同时代的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和主要象征人物爱默生认为人是自己的神,人的意志是自由的。在超验主义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就的等观念的影响下,美国19世纪许多人不再信仰上帝,救世主,转而相信人可以自己拯救自己。对于当时盛行于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思想,麦尔维尔反响强烈。他开始对圣经中上帝的仁慈表示疑心。但是另一方面抛弃圣经教义的所有约束,赋予人上帝般的地位他又觉得不妥。对于爱默生似的英雄他还是充满了敬意的。船长亚哈虽然没有在实际上但却在精神上赢得了胜利,他是一个精明的敢于冒险的船长、是一位悲剧英雄。可同时通过白鲸,麦尔维尔也谴责了亚哈对神的反叛。亚哈的经历也预示了这些人的命运。他们抛弃了对上帝的信仰,开始依靠自我毁掉森林,开拓土地,兴建铁路。他们的驱动力就像亚哈那样坚韧;像亚哈那样除了自己的追求对其他都置假设罔闻;像亚哈那样用不变的方案来表现自己的信心和坚强意志;最后如他一样走向消灭。可以看出,在依靠什么力量铲除罪恶,拯救人类这个问题上,麦尔维尔参加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他看来,人类只有皈依上帝,在上帝的指引下,依赖自我、友情等,才能获得拯救,再生。小说中的以实玛利就是这样的人物,是作者所赞同的。 结语 作为虔诚的基督教徒,麦尔维尔熟谙圣经,这使他能游刃有余、成功得体地引用圣经原型。他对“原型〞形象及其意义的思考在他创作人物时的多角度思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而使小说人物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原型〞人物的品质特征,进而在另一个自足的文本系统(白鲸)中得以丰富和开展,最终使作品本身延续和丰富了圣经原文的宗教意蕴。由此,我们可以把亚哈看作邪恶人性的化身或人类罪恶力量的代表,而亚哈的仇敌白鲸,作为神秘、强大无匹的超自然的存在物,那么应看作是上帝用来惩治邪恶的使者,白鲸与亚哈的斗争实质上就是服从神意与反叛上帝之间、欲望与抑制之间的冲突。因而,建立在宗教寓意之上并超越宗教寓意的对一切违背自然、对抗神灵之罪与恶的批判,就成为作品的主题所在。在当今人类盲目自大、藐视一切、惟我独尊的时代,在我们贪婪无度地向自然索取、肆无忌惮地挥霍有限资源的时代,这一主题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陈会亮. 圣经与中外文学名著[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23. [3]梅尔维尔. 白鲸[M]. 罗山川,译.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4]孙筱珍. 白鲸的宗教意义透视[J]. 外国文学研究,2022(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