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开展笔谈三愿:致旅游研究界/遗产活化论/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在二元冲突中前行/开展旅游应遵从文化遗产的根本属性和功能/文化学习与体验:文化遗产旅游者的核心诉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不解之缘徐嵩龄喻学才张朝枝宋振春张宏梅王健徐嵩龄:三愿:致旅游研究界喻学才:遗产活化论张朝枝: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在二元冲突中前行宋振春:开展旅游应遵从文化遗产的根本属性和功能张宏梅:文化学习与体验:文化遗产旅游者的核心诉求王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不解之缘三愿:致旅游研究界徐嵩龄(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开展研究中心,北京100732)当今中国旅游开展境况,颇与中国经济相似。中国经济成为世界GDP第二已指日可待,并距世界第一也非遥不可及。但中国现仍不能称经济强国。他的投入端对技术进口的高度依赖,其产出端的高污染、低能效,以及经济成果享用的贫富两极化,均凸显中国经济开展的品质问题和脆弱性。中国旅游业同样存在着行业规模开展与品质提升相悖的状况。一方面,就游客量和总收入而言,中国距离世界旅游组织预言的“世界第一〞已非虚妄;另一方面,就旅游资源保护、经营绩效,以及旅游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发挥而言,中国依然问题多多。中国旅游资源主体是最广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遗产旅游的诸多问题,亟待旅游研究界帮助政府旅游部门和旅游经营者去发现和解决。这里谨提三愿共勉。一、提高旅游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多学科知识能力旅游业是经济领域中最具多学科特点的行业。它植根于旅游资源的极度多样性。每一种资源的旅游利用,都要求它依托的学科向旅游领域介入。因此,与遗产相关的学科应成为我国旅游界的根本学科支撑。它们包括:与文化遗产有关的考古学,古建与营造工程学,宗教与文化人类学,以及与具体遗产相关的各历史科学分支等;与自然遗产有关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古地质、古生物、古人类学等。每个遗产旅游研究者。应使自己对所涉及遗产的认知水平能到达那一遗产学科的专业水准。然而,中国旅游界在多学科化方面虽有进展,但仍相当缺乏。在景点规划、设计、建设方面,往往有违遗产保护的“原真性〞(authenticity)和“原整性〞(integrity)原那么。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且影响最大的“有违〞是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9—2003)。它存在3种“有违〞。第一是方法论。它的“评分加总法〞将遗产保护与旅游效劳一视同仁,从而无法确保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