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一幅
璀璨
文化
星图
一幅璀璨的文化星图一幅璀璨的文化星图 何云孜 第一次听闻这本书是好友谈起:“听说这本书汇集了马桥的众多词语诶,应该挺有意思的!”那是我第一次听闻世上有用词语连缀的书。这一不同寻常的叙事方式让我萌生了兴趣,回家默默在豆瓣上注了个“想读”标签。后来又读了山南水北,领略了韩少功那种以文人的风雅笔调写山间野事,琐碎感想中蕴含灵性哲思的极具个人特色的风格。于是终于下定决心,正式开始阅读。这本书由一个个零碎的小故事组成,刚开始看的时候其实有点漫不经心,不得要点;慢慢地一章一章读下去,才一点点领略了其中的趣味。就像是星星,寥寥几颗虽然也有它们的美丽,但终究是太过单调乏味;只有群星汇聚,才能描绘出一幅璀璨的星图,才能引起人们对浩阔的宇宙的遐想。一个个词语看似孤立,但组合在一起,却展现了一幅真实而有血有肉的山村马桥的图景。作为一部小说,同时受限于事实与表达的天然偏差,它的真实也许不是客观事实上的真实,却也实实在在地展现了一种符合马桥的生活逻辑的、符合在现代化转型中的边地乡村特点的真实。而实现这一切的奥秘,在于这部小说的核心概念语言。语言是一把打开文化之门的钥匙。一个地方的人们可以不用文字,但他们一定要说话,一定会有极富地方特色的语音语调。那些当地特有的词汇,那些与字面意思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的概念,都是神奇的文化密码,是观照地方文化的镜子。有的词语总是与一些特定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好像离开了那块生长的土壤,就完全失去了生命力,就如从马桥人口中的“黑相公”里可以窥见人们长期与山猪共处搏斗的痕迹,而外人听到这个词便可能一头雾水;在有的词语中,你又会惊奇地发现人类文化的普遍性,找到那些跨越时空的共通之处。比如马桥人将一个患精神病的女子称为梦婆,而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特别重视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西方人对“疯子”的称呼之一“lunatic”也以月亮为词根。这也许并不是巧合,也许古今中外的各位大师都发现了在昏暗的夜晚,在朦胧的梦境中我们的意识的暗流涌动。因此我想,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一个个词汇一句句话,是我们同为人类最重要的证据之一。语言很重要,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的作用。但同时看似矛盾的是,在很多时候,语言及用语言编织的种种概念显得那样无力,有各种各样的歧义、误导与矛盾。比如,韩少功在本书中着重探讨了“时间”这个概念。马橋人的词典里根本就没有公元纪年。你如果想与他们谈论 1948 年,你得说“长沙大会战那年”(其实那已经是六年前的事),光复在龙家滩发蒙的那年(其实光复偷偷在履历表上把发蒙时间推后了三年),张家坊竹子开花那年.他们的1948 与真实的 1948 相比有时提前有时迟到,1948 的标志物是一束花的开放,一个人的发蒙,与我们熟悉的那个解放战争正排山倒海地胜利着的 1948 八竿子打不到一块。我们平时认为时间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统一的概念,可来到马桥,或是许许多多其他的地方,我们会发现,我们没有活在同一个“1948”、“1949”、“1950”.当我们统一地使用起“时间”概念,是不是一开始就在词的背后藏下了无数的歧义、误会.语言本是我们表达的工具,但我们也常常会让语言限制我们的理解与表达,掉进语言的陷阱中。语言是打开文化之门的钥匙,但不见得是惟一的最准确的钥匙。比起固定的语言统一的概念,背后那些丰富而鲜活的人和事才是最重要的东西。马桥词典的伟大,正在于它重新解放了那些被呆板的词汇规训、压缩的事物,释放了其原初的感性内涵与原始的生命力,让语言重新成为语言。马桥词典是一本小说,其中有大量虚构的内容,更无意去勾连学术的标签。它到底为什么这样受人推崇呢?我想主要有三点。第一点,这本书通过词语而连缀,是一次对新的叙事方式的有益探索。虽然这种方式早已有哈扎尔词典珠玉在前,但韩少功无疑也写出了自身与湘楚大地的独特的风格特色。在叙事结构与风格上,区别于哈扎尔词典的多条线索交缠的“迷宫”式复杂结构与由梦、魔鬼等汇成的神秘风格,韩少功采取了“发散式”叙事结构,每个故事相对对立,风格也更为质朴与清爽,有股亲切的乡土之气;第二点,是韩少功的个人色彩浓厚的写作风格在这本书中又一次突出展现。韩少功常站在知识分子立场,以观察比较的视角来写作。“科学”在马桥人眼中与“学懒”相连,“贱”这个普通话中的贬义词在马桥竟用来夸老人长寿。作者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将这一切娓娓道来,展示了一个外来知识分子眼中的鲜活的乡村社会。同时,平凡的田间劳作在他的笔下有了诗一般的美感:“他的动作不可以个而论,所有的动作其实就是一个,不可分解,一气呵成,形随意至,舒展流畅,简直是一曲无懈可击的舞蹈”,山间的万事万物经他写来也都具有灵性与生命,呈现出天地自然和谐的生命状态。第三点,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对每一个写作者或非写作者都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点。那就是,韩少功在本书中展现了一种对多种多样的文化、多种多样的人的理性包容的态度。他通过一个个内涵丰富的词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地方,展现了一种种平凡又不平凡的生活。在作为马桥生活的参与者时,他投入大量真挚的情感,表达自己真切的感受;而在作为旁观者与叙述者时,他又尽可能地抽身而出,转换角色为文化考察的学者与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但就算是在较理性化的议论部分中,他表现出的也并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处处渗透着对马桥人民的同情与理解,对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反思、包容与爱恋。他展示了语言对于认知事物的重要性,但也提醒我们不要被语言束缚,而要去真正认识语言背后的事与人。我们要融于一个地方的文化爱一个地方的文化,但同时也要时刻反省与思考。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人,这才能真正绘出璀璨的文化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