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建设文化主体研究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2093429

大小:18.43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建设 文化 主体 研究 思考
农村建设文化主体研究思考 [论文提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文化建设,无疑是承接时代赋予的重任。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农村新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新农村建设文化工作主导作用的重要性,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创造性。 [关键词]农村文化地位 近年来,全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每到春节前后,全国各地都要开展各种各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笔者也曾屡次跟随文艺团体下基层演出,为渴望文化生活的农民送去了丰富的精神产品.每次下乡演出都能吸引了附近及方圆几十里的村民,有的戏迷如痴如醉地带着粮从数十里外步行赶来观看,将临时搭起的舞台围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每场演出观众成千上万,优美的舞台灯光、布景、字幕,加上唱做俱佳的表演,赢得村民的一致好评。演出中高潮迭起,足见农民对文化之渴望、文化下乡之及时。然而笔者认为,仅仅把文化送下乡是不够的,而应该创新文化理论工程,让新农村建设确立文化文化工作的主体地位。 一、以新农村建设为根底,确立文化的足为点。 毋庸置疑,送演出下乡确实活泼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要看到,上至中直院团下到县级小团,各种级别的大小明星下到基层,演上几场就走了。演员产来了,给农民带来的是“见真人看明星〞的满足,演员们走了,带走的是农民对下一次演出的期盼。其实送演出、送戏、送书等,在很多时候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你送什么,农民就接收什么,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时间长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就不高了。尤其是对那些走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年轻农民来说,送到乡下的文化太不解渴了。去年春节,笔下乡走访了一些农民家,当地的青年农民告诉我,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大多数都有出门打工的经历,已经适应了城市的文化生活。虽然现在回到了农村,但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已经与上一代人不同。他们认为,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农民们近期迫切希望,文化下乡能够变“送〞为“种〞文化,农村的公共文化事业开展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但农村不是文化的荒漠,有着极其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农民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群,他们中间卧虎藏龙。有的民文化甚至就“活〞在广阔农民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民间文化最最适合农民的认知方式和审美习惯,接触起来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积极挖掘农村现有的、自己身边的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或民族文化资源,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和精神产品,可以使他们在劳动之余不出农村就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散布于广阔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至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泼的因子。培养和鼓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特色文化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保持其喜闻乐见风格的同时,充实其内容,创新其形式,赋予时代性、教育性,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利用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方法,实现农村文化的创新,群众最容易接受,也最乐于参与。由此可见,农民不仅是农村文化的受惠者,更应该是农村文化的建设者,是新村文化的主角。 由于受地域环境、经济开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基层农民看书难、读报难、看电影难、欣赏文艺演出难,因而,农民自办文化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成为新时期新农村文化的重要形式。据国家文化部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6800余家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他们常年活泼于田间地头,演出形式丰富多样,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生活。如我市的一些民营通剧团、黄梅剧团等,常年坚持在广阔农村演出,他们正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开展的重要力量。 二、以新农村文化为载体,打造文化的主导地位。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阔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有效途径。让农民做新农村文化的主角,首先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农村普遍而且严重落后于城市。因此,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实现县有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文化室。其次要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光有文化设施的硬件不行,还要发动和引导农民,用好设施,盘活资源,使之为农民效劳。这既包括开展多种形式,广阔农民群众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农村特色文化,也包括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第三要大力加强农民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农民是文化建设的受惠者,更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只有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吸纳到到文化队伍中来,才能更好地摸清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农村文化自觉创新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农民业余文化队伍的建设,也有利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第四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光靠政府和农民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既要把搞了多年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对口支援活动搞得更好,形成长效机制;更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还要积极组织农村文化效劳活动。要广泛宣传发动大家来自愿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也要通过制度建设甚至法制建设来保护这种积极性。 致富奔小康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广阔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因此,确立做新农村文化的主导地位,还必须与自已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努力拓展文化开展的空间,不断增强文化创新的原动力。打破文化活动就等于唱唱跳跳的偏见,将狭义文化向广阔文化延伸,在满足满足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在活动中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场知识,从活动中学到更多致富本领,真正尝到文化的甜头,真切体会到文化的价值,从而更大激发自己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5页 共5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