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金融
服务体系
构建
发展
农村金融效劳体系的构建与开展
农村金融支农效劳中的主要问题
农村金融效劳“点多面广〞,一般而言,衡量农村金融效劳状况的指标包括:农村金融效劳覆盖面、农业贷款数量、农村地区小额贷款情况、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性、农村政策性金融等多个方面。农户(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支农效劳弱化等问题也主要表达在这些方面。近年来,农村地区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固有的业务本钱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减少,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局部农村地区仍然存在金融效劳空白。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仍有1696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4%;农村人均金融网点的资源占有率低,平均每个乡镇的银行业网点为2.99个,平均每1万农民拥有的金融机构是1.56个,每5.77个行政村分布1个银行业金融机构。从XX省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末,XX省尚有133个乡(镇)未设任何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全省373个乡(镇),平均每个乡镇分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1.63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9个/乡镇);全省4163个行政村,每6.86个行政村才分布1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网点/5.77个行政村);平均每万名农民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1.33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6个网点/每万名农民)。实践说明,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效劳不具备比较优势,其业务活动往往无法适应小农经济,也无法解决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高风险和巨额本钱等问题。中国并不缺少大银行,但缺少贴近基层的中小金融机构,特别缺少根植农村、贴近农户、符合农村根本需要的微型金融组织。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缺乏的出现既有正规金融渠道有效供给缺乏的原因,也有因法律地位不明确、政策风险大导致的非正规金融等民间资金被压抑,以及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财政资金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涉农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四家,但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一定支农条件的农业银行,大多将资金投入到县域的大型企业和根底设施建设上,很少直接效劳于农户;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存款占比高而贷款效劳较少、从农村虹吸资金回流城市的现象依然存在;农业开展银行贷款主要投放于粮棉油收购、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企业,直接投放农村企业较少。农村信用社实际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开展中的唯一金融机构,但“一社难支‘三农’〞。农村金融市场“批发+零售〞的资金融通渠道有待开展,大型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联通机制尚未建立。截至2023年6月末,XX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868.5亿元,其中:全省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达145.68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的16.77%;邮政储蓄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41.23亿元,其中县域存款余额69.56亿元,占比达49%,各项贷款余额为31.37亿元,其中三农贷款余额仅为3.6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1.6%;农业开展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63.47亿元,粮油收购、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等贷款占了近60%。目前,我国推动和建设的小额贷款组织主要是商业性的小额贷款组织,它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设立的,以自负盈亏、财务上可持续为原那么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2022年,农信社根据央行信贷扶持“三农〞的要求,以农信社存款和央行支农再贷款为资金来源,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到2023年底,农户小额信贷余额占到农信社农户贷款余额的近30%,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小额信贷的覆盖面。但随着农信社的商业化改革,农户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2023年底,银监会宣布在青海等6个省区选择36个试点区域,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鼓励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入,以完全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理念和模式为农村居民提供小额信贷效劳。但这一制度创新的预期金融效劳改善效应还没有充分显现,影响面很小,相关政策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提出较严格的要求,使得局部新型金融机构经营业务受到限制。截至2023年末,XX省仅有的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均设在县级及以下地区,存款余额仅为2.1亿元,贷款余额2.97亿元。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大量金融需求,其中有局部农村金融需求具有较强的政策性金融性质,但目前我国政策性金融定位不清,运行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政策性金融效劳职能的发挥。作为主要支持农业经济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开展银行的政策性支农作用仅局限于粮棉油收购;国家开发银行对于急需资金支持的农业根底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等,缺乏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以国家开发银行XX省分行为例,截至2023年6月末,累计发放各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贷款90.7亿元,其中很大局部用于省、市教育根底设施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工程,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资金较少。同时,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以银行类信贷为主,保险、证券等开展相对滞后,特别是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农业保险体系。由于缺乏公共资金支持,西部农业保险市场显现出明显的供求“双冷〞局面。现行公共财政制度安排,使得西部农村信贷资源的相当一局部被用于治病救人等本应由公共财政资金承担的投入上,金融财政化现象非常严重。此外,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的金融产品严重缺乏,信贷、证券、保险没有形成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开展局面。农村金融效劳手段滞后,金融业务科技化程度不高。截至2023年6月底,XX省农村信用社在全省布设atm机171台,平均每两个乡镇还不到1台,并且已布设atm机的网点又不具备自动存款功能,农牧民群众在信用社非营业时间无法正常办理存取款业务和刷卡消费,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不便。同时,由于人才、资源、风险评估等条件的制约,一些涉农金融机构在涉农产品创新上很难有独创性,农村金融产品供给缺乏,贷款难、局部涉农金融产品供求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贷款担保方式仍不够灵活。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担保方式主要是保证、抵押和质押,对大局部农村种养大户来说,根本无法提供合法有效的贷款抵押和收入稳定的担保人做担保。而对贷款额度也有严格的限制,一般控制在2023万元以内,缺乏局部只能以民间借贷的方式解决。二是贷款手续繁琐。涉农机构由于审批权限上收、风险控制等原因,在实际贷款过程中,根据额度的不同,需要不同级别的机构进行审批,越往上,需要的贷款要件、审批流程、审批时间就越多,通常需要两周甚至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客户的期望值。三是贷款期限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周期性的需求。目前涉农机构虽改变了“一年一贷、春放秋收〞的传统方式,但受信贷规模限制及对资金流动性的考虑,近9成的贷款期限约定为1-2年。当前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特别是缺乏资产评估、担保公司、征信登记等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教育开展相对滞后,广阔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对金融的认识和自身金融意识还比较薄弱。一是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和担保体系尚未建立和健全。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环境、政策因素影响大,贷款风险大,抵押担保品有限,使用现代金融产品定价机制在农村地区开展评估、担保、信用评级等的本钱较大,导致在农村开展金融中介业务难度较大,农村金融中介开展滞后,尚有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规模较少,资本金少,风险化解能力和代偿能力很低,不能适应农村需要。二是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农户和中小企业对金融知识的认识有限,加之农村地区金融教育开展缺乏和相对落后,导致农村地区整体金融生态环境较差,使得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的吸引力缺乏,各金融机构不愿主动到农村地区开展业务。三是农村征信系统建立不完整。农村个人根本信息与信用记录不完整,而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贷款多数是建立在个人信用的根底上,信用贷款风险大,随着各银行机构风险防范的强化,致使局部涉农金融机构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积极性不高,存在“慎贷〞、“惧贷〞和减少授权授信额度等现象。从法制环境来看,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主要法律依据有商业银行法、贷款通那么等,这些法律法规并未对我国农村金融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拓展中遇到法律规定不明确的问题。随着农村金融的快速开展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推进,农村地区抵押担保物缺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但此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信贷业务的进一步扩展形成了障碍。此外,局部农村地区宗土观念比较浓厚,执法环境有待改善,对金融机构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待加强。
国外农村金融效劳体系的经验借鉴
从美国、印度、孟加拉等国农村金融效劳体系来看,它们都建立与其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金融制度,主要包括由合作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所构成的农村金融体系,以及相应的财税、监管、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农村金融效劳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上述国家都制订了专门的农村金融方面的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作为制度保障和支撑,为农村金融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从国外经验来看,农村金融效劳不是由单一的某类型或某一家银行机构来承担,而是由政府主导扶持的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多类型、多层次开展,分工合理明确,优势互补。以上国家的农村金融效劳体系中,政府通过出资组建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对农村金融机构在税收、利差补贴等方面实施各种优惠政策,进行了大力扶持。美国鼓励在不违反现有法律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可能的尝试和创新,针对不同的效劳对象,实行差异化的效劳策略;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对贫困人口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实行小组联保贷款制度。美国的农业保险管理部门是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具体业务那么由私营保险公司开展,美国政府对农业保险给予了大力支持;印度推行的“自助团体联系方案〞就是采用团体担保代替抵押,从而有效地分散了信用风险。(1)财税政策,包括:通过出台支持农村金融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开展农村金融业务;对涉农贷款、保险进行财政补贴。(2)金融货币政策,包括:对涉农金融机构降低或免收存款准备金,以保证涉农金融机构的资金充足;给予涉农金融机构金融优惠政策,以解决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在开展农村金融效劳时遇到的资金问题。(3)监管政策。如印度政府要求商业银行在城市开设一家分支机构,就必须同时在遥远地区开设2-3家机构,并且把信贷投放的18%投向农业及农业相关产业。
构建普惠型农村金融效劳体系的思考
综合前述农村金融支农效劳中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典型国家农村金融效劳体系的成功经验,在充分发挥农村政策性金融作用的根底上,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可持续开展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普惠型农村金融效劳体系,以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开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一是转变农村政策性金融开展理念,要将原来按机构划定业务为主的模式转变为按机构划定业务与业务招投标并存的开展模式,以改善政策性金融的运作方式和效率。在机构上仍保持一定分工,国家开发银行主要负责农业中大的社会根底设施工程的资金投入,而农业开展银行那么负责农村中、小型工程的资金投入。截至202223年末,农业开展银行的贷款余额为1672023.9亿元,只占金融机构贷款总余额50.95万亿元的3.3%,其中粮棉油收购贷款余额9786.9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8.6%;农业开发和农村根底设施建设贷款余额320235.01亿元,占农业开展银行总贷款的18.4%。因此,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必须要研究农业开展银行如何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加强支持农村根底设施建设。二是发挥财政、信贷资金相互协调配套作用,综合运用财政直接补贴和招投标两种贴息贷款运作方式,开展业务招投标形式,采取补偿率招投标的方法,形成农业银行与农业开展银行的相对分工和适度竞争的局面,以引导资金流向,提高财政贴息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增强自身经营覆盖风险能力,逐步实现可持续开展的根底上,进一步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力度。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效劳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融资效劳新格局重构各类型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