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奇境
中的
动物
政治
一场
想象
维多利亚
社会
变革
苏冰
年 月第 卷 第 期阴 山 学 刊 “奇境”中的动物政治:一场想象的维多利亚社会变革苏 冰,苏 南(泰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泰安;威斯敏斯特大学 媒体与传播学院,英国 伦敦 )摘 要: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由于自由主义思潮、洛克牧养权观念以及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倡导,动物权利和动物主体性的意识随着国民教育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大众。在爱丽丝梦游的“奇境”世界里,英国儿童作家卡罗尔一方面通过饮食政治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另一方面构建了“奇境”动物从不合作到反抗贵族皇权的政治领域。但是,“奇境”只是卡罗尔不满社会现状,为改良社会而想象的一场变革实验,由于他本人保守主义的政治立场和对下层社会(动物)“非理性”的恐惧,注定了这次变革只是一场梦境。关键词:奇境;动物政治;维多利亚时代;人类中心主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人与动物的关系一直是自由主义话语体系的主题。年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成立,这也是世界上历史最久的动物福利组织。该组织的使命是“通过一切合法手段,预防虐待、鼓励仁慈、减轻所有动物的痛苦,”组织要求公民将家畜看作是一种感性的抑或理性的对象,将动物置于与人等同地位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对动物主体性的认同,福柯()称之“牧养权”,“为了拯救羊群,牧羊人忍辱负重,甚至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牧人对羊群的拯救充满着一种一贯的、个体化的和终极的仁慈”。无论从功能还是从目的来看,牧养权基本上是一种人对动物行善、向善的善意权力,即人对动物看护、照看和引领的善行。从 世纪晚期的约翰洛克()开始,一直持续到 世纪,动物的某些特点被人们用来指导儿童遵守自由规范,教育儿童培养诚实、勤劳的良好品德。正如科斯莱特()所言,世纪儿童文学中,动物像人一样讲话,这类动物故事常常强化动物的教育功能。其中,年刘易斯卡罗尔()出版爱丽丝梦游奇境(后文简称奇境或“奇境”)是该时期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奇境 对动物的描写与他人作品截然不同,卡罗尔让“奇境”动物教爱丽丝破坏以人类为中心的政治权力关系和传统的人与动物之间的等级制度,并且拒绝承认爱丽丝高于它们的权力地位,甚至挑战她作为人的主体身份。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动物就是动物,可以用之教孩子遵守家族里的长幼尊卑和社会规范,但绝不会取代人的地位,“奇境”的动物却拥有替代性主体性的政治力量,“呼吁人类成为动物,而不是让动物放弃重要的控制权,长期以来这被错误地认为是人类独享的权力”。这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普及项目“兔子洞里的秘密 刘易斯卡罗尔的儿童世界”、年度校级重大科研和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项目“史地文化典籍翻译”。作者简介:苏冰(),男,山东新泰人,泰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翻译、跨文化交流、英美文化等研究。苏南(),女,山东泰安人,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文化传播、跨文化交流研究。该时期儿童作家莎拉特里默()的罗宾斯的历史()和查尔斯金斯利()的水孩子()等作品充满家长式说教,强化人与动物之间阶级和物种的差异。DOI:10.13388/ki.ysaj.2023.01.017样,动物作为非常规的主体性拥有颠覆“奇境”中的非民主政治制度的权力。因此,奇境批判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的牧养权观念。一、从动物的牧养权到主体性在关于教育的一些思考()中,洛克自诩为动物权利的倡导者,认为动物在培养儿童主体性上起着重要作用,善待动物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善待他人,儿童“从摇篮中”应该学会“对有知觉的生物友好”。善待动物的同时,还要教会儿童欣赏文学作品中动物的品德和魅力,这有利于培养儿童成为好公民。但是,洛克并未认识到动物的主体性,他认为动物只是“儿童主体性的补充”,他把牧养动物看作儿童教育的投入,是牧养人的财产,所以洛克关于善待动物的建议,只是一种儿童教育策略,并不是对动物的真正尊重,善待动物的目的只是为了产生更高的利益:这无非是人们爱自己的权利、利益,人们自然而然地要做的,就是防止那些动物被伤害或互相伤害,而这些动物仅仅为人们的享乐和财富而劳苦工作。人们照顾动物,不是出于对动物的爱,而是对他自己的爱以及动物给他带来的利益。洛克“牧养权”观念反映了人类对动物权利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动物为人类的“享乐”和“财富”去做工,因此,人类应该好好对待他们。这种动物权利观在洛克的教育观中得到了体现,人类用动物教育儿童去保护财产,并培养他们成为尊重私有财产和遵守社会规约的公民。这样,动物成为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在洛克眼中,动物主体性仍制约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社会架构之内。他认为,儿童一旦成年,就会拒绝承认动物的主体性。尽管儿童应该肯定动物的主体性,但儿童必须与动物的某些本性保持距离,例如非理性、本能、无克制和贪食。因此,洛克的动物观认为,动物只能在虚构的文学领域中才能不被视为财产,才能展现它们的主体性,儿童文学应该将动物的主体性纳入书写范畴。洛克之后直到 世纪中叶,儿童文学中的动物形象逐渐引起读者的关注,动物形象成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素材,但这些素材侧重于牧养权和私人财产的保护。年,英国国家教育协会“同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灌输善待动物的理念,要求学校图书馆收藏相关内容的书籍”,这样动物权利纳入了学校教育的内容范畴。到 世纪中叶,创办了两本教育的期刊:动物世界(,)和仁慈邦(,)。动物世界的创刊号重印了安吉拉伯德特库茨()写给“所有从事各种教育的教师、教育委员会主席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封信:采取计划鲜明地教育儿童对动物的人道原则,并能掌握动物的身体机能、治疗方法和对人的价值。如果善待动物,我证明,不过度劳累它们,将它们养在干净和宽敞的马厩中,精心地喂养它们,温柔地对待它们,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和更大的价值。安吉拉还将动物权利与儿童的行为培养联系起来:“自从我将动物权利的主题引入学校以来,我发现孩子们的生活变得轻松,彼此之间更加温和友善”。由此看来,在维多利亚时代,动物权利与国民教育,尤其儿童教育直接相关,人们对动物主体性的认识随着国民教育深刻地影响社会大众。同时,借助动物对公民进行适当的教育,动物能获得更多的来自政府的保护政策,使更多的作家加深了对动物主体性的认识,儿童文学作品涌现出大量经典的动物形象。二、“奇境”动物的饮食政治: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 年左右,教育和民主成为维多利亚社会全民热衷谈论的话题,两年后,卡罗尔修订爱丽丝漫游奇境,年该书出版。小说的教育主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小说关注维多利亚的学校教育,例如奇境第十章中,素甲龟要求爱丽丝背诵点什么东西,“这些动物老是那么喜欢命令人,老让人背书,”爱丽丝想,“我还不如马上回学校去呢”;另一方面,“奇境”的教育不同于维多利亚时期中产阶级对儿童道德修养的重视,而是充满对传统道德的嘲弄和挑战,例如素甲龟插嘴说道:“要是你不能一边背一边解释,那么背这些胡说八道的东西有什么用?这是我听到过的最乱七八糟的东西了”。以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新思潮颠覆性地撼动了基督教有关上帝与世间众生的关系,但是持保守主义立场的卡罗尔对进化论持强烈的怀疑态度,“维多利亚时代中期的儿童教育受到进化论的影响,而进化论则假定文明是从动物到人类的渐进运动,而(奇境)小说则使得爱丽丝的行为更像动物”。令人困惑的是,“奇境”中物种似乎出现“逆进化”的趋势。第六章小猪和胡椒中穿着制服的蛙、鱼仆人似乎从原始淤泥中走出来;公爵夫人的小孩被不停地拍打,结果从人变成了猪。这样,保守主义的卡罗尔通过“奇境”的“逆进化”挑战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按照进化论,从动物变成文明人类需要儿童学习并遵守社会规范,但“奇境”动物却教爱丽丝破坏社会规范和等级制度,拒绝承认人类主体地位,具有去人类中心主义的特征。对动物(鸽子)来说,假如人(小姑娘)要是吃蛋的话,“她们也是一种蛇你是姑娘还是蛇,对我都一样”。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尤其女孩子,必须遵守餐桌礼仪,“奇境”中的爱丽丝所接受的教育也总是伴随进食而发生的。与地上世界不同的是,爱丽丝的每次进食都引起她的体形变化,无论是变高还是变矮,都使她丧失人的特征,引起“我是谁”的关于自我身份的迷惘。爱丽丝所食用的食物是“非人类食用的物质”,这些食物不但使爱丽丝的身体变大或变小,还会产生特有的情感反应,从而挑战了维多利亚时期自由主义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奇境”食物解构了动物与人类的等级关系,“随着人、食物与动物之间的交换、共享,三者分别重构并形成新的社会定位和相互关系”。每次饮食之后,爱丽丝的身体变化超出了她的常识,使她对原来地上世界的权力关系产生质疑,不得不从动物视角审视地下世界 “奇境”。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她先来到一个大厅,在这儿她喝完标着“喝了我”瓶子中的液体后,身体缩小了,可以穿过“老鼠洞”一般大的通道,这时候,她的视角中的东西变大。爱丽丝吃掉标有“吃了我”的盒子里的东西,身体变高,有 英尺高,视角的改变使她发出“我是谁”的疑问:我早晨起来时是不是还是我自己,我想起来了,早晨就觉得有点不对头。但是,要是我不是自己的话,那么我能是谁呢,唉!这可真是个谜啊!爱丽丝之问“我是谁”是对维多利亚自由主义话语和学校教育的质疑和超越。尽管她试图知道自己是否“还记得曾学过的所有知识”,但乘法、地理和诗歌却使她失望。当她尝试背诵艾萨克沃茨()的流行诗力戒懒惰贪玩()时,她却背诵成了有关懒惰、食欲和其他的另一首诗。爱丽丝将沃茨的“勤劳蜜蜂”背诵成“鳄鱼”,这种“象征的转换”说明了卡罗尔要将“他者”纳入刻板的维多利亚自由主义教育体系,为维多利亚学校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爱丽丝来自上流社会,接受过传统的自由主义教育,涉及她所学过的课程或者教育时,爱丽丝通常对她所掌握的知识十分自豪。但是,当她面对“奇境”动物,她的学识表现是失败的,似乎她学过的课程知识往往是完全没用的或者错误的。这使她难堪,“她又坐了下来,双手掩住了脸,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恢复正常”,她的主体性遭到挫败,开始抛掉曾自诩的人的优越感,一边审视自己的主体地位,一边审视动物的主体地位。在“泪水之潭”场景中,她用拉丁语法中学会的法语句子“我的猫在哪儿?”她又怕伤害了这个可怜的小动物的感情,赶快说:“请原谅我!我忘了你不喜欢猫。”这冒犯了旁边的老鼠。老鼠回答:“如果你是我,你爱猫吗?”老鼠的回答提醒了爱丽丝想象自己用猫的视角审视她与家中宠物猫黛娜的关系。当她发现自己受到动物的驱使,甚至被白兔命令做事时,她眼中的动物权力甚至高于自己。“这真奇怪,”爱丽丝说着,“给一只兔子跑腿,我看下一步就该轮到黛娜使唤我了”。从白兔对她发布命令后,爱丽丝开始想象她要是处于黛娜的地位会怎么样,卡罗尔颠倒了动物和人类的地位,提醒读者尝试从动物的视角审视世界。实际上,“奇境”动物对地上世界家养动物(猫和狗)的恐惧暗示了它们对人类豢养动物的排斥,并呼吁人们(爱丽丝)用替代性的动物视角来看待它们。爱丽丝已然认识到地上家养动物和“奇境”动物的不同:地上动物必须服从人类,而“奇境”动物则截然相反。爱丽丝自语:“不过,假如黛娜像这样使 唤 人 的 话,他 们 不 会 让 它 继 续 待 在 家 里了”。小说中,爱丽丝的地上宠物猫黛娜是一只雌猫,暗示卡罗尔对维多利亚时代父权制的排斥,因为维多利亚时代文化中,雌猫隐喻女权主义者或其他“非同寻常”的女性。爱丽丝来自地上世界,知道人类不可能服从动物(黛娜是家养宠物,不会成为主人),爱丽丝幻想着人与动物发生权力倒置的情形:于是她就想象那种情景:“爱丽丝小姐,快来我这儿,准备去散步,我马上就来,保姆!可是在黛娜回来之前,我还得看着老鼠洞,不许老鼠出艾萨克沃茨()年生于英国南安普顿一个基督教家庭里,被推崇为“圣诗之父”。年创作力戒懒惰贪玩,这是一首教化小朋友珍惜时间、勤劳上进的诗歌,该诗在维多利亚时代曾广为传唱。来”。妮娜奥尔巴赫()认为:“爱丽丝通过幻想暗示自己的思想实际上融入了黛娜的身体中,她想象自己以宠物猫的视角去挑战猫主人的主体地位”。她想到,“我现在这样一点儿的小东西,真厌烦极了”。于是她又拿出另一杯饮料,这会让她的身体变大。爱丽丝知道,如果动物可以改变其主体地位,她也可以改变,因为主体地位的改变能提高“奇境”中的权力地位。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