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线降凝剂
现场
试验
研究
刘霞
表 1不等经管段分布站段名称不同管径的管长/km273 mm10 mm 219 mm10mm273 mm10mmA 站B 站4.0065.209.00B 站C 站9.7017.4026.68C 站D 站12.002.590.60A-D 线降凝剂现场试验研究刘霞,王银强,张桂兰,杜应成(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分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摘要:随着输量持续降低,A-D 线最冷月安全输送含蜡原油受到挑战。为此,对备选降凝剂进行筛选和室内评价,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其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管流剪切对凝点的影响不大,降凝剂重复加热稳定性良好,析蜡高峰区过泵剪切对凝点影响较大,2010-65010-6加剂量时原油降凝幅度为 15.0 20.5,能够满足冬季最冷月安全输送要求。关键词:降凝剂现场试验凝点黏度中图分类号:TE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50(2022)09-0055-03引言含蜡原油加剂改性是提高管道运行安全性、减少能耗的常用方法。为了使降凝剂发挥改性作用,需要一定的工艺过程,其中降凝剂注入、原油的加热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降凝剂改性原油输送管道的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原油首站经过一次处理后在中间站不再进行加热,即实现“常温输送”。对于输送距离较长的管道,这种运行方式意味着改性原油要经历多次过泵剪切,而这往往会对改性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另一种是首站经过处理后,中途在中间站再重复加热。因改性后原油的流动性大大改善,故可以降低原油进站温度,从而降低管道的允许最小输量,增大管道运行的弹性范围,或者停用其中一部分的中间加热站,减少燃料的消耗。总而言之,降凝剂改性输送管道采用哪种运行模式,取决于原油的改性效果、输送距离和管径、输量、地温条件等因素,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1-5。A-D 线始建于 1962 年,管道全长 147.17km,管径273 mm/219 mm,材质为 20#钢,采用沥青玻璃布防腐并通电保护。管道设计输量为 85104t/a,设计压力6.5 MPa。全线设有 A 站、B 站、C 站、D 站(见表 1、表 2)。A 站加热加压输送 1#原油,2#原油在 B 站进入 A-D 线,按照一定比例与 1#原油混合加热加压后输往下游,C 站视地温及实际运行需求选择是否热力越站。1降凝剂室内评价在 50热处理温度,终冷温度为 5 的条件下,对比空白 1#原油加入相同剂量下多种药剂的降凝幅度及降黏率,筛选出合格的药剂进行 72 h 稳定性评价,并根据降凝降黏效果选出最优降凝剂为 JN-01。加剂原油在管输过程中将经历重复加热、管流剪切、高速剪切等过程,这些对降凝效果产生影响6-9,参照相关标准对 JN-01 降凝剂进行改性原油稳定性分析评价。1.1静置稳定性加剂 3010-6(质量分数)、处理温度为 50 的1#原油静置稳定性数据见表 3。1.2高速剪切稳定性加剂 3010-6、处理温度 55 的 1#原油高速剪切稳定性数据见表 4。1.3重复加热稳定性加剂 3010-6、处理温度 55 的 1#原油重复加热时的高速剪切稳定性数据见下页表 5。综合表 5 数据,1#原油加入 3010-6(质量分数)收稿日期:2022-04-06作者简介:刘霞,女,1972 年出生,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长输油气管道运行管理工作。总第 205 期2022 年第 9 期山西化工Shanxi Chemical IndustryTotal 205No.9,2022DOI:10.16525/14-1109/tq.2022.09.022表 2管道参数里程/km高程/mA 站B 站C 站D 站A 站B 站C 站D 站078.20131.98147.17275.68298.46470.87800表 31#原油加剂静置稳定性数据空白油加剂 3010-6,不经高速剪切加剂 3010-6,经高速剪切凝点/凝点/降凝幅度/凝点/降凝幅度/降凝幅度回升值/8.0-10.018.0-8.016.02.0黏度/(mPa s)黏度/(mPa s)降黏率/%黏度/(mPa s)降黏率/%降黏率回升值/%17769.2560.968.0361.60.7注:高速剪切温度 13,黏度测试温度 5,剪切率 20 s-1。表 41#原油加剂高速剪切稳定性数据空白油加剂 3010-6、0h加剂 3010-6、72h凝点/凝点/降凝幅度/凝点/降凝幅度/降凝幅度回升值/8.0-2.010-3.011.0-1.0黏度/(mPa s)黏度/(mPa s)降黏率/%黏度/(mPa s)降黏率/%降黏率回升值/%16969.8556.755.5967.1-11.1注:黏度测试温度 5,剪切率 20 s-1。专题讨论山西化工第 42 卷表 51#原油加剂重复加热稳定性数据空白油第一次升温至 55第二次升温至 55凝点/凝点/降凝幅度/凝点/降凝幅度/降凝幅度回升值/8.0-10.018.0-8.016.02.0黏度/(mPa s)黏度/(mPa s)降黏率/%黏度/(mPa s)降黏率/%降黏率回升值/%17767.7161.780.6754.47.3注:黏度测试温度 5,剪切率 20 s-1。JN-01 降凝剂的稳定性较好,静置、高速剪切、重复加热对降凝降黏效果影响不大,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对比表 3、表 4 可知,55 热处理降凝效果明显优于50。因此,现场试验期间 A 站、B 站出站温度应大于 55。2现场加剂试验结果及分析在 A 站加注降凝剂,全线各站每 4 h 测一次进出站凝点,在不同加剂量油头到达各站时改为 2 h,以便监测凝点的变化。A 站、B 站出站温度在析蜡点以上,剪切作用对凝点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在压力表处带压取样。其余各取样点采用螺纹缓退等压取样器,并对比 B 站、C 站进站原油等压取样与带压取样凝点测试结果差异。现场试验中,采用国标法测试加剂原油凝点。2.1试验期间管线运行参数试验分为 4 个阶段,5010-6加剂量运行 31 h,3010-6加剂量运行 38 h,4010-6加剂量运行 24 h,2010-6加剂量运行 36 h。试验期间管线运行参数基本保持稳定,A 站、B 站出站温度 55 57,C 站热力越站,2#原油在 B 站接入 A-D 线,与 A 站来油掺混输送。试验期间管线运行参数见表 6。试验期间,对不同加剂量下各站进出站凝点进行统计,具体数据见表 7。从表 7 可以看出,随加剂量增加,B 站进站 1#原油凝点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降凝效果相差不大,降凝幅度均在 15 18。B 站进站凝点相比 A 站凝点基本没有反弹或者反弹幅度很小。B 站出站由于掺入 2#原油及过泵剪切的影响,凝点略有上升。1#原油与 2#原油的混油在各加剂量下的降凝效果相差不大,降凝幅度在 18.5 20.5。C 站进站温度在析蜡点以下(22 左右),且 C 站热力越站,过泵加压中经历高速剪切及过泵温升,凝点有较大的回升。D 站进站凝点普遍低于 C 站出站凝点,说明加剂原油经过此站间管道的低剪切率管流剪切后,流动性有较明显的恢复。但 A 站B 站、B 站C 站站间管流剪切对凝点影响不大。高速剪切对加剂原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与原油的组成及高速剪切后的温度有关。有的加剂原油因高速剪切而恶化的流动性可以在随后的低速剪切中完全或部分恢复,有的则完全不能恢复,还有的不受高速剪切的影响。2.2黏度对比分析对比 1#原油掺入未加剂的 2#原油前后的黏度可以发现,15 以上黏度基本相当,说明在温度较高时掺入 2#原油对降黏效果影响不大。1#原油及 1#、2#混油在各加剂量下降粘幅度相差不大,在 25 以下降黏效果明显,10以下降黏率超过 70%。见图 1、图 2。3测试凝点取样方法的改进现场试验期间,C 站出站及 D 站进站凝点测试结果均出现若干次异常。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表 6试验期间管线运行参数站名A 站B 站C 站D 站排量/(t h-1)111.21136.75136.75136.75出温/56.056.323.8进温/21.322.418.0地温/1618161816181618出压/MPa5.704.993.68进压/MPa0.080.100.19表 7不同加剂量下各站凝点对比A 站出站-7.5-8.0-10.0-9.015.518.0B 站进站-10.0-8.0-9.0-7.015.017.0B 站出站-4.5-6.0-6.0-6.018.520.0C 站进站-4.5-6.0-6.0-6.018.520.0C 站出站-2.0-2.0-2.016.0D 站进站-6.5-4.0-6.0-4.018.020.5注:A 站、B 站出站在压力表处取样测试凝点,其余测试点安装螺纹缓退等压取样器。5010-63010-64010-62010-6项目加剂量降凝幅度/图 1B 站进站原油黏度对比102030405060温度/140120100806040200黏度/(mPa s)空白油2010-63010-65010-6图 2B 站出站原油黏度对比102030405060温度/400350300250200150100500空白油2010-63010-64010-65010-60黏度/(mPa s)562022 年第 9 期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of Chemical Enterprise SiteChen Juan(Hunan Provincial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 Co.,Ltd.,Changsha Hunan 410000)Abstract: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chemical enterprises,the site soil will contain heavy metals due to various factors.When the content ofheavy metals exceeds the standard value,it will cause serious pollution to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regularly detect and analyze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of chemical enterprise sites.This paper selects a local abandoned chemical site as theresearch object,briefly describes the site overview,determines the analysis items through land collection and preparation,analyzes the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through sample collection and metal determination,evaluates the degree of pollution,and discusses thecause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of the chemical enterprise sit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ata results,providing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heavy metals.Key words:chemical enterprise site;heavy metals in soil;ecological pollution;detection and analysis(上接第 41 页)St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