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省直管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2119306

大小:19.17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省直 经济发展 影响 对策
省直管县对县域经济开展的影响及对策 省直管县对县域经济开展的影响及对策 日前,财政部公布了关于推进省直接管XX县区财政改革的意见,提出2023年底前在我国大局部地区推行省直接管XX县区财政改革,通过政府间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等方面的改革,实现省财政与市、县财政直接联系。我们认为,这种“扁平化〞的财政体制改革有利于逐步完善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体制,是扩权强县的突破口,是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开展的新契机。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根本单元,县域农村是我国最大的潜在内需所在,开展县域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20230个县域经济体,其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5%,其总人口占全国的74%,其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0%,其财政收入占全国的24%。全国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县域经济体吸纳了65%。县域经济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特殊的区位和特殊的部门功能决定了县域经济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因此,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不但是扩大内需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客观要求,而且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妥善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及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屡次提出,要扩大县域开展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开展活力。应该注意到,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开展活力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管县〞体制下县级政府权责不对等、经济管理权较弱、自主开展的空间较小。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市管县〞体制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开展背景,通过提升市的地位促进了要素集聚和市县之间的经济协调,在增强中心城市对农村开展的带动以及加强管理等方面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城乡分割、条块割裂的局面。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其弊端也逐渐显现: 一是过多的行政层级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出现“市卡县〞现象。“市管县〞体制增加了行政管理的层级,导致信息传递速度的降低和信息失真风险的扩大,上情难以及时准确地下达下情也难以及时准确地上达,影响行政效率。而且,行政管理的层次增加必然导致更多的政府干预,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城市偏向导致市与县争利,出现“市刮县〞现象,县域开展机能弱化。“市管县〞体制实际上是缩小了县级政府的自主权,而扩大了市级政府的管理权限,带有明显的城市偏向性。社会经济资源主要被市所汲取,县只能听命于市,县域地位被矮化,开展机能弱化。 三是县乡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县乡财力弱化。在“市管县〞体制下,县域财政的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实力弱。同时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财权及财力向上集中,事权及责任不断下移,县级财政处于“小斗进,大斗出〞的为难境地,个别地市成了县财力的“抽水机〞。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中央财政和省市级财政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较小,分配不标准,各种转移支付形式之间缺乏协调。 四是“小马拉大车〞的城乡格局使市难以带县。在我国现有的地级市中,除了一局部本身经济实力较强、对周边县具有天然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市以外,还有很大局部是在“合并、升格〞的大趋势中通过行政指定的方式形成的,经济实力有限,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有些市级政府根本上无暇顾及所辖县域经济开展。 由于“市管县〞体制的上述问题,使得我国的县域经济开展面XX县区域城镇化载体不兴旺、县域产业体系不完善、县域财政体制不健全、县域金融体制不配套以及县域建设人才缺少集聚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当前促进县域经济的开展迫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从管理体制上对县域经济“松绑〞,“扩权强县〞以促进县域经济开展。我们认为,当前“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是扩权强县的突破口,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扁平化放权式改革把县域经济做强。 要把依托县城推动县域城镇化作为扩权强县的主攻方向。县城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拓展、延伸、辐射的重要枢纽,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开展的重要平台。开展县域经济要以“扩权强县〞为契机,通过人口向县城集中、产业向县城集聚以及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把县城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和农村城镇化的经济中心。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建设不同规模的城市:在20230万人口以上的大县,把城关镇开展为3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在50万—20230万人的中等县以城关镇为依托,建立20万—30万人的中小城市;在50万以下人口的小县要把县城做大。 要把金融体制改革作为扩权强县的配套措施。在工程审批中有了更大自主权的扩权县必然对资金有了更大的需求,这需要金融体制方面的配套改革来支持扩权县的开展。一方面,要积极扩大县级金融机构的信贷审批权限,提XX县区级金融机构的金融效劳能力。金融部门要进行金融工具创新,为农民和其他居民到城省直管县对县域经济开展的影响及对策第2页 镇建房、购房提供抵押贷款,为农民工创业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在民间借贷比较普遍的地区,可组建区域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社区银行等,启动民间资本。政府要通过法律手段降低中小银行、社区银行的准入门槛,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倾斜等措施正确引导和大力扶持,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机制。 要把开展特色产业作为扩权强县的关键环节。强县的关键在于建立坚实的产业根底。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根底、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中介组织为纽带,立足于地方特色,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运输和贸易,推进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要引导产业集中,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基于市场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地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根据县情,选择农业效劳牵引型、工业催生型、城市辐射型、旅游开发型、矿产资源型、农产品加工型等不同产业开展模式。对于技术水平比较高、开展根底比较好的现代加工型乡镇工业和效劳面广的第三产业要向县城集中,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战略,真正实现强县的目的。 要把构建能人回流与创业就业机制作为当前扩权强县的重点。破解当前的就业压力要重在“开源〞,即创造新的就业载体,通过鼓励创业来带动就业。政府在创业扶持方面,要构建完备的创业融资体系,增强创业资本的可获性;要健全创业的效劳体系,使创业的门槛最低化;要健全创业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使创业者的能力最大化;要完善创业政策的扶持体系,使创业的本钱最小化;要建设创业基地和园区,使创业环境更加优化。 要把因地制宜作为推进扩权强县改革的重要原那么。扩权强县的改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对于一些经济比较兴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对于周边县已经和中心城市在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实现了紧密融合的地区,对于市县关系良好、“市管县〞体制还在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地区,其改革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西部一些地区存在着地域面积大、人口稀少、经济欠兴旺的实际情况,客观上需要维持现行的“市管县〞的体制。这些地区扩权强县的改革不宜操之过急,可以选择有条件的县进行改革试点,扩大自主权,搞活县域经济。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