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P原则和RP原则视域下称...——以曹禺话剧《雷雨》为例_李涛.pdf
下载文档

ID:210634

大小:2.04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雷雨 CP 原则 RP 视域 话剧 李涛
Vol.44 No.1Feb.2023大连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第44卷 第1期2023 年 2 月CP 原则和 RP 原则视域下称呼语转换与角色心理分析以曹禺话剧雷雨为例李 涛(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辽宁 朝阳 122000)摘 要:称呼语转换往往蕴含着交际双方复杂而微妙的心理,中国话剧雷雨在这方面提供了丰富而典范的语料。著名语用学家格莱斯(H.P.Grice)、斯波伯(D.Sperber)和威尔逊(D.Wilson)等对交际的主体即说话人和听话人两方面进行考察,提出了富于解释力的会话含义理论。运用该理论中的 CP 原则与 RP 原则对雷雨中称呼语转换进行细微的探讨,可以分析出交际双方言语交际时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理据性。关键词:称呼语转换;合作原则;关联原则中图分类号:H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23)01-0031-06收稿日期:2022-10-10基金项目:2022 年度辽宁省教育厅服务地方项目(揭榜挂帅)“语言文化与地方旅游融合发展对策研究”(LJKFR20220324);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 2022 年度职业院校外语教育改革专项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辽宁高职院校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WYW2022B09)。作者简介:李涛(1970-),女,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和中西文化对比与交流研究。人际交往中,遇熟人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仪,而打招呼又发轫于对人的称呼,所以称呼语是社会生活中言语个体间相互对话的起始语,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同时,不同的社会集团有不同的礼仪和文化,它规约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际关系,因此称呼语又具有鲜明的文化性。交际过程中,说话人总是根据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职业、地位、身份和辈分、亲属关系以及现实语境等),选用合适的称呼语,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具体到某一特定场合,人际交往关系及交际主体的心理变化也是复杂而且微妙的。所以即使是对同一交际对象,所使用的称呼有时也是不同的。本文拟以曹禺的话剧经典名著 雷雨 中的“称呼语转换”1为例,运用英语语用原则加以分析,探讨其中折射出的纷繁多样的角色心理。目前学术界对于话语交际中所适用的语用原则讨论较多的是美国语用学家、哲学家格莱斯(H.P.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和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由于话剧雷雨中矛盾冲突的发展是围绕周朴园和鲁侍萍两家人展开的,周朴园和鲁侍萍、周萍和四凤之间虽为主仆,却都有着感情纠葛,因而“礼貌原则”在整部话剧的“称呼语转换”中体现很少,因此这里我们重点讨论“合作原则”。所谓合作原则,简称 CP 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指交际双方为在心理层面上达到某种共识性的默契、相互之间进行成功交际的目的而遵守的同向合作的准则,包括质的准则、量的准则、方式准则和关系准则。“这四条准则不仅仅是说话人需要遵循的,听话人同样潜在地遵守着,这就是所谓的合作。”2意即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用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四大准则的方式,激发并允许听话人作合理且多向度地联想,于是便产生一种字面意义之外的非规约性的“会话含义”,借助于“说话委婉”的表达,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英国语用学家斯波伯(D.Sperber)和威尔逊(D.Wilson)在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从听话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关联原则,简称为RP 原则(Relevance Principle),注重将语用规则同心理认知科学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交际过程中听话人关注说话人话语中暗含的特殊含义,尤其是那大连大学学报32第44卷些与说话人话语相关联的信息,进行适切地推理,故而能推得说话人暗含的言外之意。用我们汉语的一句经典的话来讲就是“听话听音”。上述两大原则沟通的是交际场合的“说”与“听”,即信息的“编码发出”和“接受解码”两大过程,交际主体正确使用这两大交际原则,会加深对“会话含义”的精准把握和理解,更大程度地实现语言运用的价值。在正式讨论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与本文密切相关的三点内容:一是切入点,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开山之作,充分展示了旧社会资本家周朴园和女佣人鲁侍萍两个家庭、两代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该剧尖锐的矛盾冲突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展开的。据王均裕的统计,雷雨95%的对白中都使用了称呼语3,且据笔者观察,该剧多处称呼语进行了微妙的转换,细致入微地凸显了处在激烈矛盾冲突中的角色的复杂心理,激起了读者心中的圈圈涟漪,这正是本文探讨分析选取的切入点。二是合作性,我们把民俗、礼仪和文化对称呼语的规约看作等同于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即 CP 原则。例如,雷雨中说话人有时的“称呼语转换”故意违反“方式准则”的第一条次准则:“避免晦涩”,而A跟B说话故意晦涩,使在场的第三者听不懂,以此传达不可告诉第三者的含义4。三是关联性。RP原则是制约演绎推理的原则,而语境效果是衡量关联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二者之间成正比关系,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然而,语境效果不是衡量关联性的唯一因素,还需要人们处理信息时在心理上付出一定的努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心理努力同关联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即付出的努力越多,话语的关联性就越弱5。本原则在称呼语分析过程中对听话人心理的考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不同的称呼语不仅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属程度的差异,而且表达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态度、期望和思想感情。李明洁运用斯科顿(Scotton)的“标记性和代码选择理论”对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称呼语”作出过分析,认为如果说话人违反无标记规约,采用有标记的称呼形式,将会明确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特定的角色关系,即受话人将被赋予特定的“权利和义务”6。这里所说的“有标记的称呼语形式”其实就是指违反常规(尤其是社会文化礼仪的规约)形式的“称呼语转换”。交际大部分是交际双方依据现实语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交际手段,从而达到交际目的的互动过程,雷雨中称呼语的转换正是这一动态过程中角色心理的恰当体现。CP 原则与 RP 原则正是因其对一体(交际)两面(说、听)的深刻阐释,为人们通过交际过程达到交际目的提供了适切的语用原则。因此,我们有必要把 CP 原则的四个方面与 RP 原则结合起来以雷雨为例加以深入分析。一、“质的准则”与 RP 原则的体现格莱斯的“质的准则”就是“说话要真实,要有根据”7。所谓的“真实”和“有根据”一般是从说话人的观念角度出发的。雷雨中鲁贵与鲁大海是两父子,父亲是周公馆的仆人,儿子是周家煤矿的工人,都受着资本家周朴园的奴役,同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阶级地位,然而他俩在对待周朴园的称谓上却因各自的思想观念不同而发生了分歧,称呼语上有着“质”的差别:贵 大海,到底你是矿上打粗的,连一点儿大公馆的规矩都不懂。凤 人家不是周家的底下人。贵 他在矿上吃的也是周家的饭啊。海 (冷冷地)他在哪儿?贵 (故意地)他,谁是他?海 董事长。贵 老爷就是老爷,什么董事长,上我们这儿就得叫老爷。海 你给我问他一声,说矿上的工人代表来了。相对于周朴园来说,鲁大海和鲁贵的称呼发生了转换,鲁大海故意违反鲁贵的角色期望,打破了在鲁贵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奴仆观念,不尊称周朴园为老爷,只用普通人称代词“他”和职位称谓(董事长)相称,明确宣布自己的工人代表的资格,立场坚定,不卑不亢。随着矛盾冲突向高潮发展,鲁大海对周朴园怒斥为“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姓周的”“强盗”。这些称呼语的转换都强化了鲁大海代表整个工人阶级对以周朴园为代33第1期表的剥削阶级的彻底的痛恨心理。作者正是通过鲁大海的这一对“质的原则”的有意违反,向全世界劳苦大众郑重宣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无产阶级一定会同剥削阶级斗争到底的。可见作品主题的体现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方式,细微处的“称呼语转换”却能传达出当时社会进步阶层强烈的追求平等、追求社会变革的心声。从“RP 原则”的角度审视这段对话,王全智对“关联理论”(也称 RP 原则)做了具体的阐述,他认为:“最大关联性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少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而最佳关联性则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努力以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根据关联原则,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性的假定和期待,听话者总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来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图。”8因此,鲁贵意欲以“老爷”的称呼强调周朴园的身份和地位,试图期待鲁大海以最小的努力达到最佳的理解和认同;而鲁大海敏锐地理解到这一点,恰恰没有顺着鲁贵的思路走,回话中直接将对周朴园的称呼转换为直接称呼“他”,并且亮出自己的身份工人代表,表达出“工人阶级”要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斗争,从而争取自己权利的内心呐喊。二、“量的准则”与 RP 原则的体现交际过程中话语所附带的信息量的增加或减少往往代表着不同的交际意图。在知识范围即交际双方认知域允许的情况下,提供足量信息就可以完成一次顺畅的交际。相反,信息量不足或者多余都可能有着某种意图表示。雷雨中鲁贵和四凤是父女关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背景下,交谈中儿时用“昵称”、成年用“名字直接称呼”是最正常不过的用法。昵称是一种比直接称呼更亲昵的称呼,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约十岁以下的宝贝昵称为“孩子”“孩儿”“闺女”之类,及至晚辈已成年,则长辈就很少用昵称来称呼晚辈了。若违反这一文化规约,则必别有目的。如雷雨第一幕:贵 (拦住她)四凤,你别忙,我跟你商量点事贵 (着急)凤儿,你这孩子是什么心事?你可是我的亲生孩子。凤 (嘲笑地)亲生的女儿也没有办法把自己卖了,替你老人家还赌账啊?贵 (严重地)孩子,你可放明白点,你妈疼你,只在嘴上,我可是把你的什么要紧的事情,都处处替你想。在这里,身为周家奴仆的鲁贵平日里也是这样称呼四凤的,可今天他要从四凤这里“敲诈勒索”一些钱财,所以在称呼上由“四凤”转换到“凤儿”,最后转换为昵称“孩子”,这一波三折式的改变,表面上越来越亲昵,内部隐含的信息量却呈反向增加。直称“四凤”只是一个普通的“引起注意提醒语”,到转换为“凤儿、孩子”则正生动地折射出鲁贵狡猾而微妙的心理,他有意采用偏离常规的亲昵口吻称呼女儿,以缩小与女儿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父女间的亲缘关系,故意违反早已在四凤心目中形成的“固有印象”,并且一句“孩子,你可放明白点”映射出“我是你老子,老子有难,你就应该支援”的隐含意义,以达到向女儿要钱的目的。而从“RP 原则”所强调的听话人的角度出发,随着鲁贵对四凤称呼语修饰语的增加而导致信息量的增加,四凤用不着花费太大的心理努力就能理解鲁贵的说话意图。鲁贵越是强调“至亲的父女”关系,就越是激发四凤坚决“不给钱”的心理。我们把此处的称呼语转换与信息量的对应关系如表 1 所示,便可观察出其内在的交际原则的使用效果。表 1称呼语转换与信息量的对应关系称呼语信息量说话人意图听话人理解四凤引起注意提醒商量点儿事意识到凤儿、孩子我的孩子提示借钱的事不情愿亲生的孩子我的至亲应该给我钱(极不情愿)爸爸处处替你想的亲生的孩子对你最好的我的至亲不想给钱也得给(愈发不能给钱)李 涛:CP 原则和 RP 原则视域下称呼语转换与角色心理分析大连大学学报34第44卷这些隐含在“称呼语转换”内部的信息正是推进雷雨戏剧冲突迅速展开的线索,也是作品情节扣人心弦、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我们再来看一例曹禺笔下的繁漪与四凤的一次短兵相接:漪 你父亲干什么去了?凤 不知道。他说,他问太太的病。漪 他倒是惦记着我。(停一下,忽然)他现在还没有起来吗?凤 谁?漪 (没有想到四凤这样问,忙收敛一下)嗯自然是大少爷。凤 我不知道。明明是想问大少爷,却不说大少爷,说“他”,而且是接着四凤说的“他”(鲁贵)来问,故意违反常规,给四凤设下了埋伏,如果不是四凤机警,肯定会中了繁漪的圈套。在这里,繁漪内心的意图是向四凤打听周萍的情况,借以摸清周萍和四凤的关系,所以用了指代不明的称呼语“他”来盘问四凤,将她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