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学习
运动
是会有
成绩
干部
教育
动员大会
讲话
李朋飞
经典品读 2022.12 机关党建研究 591939 年,抗日战争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为改进党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阶级教育和党的教育,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各机关有计划地对干部进行轮训,掀起轰轰烈烈的学习运动,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以更好地完成党在新形势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充分调动在职干部学习的积极性,5 月 20 日,毛泽东亲自出席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解答大家关心的“为什么开展学习运动、在职干部如何参加学习运动”等问题,促使其正确认识到“我们的学习运动是必要的。我们是能够学习的。学习已经看到了成绩,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成绩”。重温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在职学习、改进学习成效具有重要意义。阐明了在职干部参加学习运动的直接原因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先进的中国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党成立后又十分注重党员干部的教育,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自成立以来,党中央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会推动我们的事业实现大进步、大发展。1939 年,在抗日战争的艰危时刻,除去“一般地讲是如此”外,在全党发起学习运动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原因。一是“我们共产党要领导革命”。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先进性是共产党员与普通群众的本质区别。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体现在拥有自觉的阶级觉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先进的科学理论,而这些都与学习密切相关。故此,毛泽东强调:“几十万、几百万共产党员将来要领导几千万、几万万人的革命,假使没有学问,是不成的,共产党人就应该懂得各种各样的事情。因此,要领导革命就须要学习。”二是“工作中的缺陷迫切需要克服”。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他将干部的本领储备比作“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党员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可是,一些干部对自身能力不足浑然不知,“一切工作都是靠下命令”、耍威风。即便是知晓了“光有威风而没有本领是无用的”也不愿意去听课,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课是给战斗员听的,“他们去听,未免要失格了!”结果就是,“文章不会做,许多东西都不知道”。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教员手中的教材还是中央苏区时代出版的,大概因为教了七八十遍了,对书中的内容相当熟悉,但是其他东西就不知道了。他们“两眼不看书外事,一心只管政治常”,授课中“不知道结合新的形势把书上的东西加以进一步的发挥”。毛泽东强调,“要打破这种现状,改善我们的工作,就要加紧学习”。“学习运动是会有成绩的”重温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李朋飞经典品读 60 机关党建研究 2022.12三是“我们党的特点”。因为“担负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任务,需要我们建设一个大党”。同时,这也是老百姓的意愿,“因为他们到处找共产党找不到,我们的党大起来了才好找”。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我们要建设的大党“不是一个乌合之众的党,而是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这样就要有大批的有学问的干部做骨干”。当时,这个任务已经摆在面前,我们党拥有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无论党、政、军、民、学的干部,都要增加知识”,“大家都要努力学习,不可落后,不可躲懒睡觉”。指明了在职干部参加学习运动的科学方法1939 年,敌后抗战正处于严重困难时期,巩固根据地的任务异常繁重,但是以“没有功夫”作为不要学习的理论、躲懒的根据,从来都是站不住脚的。毛泽东强调,“大家忙得很”完全是实情,但“有问题就要想法子解决,这才是共产党员的真精神”,“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他以“开会找座位”和“木匠钉钉子”为例,证明“挤是一个好办法”,要求党员干部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个小时来学习。陈云同志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日常工作繁琐复杂,没有整块的时间用于学习,但他“有挤的经验”,“一有空就看书学习”,“读起书来,如饥似渴,有时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毛泽东便号召党员干部学习陈云同志的方法。这一时期,党内干部的文化素养还不够高,对于理论学习普遍怀有畏难情绪,有的同志甚至“宁可挑大粪,不愿学理论”。对此,毛泽东也有一个好办法,叫做“钻”,他鼓励干部“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毛泽东指出,“在中国,本来读书就叫攻书”,“读不懂的东西要当仇人一样地攻它”,“现在有些人是不取攻势只取守势,那就不对,马克思主义决不会让步,所以不攻是得不到结果的”。他要求党员干部要像韩文公祭鳄鱼一样,“十天不通,二十天,三十天,九十天,非把这东西搞通不止”。对于“看不懂”的问题,不仅要有“钻”的精神,还要讲究策略,“正面的东西一时看不懂,就从旁的东西看起,先打下基础,就可以一点一点地搞通正面的东西”。“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定是无攻不破的,一定可以把堡垒攻下来。说明了在职干部参加学习运动的创新形式“学习运动的基础,是我们同志们自觉的热情”,而从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长期性的角度来说,还必须制定一套完善、正规的学习制度。毛泽东坚信“学习运动是会有成绩的”,并且欣喜于“学习运动现在已经看到了成绩”,他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是提倡个人活动与组织活动配合起来的,对学习既有自觉的热情又有健全的领导”。为推动学习运动的蓬勃发展,1939 年 2 月,中央设立干部教育部,专门领导在职干部教育,并于当年 3 月正式发布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逐步确立起在职干部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组建不同类别的经典品读 2022.12 机关党建研究 61学习小组、在职干部学习检查等多项制度。毛泽东称赞“现在我们这个干部教育制度很好,是一个新发明,是一个新发明的大学制度”。不同于北大、复旦,牛津、巴黎这些有期大学,我们这个大学叫做无期大学,可算是天下第一。他坚信,在这样的大学念书同样是可以成功的。不论是孔夫子主义、三民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都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长期大学是延安的独创,不过是任何人都可以进的。不论是什么地方的人,“共产党员也好,不是共产党员也好,都可以进这个长期大学的”,即便是年纪比较大一点的干部也没有关系,只要你是活着,都可以进我们的大学,“现在你若还不认得字,也不要紧,有希望的,只要你努力学习”。这样的制度不仅保障了学习任务的落实,更提升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当时的延安到处都是“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火热学习场景。表明了在职干部参加学习运动的应有态度“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延安时期,毛泽东以身作则,在工作之余抓紧时间博览群书,一刻也不敢懈怠。在窑洞昏暗的油灯下,他系统学习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撰写了大量指导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的文章,表明了共产党人应有的学习态度。党员干部不能自满,首先是因为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并且这些知识又是不断发展丰富的,诸如“党的建设,联共党史,这些东西我们要长期地学下去”。党员干部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就要学习时事问题和党的政策,“也就是今的学问”,不研究这些,单学习那些理论是不够的,会跟实际脱节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时事问题是瞬息万变的,党的政策就要与时俱进,正所谓“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学习运动中,毛泽东特别强调“必须加强干部中策略教育,使其成为干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使干部真正掌握党的路线,学会在各种环境、各种情况中坚定灵活地贯彻党的路线,不迷失方向”。把学习的一切困难都克服下去,是一定可以把这些学问搞好的,“但主要的是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不是这样,那会一无所成的”。毛泽东强调,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对自己要“学而不厌”,对人家则要“诲人不倦”,两方面结合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在职干部教育的学习运动,是包括党、政、军、民、学的,民众团体中的工作干部和学校里的工作干部都在内的,毛泽东希望,学习动员会后“大家都要努力,互相帮助,把从前有书只管自己读不给人家读的作风改正过来,今后要互相帮助学习,互相做先生,互相做学生,做同学”。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检验学习成效的过程,能够让同志们在交流互鉴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学习的方向,督促党员干部“一学到底”。毛泽东对此充满自信,“我们相信,我们采取学到底的方针,一定可以克服自满的坏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我们党历来重视在生产实践和工作一线培养人才,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是党的干部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干部成长成才的根本途径。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时刻牢记为做好工作所肩负的学习使命,用好“挤”和“钻”的方法,在“长期大学”里学习到底。(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责任编辑:谢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