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双减
政策
中小学
课后
开展
现实
困境
突围
策略
赵福阳
第 卷第期 体 育 教 育 学 刊 年月 收稿日期:第一作者简介:赵福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通讯作者简介:杨玲(),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与学校体育。“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的现实困境与突围策略赵福阳,杨玲(湖北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摘要:对“双减”政策前后我国中小学校课后体育服务的状况变化以及在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时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变化主要表现在供给者位置的变化、实施者能力的变化、受益者惯习的变化三个方面;面临运作规则缺漏、活动空间受限、各方联络不畅、师资能力不足、传统惯习制约五大现实问题。提出以下针对性策略:()完善课后体育服务运作规则,包括颁布法律法规、建立服务质量标准、加快政策落实、融入地方特色等;()拓展课后体育服务的活动空间,给予学生“第三空间”,构建课后体育服务校社、校校合作机制;()加强课后体育服务各方联络沟通,发挥体育教师纽带作用;()提升课后体育服务师资能力,设置兼职教师的准入门槛;()消除课后体育服务惯习误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体育价值观。关键词:学校体育;“双减”政策;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体质健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赵福阳,杨玲“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的现实困境与突围策略体育教育学刊,():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生面临着体质健康水平不高、近视率攀升,校内学业负担过重、校外补习课业繁多等问题。为改善教育生态,国家先后出台了 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等文件。意见 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学校应是课后服务的主渠道,“双减”政策又使得课后体育服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体育活动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其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协助家长解决“三点半”难题等目标的指向性不言而喻。新的教育格局必将深刻影响我国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的未来发展。年秋季开学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试点城市积极落实推进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但目前课后体育服务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运动风险顾虑、服务内容单一、支持手段有限等问题。本文在梳理“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课后体育服务状况变化的基础上,探析现阶段中小学校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期为落实“双减”政策,推动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双减”政策前后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状况与变化“双减”政策前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状况“双减”政策颁布前,我国形成了以资本为主导,以校外体培机构等为主渠道的课后体育服务场域。伴随着“内卷化”的时代浪潮,不少资本瞄准了教培市场,不断涌入该领域为家长提供所需的教育服务。在以资本为主导的教育环境下,我国逐渐形成了校外补习班的培训热潮,但资本的主导意味着拥有更多经济资本的家长具有更大优势,这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普惠性与公平性。年我国颁布的 意见 中虽明确指出了中小学校是课后服务开展的主渠道,但因师资不足、服务内容单一以及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制约,绝大多数课后服务市场仍被校外培训机构等所占据。受传统文化惯习的影响,主动选择让孩子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家长少之又少。在此阶段,我国课后体育服务的主要供给者为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等,中小学校的课后体育服务基本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DOI:10.16419/ki.42-1684/g8.2023.01.006第期赵福阳,杨玲:“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的现实困境与突围策略第 卷“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变化“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变化主要表现在课后体育服务供给者位置的变化、实施者能力的变化以及受益者惯习的变化这三个方面。首先是课后体育服务供给者位置的变化(见图)。“双减”政策在对混乱无序的校外培训市场进行肃清的同时,再次强调了学校作为教育主体角色的强化与回归。该政策的出台使得课后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转变,学校成了课后体育服务的主要供给渠道,校外体培机构等其他专业力量等更多是以辅助性、帮扶性身份参与到学校课后体育服务中。年月日印发的 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再次强调了学校作为课后体育服务供给者的主体地位。“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校正式成为课后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且政策中针对学校的多元支持与帮扶愈发凸显了其供给主体的地位,学校在课后体育服务乃至课后服务中的供给位置更加突出且重要。图“双减”政策下课后体育服务供给者位置变化其次,对服务的主要实施者 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双减”政策的颁布使得体育教师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在课后体育服务乃至课后服务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也同时意味着其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为适应政策要求以及环境变化,体育教师需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过程,逐步形成新的惯习来实施课后体育服务以维持其在学校、课后服务以及课后体育服务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对服务的受益者 学生和家长而言,“双减”政策的落实加速转变了中小学生和家长的思想惯习,进一步形塑了中小学生的体育惯习。中小学生参与各种课后服务,往往取决于学校课后服务的开展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家长的思想惯习。随着家长态度的改观、课业压力的减小以及课后体育服务的广泛开展,中小学生更有可能选择参与课后体育服务。在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过程中,中小学生逐渐被培育起来的意志品质和锻炼习惯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其原有的体育惯习,加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积累。“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的现实困境 运作规则缺漏制约了服务开展课后体育服务的相关行动者需要一套逻辑自洽、行为合理的运作规则来保障课后体育服务的稳定开展。规则主要是指由政府层面制订的法律、规定、要约等,体现在国家法律文本中,也体现在落实过程中的实际举措。因此课后体育服务的运作规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制度层面的规则,主要是以政府层面所颁布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等为表现;二是实践层面的规则,即在制度层面的引导与约束下,落实过程中所细化出来的行动细则。从宏观上看,截至目前由政府所颁布的专门性课后体育服务政策文件较少,尚未明晰和确定课后体育服务乃至课后服务的法律属性与法律地位,同时缺乏配套法律法规,学校、体育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难以明晰其在课后体育服务中的权力边界,以至于在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处理、服务评价的程序规范等方面无法可依,学校为避免产生纠纷以及不良影响,往往不敢放开手脚开展课后体育服务;国家尚未建立统一的课后体育服务质量标准,部分学校在开展服务时无最低限度,存在为应付政策而敷衍塞责的现象。从中观层面来看,各省、市所颁布的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的约束力不足、引导力不够,缺乏针对课后体育服务落实工作的审核监督制度,对各省市行政部门下级单位以及各地方中小学校制定课后体育服务相关细则难以形成有效指导,阻滞了政策的快速、高质量落地。从微观上看,目前我国课后体育服务已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这意味着在该服务开展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细致、合理、完备的行动细则来引导各方行动,然而自 年月各地方中小学校正式开展课后体育服务以来,其争议不断。例如服务态度不良、场地利用不合理、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的暴露都充分反映出各地方有关部门和中小学校在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时所制定细则的零散与不合理,极大地降低了人民群众对于学校开展课后体育服务的信任值与支持度。活动空间受限制约了服务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空间能够支持学生学习边界的扩展。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与推进,我国中小学校已经普遍开展课后体育服务。虽然 通知 中明确规定体育类活动课程是课后服务的基本、必备形式之一,应开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冰雪运动、武术啦啦操等项目,同时支持学校“走出去”利用周边体育设施开展课后体育服务,然而结合现状第期体育教育学刊第 卷来看,我国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几乎全部依托学校的教育资源,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未能形成合理有效的校内外联动机制,其他公共教育系统并未发挥应有效力,体育俱乐部、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专业体校等社会资源未能很好地融入学校的教育资源中。学校封闭的时空环境不仅难以满足政策要求以及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还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换了个时间继续上体育课”的压迫感,难以释放学生的规训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减负。造成活动空间受限的主要原因在于:()受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具体合作办法等因素的影响,学校为避免产生法律纠纷而忌惮与所在社区或社会组织达成合作。()学校未能与所在社区以及附近体培机构、体育场馆等保持良好沟通,不了解社区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的师资和场地设施情况。()缺少相关部门的牵头,部分学校难寻合作,部分学校抱着消极态度,仅利用校内资源。()缺少相关部门的监管,学校对合作主体的资质、师资、安全等方面有一定顾虑。()部分学校因资金不足的问题,无奈只能利用校内资源。各方联络不畅制约了服务开展做好课后体育服务相关主体间的沟通联络工作将会对课后体育服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一直疏于对其公共关系的管理,不够重视与教职工、学生以及家长等之间的联络。笔者在进行调研时发现,在课后体育服务广泛开展后,体育教师往往面临着更为琐碎的工作任务以及更为繁重的工作压力,但因学校的忽视以及没有渠道来反映、解决自身的诉求,不少体育教师牢骚满腹,导致其在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时积极性不足且态度不良,严重降低了课后体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在选择参与课后体育服务后,不少学生和家长表示没有渠道来反映关于服务内容、管理以及师资等方面的问题和意见,导致其对学校、体育教师开展课后体育服务工作的不安与不满。此外,还有研究显示,体育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关系等的关系不畅,使其在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时难获支持。因此,种种迹象都表明我国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各个主体间的联络不畅,尤其是学校缺乏重视与主动的沟通,没有建立起各方能畅通联络的沟通渠道,降低了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时的效率以及学生和家长对课后体育服务的满意度。师资能力不足制约了服务开展体育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越高,其在课后体育服务时所展现与传递出的内容也就越丰厚,课后体育服务的效果也就越好。教师的学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与能力。教育部 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以本科和专科为主,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占比不高。从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渠道上看,因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匹配的薪资待遇以及弱势的学校地位,其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参与在职培训和继续深造的机会不多且积极性不足。在学生和家长需求更加多样化的今天,体育教师知识与技能的缺乏将难以满足其需求,凸显了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针对课后体育服务师资不足的问题,政策提出了要拓宽服务渠道、引进兼职教师等建议,但布迪厄指出,当行动者从一个场域进入到另一个新的场域时,会携带自身原有的资本和惯习进入到该场域内,场域内特有的逻辑会强加于行动者的惯习,但当新的场域环境与惯习所形成的环境有显著不同时,惯习与场域之间就会产生暂时的不契合现象。兼职教师例如体校教练员、体育俱乐部教练员的惯习的形成环境往往是在竞技体校、体育培训机构等,其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等惯习上与学校以及课后体育服务的要求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在其进行课后体育服务的初期,往往会因认知偏差而不自知地采用原有的惯习来进行服务实践,产生暂时的不契合现象,影响学生的服务体验,降低课后体育服务的质量。传统文化惯习制约了服务开展学生参不参与课后服务,参与哪一类课后服务,最终决定权往往掌握在家长和学校手中,倘若学生的文化成绩不够优秀或较为落后时,家长和学校往往会决定其参与其他学科的课后服务。笔者在调研时发现,一些中小学校不允许文化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限制其只能参与和落后学科相关的课后服务,且家长也是默许态度。这与我国根深蒂固的“重文轻武”思想有关。语数等学科学习从属文,体育学习从属武,虽然现在人们对于体育的态度有所改观,也更加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