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黄帝宅经
黄帝
伦理
奥义
陈丛兰
黄帝宅经黄帝宅经 的居宅伦理奥义探论的居宅伦理奥义探论陈丛兰摘要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居宅伦理文化的重视与求索。“宅兹中国”在文明中国价值谱系中始终占据本源的地位。安土重迁和重视家居生活的中华民族对屋宅有着更执着的追求与眷恋。作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宅经,黄帝宅经 综合了诸多史传的宅典,融汇了道家、阴阳家的思想,还糅合了儒家关于人伦规范、人格修养的思想。其宅论将住宅置于天道的宇宙论形上背景中,使它成为沟通天地人神的现实环节,以及建构家庭人伦行为准则的最直观模式。进而,在对“人宅相扶”人居环境生态的理想勾画中,通过宅之善与人之善的相互成就,确证家人、家族的平安幸福,实现天地人神四重关系的共生共鸣。关键词黄帝宅经;宅性;居宅伦理作者简介 陈丛兰,西安工业大学强军伦理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凡人所居,无不在宅”(黄帝宅经)。人生于世,通过定居于宅,将身心与空间大地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居”变成人的生活世界最自然的本质表达,从而使身心得以安顿和休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居宅伦理文化的重视与求索,“宅兹中国”在文明中国价值谱系中始终占据本源的地位。相比其他民族,安土重迁和重视家居生活的中华民族对于屋宅有着更执着的追求与眷恋。已出土和现存的大量关于居宅文化的建筑文物、文献典籍,反映了中国家国同构文明范式的型铸。其中,黄帝宅经 被誉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宅经,大致成书于在南北朝至宋,托名黄帝而成。它综合了诸多史传的宅典,融汇了道家、阴阳家的思想,还糅合了儒家关于人伦规范、人格修养的思想,将宅置于天道的宇宙论形上背景中,成为沟通天地人神的现实环节。宅的伦理目的被设定为家人、家庭和家族的平安幸福,同时儒家对人格完善的终极关切也贯穿于居宅及于其内展开的日常实践中。它们共同成就了“宅法”,即 黄帝宅经 所谓的“最要者”“真秘术”,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合流的趋势。一、“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宅对人生命的建构意义现代建筑理论指出,建筑的使命是让人安居与融合。其中,住宅作为人类扎根于世界一角的最初宇宙,“是创造具体的、生活的存在象征,它赋予我们的存在于世以形式和结构”1(76)。自其被建构出来,就承载了人类社会的价值而成为价值的凝结物。因此,每一栋住宅都有或温暖或冷漠、或轻松或压抑、或友好或敌意的特征,即“宅性”。黄帝宅经 中的“宅性”由居宅的空间方位、时间等自然属性决定,亦与其社会属性密不可分。这两方面都基于古人对理想宇宙秩序的认识,宅被置于天地人*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居住伦理文化研究”(21AZX018)的阶段性成果,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项目资助。文中使用的 黄帝宅经 版本为影印 文渊阁四库全书宅经 第八八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文中凡是引用该经典的内容不再一一出注。探索与争鸣 133DOI:10.15995/ki.llxyj.2023.01.004伦理学研究2023年第1期的宇宙生化序列中,在天道、地道和人道的转化合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黄帝宅经 指出宅乃“阴阳之枢纽”。“宅者,人所讬居也。讬者,寄也。”2(339)宅是人休养生息之地,传统中国自三代以来所确立的“四极八方”空间观念中,空间被视为具有几何性质的物质容器,直观表现该容器的就是由人创造的各种建筑形式或空间形式,而居宅于其中最为典型。“阴”“阳”代表由道化生且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两种对立的物质力量和价值力量。黄帝宅经 以宅为“阴阳之枢纽”,其含义有两层。一方面,阴阳以宅为载体而得以显现。易经系辞传 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或道作为宇宙之本根,化生出阴阳或两仪,由两仪生成的四象则表示四时四方,即时间和空间。八卦象征构成物质世界的天、地、雷、风等八类物质范畴。在这个从一到多的宇宙生成过程上看,宅虽是人所创造的物质形式,“象者日月、乾坤、寒暑、雄雌、昼夜、阴阳”,实因其厚载物乃像大地,本体上仍为阴阳化物而成,故传统宅院多以长方形为形制,以符合古人“天圆地方”的空间想象。阴阳化生的天、地、人、物都各包含阴阳,但阴阳二气乃运变无形之物,无法用感官观察获得,只有通过宅的具体形态才能认识。阴阳作用于宅,“为二十四路、八卦、九宫,配男女之位,宅阴阳之界”,决定了“宅性”,并借助宅性对人产生的影响来显现自身。另一方面,阴阳二气的辩证运动决定宅的伦理属性。万物“无阴阳斯无变化”(易传系辞上),阴阳二气通过自己在居宅空间中的辩证运动来呈现自己,把宅变成阴阳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在中国哲学的一体两极四象八卦的宇宙万物生成论中,阴阳的辩证运动具有绝对的价值,阴阳这两种力量不是对抗对立而是辩证地生成与推动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能独自决定事物的吉凶善恶,所以宅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由空间方位与时间变量共同决定。空间有四面八方上下等方位的吉凶变化,中院“从东南巽角顺之戌为阴明”;时间的变量既有四季的吉凶变化,“每年有十二月,每月有生气、死气之位”,亦有二十四时辰的祥祸变化,“从巽向乾、从午向子、从坤向艮、从酉向卯福德之方”,反之为“刑祸之方”。除此,易经系辞 云“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而“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因此还须结合构成宇宙万物的八种物质。这些都是居宅空间在时间、物质结构上的异质性,其价值属性也复杂而充满变数。阴阳与刑德相应,由刑德进一步揭示阴阳的辩证运动及其对宅性的促成。“刑”本义为杀戮、征伐,“德”为奖赏、怀柔义。刑为阴,德为阳。“刑德相养,逆顺若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章(彰)。”3(265)由于阴阳在四季四时、不同居宅方位都会发生变化,刑德相应表现为一种时间的变化,成为一对时间概念。黄帝四经一经观 云:“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3(217)同时,刑德还需要考量它的方位,黄帝宅经 指出宅的刑祸方与福德方由阴阳属性决定,如阳宅的刑祸方在东方、北方,福德方在西方、南方,阴宅正相反。“凡人婚嫁,买庄田六畜,致茔域,上官求利等,悉亦向宅福德方往来,久久吉庆;若为刑祸方往来,久久不利。”这使刑德又成为一对空间概念。刑德还是吉凶祸福的象征。越绝书计倪内经 云:“日、月、星、辰、刑、德,变为吉凶顺之有德,逆之有殃,是故圣人能明其刑而处其乡,从其德而避其衡。”4(30)借助刑德运行方位可占断事之成败、人生吉凶。这样,阴阳借助刑德与吉凶、善恶联系在一起,被赋予了价值内容,并以此决定了宅的价值属性。其次,黄帝宅经 视宅为“人伦之轨模”。宅不仅是一种基于形上之道的空间组织结构,它作为家还是一种由这种结构明确下来的家庭及社会组织结构,直观地表达着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家庭成员之间及其日常生活行为模式。人们在建构宅的空间结构时,将与传统等级社会相适应的风俗、规范和信仰等借助规划、建筑手法运作于空间中,使居宅成为一种社会价值的象征符号,拥有一座宫殿或拥有一间陋屋,既是富或穷的符号,还是特定社会阶层和阶级的习惯符号,标志着宫殿或陋屋的拥有者所从属的阶级以及所坚持的习惯结构5(141)。黄帝宅经 对人伦秩序的记载同样以宇宙天道秩序为依据,遵循“天尊地卑/阴卑阳尊”的原则,将阴阳与男女、长幼、夫妻、父子等的家庭和社会的尊卑地 134黄帝宅经 的居宅伦理奥义探论位相匹配,以明确人们在日常生活空间中应该待的位置与活动范围,宅的每个空间方位都有不同服务对象,相应的大小、装饰等均不同,整个空间呈现出严格的秩序性与规范性。其要点有三:第一,以“内”“外”分割厘清“男女有别”。黄帝宅经 云:“阳宅多修于外,阴宅多修于内不同八卦九宫分形列象,配男女之位也。”这里的阴宅、阳宅实指内外之宅。中国传统的父系社会视“男女之别”为人伦之大,该原则被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借由居宅空间的规划得到具体的呈现。先秦时期就有对宅内外界限的清晰规定,礼记内则 载:“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外部是男性/阳刚之地,封闭的内部是女/阴的生活世界。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实践中,“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在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中,“男女之别”既描述生理之别,更表达男女的家庭社会价值和地位之别,屋宅明确了这种由性别决定的社会角色分工和由空间表达的权力配置,将女性束缚于家宅内院中,保证了父系血统的纯正性和道德自律性。第二,以“中”明确家族家庭的权力归属。中的位置在空间方位中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价值。春秋时期初步确立住宅的“轴线设计图式”整体造型:大门、庭院、正堂排列在同一中轴线上,其他的室、厢、寝等房间都依这条中轴线而建。中轴线终端有“堂”,说文解字 云:“堂,殿也。”段玉裁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2(685)堂建得比其他的房间都要高大雄伟。堂屋的方位坐北朝南,以获得丰富的阳光,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家族、家庭的长者所坐之地,代表着国家、家族和家庭的权力中心,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主轴线中端是庭,虽不及堂高大,但也占据着一个中心位置,居宅内的各个组成单元居住的房间都对着庭院,既利于家庭成员亲密接触、融洽感情和整合家庭,“堂上观乎室,堂下观乎上”(礼记 坊记),也方便中心的权威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监控。第三,以前后、左右等方位建构行为的规范模式。前与后在传统价值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黄帝宅经 载:“乾将三男震、坎、艮,悉属于阳位;坤将三女,巽、离、兑悉属阴之位。”阳位与阴位分别对应着前后。这种区分主要源自身体与视觉的体验,“前方空间是可视空间,它是生动活泼的,并且比我们仅仅通过非视觉线索所能体会到的后方空间要大得多。因为人们可以看到前方,所以前方空间是 亮堂的;人们无法看到后方,所以即便在有阳光照射的时候,后方空间也是 黑暗的”6(40)。前方正对阳光,属于阳,象征着尊贵,人们需要尊重和敬畏。后在可视范围之外,属于阴,代表黑暗和卑微。地位较低的人必须走在长者或地位尊贵的人之后,表示尊重和谦卑。房屋的前门被称为正门,“正”乃方直不曲义。这样,人的视觉体验与阴阳价值论结合,“前”便赋有了正直、高贵、美好等价值,后则反之。与前后相比,左右的价值相对复杂,既有右尊于左说,如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载:“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悦而舍之右室。”也有左尊右卑说,如 黄帝宅经 以八卦的巽为南、坎为北、震为东、兑为西。居宅的空间人伦轨模一旦被建构起来,就变成一种价值的象征符号,规范着居于其间的所有人。这些规范既包括具有仪式化象征意义的仪态、着装,还包括遵守礼的举止来实现身体对空间的臣服,每个人都必须知道在哪些空间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人们从生至死几乎整个生命都是在这些空间度过的,在其中起居,举行婚仪、出生和成人等仪式,在对神的敬畏和对长辈的孝敬及对逝者的哀悼等日常行为中形成自己的行事方式,进而固化这些行为规范,把它们变成自己的性情并传给下一代。综之,黄帝宅经 所反映并代表的中国传统居宅理论中,居宅承载着宇宙的结构,以“阴阳之枢张守节正义:“右室,上室。”(司马迁:史记 第6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89页)路以右为尊,左为卑,要求“男子由右,女子由左”(礼记 曲礼)。当人在宅中面南而坐时,左侧在东方,是太阳升起之地,代表阳刚、神圣和尊重之地,右侧是西方,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代表阴柔、卑微与不祥。135伦理学研究2023年第1期纽”把天、地、人组织为一个关联体,社会的、家族的和家庭的权力在居宅空间中集中和有序递减,由此将家庭家族凝聚成一个结构清晰、秩序井然的伦理系统。以“人伦之轨模”直观呈现出中国传统家族本质的价值系统,使孝悌为本的伦理价值在其中得以实施完成,并成为社会伦理的出发点。这就是为什么宅被视为“人之本也”(黄帝宅经)的根本原因。二、“宅因人得存”:人对宅的目的性意义宅从宇宙自然到价值世界再到人伦规范的生成过程中,为家建构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生活世界,配置和培育了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权力结构。同时 黄帝宅经 也指出:(宅)“虽大小不等,阴阳有殊,纵然各居一室之中,亦有善恶。大者大说,小者小论。犯者有灾,镇而祸止。”每个房屋都有由阴阳变化而导致的吉凶、善恶的变化,那么人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