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中国”背景下儿科研究生人文精神培养路径初探_李静.pdf
下载文档

ID:209642

大小:1.24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健康 中国 背景 儿科 研究生 人文精神 培养 路径 初探 李静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月 第37卷 第1期 1“健康中国”背景下儿科研究生人文精神培养路径初探基 金 项 目:辽 宁 省 教 育 科 学 规 划“十 三 五”规 划 课 题(JG20DB158);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课题(YJ2020-019)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辽宁 锦州 121000李静【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健康中国”背景下儿科学研究生人文精神培养路径与方法,建立专业培养与人文精神和政治思想齐头并进的临床专业儿科学培养模式,蕴含丰富医学人文素质底蕴的研究型医学人才是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目前,我国临床儿科医师短缺过于明显,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加强儿科学研究生人文精神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儿科学硕士培养方案中,科学研究计划融入人文精神,并以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展开,对培养高层次儿科学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健康中国;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人文精神;教学改革;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6763(2023)01-0001-04doi:10.3969/j.issn.1004-6763.2023.01.001为了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6 年 10 月 25 日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纲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指出坚持共享共建、政府主导,全社会都要参与其中,保证全民健康,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并重点关注妇女儿童等人群的健康问题1。基于此目标,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如何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笔者认为,应尊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使其健康长大,另外,如果儿童发生疾病,需要专业的儿科医师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不过,数据显示,我国 20102014 年期间,儿科执业医师数占执业医师数比例仅为 4%5%,远远低于 0 14 岁儿童占总人口比率(16.5%)2。近年来,儿科医生比例出现下降趋势,由此凸显我国儿科医生不足的问题逐渐加重。2016 年“二孩政策”、2021 年“三胎政策”实施后,14 周岁以下的儿童数量逐渐上升,更加凸显儿科医护的短缺问题。在此背景下,增加儿科医师的职业精神、人文精神、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儿科学专业的高级人才,故应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因此探究人文精神路径迫在眉睫。1 人文精神内涵人文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自我关怀体现,其内涵包括维护和关切人的命运、价值及尊严。广义上人文精神教育不仅体现在尊师重教、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等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方面,还应进一步在哲学理念、文化传承等方面拓展。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医患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具有特殊性,作为施救方的医生和作为被施救方的患者天然存在着地位的悬殊,这就要求医方在处理医患关系时要更为积极主动,进行心理换位、尊重患者,将患者置于最终的位置3。同时,要求医方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具使命感和人文精神,以患者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不仅要医治身体疾患,还应帮助病患摆脱精神上的苦难4。2 强化儿科学专业研究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2.1 医患关系更和谐医患关系指医护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临床诊疗过程中通过医患交往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学教育教学改革2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January 2023,Vol.37,No.1处于医疗关心的核心。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医患关系的影响5。狭义医患关系是为维护和促进患者的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广义医患关系则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中包括和谐医患关系,特别是儿科患者存在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易反复且变化多端、各年龄阶段儿童患病种类不同、与成人疾病有很大不同等特点,导致家属紧张和焦虑,有些可能对孩子生病存在内疚进而迁怒于别人,其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易造成儿科医患关系紧张。因此应加强儿科研究生人文教育,强化道德新理念建设,实现医患共有人文目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基础。同济医院儿科“掌门人”罗小平说,“我们服务占人口 20%的儿童人群,创造的是孩子们 100%的未来。没有任何一项工作能带给你如此厚重的成就感”6。儿科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需培养职业精神,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使儿科医师的成就感、自豪感在入学时就在研究生的心里扎根发芽。2.2 适应当前医学教育模式转变医学的现代模式集中体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 3 个方面,是对于疾病、健康总的看法,是对于疾病、健康的基本观点,是对于疾病、健康实践的基本原则,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医学研究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现代医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要求将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完全融合。因此,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关键在于协调两种精神人文精神和医学精神的关系,通过构建临床实践、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多路径,深入推进两种精神的深度融合,最终形成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新模式。儿童是未来,许多成年人的身心疾病往往在幼年时埋下伏笔,故转变当前医学教育模式,适应时代要求,抓好儿童健康,就是把握了中国大健康的未来7。2.3 促进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现代医学中,筛查、诊断各类疾病的精确性离不开科学的医疗手段和精密的仪器设备。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和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不仅保障了人类的健康发展,而且使充满人文精神的全程医学诊治代替了传统客观冷峻的医学检查。医学并非纯粹性的技术科学,而是一门具有双重属性的专业学科,人文性和技术性应融为一体,并通过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通过医疗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彰显人文精神关怀,进而促进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罕见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成千上万种,有许多疾病在儿童时期发病,这个未知领域留给儿科医师太多的探索空间,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提供无形的动力。3 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精神培养面对的问题3.1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应用型知识与人文精神侧重点存在偏差研究生教育类型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学术学位研究生侧重理论研究,而专业学位更加倾向于成为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合格的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建设高层次儿科医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达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快速发展经济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高等医科院校中逐步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并形成教育体系,是当今社会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8-9。因此,在有限的培养周期中人文精神培养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月 第37卷 第1期 33.2 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我国医学高层次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特定职业背景、高层次的临床医生为目标。临床医生综合素质与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呈正相关,为此,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提升其医学人文素养,以此为契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当代儿科专业研究生性格独立、特征鲜明,但受当下医患关系、经济收入、劳动强度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他们判断力缺失,医学信仰不稳固10。研究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在校期间,作为我国未来希望的守护者,儿科研究生是否在教育初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敬畏生命、医者仁心的理想信念,都将是其职业生涯的重要影响因素。4 如何加强儿科专业研究生人文教育培养的方式4.1 学校层面探索人文精神培养的教育体系和评价标准多年以来,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往往被忽视,其主要表现为:分配给人文类课程教学课时比重较低;人文类课程教学内容单一。数据显示,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类授课时数所占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不足总课时的 8%11。同时,目前多数人文教学课堂存在内容滞后、枯燥等问题。综上,医学院校学生面向工作岗位的人文素养培养难以在学校开设的人文类课程上得以满足,故探索人文精神培养的教育体系和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人均寿命的显著增加,就最大得益于新生儿死亡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持续降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多学科相互融入发展已成必然。展开思路,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是每位医生需要具备的素质。当今的大学建设发展中有很多评价指标,因此应在大学突出建设评价体系中汇入人文教育,从思想上树立人文教育的概念,打造人文素养与专业学识并举的学习氛围12。同时,应进一步明确评价体系并规范人才培养方案,使医学人才的培养与现代医学的发展轨迹相符。4.2 师资层面加强教师医学人文精神培训教师是学生接受人文精神教育的领路人。为了增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自身应不断提升人文教育理念,将专业知识融入人文关怀的精神传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理念、文化和文明,双轨并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并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过程,第一要务是加强教师政治思想教育13,实现的路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不同层次教师医学人文精神培训;2)聘请临床医师授课或做定期专题报告;3)选派医学人文教师进行临床实践锻炼。4.3 校园文化层面发挥环境育人优势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创造良好育人氛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4。积极营造学习良好的校园氛围,学校各个学院应该结合自身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党建、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着力加强和完善走廊文化建设及网站建设,充分发挥“四个自信”,要在精神、物质、制度、网络及活动等文化方面下功夫,努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例如:学校网站要更新及时,色调和风格清新简约,形成自己独特的形象;发挥学生手写书写等优势,充分发挥走廊文化的阵地育人功能;再如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凝练自身特色,打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建设模式,达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当然,校园建设要形成自身建设机制,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4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January 2023,Vol.37,No.1参考文献1 赵厚安,张娟辉,罗智敏,等.“健康中国 2030”背景下新疆全民健身管理机制中阻碍因素探析 J.昌吉设,推动宣传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发展。总而言之,推进研究生人文教育,除了传统课堂知识传授,还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环境优势,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人文素养。4.4 入科实习阶段的载体作用入科实习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研究人文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与患儿及其家属面对面的接触,使学生真实体会医学人文精神内涵,并通过临床医师的言传身教,不断提高医学、医德、医疗等方面价值的判断选择,提升服务病患的能力。将入科实习作为载体,使学生建立起服务患者的理念15。同时,充分发挥入科实习的载体作用,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元素,并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深度融合,使学生与病患的沟通、协调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5 结语总之,儿科专业研究生迈入学校那个时刻,就应该具有“珍爱生命、关爱患儿”的仁爱之心,同时教师自觉承担的责任是引导他们形成崇高的医德16。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培养儿科研究生的人文精神,需真正地践行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儿科学研究生人文素质路径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探索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评价目标及考核指南,使不久的将来,儿科学研究生能够将人文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作用。学院学报,2020(1):20-23.2 陈平.“健康中国 2030”视域下国内幼儿体质健康发展需求研究-基于 Bronfenbrenner 生态系统理论 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5):33-34.3 杨春燕,尹梅,徐文轩,等.“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人文学科群的课程设计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3):381-384.4 赵美娟.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