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文化
技艺
再生
orn
新生
艺术
实践
刘怡婧
Art Pan rama民族艺术 145“非遗+”文化与技艺的再生性以Reborn新生艺术实践为例文 刘怡婧 许旭兵 内容摘要黄梅挑花作为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立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分析黄梅挑花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通过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Reborn新生的艺术实践,将黄梅挑花活化运用于现代针织服装设计当中,实现传统民间手工艺的时尚表现形式,并探讨黄梅挑花技艺在当代语境下的活态传承与创新路径。关键词黄梅挑花 传统手工艺 创新应用 传承保护 针织服装黄梅挑花又称架子花、十字挑花,是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的传统民间手工艺,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女的精挑细作,日臻完善,黄梅挑花以广泛丰富的取材、夸张浪漫的纹饰、绚丽高雅的色彩形成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时至今日,黄梅挑花的“静态”保护有了一定的规模和进展,而在“动态”传承方面仍面临很大的困难,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性研究甚少。为此,笔者对黄梅挑花进行实地调研,将其艺术特色进行归纳总结,发掘其文化内涵及审美特征,并通过对造型、色彩、材料、工艺方面的不断创新,与现代针织服装结合进行设计研究,旨在更好地在实践中传承和保护民间手工艺,在“非遗+”语境下延续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一、黄梅挑花的艺术特色黄梅挑花起源的确切年代已无从考证。据传,该技艺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1958 年,在挖掘黄梅县蔡山的明朝墓葬时,发现墓中女尸身上有“福寿双桃”图样的方巾,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黄梅挑花作品。据此推算,黄梅挑花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 500 年前。黄梅挑花深受楚文化影响,既具有想象奇特、古朴淳厚的艺术特征,又继承了楚人夸张浪漫的精神内核。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先生曾经说“挑花有幻象性与真实性所显示的豪放与活泼的美,强烈对比与和谐统一,仿佛是读富于幻象的楚辞”。黄梅挑花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其色彩、图案以及题材往往寄托着黄梅地区劳动人民朴素而实际的向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民间寓意,作为劳动人民“缝穷补破”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形式,黄梅挑花不囿于前人古法,注重“达意”而非“绘形”,反映了人们的智慧与创造,把生活的美好提炼出来,形成黄梅挑花独特的艺术语言(图 1)。(一)工艺拙朴,针法严谨据黄梅县志记载,早在宋代,黄梅就有了十分讲究的挑花工艺。黄梅挑花工艺流程分为纺纱、织布、漂染、挑制四个步骤。将经过弹制的棉花绒搓揉成条状,用纺线车纺成棉纱;又将棉纱经过浆纱、晾晒、上锭子、排纱等工艺织成“家机大布”(又名大布或土机布)做布坯;再将织成的大布添加染料染色,成元青布(或藏青布),配以茶叶反复茶煮(防掉色),晾干,布成;最后通过挑绣的方式,顺应布纱经纬,利用丝线在底布上挑制成具有不同风格且极富立体感的图案。黄梅挑花与一般刺绣不同,刺绣重“刺”,挑花重“挑”。挑花时不需要描图和模具,而是遵循大布的经纬数纱徒手挑制,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无数条“一”字形线迹构成变化万千的图案纹样,形成黄梅挑花的针法语言。黄梅挑花主要分为十字针和牵针两大类,在针法上有严格讲究,无论哪种针法都有其行针规律。十字针包括直纱针、直角针、斜纱针,主要用于挑制图案的整体框架,按大布经纬线组成的纱眼(方格一般 3 根纱或 4 根纱为一针)挑成十字,并通过交叉形成图案;牵针包括直针、虚针,主要用于点缀图案细节,行针上不受纱线数与纱向限制。据挑花艺人胡德稳介绍,挑花作品正面呈“X”形,背面线迹工整呈“一”字形,一个图案纹样首尾只有一个线结,起针的地方和完成图案后完针的地方在同一个位置,挑花中间接线则需要把衔接处捻成一根完整的线,线不露头(图2)。黄梅挑花的传承方式有别于其他手工艺,它不仅是一种民间传统文化,更是一种女性能力的表现,当地有俗谚:“黄梅有女皆挑花。”黄梅挑花正是靠妇女们一代代承袭下来的,她们寄情于一针一线,通过挑花表达个人情感,每一位挑花艺人在挑花的过程中都会遵从针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会加入自己的创造,“针法在一定的时候,服务于心法”,正是由于挑花艺人不局限于针法规律,而在挑花过程中不断融入个人的想法与创造,这才成就了黄梅挑花作品大巧若拙、变化万千、古朴纯真的艺术风格,使黄梅挑花在全国众多挑花中拥有独具一格的审美价值。(二)色彩绚丽,浪漫神秘楚人崇尚华丽的诗情和秉性源于楚辞对楚地民间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黄图 2 黄梅挑花十字针法走线示意图图 1 黄梅挑花作品 美术大观民族艺术146梅挑花在色彩表现上遵循“以热闹为先”,底布的颜色多为净面色,通常选用黑、红、群青色等土布为底色,其中填充蓝、黄等颜色形成视觉冲击。黄梅挑花作品依据色彩分类,可分为“彩挑”和“素挑”。彩线挑绣时,白色线作基本骨架,加以大红、桃红、浅红配以橘黄、中黄形成作品的暖色基调,而墨绿、湖蓝等冷色点缀,注重面积大小和明度变化,使画面呈现暖而不燥、繁而不乱的和谐效果;素线挑绣时,选用与底布颜色对比明显的单色线,常见的配色有青布白线、黑布白线、红布白线、白布黑线等。淡远相宜,疏密结合,呈现一种质朴典雅之美。根植于楚文化背景下的黄梅挑花,其色彩风格尽显楚文化的审美,黄梅挑花整体呈鲜明、绚丽的色彩配置,加之多层次的色彩推延丰富了画面的空间感,给人超然甚至略带神秘的感受,与楚艺术“惊采绝艳”的色彩追求有着高度的统一性,极具繁复华丽的美感与强烈的装饰性。黄梅挑花的色彩之美,映射了楚地人民对生息世界的探索,承载了浓厚的楚文化意蕴。(三)造型格律,取材广泛黄梅挑花的图案设计不追求形象上的逼真写实,而追求一种抽象的神似,运用简练的针法语言,将图案“几何化”呈现于画面之上,造型灵动精练、风趣传神。黄梅挑花的图案造型一般采用传统的格律体、平视体进行布局,结构奇谲,或团、或椭、或方、或多边制作图案,整体布局十分严谨,但在一定的程式化中力求微妙的变化。“对称性”是黄梅挑花平面构成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是黄梅妇女凭借自身对美的理解自发形成的审美意识,潜移默化地造就了黄梅挑花在感官上具有稳定、和谐的视觉效果。对称美体现在黄梅挑花的各类纹样中,包括主花图案、边花图案、角花图案、锁边图案、花边图案等,丰富多彩、变幻万千,如挑绣作品最中心的主花图案,能查阅到的就有四十余种造型纹样,亦有各式各样装饰在主花图案周围的角花、边花图案等两百余种。这些图案中,除文字、人物、骨牌等独立的特殊纹样以外,皆呈对称性构图。黄梅挑花的题材同样丰富浩瀚,常见的题材包括戏曲故事、动物花卉、民俗民风、诗词楹联等。黄梅挑花不仅色彩深受楚文化熏陶,在图案取材上也承载了楚文化的影响。楚地是“凤文化”的孕育之地,楚地先民将凤鸟视为图腾的习俗延续至今,也为黄梅挑花的作品创作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黄梅挑花作品“凤追凤”方巾、“脚踏四凤”木屐、“凤穿牡丹”门帘等名作,都寄予了黄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与向往。黄梅地处“吴头楚尾”,得吴风楚韵,文脉丰厚,由于黄梅是戏曲之乡,常年耳濡目染,动人的戏曲故事流传于一代代人心中,人民需要寄托理想、表达情感,从而衍生出黄梅挑花一系列具有戏曲故事情节的图案,如“七仙女下凡”“辕门斩子”“桃园结义”“七女送子”等,这些图案不尊崇固定法则,全凭艺人自身的体验和情感描绘图案,但又不脱离民间艺术的原始韵味,从而造就了充满趣味性并极富想象空间的艺术效果,这也使黄梅挑花的图案题材更具独特的审美价值。黄梅挑花是民间自然形成的特有艺术形式,寄托了农耕文明社会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风民俗题材纹样是民间生活真实的映射,流露出黄梅挑花质朴淳厚的大拙之美本质。如“鲤鱼跃龙门”纹样寄托了父母期盼孩童长大有所作为的期望;“福寿双桃”作为祝愿老人福寿绵长的礼物,寓意福寿双全;“恩哥蟠桃”“龙凤呈祥”“喜鹊登梅”寓意爱情甜蜜。生活在基层的巧妇与少女凭着个人的智慧和对自然与社会的感受,将乐观的生活态度自然而默化地融入挑花作品中,创造出不拘泥于单一形式的构图,展示丰衣足食、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浪漫生活,寄予平安吉祥、驱邪镇妖、富贵如意的美好期望。黄梅挑花图案的隐喻性是装饰审美的集中体现,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人们把至善至美的希冀寄托于各类物象之中,将艺术与自然结合,呈现出万物和谐统一的精神追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黄梅挑花方寸之间凝聚了黄梅人民的艺术天赋与民族智慧,既是民间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之中时代的烙印。二、黄梅挑花技艺的再生性研究黄梅挑花的图案造型、色彩配置、材料工艺来源于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积累,是民间自然形成的艺术形式,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流传至今成为重要的视觉艺术创新源泉。文化精神的形成最重要的是在过去的经典中寻找可再生的艺术资源,活化优秀传统文化就需要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作为当代设计师,关注民族审美特色,发现民俗审美情趣,探索艺术语言和文化元素并将其创新融入现代设计当中,是艺术设计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一)构想迁移,重组元素服装系列作品Reborn新生的构想是在延续黄梅挑花针法讲究的基础上,打破其传统的材料、色彩、纹样限制,实现原有文化内涵的迁移和转换,使之更加具有当代性。Reborn新生基于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旨在突破黄梅挑花固有的创作模式,探寻现代针织服装设计新的表现形式,为了更好地诠释作品主题,创作思路上必须打破常规的设计束缚。首先,通过剪裁方式的创新、解构手法的融入赋予针织服装新的视觉体验;其次,打破单体图案平铺的构成形式,通过几何图形分割重组加以黄梅挑花针法特性衍生出的线性语言,形成服装主体图案元素;最后,通过天然材料和传统工艺保留古朴典雅的气韵,将非遗特性与现代针织工艺及当代审美相结合实现“文化再生”,使传统民间技艺成为现代创新设计的重要源泉,再次印证民间艺术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二)看顾民族,顺应时代从黄梅挑花应用到服装设计的制作来看,与梭织服装结合的实践较多,而与针织服装结合的实践相对较少,且形式单一。在针织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多元文化融合共生的今天,人们在满足实穿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服装造型的美观与时尚的设计感,以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随着贵州苗绣、荣昌夏布、哈密刺绣等中国传统非遗手工艺登上巴黎时装周,一件件“穿在身上的史诗”将世界眼眸集中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的即是世界的。“非遗+”为传统手工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激发出无限的可能。黄梅挑花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民众文化的载体,精神层面的内涵更应该被重视与保护,“新生”是建立在对黄梅挑花艺术特色解读的基础上,延续其所蕴含的真挚淳朴的匠人精神以及古拙典雅的美学价值,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时代,通过传统手工艺为现代服装融入有深度、温度的设计。为此,Reborn新生的创作路径就基于时代的需求,顺应时代文化发展,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实现传统手工艺传承Art Pan rama民族艺术 147 与保护的新思路。(三)可行探索,技艺留存近几年来,笔者多次走访黄梅挑花保护地区,前往湖北省黄梅县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黄梅县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黄梅五祖寺等地,寻访黄梅挑花民间艺人,收集一手资料,了解黄梅县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和黄梅挑花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在湖北省武汉市高龙城非遗传承园“石九梅工作室”调研期间,笔者得到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石九梅老师的亲自指导和帮助,学习挑花针法,参与实际操作,对黄梅挑花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技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系统性研究。石九梅老师也少有在针织面料上做挑花,我们通过反复实验探讨了针织服装与黄梅挑花结合的具体实现方法以及最佳表现效果,确保作品实施的可行性。黄梅挑花在针织面料上虽然不及传统大布呈现出的效果精致、细密,却更有一种抽象、粗放的时尚感。同时,与传统大布相比,针织面料具有舒适感高、质地松软等优点,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抗皱性和延伸性,将黄梅挑花与针织面料加以结合,传递了低碳环保、无公害织造以及健康舒适的理念,顺应服装行业可持续时尚的未来发展路径。所以,笔者试通过民间艺术的造型、色彩、材料、工艺方面的不断创新,延续其文化内涵,与现代技术、当代审美相融合,完成黄梅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