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掷千金的上帝
2023
年读
一掷千金
上帝
有感
读一掷千金的上帝有感
使徒行者
本书是复活节洗礼的时候教会送我的礼物,于我特别有意义。作者提姆。凯勒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了基督徒耳熟能详的"浪子故事",确切地说,是一个父亲与两个儿子的故事。父亲慷慨接纳了落魄归家的小儿子,并设下筵席大加庆祝,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段情节,因为它展现了上帝的宽容、慈祥、怜悯等属性,然而故事的重点其实在后半段,即大儿子不快乐了,因为小儿子回来要分大儿子的家产,说明救恩不是廉价的。人虽白白地得到,却另有人付出代价。父亲出来劝说大儿子回屋,至于大儿子最终回去了没有,耶稣没有讲,故事的结局抛给当时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以及每个基督徒自己去思想和抉择。耶稣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们真正的大儿子应该是什么样的,他为拯救罪人被钉死在十字架。
由于我信主以前是佛门弟子,不禁想起法华经的一个著名譬喻――长者穷子喻,一个屌丝遇到失散多年的土豪父亲变身高富帅的励志故事。话说有一人从小与父亲失散,五十年来一直在外面漂泊流浪,经常打临时工,过着饱一顿饿一顿的生活,"没有那好衣裳也没有好烟".有一天经过一个豪华大庄园的门前,庄园主大富长者,就是他的父亲,一眼认出他来了,于是派人去追他,谁知道这个穷子以为保安要打他,直接吓晕过去。大富长者就放了他,派了两个低等下人去伺机接近他,勾引他进大庄园做除粪工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薪金非常优厚。长者见自己失散多年的亲儿子极其认真干这种脏活,心里难受,又不便暴露身份,于是经常装扮成除粪工来接近他。两人相处得很愉快,穷子还认了这个老除粪工做干爹,如此过了二十年。后来长者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开始让穷子接管庄园的财政大权,穷子的能力和气质也迅速提升,言行举止俨然是走上人生巅峰的ceo,只是毕竟还有打工者心态。后来长者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穷子正是他失散多年的儿子,现在把家产都转交给他。"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好了,是不是很感人呢。这个故事告诉你,你其实就是富二代,你不需要做那些除粪之类的脏活,只要你认佛作父就可以了,这是不是有点因信称义,哦不,因信称富的味道呢。
没错,这个故事其实标志着佛教思想开展史上的重大转折——从自力修行转变成他力信仰。面临这一转折,法华会上有五千人退场表示抗议。佛陀批评他们是罪孽深重骄傲自满的"增上慢人",还自我抚慰说"他们走了也好,以他们的智商也听不懂我要讲的甚深微妙难解的成佛大法".我倒是挺能理解这五千人的心情,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父的教导固然是于徒弟有恩,但也要徒弟自己争气才行呀,徒弟学得好,师父也荣耀。但是你假设说"我是你父亲,你所得的是恩赐给你的,你自己一点功绩也没有。"稍稍有点自尊心的人都很难接受。那为什么有那么多阿罗汉留下来继续听讲,并且听完之后"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这就值得深入思考了。
我们来分析它的可信之处何在。首先,这些宣称"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的阿罗汉,穿过心灵的重重幻像之后,内心深处仍然渴望找到生命的真正依靠。其次,佛陀从父子关系的角度来建立信仰,无疑满足了弟子最深层的渴望,佛陀将自己和弟子之间的师生关系重构为父子关系,于是之前种种修行,种种戒律,都不过是佛陀扮成除粪工和大家一起除粪,目的是清理他们的污秽,净化他们的身心,一步一步提升他们的能力和气质。此情此义,认他作父,也不算过分。
我们知道佛陀出家前是迦毗罗卫国太子,享尽荣华富贵,为了追求真理抛弃世俗,他所悟到的佛法,岂不比世上的金银财宝更珍贵。佛弟子要追随他,要向他学习,以得到那真正的财宝。况且,佛陀作为如此大富长者,偌大家产没有儿子来继承,也是一件悲剧。佛门弟子"荷担如来家业",其实是帮了佛陀一个大忙,所以,佛门弟子是荣耀的,是大有功德的,是配得这家业的。只是一旦你认了这个"父亲",你就成了他延续自我的工具,就像大富长者如此用心良苦只为找一个合格的财产继承人,而穷子辛苦工作的结果也只是得到那些财产。至于财产,佛教引以为傲的智慧,是不是真智慧,另当别论。单单就关系层面而言,佛陀与弟子之间是一种我-它关系。很多人可能会说,管他是不是真的父亲,只要以后安心享受荣华富贵就好了,以前所受的苦都随风吧。这当然是一种值得佩服的境界。可惜我做不到。
我就是死心眼,就是一根筋,就是要斤斤计较,就是要不断追问:当我痛苦无助的时候,父亲你在哪里,你有没有为我而痛苦过,有没有思念过我,有没有在乎过我。如果我看不到你爱我的证据,就算你富可敌国权倾天下,就算你创造了日月星辰花花草草,我还是要说,我不稀罕。我不稀罕你的财富,不稀罕你的权势,不稀罕你创造的这个世界,甚至,也不稀罕你给的这条命,因为我不相信你是我的父亲。这不是我境界高超,而是从记事起一直存留在我内心的一个深不见底的情结,如果你曾经离弃过我一次,你怎么让我相信你会不会再离弃我第二次第三次呢。除非你能证明,你从来都没有离弃过我,连一次也没有。这就是我不接受"穷子喻"里的这个父亲形象的深层原因。这个父亲在儿子失散后,就在某大城定居下来,然后成了有钱有势的大富长者。假设不是穷子偶然经过,这个父亲大概就这样养尊处优地过完一生。而他遇到儿子之后的种种做法,也说明其在意的仍是那些挣来的巨额财富。
从浪子故事,甚至整本圣经,我看到的父亲形象却是这样的:他一片善意遭人猜疑,他主动寻找,不停呼唤,苦苦等待,背逆的人类却一去不回头,越走越远。他派他的独生子降生为人,为人舍命赎罪,使人因信他儿子的名,就可以同得儿子的名分。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假设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耶稣的宣言打破人的一切宗教梦想,拆穿一切宗教的谎话,他没有迎合人类的虚荣心理,宇宙第一的高富帅并没有出生在皇宫大院,而降生在马槽,默默无闻地做一个木匠的儿子;也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出头的青年人看起来就年近半百,最后受尽鞭打羞辱,被他所要拯救的人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样悲惨的人怎么可能是上帝的儿子,还是独生子。是不是很可笑。但是正如哥林多前书1章21节指出,"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
主耶稣并他的十字架就是我们认父的信物。是的,天父,我现在知道你是爱我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你确实就是我们的父,我们也真是你的儿女。阿门。
第二篇:读上帝怎样审判有感上帝怎样审判读后感
——公正的定义公正是司法审判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公正,真正地的公正又由谁或者是根据什么来判别。这也是司法审判中的一直研究的问题。
龙宗智的上帝怎样审判一书中讲述了许多关于司法公正及理性.客观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我国的法学理论起步较晚,且与我国的真实国情也未能完美的衔接。所以在相应的实践中存在大量的问题。在我国确立要依法治国的目标之后,各项的普法宣传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但即使人们有了些许根本的法律概念,在上诉审理判决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法律条文对乎现实社会中复杂的道德情理以及社会观念等都还显得不够成熟。如何让审判变得更加公正。改革是一项必行的措施。通过改革,法制才能更具公正。
龙宗智先生在90年代初创立了刑诉法的“三角结构〞和“线型结构〞两重结构理论;90年代后半期探讨司法合理性问题,提出了司法改革的“相对合理主义〞,在理论和实务界都有很深的影响。由于既有学者的睿智,又有多年司法工作的经验,他没有追随所谓的“外乡资源论〞或“拿来主义〞,而是既着眼于中国法治改革的推进,坚持司法的普适性规那么,又能以独特的眼光审视中国司法存在的某些弊端,试图在法治理想与中国社会现实之间建构一条相对平坦的道路。“相对合理主义〞集中表达了这一渐进式法治改革的思路。龙宗智先生的这思路让我感受到了法制中国的光明未来。
现阶段我国的司法改革也是为了实现司法公正的目的进行着的。司法界和学界对何为公正的司法以及如何实现司法公正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有比较才有鉴别〞。司法的公正性不仅可以由某些对于我们具有先验性的原那么和要素来衡量,也可以通过一些正反比较的方式呈现。深入去剖析现阶段司法的不公正,能使我们更加深刻的去认识司法公正。而对不公正的的反理性的审判模式级特征探讨,应当是司法公正即审判正当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作者在上帝怎样审判一书中写到了许多对司法审判中实现公正的建议和分析。其中在提到“政治审判〞和“宗教审判〞中对正义的实现提出质疑。
其一,法官只是由权力层选择来执行其意义的工具,因为必须绝对服从于当权者的意志。具有精神上的偏向(政治或者宗教)。
其二,在审判方法上,是采取非人道和非理性的方法获取供词和证词,并作为定案一局,屈打成招的案例也不算少见。
公正审判的一个根本要素就是法官只服从法律,根据法官自己的理性和良知裁决案件。而证据是诉讼的根底,取证的方式应当是理性的,不能为了取得证据而有不人道的行为。
作者在书中也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说明相应的问题。历史的惨痛教训我们要铭记在心,坚决防止那些具有野蛮残暴呵呵反理性的司法审判重演。为审判的公正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第三篇:读上帝之城有感读书笔记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
关键词:上帝之城、地上之城
。上帝之城全书共有22卷、也可以分为两个局部。第一局部包括前2023卷,主要批驳异教徒对基督教的责难,重评罗马史。认为罗马的消灭是咎由自取与基督教无关。第二局部包括11卷至22卷。较为系统地汲吸历史观。具体说来,第十一卷至第十四卷阐述了人类社会的起源;第十五至第十八卷阐述了人类历史的开展过程;第十九至第二十二卷阐述了人类历史的结局。
一、作者简介
奥古斯丁354年11月13日出生于的北非塔加斯特,今阿尔及利亚君士坦丁区。他的父亲地位很高但财产不多,为人粗俗,临死才皈依基督教。他是那种小时候聪明得过分结果走上邪道的人物,老爸死了以后没人管,他母亲却是一位虔诚而高尚的基督徒。她对奥古斯丁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他是白人。如果知道他是由北非出生的努米迪亚(族名)的黑人的话,很多人会感到惊讶的。正确地说,考古学证明他的脸是黑褐色。基督教两千年历史中最大的神学家——不仅在著述上,在思想的深度上,竟然是黑人,是值得惊讶的。实际上形成初期西欧神学(与东方教会神学区别的西方教会神学)的拉丁神学教父们大局部都是北非出身的黑人。
二、写作背景
基督教在公元四世纪被定为罗马的国教之后,罗马城就被涂上了神圣的色彩,被认为是救治人类的分裂和堕落的工具。公元42023年蛮族入侵洗劫了罗马,这一事件打破了二元关系的稳定。异教徒认为罗马遭劫是因为他们的信仰被弃,诸神对罗马施于的惩罚;基督徒觉得他们的信仰已在罗马兴旺,并成为了官方信仰,上帝应该会特别喜欢和保护这座城市才是。作为主教的奥古斯丁早就感觉到公教信仰的危机,公教信仰不但受到异教徒的仇视,很多基督徒的信仰也并不纯粹,公教信仰存在着严重的精神危机。罗马遭劫这一历史事件要求奥古斯丁必须再度思考关于圣俗关系的问题,重新评价罗马的历史地位,上帝之城由此诞生。上帝之城被称为“奥古斯丁思想的成熟之花〞“上帝之城〞的说法源于圣经,是一个真实存在上帝的国度。本书写作的背景是在罗马论陷以后,异教徒乘机对基督教信仰进行攻击、责难。于是,奥氏写作本书批驳了异教徒对基督教责难,通过对罗马史的评论告诉世人罗马的消灭是咎由自取,与基督教无关,并对上帝的创造和人类的起源、开展、结局进行了阐述,歌颂上帝的伟大创造与救赎方案。书中对美的评论主要集中在上帝的创造和救赎上,并对基督徒信仰中的“美〞时行了论述。比方,在对殉道者的称赞上是通过美学的思辨来论证美在信仰中意义。奥古斯丁对希腊哲学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