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于
社团
文化
研究生
树人
活动
课程
优化
基于社团文化的研究生立德树人活动课程的优化
摘 要:基于社团文化的研究生立德树人活动课程即从研究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通过社团类活动课程使某一方面具有潜能和特长的研究生得到进一步的开展,使研究生在道德实践中实现自我感悟和自我成长。活动课程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极大而独特的价值,正成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主导形式。高校要适应研究生的需求和兴趣,以社团文化为载体,从师资培养、课程资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管理、课程评价等五个方面对研究生立德树人活动课程加以优化。 关键词:社团 研究生 立德树人 活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一、活动课程的概念及历史开展 1.活动课程概念及根本特征 从理论渊源上看,“活动课程〞概念源起裴斯泰洛齐、卢梭、福禄培尔和杜威等的教育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活动课程作了如下界定:“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其根本出发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活动课程:它是以教育者为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并获得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的课程,是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载体的学生主体性活开工程及方式。其本质是打破学科界限并建立课程与学习者生活的关联,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征。活动课程意义上的“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习活动。其教育价值是通过学生的教育性交往来实现的,主要在于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得到全面开展。[1] 2.活动课程的历史开展 国外活动课程的开展可以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杜威的“活动课程〞。自从杜威对活动经验课程做出系统的理论阐述后,世界范围内课程综合化的走势日趋明显。近代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开展理论更有力地强化了这种趋势,加强课程实践性与综合性成为主导潮流。许多兴旺国家和地区积极调整课程结构,设置综合实践类课程。比方美国的自然与社会研究、社会参与性学习,英国的社会研究和设计学习,法国“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德国的“自由学习〞,日本的“特别活动〞和“综合学习时间〞等。他们重视通过增设活动课程来满足社会开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他们注重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活动方式,加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和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中国,孔子的知行统一,学、思、行结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思想等都是对活动课程教育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我国对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在曲折中前行,認识不断深化,取得了长足开展。中小学校普遍建立了与学科课程互为补充的活动课程体系。大学也以第二课堂为主要载体积极推进活动课程的实施,在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健康人格养成、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基于社团文化的德育活动课程 基于社团文化的研究生德育活动课程是指从研究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通过社团类活动课程使某一方面具有潜能和特长的研究生得到进一步的开展,并对研究生的价值观、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等各方面产生影响。这一课程是“超越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制度——学科、课堂、评分——的束缚,使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现实(乃至虚拟的)学习环境之中,综合地习得现实社会及未来世界所需要的种种知识、能力、态度的一种课程编制( 生成) 模式〞。[2]研究生通过参与活动课程,综合运用知识,自主探社会、自然或自身的问题,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开展和道德成长。 社团文化与研究生德育活动课程都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因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和共通的。基于社团文化的研究生德育活动课程体系是一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理论灌输与主体内化双向互动的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这种活动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使研究生德育从单向度、控制性、管理化的灌输方式,转向了注重践行道德的“识见〞和“体验〞的交往性的德育,表达了道德主体内在的创造性和自我扬弃能力。[3] 二、基于社团文化的研究生德育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 1.基于社团文化的研究生德育活动课程的根本状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开展,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开展。以扬州大学为例,目前,全校有各类学生社团共426个,涵盖了理论学习、志愿效劳、文学艺术、实践创业、学术科技和其他等六大类。其中,专门针对研究生的社团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笔者以扬州大学的研究生为对象(含硕士生和博士生),对研究生参与社团组织和活动的情况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1538份,其中有效问卷1489份,有效率达96.81%。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参加社团的比例较低,为63.7%,有26.3%的研究生表示从未参加任何一个社团。在社团类别的选择上,有83.8%的学生倾向于参加志愿效劳类、文学艺术类等社团;调查显示,仅有31.6%的同学认为参加的社团符合了当初进入社团时的期望,对自己帮助很大;对活动的质量,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57.3%,同时有70.8%的研究生认为社团活动的质量有待提升,选“缺乏创新性,不吸引人〞的最多,占68.83%。 在活动课程实施方面,制定了课程方案,明确了课程要求。课程方案一般由指导教师、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时数、活动要求、考核与评价等内容组成;建立了组织机构,加强活动课程管理,在校级层面依托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院级层面依托团委)成立活动课程指导办公室,负责全校(院)研究生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管理工作,教务部门、导师、校院研究生会和各班级也积极协助活动课程的实施。 2.基于社团文化的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成效 基于社团文化的研究生德育活动课程在研究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表达了以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价值取向。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得到全面开展。活动课程打破了院系、年级、专业的界限,不同院系、年级、专业方向的研究生能够通过参与活动课程广泛交流、拓宽视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竞争意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