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桐城派与近代文学研究”会议综述_张慧子.pdf
下载文档

ID:211955

大小:1.75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桐城派 近代 文学 研究 会议 综述 张慧子
桐城派研究“桐城派与近代文学研究”会议综述张 慧 子(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要:2022年“桐城派与近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桐城派研究的多维视角,拓宽了桐城派研究的思路和边界;二是近代文学研究呈现新气象,为桐城派在近代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学术语境;三是桐城派研究的多元化探索,展望了桐城派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桐城派;近代文学;会议综述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30(2023)01-0023-03收稿日期:2022-11-06DOI:10.13757/34-1329/c.2023.01.004作者简介:张慧子,女,安徽亳州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2022年10月28日30日,由安庆师范大学与中国近代文学学会联合主办,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桐城派与近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安庆成功召开。大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国34所大学、科研院所、研究会的106名代表参会。大会收到论文69篇,计75万字,共同探讨了桐城派及近代文学相关的文学、文献、艺术、历史、文化等问题。参会论文及学者讨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桐城派研究的多维视角,拓新了桐城派研究的领域,创新了桐城派研究的理论方法;二是近代文学研究展现了可喜局面;三是对桐城派未来研究多元化有可贵的探索。一、桐城派研究的多维视角(一)桐城派文章学研究。桐城派文章学理论上的义法、笔法、声气等研究依然是重点。福建师范大学欧明俊从姚门弟子、曾国藩、“桐城后学”其他文人、非“桐城派”文人四个角度,探讨了姚鼐“义理考证文章”说的传播与接受,进行史的梳理和价值重估,充分肯定姚鼐的突出贡献及后来学者的贡献。安徽师范大学吴微论述从方苞 古文约选 之“古文”,到姚鼐 古文辞类纂 之“古文辞”,是姚鼐的纠偏之举,反映其文体自觉与融通之意,使古文修习更重视审美,而且更适配普通中材之人文章写作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安庆师范大学汪祚民阐析了曾国藩 古文四象 选文风格类别的确立及在编纂过程中对选文风格类别的调整,认为这是曾氏对古文风格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和成熟的表现。安徽大学方盛良从桐城派边疆书写界定、边疆著作的“考据”类型及边疆史地考据对桐城派文法结构的驱动等方面论述桐城派边疆书写的文法新格局。安徽师范大学程维认为曾国藩的“古文不宜说理”论是将辞章从义理、考据中独立出来,使之专著于“法”、修辞、辞章之学。合肥学院任雪山考论新发现的方苞晚年手定 望溪集的初刊本及价值,认为 望溪集 深化了方苞义法理论体系,补充了方苞及清初的独家文献史料。云南师范大学许鎏源认为 古文辞类纂 之圈点有明确的例意,用圈点来提示文气的喷薄跌荡与收束停顿,彰显阴阳刚柔的变化。安徽大学刘文龙论述方苞“义法”理论的内在根源是对经学的阐释,方苞删削三 礼 经文的举措及对“得君行道”理念的践履,体现“义法”的延展过程和旨趣。澳门大学王思豪认为方苞主张“济于实用”之学,秉持“毋标讲学宗指”评价原则,承认佛道“彼家有人”,其实质是维护程、朱理学地位。(二)桐城派和桐城籍诗人诗论研究。桐城派诗学研究呈现出活跃态势,对诗学理论、诗学谱系、乐府理论、诗学思想、诗歌删改、诗史互证、诗歌内容解析等方面的研究,既有以点代面的成果,又有角度新颖的研究。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潘务正从学诗方法、表现内容、美学趣味、2023年2月第42卷第1期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Feb.2023Vol.42 No.1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诗风取向四个方面阐述了姚鼐“镕铸唐宋”新论。安庆师范大学童岳敏阐析龙眠诗学的创作特性,认为在诗学谱系的建构上,对陶、杜、白的形塑是传统语言、结构等诗学规范的衍化,更是龙眠诸子生命诗学“期待视野”的具体化。汕头大学温世亮论述了姚莹乐府诗贯彻“别求比兴微意以写”之旨,求“兴观群怨”之旨趣,现实意义突出。安徽师范大学黄振新论述方苞“即境以抒指”的诗学思想,阐释了诗歌伦理姿态及审美向度的思考。安徽大学安徽古籍整理与出版办公室蒋明恩探索了范当世“民胞物与”诗学思想,认为范当世论诗以造深寒之境为核心,诗歌呈现沉雄深远、情真意挚的风貌。山东大学张知强认为在桐城派众多的诗歌评点本中,存在删改的现象,但删改的角度和方法相同,体现了桐城派“诗文相通”的理念。安徽大学代利萍解析方以智 和陶饮酒 的诗歌意象,认为其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最终归陶的过程,创造了一个挣扎痛苦的崭新诗世界。铜陵学院戴倩论述了方以智早期诗歌创作关注百姓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体现了诗歌情怨不怒、激壮沉实,极具“诗史”特征。(三)桐城派作家及交往考证研究。桐城派作家的生平、师承、交游等深刻影响着桐城派的衍传和发展。此次会议论文对桐城派作家的生平、交往等研究均有很大进展。黄山学院文学院潘定武从 与姚孝廉姬传书 看姚鼐与戴震的交友关系,体现了戴震严谨的为学精神与谦虚的为人态度。安庆师范大学宋豪飞考证方苞与李光地交往,认为李光地不但有恩于方苞,而且有功于桐城派。合肥学院张体云考论刘大櫆与张氏家族关系,认为刘大櫆仕途发展与张氏家族的升沉起伏之间,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内在联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潘宏以新见方苞佚文 石氏六修族谱序,考订方苞平生若干史实,认为 石氏六修族谱序 涉及方苞早年交游诸多细节及家谱修撰思想等,弥足珍贵。烟台大学范丹凝认为 吴门弟子集 构成了清末北方桐城古文群体在古文理论和风格取向方面的基本面貌,对于研究近代桐城派群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安庆师范大学王洁琼梳理潘江与方文的交游脉络,认为他们之间的交游活动,对其自身的诗学创作、隐逸之志乃至当时的桐城诗坛风气的转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桐城派作家界定问题时有回响,为学界提供了边界新思考。安庆师范大学董根明以钱大昕和王鸣盛为例,探讨桐城派作家界定问题,认为刘声木 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 将钱大昕、王鸣盛等乾嘉史学的代表人物纳入桐城派,有扩大收录之嫌。(四)桐城派与其他学科关系研究。桐城派与出版编刊传播的关系、与桐城文化的关系、与朱熹的关系、与言语观念的关系、对 孟子 史记 等经典批点均有专题研究。南京大学徐雁平认为萧穆从上海到世界的跨地域书籍编刊,保证桐城派晚期主要作家持续有汇编著述问世,使桐城派在公众视野有较稳定的关注度。安徽师范大学俞晓红论述明清桐城望族在文学创作、学术进路及交往联姻,对于桐城派兴盛与嬗变进程所起的重要作用。安庆师范大学郭青林认为朱子文章学参与了桐城派文论的形成过程,深刻影响了桐城派文论的致思模式、纲领与创作论。北京大学胡琦从辞气与言语、性情与乐理、句读到文字等方面论述文辞与声音之道。安徽大学李进凤探寻了李联琇对桐城派文章观念的接受与学习,认为他文章骈散结合、刚柔并济,同时带有经世致用的色彩,是桐城派文章观念的体现。安徽大学卢坡探寻了桐城派发展与书籍编刻活动密切关系,认为姚鼐赠书客观上促进了桐城学人群体的形成。淮阴师范学院潘振方论述王又朴等早期桐城派成员自觉将“义法说”应用到 孟子 文法研究中,总结行文之法,探究文章风格,在清代 孟子 评点史中占重要地位。(五)桐城派研究史研究。吴汝纶研究综述、桐城文派研究、桐城派学案问题、二十世纪桐城派的批评研究等对桐城派专人、专题展开述评,为学术界提供新的前沿动态。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江小角就学界发表的主要成果,从文学思想、教育思想、德育思想等方面,对一百多年来的吴汝纶研究成果,予以综述。安庆师范大学黄应根按照桐城派发展的三个阶段,系统梳理桐城派名家有代表性的文论主张,全面把握桐城派文脉。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陶家韵以二十世纪学界对桐城派批评为研究对象,探究桐城派研究的年代性特点,为更加全面认识桐城派作一注解。中南民族大学萧晓阳认为 桐城文派史 以闳通精微的史家之笔勾勒出了桐城文派演进之轨迹,为桐城文化研究领域集大成之作。池州学院章建文论述张英 龙眠古文初集序 回答了桐城文学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以及如何去的问题,为探讨桐城文派立派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野与路 24第42卷总第232期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朱曦林通过对国图、上图所藏夏孙桐书札的考释,分析 清儒学案不为康有为立案的问题和晚期桐城派学人的入案问题。二、近代文学研究的新气象近代女报与诗学发展、近代海外汉学、近现代地方戏曲研究、近代美学、清代学术史与安徽学术、近代小说等研究成果为桐城派在近代发展与研究提供了学术语境,彰显了本次会议的主题。河南大学胡全章阐论晚清时期革命诗潮涌现的“英雌”诗人群与众多男性启蒙歌手,奏响了“女权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的主旋律。华北科技学院李秋菊从沈鹤记书局的创办与发展、出版特色、营销策略考察沈鹤记书局在民国时期的出版活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陈恩维认为,英国汉学家汤姆斯于18181824年间首次英译了 花笺记等三部中国小说,探索了中文小说借助翻译浪漫西行而进入世界文学的方式,显示了一条中西文学之间的交流互鉴道路,这对桐城派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有借鉴意义。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方盛汉论述程演生 皖优谱 的价值和地位,认为 皖优谱可补充戏曲史的部分空缺,对安徽戏曲史和戏曲理论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安庆师范大学蔡洞峰论述王国维在中西文明历史梳理与文化比较的宏阔视野中,选择美学与美育来解决近代危机的“精神”层面,这种文化选择既来自于对西方美学思想的接受,更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心学传统的承续。绍兴文理学院梁苍泱透过梁启超与胡适交流、对共学社著作与蒋百里的西学论著的推扬等方面论述了 清代学术概论 成书的学术因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左玉玮分析刊登在 时务报 的译文侦探小说,传递新知、“输入文明”,为后来的小说界革命埋下了伏笔。三、桐城派未来研究的多元化在桐城派研究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本次会议对桐城派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诸多展望。安庆师范大学校长闵永新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要将桐城派研究与黄梅戏戏剧文化研究结合起来,将桐城派研究与皖南文旅融合研究结合起来,推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大黄山”文旅创意产业内涵式发展。河南大学、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关爱和建议,对桐城派的研究,应当设置知识体系和研究体系两个学术目标,前者要遵照系统、规范、准确、简明的原则,后者应鼓励对桐城派做“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全方位探讨、多元化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德建认为桐城派未来研究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全国性、全面性,要超越地域文学研究,同时,桐城派又要全面勾连起各种学术门类,而不能局守于文学一隅;二是贯通性,研究桐城派必须上下连通,上溯其源,下究其委,下究则必须进入近代,具备上下古今、内外中西的研究特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叶当前在总结发言中提出桐城籍文人或桐城派文人撰有不少诗话,尚未系统性梳理与研究,桐城派子学研究如姚永朴的 诸子考略等,尚有一定研究空间。此次会议聚焦前沿、展望未来,不仅促进了桐城派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切磋与交流,亦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与展示的平台,更增进了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全国桐城派研究界的交流。时逢全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之际,本次大会既体现了学院发展的传承性与创新性,也彰显了桐城派作为天下公器薪火相传的学术魅力,预示了桐城派研究的新趋向。责任编校:程莹张慧子:“桐城派与近代文学研究”会议综述 25 2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