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分流
提升
策略
研究
龚陈宝
2023年 第2期0引言在当前网络运营中,LTE(长期演进)网络与5G网络并存,5G带宽大、频谱利用率高,如何让用户尽量占用5G网络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5G驻留比是反映用户在5G网络上使用感知的重要指标,针对5G网络驻留比偏低和4G用户感知较差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精确定位识别5G高倒流区域。我们找出提升5G驻留比的优化方法,并摸索出了一套提升5G驻留比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改善5G用户体验,提高网络投资效益。15G分流比、驻留比定义5G分流比通常指,统计某一个选定的区域5G流量,含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占总体流量的百分比,即5G分流比=5G网络承载的流量5G网络承载的流量+4G网络承载的流量从定义可以看出,5G分流比统计值越高,对运营商而言是越有利的事情,说明5G网络正在吸纳越来越多的流量,4G网络正在逐步降低负荷。5G驻留比,即5G活跃用户产生的5G流量或使用5G网络的时长占5G活跃用户的总流量或使用网络总时长(包括4G和5G)的百分比。25G分流比、驻留比影响因素分析按照“人、机、卡、网”四个维度去分析,尽可能将影响到驻留比、分流比指标的因素梳理出来。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2.1“人”因素1)用户外地漫游假设某些用户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网络漫游,由于某些原因,他们基本是产生4G流量。在这种情况下,5G分流比指标不会受影响,因为此指标是从基站维度统计的。2)用户频繁或者长期关闭5G开关虽然终端支持5G,但是用户因为某些原因,未打开手机上的5G功能开关,那么自然会对前面所述的驻留比指标产生影响。3)未及时更新终端的版本该行为其实是手机与网络能力不匹配问题的延伸,有一些终端本身是支持NSA/SA双模的,但是由于出厂设置原因,实际上是只支持NSA制式,不支持SA制式,需要更新手机系统版本才可实现终端侧支持SA能力。2.2“机”因素1)用户手机没有更换为5G终端这个因素对应了5G终端的渗透率,终端需要5G 分流比提升策略研究龚陈宝,黄杰(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0019)摘要为进一步提升5G网络利用率,大力提升5G手机终端的网络流量驻留比,考虑在当前5G/LTE(长期演进)两网共存并存的基础上,调整覆盖与互操作参数,加大用户在5G网络的驻留时长和5G流量的占比,达到提升5G网络利用率和用户感知的最终目的。文章梳理影响驻留比的各个因素,包括机、卡、网等多个维度,提出5G驻留比和网络分流比的优化流程图。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做一些优化及参数的调整,对后续不同场景制定4G/5G互操作部署策略以及提升5G驻留比手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词5G;分流;感知;流量;互操作论 文 选 粹342023年 第2期图1影响因素分析图支持5G功能,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如果5G终端渗透率低,那么对于5G分流比指标肯定是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5G用户流量驻留比”“5G用户时长驻留比”没有影响。因为这两个指标的统计原则中,是以最近一段时间内有过5G业务的用户为统计样本分母,所以这些统计样本的终端,必然是已经支持5G能力的。2)手机与网络能力不匹配国内5G建设时,最初一批用户的手机是NSA单模手机,只具备NSA能力。后来发布的终端,普遍是NSA/SA双模手机,这些手机虽然硬件上具备双模能力,但是由于当时SA能力不成熟,所以很多手机系统版本中是默认关闭了SA能力的,实际上还是只具备NSA单模能力,后续需要升级终端系统版本才能支持SA。2.3“卡”因素1)SIM(用户身份识别)卡在5GC(5G核心网)注册失败如果SIM卡在5GC上注册失败,就无法使用SA网络,可能会影响SA用户驻留比以及分流比等。在核心网侧可以看到SIM卡在5GC上的放号权限、注册失败率,需要关注一下现网中指标情况。2)SIM卡被限速有的用户是不限流量套餐,但是一旦超过套餐的流量额度,会被限制在较低速率运行。限速会导致5G用户体验下降,这就会抑制用户使用5G的意愿,也会抑制用户对流量的消耗,所以对驻留比、分流比都是有影响的。3)SIM卡插入的卡槽冲突如果手机插入了两张手机卡,那么在副卡槽上的5G SIM卡其实是做不了数据业务的,除非人工切换数据业务所使用的SIM卡。这种情况也会对5G驻留比一系列指标形成影响。2.4“网”因素5G覆盖深度不足,电信和联通目前主要采用3.5 GHz频段,深度覆盖能力并不是很好,所以楼宇内的5G覆盖欠缺。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深度覆盖问题是由一些参数设置造成的,比如同步与广播信道功率设置不足,或者下倾角设置偏大等。5G建设区域内一些关键站点缺失,形成结构性缺站,导致这种区域都是使用远处的5G信号,体验差、信号强度波动大、不稳定。对于NSA组网,还需要考虑4G锚点的覆盖,如果锚点覆盖不足,那么无法有效建立连接。5G上行干扰大,可能会导致用户无法接入5G网络,或者虽然能够接入,但是5G体验差导致用户直接关闭5G开关等。这些都会对驻留比、分流比指标形成比较大的影响。互操作对驻留比指标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在5G覆盖并不完善的情况下,更激进的互操作策略、论 文 选 粹352023年 第2期门限设置,可以将更多的用户留在5G网络上,但是又会对5G用户体验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所以不建议为驻留比指标而采用过于激进的策略/门限,强行把用户挂在5G网络上。对于覆盖问题,还是需要通过基站建设、天馈系统工程优化调整等手段正面解决。3提升优化思路3.15G用户驻留比分析思路我们分析5G用户驻留比,对指标的分析过程做了逐级分解,优化思路如图2所示。目前影响5G驻留比的因素主要有5G的覆盖情况,相关互操作和重选参数的设定,以及5G用户的行为。网络侧现在可以实施的优化手段主要有:功率提升、RF(射频)优化调整、建设引导等方面改善部分弱覆盖情况,优化互操作和重选相关的参数,用户原因分析,引导满足条件的用户终端优先驻留到5G网络。3.25G网络分流比分析思路影响5G用户驻留比指标的因素,绝大多数也同样会影响5G网络分流比。总体上是从3个维度去看,即终端行不行、网络好不好、价值高不高。如果终端有问题,那么肯定用不了5G网络,产生不了5G流量,所以分解成“有终端”“愿意用”“机网匹配”“能注册”。终端没有问题,那就看网络行不行,从指标定义来说,不仅是要5G网络流量越多越好,还要4G流量越小越好,否则5G流量在增加,4G流量增加更快,那分流比指标反而还更差了。分解成“覆盖深,留得住”“覆盖广,可以用”“建设好,提网速”。如果终端和网络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5G用户是一些低价值用户(比如月流量很低),而高价值高流量用户还是4G用户,那么自然也会影响这个指标,所以还需关注“用户价值”。45G分流比提升具体措施4.1全面5G覆盖优化通过网络规划和加站建设来改善覆盖,但同时也要注意,在不加站的情况下,单纯采用加大下行信号强度的方式改善下行覆盖,是会导致上行性能恶化的,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度。1)5G小区功率挖掘调整功率需要注意,一味加大5G小区发射功率,虽然可以提高下行覆盖,使下行覆盖边缘向外扩,但是对于终端而言,路损是没有变化的,所以上行链路出现问题的概率加大,可能会导致用户上行感知的问题。2)波束权值优化由于5G中引入了多波束的新概念,所以RF优化可以分为传统的天馈优化和波束权值优化两个部分。传统的工程优化由于和以往4G系统并无本质差别,不再赘述,下面介绍一些和波束权值优化相关的注意事项。相对单波束,多波束可以明显改善下行覆盖。前期有些网络设置为单波束,但是为了提升整体覆盖图25G驻留比优化思路论 文 选 粹362023年 第2期和驻留比,建议还是要改回多波束。对于一些深度覆盖不足且目前无室分系统覆盖的楼宇,可以考虑专门采用数个波束来做垂直方向的楼宇覆盖,或者部署1+X波束覆盖方案。虽然这并不能彻底解决楼宇的深度覆盖问题,但是会有一定程度改善。水平波宽调整,对于非1+X的水平8波束组网,核查全网非道路覆盖的弱覆盖小区,其8波束水平波宽是否配置为10;10;10;10;10;10;10;10,如不是需确认是否个性化设置。另外需避免8波束水平波宽不一致的配置。天线方位角调整,剔除道路覆盖小区,确保其余小区覆盖居民区、写字楼等用户密集场所,默认方位角与同覆盖4G小区一致。如果覆盖方向为人口稀疏的环境,或者与4G扇区方位角差异较大,需进行分析并与用户沟通,确定下一步调整方案。3)下倾角优化前期为保障道路覆盖,许多外场将非道路覆盖小区下倾角调到最大,以减少对道路干扰,但是这样也抑制了5G网络覆盖。当前为提升全网驻留比,需对非道路覆盖的弱覆盖小区的下倾角进行核查,是否有必要调小一些。由于天馈系统调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建议按照如下流程考虑。首先找到疑似问题小区,按照场景类型确定区域,比如说住宅区、校园网等。如果该区域中4G/5G共站,那么每个5G小区应该有一个对应的4G扇区,也有可能是多个载波逻辑小区,就用5G小区的流量去除以共站的4G小区流量,得到一个比例。这个比例必然是有高有低,挑选其中明显偏低的5G小区。这些5G小区如果对应的4G小区流量、用户数比较多,那么说明该站点覆盖范围下用户并不少,但是如果5G流量、用户数偏少,那很有可能是5G覆盖偏弱,这些5G小区就是疑似问题小区。对于疑似问题小区,首先核对4G/5G方位角朝向一致性,如果存在不一致,将方位角调整一致,观察效果,如果已经是一致的情况,进入下一步。判断5G小区的下倾角当前值,如果波束的下倾角权值+机械下倾角已经偏大,建议尝试调小一些,观察对用户数、流量的增益,也观察对其余性能指标的影响。4)及时高效运维对于运维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推动相关人员协同处理,重点关注提高基站在服率,减少小区退服次数和时长。另外,对于明显影响业务使用体验的一些告警也需要及时处理,有一个指标是基站完好率,可以参考这个统计指标,评估基站完好程度。4.2SA网络、4G/5G互操作参数优化1)基于测量的切换或者重定向适当降低5G侧启动异系统测量的A2事件门限。对异系统测量的B1门限或者B2-2门限,适当升高,B2-1门限适当降低。2)定向迁移重定向如果5G NR是SA单模组网,定向迁移功能务必要开启,并且配置正确。如果5G NR是NSA单模,那么定向迁移功能务必关闭。如果5G NR网络中,部分小区是NSA单模,部分小区是NSA/SA双模或者SA单模,那么4G至5G定向迁移功能需要配置4G至5G的异系统邻区,且邻区中,对于NSA单模小区,跟踪区域码字段要设置为无效值。定向迁移功能的重试次数可以设置大一些,重试定时器可以设置小一些,测量等待定时器设置大一些,这样终端更频繁去测量NR系统,但负面结果是耗电量会增加。定向迁移的B1门限需要大于等于5G至4GNR侧判决门限。互操作门限下降,对用户感知会带来影响,因此在综合考虑当前5G站点规模的情况下,暂不推荐为提升5G驻留比而牺牲用户感知度,即不建议采用5G至4G门限下降方式提升5G驻留比,优先通过覆盖增强正向解决低驻留问题。目前4G至5G SA的重选通常是关闭的,5G至4G的重选、4G侧的Fast Return按照既定策略正常部署即可。5结束语经过前期5G站点建设,5G信号已经完成了核心城区、一般城区和县城的覆盖,如何使5G快速产论 文 选 粹372023年 第2期(上接第24页)4结束语边缘算力的发展在于探索2B/2H/2C客户对边缘算力的需求,更确切地说是探索边缘算力业务场景的可能性,借此创造新的客户需求和业务发展增长点,从而扩大边缘算力的需求,发挥运营商边缘DC(数据中心)资源的优势。从边缘算力的资源层面来说,可以粗颗粒度划分为云网资源和业务资源。其中云网资源包括了边缘云池(虚拟化、计算、存储等)、网络接入(新城、旧城、传输、接入网等),这部分技术架构、工程方案等均已较为成熟,且是运营商目前正在使用或推进建设的成熟方案。业务资源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平台以及串联业务的编排、开通等流程。本次描述的边缘算力应用场景以vCPE作为切入点,将vCPE所在的边缘云与家庭客户内网组成大二层网络,进而让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