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老人
养老
现状
对策
研究
农村老人养老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老人养老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农村老人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巨大挑战。这篇文章全面调查了达州农村养老现状,对农村家庭养老根基动摇的根源进行研究,提出了改善农村老人的养老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养老;农村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养老保障体系
前言
“百善孝为先〞,传统以来,我国对老年人口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都比拟重视。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劳动力在加速转移,子女外出打工,尽管从经济上给父母补偿,但老人日常生活照顾,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却无法通过金钱解决,传统以家庭为核心的农村养老格局因此问题重重。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现代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经济保障、生活照顾保障以及精神慰籍保障得不到落实,自古以来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面临成为空话的危机。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机制
养老保障体系可以认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关系中老龄人口生活的支持系统,该系统具有三方面的支持功能:一是为老龄人口提供根本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可以称之为养老的经济保障;二是为老龄人口提供生活照料和情感寄托的人力资源,称之为养老的人力保障;三是养老体系自身顺利运行的社会条件,包括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和法制体系,称之为养老的道德和法制保障[1] 。
这三方面的功能中,道德和法制保障须由国家来提供和引导,但经济和人力保障将会因提供者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养老机制。
〔一〕养老保障机制的种类
当前普遍认为养老保障机制有四类: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社区养老保障机制、家庭养老保障机制、个人养老保障机制[2]。其中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从宏观看都是社会养老,只是提供养老保障的范围不同,个人养老随着老人进入高龄阶段,也会回归到社会养老或家庭养老中。因此,本质上讲,养老机制就两种,社会养老机制和家庭养老机制。
小农经济时代,家庭养老机制以血缘为纽带,是子女对老人的“返哺行为〞,养老问题在家庭内部得到解决,是社会的根本养老保障机制;市场经济社会,老人可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养老照顾和精神慰藉,在市场失灵时,由政府介入,给予养老保障,市场经济行为下社会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缺乏的市场补充。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开展
传统社会,家庭是生产和消费的根本单位,同时承当分配、储蓄、保障、生育、抚养、赡养等各种职能,家庭是社会的根本细胞,养老问题便在家庭内部得到解决,老人所需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全部由家庭提供[3]。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开展,农村养老模式必将从单一的家庭养老向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模式转变。从传统社会的“家庭养老〞到工业社会的多层次“社会养老〞,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4]。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开展极不平衡,东部沿海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经济开展快,而西部地区,农业耕作模式主要还以小农经济为主。因而在全国层面看,农村养老情况复杂。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兴旺,农村老人养老模式呈多元化的趋势,而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开展滞后,还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一些市场型社会养老效劳形式还未形成规模。
三、调查范围及结果
〔一〕调查范围
为了全面掌握达州市的农村老人养老情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设计了三套问卷,分别针对农村60岁以上老人及其家人和养老院中的老人,主要围绕老人的根本生活情况、老人家庭照顾情况、老人的精神慰藉情况、老人对社会养老的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达州市所辖五个县市区中的1600个村,共计调查2762人。
〔二〕调查结果
1、老人根本生活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达州市农村老人物质生活保障能得到根本满足,生活经济来源比拟宽泛,有务农所得,有子女打工寄钱所得,也有国家提供的农村根本养老保险金以及社会福利。局部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老人靠子女寄钱就能满足生活。国家补助的根本养老保险金以及社会生活最低保障金,虽然不能全部满足老人的生活费用,但也是一笔有效的补偿。
从家庭收支情况调查来看,73.4%农村老人家庭物质条件尚可,3%的老人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对家庭养老支出调查发现,家庭养老根本没有养老效劳支出。在问及供养老人的最大困难中,56.7%的子女认为经济件不好,排在首位。对国家养老政策期待调查发现,54.3%老人希望改善农村医疗条件,49.7%的老人期望增加养老金。
2、老人得到的家庭照顾情况
家庭养老模式中,假设老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老人得到的生活照顾将会有很大改善。但目前,在农村地区,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老人与子女一起生活的比例不大,得到子女生活照顾的不多。
〔1〕老人子女多,但不在身边照顾
目前达州市农村老人还是子女较多,调查中没有子女的老人只占1%,有2个子女及以上的占89.4%。但调查的老人中子女外出打工的比例高达89%。农村老人家庭经常在家的家庭成员老伴最多,占74%,经常在家的儿子、儿媳比例分别为24%和20.1%。
在供养情况中,有31.3%的老人不需要子女供养。子女供养的老人中,不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占68.9%。所有老人中不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占78.6%。这些老人的靠自己照顾或者与老伴相互照顾。
〔2〕子女希望能在身边照顾老人
对子女的调查发现,子女亲自照顾自己的老人意愿还是比拟强烈:52.5%的调查对象认为最好当面照顾;37.4%的调查对象认为“供养老人的最大困难〞是需要打工挣钱,没有时间照顾老人。
〔3〕老人生病时,子女会回来照顾
89.2%的老人生病时,子女都会尽心照顾,当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子女都会回到家里亲自照顾老人。但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会给子女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让家庭生活变得压抑。
3、老人的精神慰藉情况
生活条件越好、文化程度越高,精神慰藉需求就越高。但农村老人文化程度、生活条件一般来说不是太好,精神慰藉需求就相对较低,老人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是串门聊天、看电视,赶场,农村家庭子女更多是注重老人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对精神慰藉相对不重视。
调查发现:52.2%的家庭子女经常寄钱回家,72.3%的家庭子女经常打 联系〔至少每月一次〕。老人也主要从儿女成才、打工挣钱,子女给家里寄钱、 联系的过程中获取精神慰藉。
4、老人对社会养老模式的态度
67.2%参与调查的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生活,84.8%的子女不愿意送老人去养老院。福利院养老模式在老人心目中都是孤寡老人生活的地方,子女也认为自己有能力供养老人,将老人送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更不愿接受不孝之名。但在老人老年生活不满意的现实情况下,老人去养老院的意愿比子女强。
〔三〕调查结论
结论一:达州农村老人养老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没有形成规模。
结论二:达州农村家庭养老的老人有根本的经济保障,但保障水平低。
结论三:达州农村家庭养老的老人生活照顾及精神慰藉得不到满足。
四、改善农村老人养老困境的对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开展,大局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让传统的儿孙满堂的农村大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老人在农村生活,子女在城镇打工,老人与子女的别离使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根基发生了动摇,老人的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变得稀缺起来,急需建立完善和推行满足老人养老需求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一〕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开展,增强老人养老的经济保障实力
经济问题是目前困扰老人养老的最大问题,农村家庭因经济条件较差不得不外出打工;受财力所限,政府不能全面高标准实行养老保险金制度,在社会养老方面有心无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只有经济条件改善了,才能使农村家庭有能力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1、改变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流转可以集中土地,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促进社会化分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只有改变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加大农村科技教育力度,转变农民观念,提供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才会增强农村老人养老的经济保障实力。
2、开展区域经济,促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可进行有效的区域规划,加强城镇布局,改善乡镇的根底设施,完善乡镇的投资条件,加速各地区的产业升级,完善地区间的产业转移机制,增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各类工业企业落户,加强乡镇企业开展,搞活当地经济,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强农村老人养老的政府领导作用
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农村老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在老人养老的问题上,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我国,农村人口多,地域辽阔,经济开展极不平衡,在国家层面很难形成统一的养老政策。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开展状况,制定各种养老政策,给予老人养老的全面保障。
〔三〕精心设计农村老人养老制度,全面建立和落实养老保障体系
老人养老制度设计涉及到养老保险金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生活照顾保障制度、老人医疗保障制度、老人养老各项福利制度等。老人养老生活情况因家庭条件、身体条件不同而千差万别,要从制度设计上保障每一个老人的养老生活,给老人一个良好的道德和法制生活环境保障。
1、建立和落实农村老人经济保障制度
虽然随着经济的开展,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模式将逐步形成,但家庭养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还将是农村的主要养老方式。我国处于未富先老阶段,国家财力有限,根本养老保险金制度又无法大面积高标准覆盖。在普惠制的根底上,设计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福利救助制度将促进农村老人养老状况改善。
2、加快农村老人护理效劳体系的建立
由政府出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效劳体系,引导企业、街道、养老机构等提供各种养老效劳,以满足不同养老家庭的需要;建立社区老人效劳体系,成立老人效劳队,同时引导和鼓励市场型养老机构的开展。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可以通过市场行为,进行机构养老;条件不好的老人,由社区老人效劳队给老人得到一定的生活照顾;中大型农村社区,实行农村社区家庭养老效劳。
总之,我国尤其是内地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变得紧迫,任重而道远。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应根据现实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解决养老问题,使老年人在一种经济宽松的条件下、在温馨的生活气氛中愉悦地养老。
参考文献:
[1]马利敏.新型养老体系的研究与设想 [J].人口学刊.2023〔01〕
[2]谭克俭.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23年05
[3]苑梅.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23年6月.17-18
[4]董登新.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四大难题.凤凰财经网,2023年0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