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党的女儿
女儿
党史
题材
系列
纪录
片中
女性
意识
表达
吴雨涵
62传媒应用【摘要】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芒果TV献礼上映红色党史题材纪录片。党的女儿把女党员作为主要叙述对象,聚焦女性群体传递党史精神,通过呈现不同地区女党员丰富又曲折的个人经历,来展现女党员内心强大坚定的理想信念。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从视觉符号、叙事视角及情绪价值三个方面,以党的女儿系列微纪录片为文本,分析其如何传达女性意识和红色精神,探索党史题材纪录片新的创作路径。【关键词】微纪录片;党史题材;女性意识文/吴雨涵马铮铮党的女儿:党史题材系列微纪录片中女性意识的表达红色叙事离不开时代精神与党员风貌的展示。国内学者魏国英在女性学概论中认为,“当前的女性意识主要表现为权利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性意识等方面。此外,当代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保健意识以及对妇女解放运动的责任意识也进一步增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党的女儿系列(20212022)抓住网络平台创作规律,突出自身亮点,展现党员中的“她力量”,拒绝宏观英雄叙事,以每集615分钟的篇幅聚焦不同的女主人公,小处着眼烘托大主题,塑造现代优秀女性党员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传递深层次女性力量与红色时代精神,为党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与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女性意识的视听表达人物的行动和镜头造型下所表现的时间、空间以及道具都可以成为表现人物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化方式,即传递人物意识的方法。因此,不能忽视视听语言的表意功能。党的女儿 系列属于微纪录片,因篇幅短,如何把握具体语境就成了创作者的一大难题。大众碎片化的观看习惯助力了低语境作品的创作,即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内容的传递,可以使受众快速进入作品内容,即使缺乏共同的知识体系和历史经验也能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效的沟通效果。而高语境作品则需要一定的门槛,需具备相似经历或知识文化体系形成统一的价值观。纪录片的创作既不能太过宏观而使受众无法深入沟通共情,又应该避免低语境化导致内容的冗余和过于通俗。因此,一部作品中对于时间(时长)的把握十分重要,其所塑造的喜、悲、壮阔等各种情绪和性质与时间处理密切相关。微纪录片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把握低语境与高语境创作传播的平衡点,既要使受众看得懂又能发挥其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一)“情景+纪实”的创作模式实现了再现与表现的结合再现即客观描述创作者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纪录片的第一大特征即真实性,因此其DOI:10.19544/ki.bmyj.2023.0005NORTH MEDIA RESEARCH63传媒应用艺术创作离不开再现。另一方面,再现离不开表现。再现和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艺术作品服务。纪录片所追求的客观并不是一味地机械性记录,因此党的女儿中加入的角色扮演和场景还原成为了较为出彩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剧情并不是指人为想象编写(杜撰),而是去还原女性党员真实人生经历以及面临的人生挫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纪录片的观赏性,打破了纪录片只属于精英文化的刻板印象,即观看需要一定的相似文化门槛。时代更迭易导致大众对于党史故事产生距离感,所以“情景再现+纪实”的表现手法既可以消弭记忆断层的问题,也可以产生强烈的沉浸感,使红色精神跨越屏幕反哺于受众,这正是高低语境结合的有效方式之一。(二)多元空间的交叉融合视 听 空 间 分 为 了 人 物 的 心 理 空 间 和 物 理 空间。在心理空间方面,党的女儿在第一部中即实现了转换创新;在物理空间方面,该作品通过地理环境的对比,反映了人物与地域之间的深刻情感,也展现了同一地点、不同时刻所发生的变化,但是不变的是主人公所延续的精神。在线性时间的流逝下,形成了前人与后人线性接力的现状。创作者运用照片和视频资料还原物理空间和现实情况,通过这种物理空间和地理生存条件的今昔对比,既展现出主人公从“畏惧”到“奋不顾身”再到“坚守阵地”的自我成长的种种心理转变,也展现了女性党员的真实人物性格与品格。让大家知道她们不是遥远且触不可及的“英雄”,而是有血性和人性的“平凡人”。(三)心理空间与环境的关系对于心理空间展示的地点,创作者往往会选择主人公熟悉的室内,比如客厅、书房、卧室等。但是党的女儿在第二季将展现人物的心理空间向外延伸,已经不再局限于室内。人物熟悉的室外工作场所或者对人物具有特殊意义的工作空间也能成为谈话地点,具体语境的动人之处是其本质的真实,不刻意煽情,以日常、恒常来展现这种内心的真实。二、女性意识的叙事表达党的女儿 是一部以女性党员为主要叙述对象的微纪录片,故而女性的独特视角是展现女性意识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叙述视角的单一易引发对于其真实性的探讨,纪录片创作并不是单方向的输出,而应该实现多方位立体化的言说与思考。即使女性主人公不在场,从他人的客观描述中也能实现女性意识的真正在场。因此,党的女儿在第二季中采用了叙述视角的灵活转换。(一)非聚焦型视角的去形式化“非聚焦型视角是一种传统的、无所不知的视角类型,叙述者或人物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并且可以任意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为了介绍人物所在地理大环境,党的女儿 在第二季每一集的片头中几乎都运用到了非聚焦型视角,并采用少量解说词进行辅助补充,但是解说词并非只采用传统的专业解说人员,而是去形式化运用了与每一集主题相关又别具风格的解说方式。(二)内聚焦视角的主客结合内聚焦视角可以充分展现女党员的自我叙述,女党员以第一人称回顾自己的丰富经历,在谈话中拉近距离。围绕主人公叙述的故事来展开内容的选择,属于微小叙事。其讲述的故事内容更能使观众共感。党史题材纪录片易陷入宏观宣传的长篇叙述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史题材纪录片同样须把握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之间的平衡点。“微叙事+小视角”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女性党员为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有效升华。而第二季中将女性主人公的自述与他人客观评价进行联结,来展现现代女性意识,以避免评价失真。党的女儿更加垂直细分到党员性别以及不同职业,第一季以史为轴,第二季以不同职业为点,党员的媒介形象以弘64传媒应用扬女性意识和时代精神为主,采取的叙事视角更加多样化。三、女性意识的情感表达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人物微纪录片中,情绪价值显得十分重要。“情感能有效地引发观众的联想与想象,充分发挥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激发起观众的思维意识,调动起观众所具有的内在情感。”情绪在纪录片创作中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可以丰富人物形象,使观众感知不同的精神力量,如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女党员的“叛逆精神”,展现女党员的无畏、勇敢、大爱、小爱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正向的情绪可以透过影像传递给大众,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这正是情绪的价值所在。党的女儿 第二季在挖掘人物情感时主要从三方面探索,即人物细节、选题切入点、后期情绪渲染。首先,在人物采访当中,被采访者可以直抒胸臆抒发自己的主观看法,主人公在讲述自身经历时的情绪波动起伏、面部表情和动作细节都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状态和瞬间的情感表达。在第二季第七集中,杜富佳作为“英雄的妹妹”也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创作者让杜富佳坐在银幕前再次回顾哥哥杜富国排雷的画面,虽然,杜富佳以第一人称冷静地进行自我介绍,但是杜富佳在观看关于哥哥的影片时手指紧紧地扣在一起,湿润的眼眶以及泪流满面的面部表情等都是人物的动作细节以及面部表情细节,凸显了杜富佳的克制以及对哥哥的心疼。编导敏锐地注意到此细节,然后运用了多个特写镜头及时抓住了人物的这一情绪波动。其次,纪录片的创作离不开前期的选题切入与策划,党史题材微纪录片同样需要根据选题与策划进行有意义的规划。许多人物纪录片为了能够捕捉更加真实的情感流露,通常在选题上会选择“第一次”。比如人生第一次(2020)根据时间的节点串联了许多职业的第一次,进行了积极的情感表达。党的女儿的选题则着重强调“最后一次”,将主人公的第一次与最后一次进行了联结,展现女党员面临人生重要时刻的态度,形成了“第一次过渡期最后一次”的完整叙事结构。同时,情绪升华与累积也离不开后期的渲染。无论是第一季还是第二季,党的女儿对于音乐的应用都较为出彩。尤其结尾的表现几乎都用到了气势壮阔的旋律。既展现了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又呈现了集体的力量。虽然党的女儿中的主人公都是女性个体,但是第一季结尾会频繁地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表情累积或者说行动累积。以相似的画面展现出集体的力量。如第一季的片尾通过时代照片墙,选取了多名党员的照片,多以微笑为主。除此之外,数集中还有许多革命者背影的堆积,体现了集体深沉的力量,象征着党员们的付出和前行之路。如果是配以欢快轻松的音乐,则与红色叙事基调不统一,因此选择用气势磅礴的管弦乐更为适合,展现了这些日新月异的进步不是由一个女性党员的革命而实现的,而是多个党员的集体力量。而第二季更突出个性化的修辞,每一集所用到的结尾音乐都不相同,有童声歌谣、也有抒情摇滚,根据主人公的情绪起伏,用不同的音乐烘托情感氛围。但是其目的都是升华结局,展现党员的真实情绪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最后通过留白产生集体期待和敬畏感。此外,情绪的价值在于反哺受众并获得强烈的共感,而人物的情绪传递离不开行动。这里的“行动”与“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有行为动机,而后者属于日常行为。党的女儿系列更加强调的是人物的行动,以丰富的符号实践来使受众进行解码,了解人物行为动机,感受含蓄意指的内容。其实践方法之一是意象的多次运用,如第一季李凌超的个人事迹,多次出现飞机的意象,一方面展示了其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凸显了凌空超越与自由翱翔;第五集以“燃烧的蜡烛”象征着光明,即使身处黑暗之中也不要忘记寻找光明,以蜡烛隐喻光明,交代主人公的行为动机是向着光明的路走,永远不要停NORTH MEDIA RESEARCH65传媒应用止燃烧。让观者自行解码接收在符号实践中传递的多种人物情绪。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艺术具有激发、提升人内心情感的作用与价值。这种红色叙事与悲剧结局的结合将死亡意义化,以人物在艰苦的环境中奔波所致的早逝结局构建了人物主体崇高的情景语境,在这样的情景下反复运用概念意象,把握崇高与悲剧的密切关系,借物抒情充分调动受众情感。四、女性党员形象塑造的新方向女性“他者”的边缘形象已经在叛逆的反抗中夺回自我言说的权力,女性党员也可以成为新时代的“偶像”,她们阐述了权利意识、独立自主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着更多元的诉求。红色女性人物微纪录片为女性党员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新的方向。一方面是党员形象应该规避悬浮的形象定位,大量的红色影像甚至红色短视频中仍然存在党员形象悬浮的问题,如果党员形象与社会和历史高度抽离就会进入一种“悬浮”状态,而红色微纪录片的创作根基则是基于真实的历史背景。新时代的微纪录片创作应该规避“高、大、全”的刻板党员印象,把抽象的时代精神与奋斗道路具象化。将历史生活化,对党员形象进行多元化表达,拒绝口号式呼唤与置身事外的逻辑分析。“悬浮”与“落地”的对立,给予了红色人物微纪录片新的创作启示。只有将人物塑造落地,才能让受众感受真实的力量。多维度塑造立体的党员形象,打破党员固化的“完美理想化”形象,展现生动鲜明的“她”力量。另一方面,需要突出女性党员的成长路径,在聚光灯下从集体中窥见其个人的主体性。而成长路径又可以分为:性格的转变、身份的转变、职业和家庭的成长等多种路径。可以将成长路径与情感表达相结合,每一次的转变都是情绪表达的关键节点。只有达到情绪的共鸣,才能将党史教育真正反哺于受众,产生深刻的认同。以真挚的情感动人,以日积月累的行动证信仰。结语党的女儿 第二季在第一部的基础上进行了职业的垂直细分,将女党员的女性意识通过丰富的职业历程呈现在观众面前。传递了战斗不分男女的红色精神与女性意识。这一系列微纪录片改变了党史题材纪录片单一的宏大叙事方式,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进行二元叙事,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启示和发展策略,有效破解了青少年的记忆断层现象。党史题材纪录片不仅需要去形式化的表达,使青年群体更加理解红色文化和历史厚度,还需要发挥党史题材纪录片的教育作用,深刻领悟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建党百年视域下短视频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