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点促面
更新
策略
蚌埠市
游泳
跳水
设计
解析
石少峰
CA 2023/01 当代建筑 139“以点促面”的更新策略蚌埠市游泳跳水馆设计解析THE RENEWAL STRATEGY OF LETTING ONE UNIT TO GUIDE A WHOLE AREA:DESIGN ANALYSIS OF BENGBU SWIMMING AND DIVING HALL石少峰 周舟 张鑫ShiShaofengZhouZhouZhangXin 收稿日期:20220701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体育事业、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举办的各大国际、国内赛事掀起了体育场馆建设的热潮,特别是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期间,体育建筑的落成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象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精细化,大量既有体育场馆因无法匹配当前赛事、专业运动员训练及市民体育娱乐的全新功能需求和性能价值,面临空置和不充分利用的情况。因此,为使大型体育场馆在赛后能够持续运营,当今体育建筑设计大都采用存量更新的理念通过持续挖掘价值、提升功能和优化性能的方式对体育场馆进行改造。本文将以蚌埠市游泳跳水馆为例,通过对其场地规划、形态体量等方面的设计进行阐述,详细探讨其如何凭借“存量利用”的思路和“以点带面”的策略,助力新时代下的体育建筑更新重建,弥补社区体育基础设施空缺,激活居民运动热情,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1 项目背景2014年9月,蚌埠市赢得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省运会”)的承办权。本着综合利用社会资源、高标准配置公共基础设施的原则,蚌埠市委市政府、市体育局以省运会为强化中心城市的契机,根据城市既有体育场馆现状,提出升级改造原体育场地块及新建游泳跳水馆的任务。体育中心的整体规划用地位于蚌埠市老城区商业中心与城市文化广场中间的过渡区域,面积约为15.5 hm2。新建的游泳跳水馆位于体育中心西侧,用地呈倒梯形,面积约为2.55 hm2。城市与建筑都是不断更新的有机生命体,如何将两者更好地衔接,是设计团队需要思考的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关于建筑物的建设,更是关于人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城市建设的根本问题仍在于对公民行为和需求的关注,以及是否从人文视角考虑城市的发展。若需为本次体育中心的升级改造找出最适合的时代变迁语境,那就是顺应国内众多城市利用重大体育赛事大兴建设,以及重新思考未来城市发展和居民休闲生活方式的积极趋势。1这种积极性可以聚焦为一种面对公共生活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筑信念。项目设计的核心就在于寻求一种手法柔和但效果有力的更新摘要 本文以为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设计新建的蚌埠市游泳跳水馆和升级改造的原体育场地块的实践为例,探讨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体育场馆闲置、既有场馆无法匹配当前功能需求等情况下,设计师如何通过对体育建筑场地的多轴线规划、建筑形态的在地融入和灵活分解建筑体量的设计方法,达成“以点促面”的城市更新效果,使由大型赛事驱动而更新建设的体育设施能够在赛后得到持续性运营,从而提升城市片区的活力,推动居民运动的浪潮。关键词 体育建筑;城市更新;社区活力;场馆运营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design of the Bengbu Swimming and Diving Hall and the upgrading of the orig-inal stadium for the 14th Anhui Provincial Games as an example,and discusses how to achieve the urban renewal effect of letting one unit to guide a whole area through the multi-axis planning of the sports building site,the locality of the architectural form and the flexible decom-position of the building volum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at the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led to unused sports venues and existing venues failed to meet the cur-rent functional requirements,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updated and constructed sports facilities driven by large-scale sport events can be operated sustainably after the games,as well a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vitality of the urban areas and drive the wave of resident exercise.Keywords sports building;urban renewal;community vitality;stadium operation策略,以应对复杂而无序的场地挑战,并在新的体育建筑中营造出根植时代性和地域性的诗意精神,从而构建体育引领、文化铸魂的都市发展模式(图1、图2)。2 整合介入,重塑场景秩序设计团队在项目之初面临两大设计难题。体育中心东、西两侧的两座新、旧体育建筑能建立起空间围合的效果,但各功能区之间缺乏内在的秩序性和联动性,因此项目如何避免建筑设施“各自为政”并实现地块价值最大化,是设计团队面临的第一大难题;除满足省运会赛事的功能需求外,新建的游泳跳水馆作为体育中心重塑的契机和出发点,如何助力提升街区、片区活力并驱动老城区的有机更新,是设计团队面临的第二大难题。为应对上述问题,项目在复杂而紧张的场地环境中融入了一套时间变化、空间形式与功能耦合的系统植入三根轴线,引入“体育+公园”的模式,以对场地的空间秩序进行响应、连接和重构(图3)。这是一个介入空间与时间变化、讨论不同空间关系的过程。随着公园式体育中心的建成,它将有效弥补片区体育基础设施的空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休闲健身的乐趣。2.1 横轴延续与转变体育中心东侧为体育场建筑保留区域;体育中心中部集中布置了新运动场地,包括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同时既有车行环路和门球场被保留下来;体育中心西侧部分为游泳跳水馆的新建区域(图4)。由于东西向横轴在改造策略和结构优化方面,与时间产生了联系,因此设计逻辑在于让建筑设施由旧到新依次展示空间的延续与转变,最大化地利用既有景观和运动空间,实现资源的长效可持续性。通过提升场地内的景观节点,建筑与景观穿插搭配,空间疏密排列,相互渗透,营造出建筑阵列的灵动与个性,促进了东、西两侧遥遥相望的两座巨型建筑物的衔接。将体育中心塑造为“城市绿岛”,是整体景观布局的核心思想:项目中部为景观核心区,让置身于中部运动场的人们被大片绿化环绕;核心景观顺势向四周延伸,渗透至各个建筑和功能场地;新栽植景观以当地石少峰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京津冀区域总建筑师、北京设计研究中心总经理周 舟 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张 鑫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设计研究中心方案所所长140 观点 VIEWPOINT树种为主,与矮灌木相互搭配。2.2 纵轴多元开放体育中心从北向南分别形成沿体育路中部设置的市民广场、中部室外训练场、服务设施(人行步道、健身场地)及西南角市民广场等节点,形成尺度宜人且饶有趣味的,集竞赛、训练、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群众性体育广场空间(图5)。两处市民广场均紧邻周边城市道路,作为体育中心的人行主入口,空间由外至内,无明显边界,以开放的姿态邀请市民进入。正北向的市民广场和室外运动场相组合,不仅成为市民健身、训练、集散的主要区域,而且成为游泳跳水馆和原体育场之间衔接的场景纽带。人们置身于游泳跳水馆东面的大平台上,将中心训练空间的运动场景尽收眼底。活力、开放的氛围使建筑内、外充满运动感和互动感,进一步促使体育赛事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中。2.3 竖轴立体训练场随着城市交通机动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停车成为市民出行的“老大难”问题,“停车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出行和目的地选择。2停车场是该片场地开放空间系统中的重要节点,但依附且受制于场地苛刻的社区性和便民性,以及环境条件和建设要求,因此设计团队对其空间属性和模式进行了严格的布局安排。将场地塑造为一处为社区市民服务的复合型便民活动场所,是场地规划、改造的一个核心思想。结合核心区日常到访市民停车不便的现状,设计引入了“立体训练场”的设计手段:场地中部区域为运动训练场地,停车场置于其下方,地面上、下通过下沉式公共交通核垂直联系,地下停车场与室外场地相通,彰显联动开发的初步效应(图6)。这为体育中心整体景观绿化和室外活动区域留出更多空间,使竖向空间得到了延伸和放大,使空间内景观的意义得到扩展,并向人们传递场地及其周围环境的空间情境,为一般大众提供了舒适的公园场所。同时,将地上空间的自然光引入地下的设计,为地下空间提供了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3 建筑形态,写意山水园林建筑景观是一座城市文化、品位和美学素养的外在表现,而公共文化设施因庞大的体量,能更直观地影响城市的形象和气质,是城市文化内涵的物质载体。3因此,为了响应蚌埠市政府全力打造的“宜业、宜居、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设计团队在体育中心设计了具引领地位的蚌埠市游泳跳水馆,其外形设计秉持将山水融入城市的设计原则,呈现出“山环水绕”的美好画卷。建筑设计的灵感来自山与水的对话将山峦起伏之势与水波潋滟之形提炼并叠加为建筑造型,使其成为建筑形态与空间的点睛主题。建筑外形笔触强劲,线条简约,设计理念提取自游泳运动员在水中有力、流畅的技术动作和充沛的身体力量。游泳跳水馆的屋面形态错落起伏,屋面的韵律顺势延伸至南北立面,形成竖向纹理,勾勒出山涧流水一泻而下的壮阔景象(图7)。由于屋面形态已充满张力,立面细部便使用相对克制、理性的建筑语言与山水主题相呼应。层叠起伏的屋面之下是暖木色的竖向铝板格栅,恰当地唤起人们对皖北山水印象的同时,形成与体育建筑空间相匹配的简洁围护界面(图8)。在建筑外形动与静的相互交替下,游泳跳水馆与原体育场之间的对话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当地深厚文化底蕴相呼应的独特建筑造型,起到地标风貌的示范作用,让整个体育中心片区重新融入城市的时代特色之中。该项目证明了建筑在地性设计的重要性。4 体量分解,灵活持续运营为方便游泳跳水馆赛后的社区运营管理,降低平时的运营及维护成本,项目采用“分解大体块”的设计手法,将体量一分为三:利用贯穿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功能性用房等客观条件,将比赛池、训练池和跳水池分开设立,形成相互串联又可以分开运营、互不干扰的三个大厅(图9)。设计师对“巨无霸”式大型空间进行定向分解和调整,旨在为省运会打造符合标准的比赛场地,更重要的是使其在比赛结束后,依旧是可用于体育训练和体育锻炼的专业性场所。平赛结合的灵活功能满足专业运动员和片区居民对体育资源的需求,从而促进体育社会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的可持续发展。4在省运会后,比赛池将用作专业队伍的训练网球场 下沉广场 市民广场1 蚌埠市游泳跳水馆鸟瞰2 总平面图3 植入三根轴线以重塑场景秩序4 体育中心东西向剖透视图5 体育中心南北向剖透视图12345体育场游泳大厅平台 篮球场 足球场 下沉广场地下停车库CA 2023/01 当代建筑 141场所,仅在特定时间对外开放,同时对空间进行分隔,保障训练的专业性和私密性(图10);训练池赛后将全天候向社会开放;跳水池赛后将改为他用,因其为独立空间,改造并不会影响其他大厅的运营。此外,体量分隔后,各空间的高度根据造型自然形成。例如:跳水池需安排跳台,因此所需高度最高;比赛大厅与训练池空间的高度根据功能需要依次降低。与将三个池子放在单一大厅的空间形式相比,在满足功能空间差异化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赛后运营成本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