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外语
语种
专业
大学生
就业
现状
翻译
能力
培养
研究
优质文档
外语非通用语种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及翻译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 通过对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翻译课教学,在教学中增加文化因素,使教学切实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效劳。
关键词: 非通用语种专业 跨文化交际 翻译教学 教学改革
外语学科非通用语种专业,是指相对于英语专业教学而言的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专业。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交流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对英语以外的非通用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非通用语种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近三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在原有的英语系的根底上增加了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小语种专业并组建了外语学院,已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的高校那么扩大了招生量。就河南省情况来看,除了原有的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的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外,河南省不少专科升本科的院校也都开设了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非通用语种专业的毕业生近5年来增加了将近3倍,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给我省非通用语种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变化。这一变化就要求我们及时把握就业动向,认识当前形势,及时调整专业开展策略,以培养更多更好、适合社会需要的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
一、当前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2023年3月和6月,我们课题组分别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始和收尾两个时间段,在相关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对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升达学院、新乡学院、南阳理工学院9所高校的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其中,“3月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有效回收率为97.67%。“6月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为95.67%。“3月调查〞调查学校9所(男生13.2%,女生86.8%),“6月调查〞样本210份,调查学校9所(男生12.9%,女生87.1%)。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就業观念、就业渠道、就业指导、毕业去向等各个方面。我们认为,这两次调查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2023年河南高校非通用语种毕业生就业的真实状况。
1.就业结果。不少毕业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就业形势较好。“6月调查〞说明,2023年河南高校有73.21%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大学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单位(包括“自己创业〞),对找到的工作“很满意〞的占11.34%,“满意〞的占24.17%,“不满意〞的占14.91%,“很难说〞的占49.58%;有26.79%的毕业生尚未就业,其中包括“考研〞与“出国深造〞。3—6月两次调查比照显示,当初有一局部准备考研、出国、自己创业的学生遭遇了失败,进而转向了就业。值得注意的是,有11.1%的大学毕业生暂时不想就业,他们或者准备考研,或者准备留在大城市“打工〞。这是一个尚处于变化中的不稳定的群体,值得有关部门关注。
2.就业倾向。重开展,亲实惠,工资收入期望较高。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表现出“重开展、亲实惠〞的趋向,能否发挥特长、是否有开展时机成为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调查显示,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因素依次是:能否发挥特长(51.44%)、经济收入(29.68%)、工作环境(19.04%)、社会声誉(9.1%)、工作地点(7.61%)和父母在一起(0.51%)。对于就业单位的条件,大学毕业生所看中的依次是:开展时机(57.91%)、工资收入(26.27%)、深造时机(19.13%)、住房条件(6.51%)、出国时机(7.19%)、交通便利(0.6%)。
对于工作后月工资收入的最低要求,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1500—2500元(40.8%)、800—1500元(31.4%)、2500元以上(26.5%)、500—800元(1.3%)。其工资收入的期望值远高于大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根据麦可思(MyCOS)公司的调查,“河南省2022届大学毕业生薪资期望底线与实际薪资:本科薪资底线1456元,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2091元,雇主愿意提供的最高薪资2259元。〞从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当年收入的平均值来看,工资收入到达了2500元以上。从调查数据来看,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多在经济兴旺城市的外资就业,工资收入高于平均水平。
3.择业地点多集中在大城市。据新浪网2023年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中国2022届大学毕业生省际流动频繁,从流动比例上来看,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四地的毕业生净流入比例分别为185.2%、130%、117%和70.8%,均大幅度超过其他省/市,其中广东的人才净流入率更是遥遥领先〞。对于就业“首选就业地〞这一问题,有74%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大学生选择了上海,选择北京、广东、江浙及其他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的比重不大,根本上都低于5%。可见,大学生择业地点趋于集中,绝大多数学生把上海作为首选就业地。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大城市能够提供较多的施展个人才能的就业时机。这些地方不断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吸引外地人才。所以这些地方一直是学生求职的第一选择。
二、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翻译人才培养——以翻译教学为例
相比英语专业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多,可借鉴的经验也比较有限。所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跨世纪的合格的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就有必要在外语教学特别是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翻译课是我省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高年级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非通用语种外语人才最主要、最直接的渠道之一。翻译教学的得失成败直接影响着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的素质。然而,长期以来,翻译教学总是倾向于教师讲技巧,学生做练习,完全把翻译课当作一种技能课,而忽略了翻译理论的传授,结果导致学生难以举一反三,甚至由于大量的练习而对翻译课产生了厌学心理。
翻译课应该是一门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教学。外语教学中应包含文化的内容,这早已得到了公认,因为语言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局部。翻译课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教学,虽然在外语教学中所占的时间比例不必太多,但这种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却不容无视。
通过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独立地做出翻译策略的调整。例如汉语中的“龙〞在德语中翻译为“Drachen〞,外表上看意义等值,但在中德文化中表示的意义却大相径庭。中国文化中龙是一种图腾,中国人称为龙的传人,古代皇帝都穿龙袍、绣龙旗,而在德国文化中,龙是一种凶残的动物,是恶魔,在神话和童话中,勇士单枪匹马屠龙救公主的故事屡见不鲜。在翻译时,如果直接对应翻译,会使读者感到困惑。因此必须加以解释或注释。再如:德文中合成词“Fachhochschule〞按字面意思中文翻译为“高等专科学校〞。事实上德国的“Fachhochschule〞一般年限为4至4年半,毕业文凭是被中国成认的学士,这与中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完全不同。学生必须了解这一背景,在翻译时将“Fachhochschule〞一词翻译为与中国相对应的“应用技术大学〞。
目前我国的翻译教学比较注重讲授翻译技巧,尤其是本科生的翻译课根本上是翻译技巧的传授。我们认为,翻译课仅仅传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它不仅应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中外文化比较。一般认为,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与该民族的文化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翻译中欲从根本上了解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形成的根源,必须了解该民族所独有的文化。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性地学习中国和外国在历史、地理、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可采取选修课、讲座或论坛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开展进程中的快慢、特征和该民族思维开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从而抽象出中外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的异同。
2.中外语言比照。语言的开展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了解一种语言的起源与开展,必须从语言的历史着手,从整体上把握语言的起源和演变。在翻译教学中,由于课时所限,这局部内容的学习可采取课后阅读、集中讨论的方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出各语言的特点,从宏观上对汉语和外语这两种语言的形成、开展、特点有所把握。其次,通过对汉语、外语两种语言文字在语法范畴、句法、词义、篇章结构和思路上的分析和比较,抽象出汉语、外语两种语言因思维方式的异同而各自产生的特点。在翻译教学中,应选取中外语言比照和翻译的关系方面的书籍,通过课堂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组织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独立分析汉语、外语的语言结构特点,并在翻译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克服中外思维差异性所带来的障碍。在翻译技巧训练中,教师应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来验证这些差异性对翻译的影响,同时通过学生的反响,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其不断修正自身的思维,掌握翻译的根本方法。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学习、模拟加实战的综合过程,需要打好词汇与语法的扎实根底,提高阅读的质量,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中外文化背景的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三、结语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结果、就业观念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全国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的高校增多,以及原有非通用语种院校的扩招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对毕业生的就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针对这一挑战,为了到达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合格的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的目的,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就有必要对传统纯粹的知识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研究试图通过具体的翻译课教学改革,通过翻译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改变以往教学中过分重视书本知识讲授、无视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弊端。
参考文献:
[1]河南省2022届大学本科生平均月薪2091元[Z].大河报,2023.12.8,第3版.
[2]新浪网.://edu.sina/zt/focus/jiuyebaogao/index. html.
[3]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4]束定方,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桑元薇.高校外语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化功能的作用[J].河南教育,2023,(12).
本文為河南省社科联09年度调研课题“河南省高校外语小语种专业多媒体教学现状调查与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研究〞、河南大学教改工程“外语学科非通用语种专业翻译课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