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主题
党课
模板
弘扬
伟大
精神
书写
时代
华章
ppt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弘扬伟大精神 书写时代华章 前 言 百年奋进,百年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体悟党的百年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凝聚起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企业家精神、三牛精神。目 录 第一一部分 深入学习女排精神 第二二部分 深入学习载人航天精神 第三三部分 深入学习抗震救灾精神 第四四部分 深入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第五五部分 深入学习脱贫攻坚精神 第六六部分 深入学习企业家精神 第七七部分 深入学习“三牛”精神 第一部分 深入学习 女排精神 深入学习女排精神 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获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运动员、教练员代表时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深入学习女排精神 时代背景 1981年在日本举行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无数中国人围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焦急地观看女排战况。面对实力强大的东道主日本队,在决胜局比分落后的不利形势下,女排姑娘们咬紧牙关拼搏到底,随着铁榔头郎平的一记重扣,中国队以3:2险胜,中国三大球的首个世界冠军诞生,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们热泪盈眶、欢呼雀跃。深入学习女排精神 时代背景 那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开始,人们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可是,在世界上说起中国,让中国人自己感到提气、让别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并不多。所以,当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时,全国一片欢腾,百姓激动不已。女排精神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激发起一代代中国人拥护改革、投身改革、建设国家的磅礴伟力。中国女排并没有就此止步,从1982年到1986年,连战连胜,创下世界排球史上五连冠的伟业。进入21世纪,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惊天逆转、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绝地翻盘、2019年日本世界杯的11连胜中国女排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现实。深入学习女排精神 科学内涵 正是坚持了祖国至上这一女排精神的内在灵魂,郎平这把铁榔头一敲就是40年,她以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身份两次夺得奥运会金牌。在她看来,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祖国至上祖国至上 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主攻、副攻、二传、接应、自由人,各有各的赛场站位,各有各的赛场分工,但是最终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在分工基础上团结合作,发挥出团队的最佳战斗力。这就要求每位运动员都能自觉地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没有这样的团结协作精神,不可能有一场比赛的胜利,更不可能有五连冠。团结协作团结协作 深入学习女排精神 科学内涵 女排姑娘们一次次翻身接球,鞋子开口了、衣服蹭破了、皮肤擦伤了,沙粒陷入了皮肉之中,瞬时间血肉模糊。就这样,女排姑娘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练就过硬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她们的可贵不在于征服对手,更在于战胜自我,赛场上哪怕形势再险峻,她们也能始终保持昂扬士气,咬紧牙关,拼搏到最后一刻。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中国女排铸起了实现梦想的阶梯,使她们用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书写了奋斗不息的动人篇章。顽强拼搏顽强拼搏 竞技场上没有常胜之师,一路走来,中国女排获得过胜利和荣耀,也经历过失败和挫折,但她们胜不骄、败不馁,从不言弃。中国女排有一首队歌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是陈忠和教练率领球队2003年重新夺回了失去17年的世界杯冠军、2004年加冕奥运会冠军之后唱响的。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使得中国女排总是能在挫折和失利之后,以冲击者的姿态重新出发。永不言败永不言败 深入学习女排精神 现实意义 虽然中国女排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换了一代又一代,但是女排精神一如既往,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其影响早已超出体育范围,辐射到各行各业,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五连冠时期,女排精神影射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召唤。当时走街串巷的个体户、奔向新生的打工者,都从女排身上汲取营养成分,展现出昂扬奋进、敢闯敢试的精神气质。走进新时代,女排精神继续焕发强大生命力,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今天,我们已经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正需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坚持祖国至上,就是要厚植爱国情怀,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驰骋奉献的坚定理想。坚持团结协作,就是要深刻认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的道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坚持顽强拼搏,就是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坚持永不言败,就是要激发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丰功伟绩。第二部分 深入学习 载人航天精神 深入学习载人航天精神 2016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强大精神力量。深入学习载人航天精神 时代背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飞天梦想延续了几千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研制出了两弹一星,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1992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2003年10月16日,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平安返回地面,中国人以实力证明自己不仅能够造出两弹一星,也能实现载人航天。深入学习载人航天精神 时代背景 现在,中国是全世界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是一个迈进空间站时代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以令世人惊叹的速度一路追赶、并跑、超越,在这个过程中,奋力拼搏凝聚而成的载人航天精神不仅是托起飞天梦想的精神之翼,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入学习载人航天精神 科学内涵 这是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据报道,有位航天员的母亲看了儿子训练的场景之后,本来的骄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心疼。为了适应航天环境,航天员必须接受一系列魔鬼训练。以超重、耐力训练为例,航天员要在时速100公里旋转的离心机里承受相当于自己身体8倍重量的考验。在离心机上,航天员的面部肌肉下垂,胸部极度压抑,呼吸非常困难,短短几十秒就如同跑了1万米。训练时,航天员旁边有一个红色按钮,只要伸手按下去就可以解脱。不过,没有人在训练中把手伸向旁边的红色按钮。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所说,对我来说,这个按钮就不存在,我就是晕在上面,也不会去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吃苦 深入学习载人航天精神 科学内涵 这是中国航天人攻无不克的真实写照。失利、挫败对航天人来说既不陌生也不可怕。2017年7月,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因发动机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研发团队经过100余天的故障排查与180余天的试验验证,找到失利原因,对发动机从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2018年11月,改进后的发动机在长程试车过程中出现问题,研制团队再次进行改进。2019年4月,一台用于后续任务的发动机又出现异常,研制团队又对发动机结构再次进行改进直至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在航天领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成功是差一点点的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的成功。一点点背后就是一种无惧挑战和困难、直面挫折和失败的战斗精神。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战斗 深入学习载人航天精神 科学内涵 这是中国航天人探索创新的真实写照。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崇高使命激发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攻关、攻关、再攻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时,尽管我们已经掌握了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卫星等基础技术,但对于载人航天这一航天领域的最高难题,我们几乎是从零开始。当时中国航天人大胆提出一步跨越国外近40年发展历程的飞船设想。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的论证设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都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一起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关键技术就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局部还有所超越。这样的发展模式被国外评价为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太空计划。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攻关 深入学习载人航天精神 科学内涵 这是中国航天人忘我牺牲的真实写照。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落月后,一张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48岁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因激动难以自已,74岁的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紧紧握住她的手。这次握手传递的是使命,接力的是青春。在他们背后还有更年轻的航天人,也在燃烧自己的青春。嫦娥四号鹊桥分系统主管设计师侯文才和同事们一起在白雪覆盖的北方林海留下过脚印,在黄沙遍地的西部戈壁洒下过汗水。嫦娥四号着陆器测试指挥岗齐天乐在举行婚礼后的第二天就搭早班机回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航天人就是这样慷慨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直至宝贵生命。这种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奉献 深入学习载人航天精神 现实意义 为了建中国天眼,人民科学家南仁东带领团队翻山越岭,在贵州深山里对1000多个洼地进行比较,很多地方只能步行,有时连条小路也找不到,但是,再苦也没有挡住他们的脚步,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为了研发疫苗和药物,广大科技工作者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每一次实验不一定都有想要的结果,但一定都有战斗的汗水,如果失败,就抓紧时间再来一次,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体现。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发中,科技工作者们虽然知道北斗三号的部分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全球最佳,但仍然不懈攻关、创新不止。因为他们看到国外导航系统也即将更新到下一代,随时会实现反超。特别能攻关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体现。如今,在许多科技领域,80后、90后年轻一代,已经接过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交接棒,挑起大梁,快速奔跑,燃烧自己的青春,做国家和人民需要的研究,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体现。第三部分 深入学习 抗震救灾精神 深入学习抗震救灾精神 时代背景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瞬间的灾难,吞噬了数以万计同胞的生命。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展开了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深入学习抗震救灾精神 科学内涵 14年前,面对汶川特大地震,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成为最为响亮的集结号。在抗震救灾的第一阶段,无数支救援力量奔赴第一线,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医务人员、专业搜救人员等数十万人,加上志愿者100多万人,还有数量庞大的当地干部群众,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斗争中。26岁的战士武文斌,在救灾一线奋战了32个昼夜后,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再也没能站起来。来自河北唐山的13个庄稼汉,在震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仅在北川一地,他们就直接抢救出伤员23人,引领出受灾群众300多人,唐山13义士感动了13亿中国人。在南京江宁区募捐点,一位拾荒老人上午捐了5元后,下午又将多年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