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_段凌云.pdf
下载文档

ID:210724

大小:1.71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夹脊 督脉 十三 中风 痉挛 瘫痪 疗效 观察 凌云
通讯作者:石卉,本科,研究方向:理疗,康复,针灸,Tel:13872091639;作者简介:段凌云,本科,研究方向:理疗,康复,针灸相关,E-mail:otntk85 。“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段凌云,徐军,石卉(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黄石市中医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0)摘要:目的:对“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 月收治的 114 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7)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n=57)采用“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2.98%(53/57)显著高于对照组 78.95%(45/5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有缓解,观察组患者痉挛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 FMA 评分均有上升,观察组 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 MBI 评分均有上升,观察组 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40 岁,具备主症中的 2 种症状或 1 种主症、两种次症,结合起病、年龄等即可确诊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3)患者及家属知悉本试验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治疗前服用过相关治疗药物;(2)发病天数未在 14 天至半年之间;(3)合并有其他影响感觉、运动的疾病;(4)小脑病变者;(5)临床治疗资料不全。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其中对照组男 32 例,女 25 例;年 龄 41 70 岁,平 均 年 龄(53.82 5.37)岁;病 程 5 20 周,平 均 病 程(10.363.34)周;观察组男 31 例,女 26 例;年龄4373 岁,平均年龄(54.155.51)岁;病程 420周,平均病程(10.253.53)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选择曲池、3122023 年第 41 卷第 2 期Vol.41,No.2,2023四 川 中 医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合谷、委中、足三里等穴位,将 0.35mm12mm 毫针刺入选择的穴位中(3mm)留针,行针 1 次后继续留针,缓慢将针拔取,按压针孔。两次留针时间均为 15min,治疗频率与时间为每日 1 次。观察组采用“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王氏夹脊穴:取患者侧卧位,选择 2 12 中双数胸椎棘突,直刺进针约 33mm(深度以有抵触感为度),行候气,进针后针柄直立,以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提、插、捻、转,则其后留针 30min;督脉十三针:选择腰阳关、命门、脊中、长强、至阳、大椎、风府、身柱、百会、悬枢、筋缩、神道、陶道穴位,嘱患者俯卧位取穴,直刺进入 1330mm,从长强穴开始,得气后采用捻转补法,留针 45min。治疗频率与时间为 1 次/日,行王氏夹脊穴后次日予督脉十三针。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4 周。1.3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根据神经基本功能缺损评分(NDS)6与病残程度对临床疗效佳进行评定:NDS 评分减少 91%100%,病残程度为 0 级则判定为基本痊愈;NDS 评分减少 46%90%,病残程度 13 级则判定为显效;NDS 评分减少 18%45则判定为有效;NDS 评分减少或增加 17%及以上则判定为无效。治疗有效率=1-治疗无效患者数/总例数100%。(2)痉挛程度:采用改良 Ashworth 量表(MAS)7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痉挛程度进行评价:MAS 量表一共分为 0、1、1+、2、3、4 级,记录各关节被动活动范围,速度控制在 1s 内连续进行 3 次后评分,0 4 级依次对应肌张力:无增加、轻度增加(关节被动活动至最大范围时有阻力)、轻度增加(关节被动活动至一半是有阻力)、增加(患肢可活动,存在明显阻力)、显著增加(关节被动活动困难),等级越高痉挛程度越重。(3)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功能量表(FMA)8对治疗前后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价:FMA 量表包含四肢运动、平衡等 5个总指标,总分 100 分,每个指标分值范围为 0 2分,评定标准为:患者不能完成某动作记为 0 分,患者可完成部分动作记 1 分,患者完成全部动作记 2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4)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MBI)9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判定,共含饮食、行走等 10 项指标,满分为 100 分,独立、轻度依赖、中度依赖、重度依赖和完全依赖对应的分值范围一次为 100 分、75 95分、5670 分、2545 分、020 分,分数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3.0 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 描述,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 组 临 床 疗 效 比 较 观 察 组 治 疗 有 效 率92.98%(53/57)显著高于对照组 78.95%(45/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有缓解,观察组患者痉挛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 FMA 评分均有上升,观察组 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表 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x-s,分)组别n四肢运动治疗前治疗后平衡治疗前治疗后感觉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78.764.1312.344.06a8.654.2712.044.11a8.474.1811.674.56a观察组578.644.2514.454.27a8.274.1514.784.02a8.394.0514.844.27a组别n关节活动治疗前治疗后疼痛治疗前治疗后FMA 总分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78.614.2711.374.56a8.294.0712.474.01a43.6420.9663.8419.55a观察组578.544.1813.854.27a8.174.1614.914.16a43.5720.8771.5619.67a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两组 MBI 评分均有上升,观察组 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4。表 4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x-s,分)组别nMBI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717.686.7432.679.62a观察组5717.546.9640.2310.45a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3讨论中风偏瘫患者早期不能主动活动各个肢体关节,经历短暂软瘫期后会进入痉挛期,功能丧失速度加快,肢体逐渐进入肌肉痿软、僵硬状态,在此期间肌肉或肌群持续的不随意收缩会严重阻碍患者运动进而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药物控制(神经阻滞剂等)、手术治疗等方式只能暂时对痉挛和偏瘫进行缓解,少数患者还会因受到二次创伤加重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中医学水平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治疗中风中的优势不断显现。中医中无专门对痉挛性瘫痪的论述,多分散于对中风病的描述中,正如灵枢邪客 曰:“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病挛也”,中医学认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系阴阳失调10,经过临床观察传统针灸在治疗偏瘫中效果显著,传统针刺治疗中属“治痿独取阳明”之法效果佳11,针刺治疗的作用原理为通过穴位生物学感应对神经反射弧进行调节,唤醒瘫痪肌肉点,是中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常用手段。但有研究表明12运用传统针刺治疗痉挛性瘫痪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痉挛程度。为提升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本研究采用一种新型的针灸方式 “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2.98%(53/57)显著高于对照组 78.95%(45/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有缓解,观察组患者痉挛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针灸方式结合可显著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痉挛程度。长时间的肢体痉挛会加重关节挛缩进而对患者肢体功能造成影响,而康复医学认为在肌张力增加后或患病时期采用传统局部针灸进行治疗会加重关节挛缩,为了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逆针灸”治疗应运而生。“逆针灸”根据 黄帝内经 中的“治未病”原则提出,其思路为将治疗前移,采用“预治疗”的概念进行干预,体现了无病预防、已病防变的预防与治疗思想,是一种以针灸扶正气之法。王氏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膀胱经之间,五脏六腑之精气由此传送,具有调理气血、督脉扶阳、疏通经络之效13,针刺此穴可对运动平衡系统进行调节、缓解肌肉张力,故采用王氏夹脊穴治疗可避免对患肢造成局部刺激同时也对痉挛程度进行改善。人体活动均由阳气所主,阳气不能上升下达则筋脉失养、阴血郁闭。而督脉为阳脉之海,针刺督脉可达疏经通络、补髓健脑之效,任脉与督脉相通,阴阳协调可使肢体功能恢复14,具有疏通经络、强健筋骨、益脑补髓之效,采用督脉十三针治疗可达取一经之穴而疏多脉之用。另有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 FMA 评分均有上升,观察组 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 MBI 评分均有上升,观察组 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可加速患肢血液循环、畅通气血、柔和经筋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综上所述,“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获益,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痉挛程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参考文献1 马健芸,许军峰,楚佳琪.针刺结合经筋推拿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患者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J.天津中医药,2020,37(4):434-437.2 李翠华,沈寿琴,何建民.预见性干预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8,21(5):549-552.3 石新涛,赵霞,张利鑫,等.消栓通络颗粒内服联合“靳三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J.重庆医学,2017,46(32):4574-4576.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2019 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710-715.5 张红星.中风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指南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33-235.6 Brarnbrink AM,Koerner IP,Diehl K,et al.The antibiotic erythro-my-cin induces tolerance against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inrats(pharmacologic preconditioning)J.Anesthesiology,2006,104(6):1208-1215.7Bissolotti Luciano,Villafaie Jorge Hugo,Gaffurini Paolo,et al.Changes in skeletal muscleperfusion and spasticity in patients withpoststroke hemiparesis treated by robotic assistance(Gloreha)of thehand.J.J Phys Ther Sci,2016,28(3):769-773.8 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1-166.9 Buchholz A.C.,Pencharz P.B.Energy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