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doc
下载文档

ID:2091386

大小:19.50KB

页数: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积极 心理学 学校 心理健康 教育 影响
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 2023-8-27 21:05:00 | By: 老兵 ] 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精神的积极面以及群体社会的和谐,其主导思想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思路,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学生个体而言,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思想为主,增强学生的“力量〞和“美感〞;对心理健康的实施者,积极心理学要求他们在心理健康工作中,以预防为主;对整个社会而言就是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积极心理学的新思路将对现在以及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 力量 积极  1 问题的提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开展历史了,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展,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模式。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中,一直都是把问题学生或者把鉴定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健康做为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这一观点也是在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教育理论开展影响之下的一个必然结果.综观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可以发现有众多的理论,有基于心理测量学的,也有基于心理咨询学的,还有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这些根本的模式中,重点都在于鉴别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关注的都是人的弱点和消极的一面,主要包括鉴别有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困难、青春期心理健康等几种问题,目的在于在鉴别的根底上运用现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技术进行纠正改变。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化解.这一根本思想从心理学开展之初到现在一直畅行无阻,也给我国的学校心理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是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剧烈,加上我国面临的实际情况,如正面临的经济崛起、政治地位的不段增强、世界多元化思想的冲击、教育根底的开展不平衡等,使得以矫正为目的的传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现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下越来越难以适应,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另外,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的健康日益关注,精神需求也不断的增长,人们不仅要求要活得“健康〞,而且不断的追求幸福与满足,使自己的生活“有意义〞,[1]这就使得以纠正学生消极思想的传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了。积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就应运而生,“积极〞一词源出于拉丁语positum ,含有实际的和潜在的意义。在心理学中,是指每个人实际的和潜在的能力,[2]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包含的主要内容是:积极是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消极心理的反动;倡导心理学要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强调用积极的方式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积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来自积极心理学,就是重在培养实际已经有积极思想并不断挖掘潜在的积极思想,来不断的增强学生个体的“力量〞和“美感〞。 积极心理学的发生开展是最近几年的事,虽然早在189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就提出了健康思想的观点,但是真正得到长足开展的还是在1998年之后。1998年当时的美国心理学学会会长塞里格曼号召建立积极心理学,以培养人的健康积极思想为主要的目的。积极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就在全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心理学也因此扩大了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从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在和我国当下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来看,积极心理学思想将是主导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心理学不仅关注心理不健康、适应不良的个人和群体,更关注广阔的普通个体和人群,旨在促进全民的心理健康,开展积极心理思想。通过各种方式去积极面对人生,培养个体的信心、勇气、信任、友爱等良性品质。积极心理学思想的介入有利于处在转型社会中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正确对待人生,寻找了个人的人生意义。培养出有利于个体开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健康开展的品质。2023年, E. P. Seligman 和Csikszentmihalyi 联名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文章倡导该领域的研究应该向更深入、更广阔的方向开展,提出积极心理学研究模式。他们宣称:“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开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满意如意。〞[3] 2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新要求 积极心理学不同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对象的扩大,积极心理学在关注心理适应不良学生的根底上,将关注对象扩展到整体学生、家长、教师以及整个社会的社会环境。通过个体与其所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和谐开展来塑造、培养个体积极的心理态度,增强个体的“力量〞。对心理健康适应不良的学生,积极心理学不是以医治为主,而是以预防为主。其主要手段不是心理咨询技术,也不是行为矫正技术,而是强调社会环境、个体的感知能力、领悟能力,通过个体自己的感悟来形成世界的真、善、美,形成健康的心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幸福,以健康思想来替代学生原来的思想,而且这个转变的过程不是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外界强行介入为手段的,而是以学生自己的理解力为根底的,是个体发现和挖掘自己“力量〞的过程。在对传统意义上的的心理适应良好的学生来讲,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帮助这些学生更好的发现自己,接纳自己,到达“自我实现〞。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积极心理学要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与传统心理健康工作的脱节,而是它的深化和扩展。 3 积极心理对个体层面上的新要求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主要包括:乐观、爱和职业能力、勇气、人际技能、美感、宽恕、创造性、天赋和智慧等,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是否开发出了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认为以上诸如乐观、勇气、美感等这些积极的心理特质反映出的是个人的“力量〞,个体的“力量〞越大其心理越健康,适应性会越好,反那么反之。如果个体的“力量〞太小,或者在某一个、几个方面的“力量〞太小,就会导致心理的不健康。 积极心理学对学校教育主体学生的要求是在心理咨询的指导下,个体通过合作、学习、感悟来获得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自己和世界、生活的积极面。形成乐观、合作、善良、勇敢、信任等积极思想,不断的充盈自己的“力量〞。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两个面,一个面是指向积极面的,一个是指向消极一面的。积极一面能让个体更好的适应世界,在积极思想的影响下,个体生活的更健康、更幸福、更有意义。而消极一面指向的是不信任、疑心、冷漠、悲观等,个体心理适应不良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从消极面来看待问题,看待人生,看待世界。所以,在消极思想的影响下,个体会丧失斗志,难以找到生活的正确价值,不能及时正确的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意义。所以,积极心理学指在要求学生在心理咨询的帮助下,以积极思想来代替消极思想。另外,积极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关注世界的积极面的时候,是不会有消极思想的,所以,积极心理学认为,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形成积极思想,增强个体的“力量〞和“美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不是像传统学校心理咨询关注学生的消极面,以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第三,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面,健康和不健康的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具有积极的思想,而是积极思想的开发程度、表现出来的程度。而学生的思想正处在形成的阶段,以积极的思想加以引导、指引和开发,个体就会朝向积极面不断的开展,逐渐形成乐观、合作、善良、勇敢、信任等积极思想,相反,如果个体的积极思想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开展就会让消极思想占据上风,如不信任、疑心、冷漠、悲观等。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具有的积极思想,并认为每个人都能在正确的积极思想的指引下开展出适应社会的积极思想和品质。 4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要求 积极心理学要求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要重在预防而不是事后进行治疗,但不是说积极心理学完全的排斥治疗。[4]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它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在它的看法中,当一个人处于孕育着抑郁、物质滥用或精神分裂等问题的环境中或其遗传素质较差的情况下,要防止在其身上不出现以上问题可能性不大;但是在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的力量,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老实、毅力和洞察力等等。积极心理学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培养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迪和指导下自己逐渐掌握开发自己能力的能力,以便个体在将来的生活中能积极的面对。 对于家长和教师的要求,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教师以及家长自己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力量〞,否那么不能承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家长以及教师不仅要具有一般个体所具有的积极思想,而且由于要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就必须有更强的“力量〞。这样,实施者的“幸福流〞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作用。家长和教师的强调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如果家长和教师的“力量〞越强,学生形成获得的“力量〞就越多、越快,产生心理不健康的几率就会小的多,从本质上讲,也是符合积极心理学的预防为主的思想的。    对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积极心理认为其主要的任务是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 如责任感、利他、文明、忍耐和职业伦理理念、视野等。[5]这一点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都要求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同之处在于积极心理学不仅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所重视的社会的相互支持、友爱以及合作等,积极心理学将其扩大到职业伦理、个人视野以及动向上面来。可以说,这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是被无视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外乡心理健康教育中,因为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职业伦理教育、个人视野的拓展以及个体的动向开展受到了无视。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是个体生存的场所,其具有的整体环境将会在有形无形中影响个体“力量〞的成长以及个体关注中心确实定。例如,假设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不诚信,那么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其关注的中心可能是在欺骗、撒谎等消极层面上,不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相反,如果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诚信,那么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形成信任、热情、老实等积极品质。所以在社会层面上,积极心理学同样要求开展整个社会的积极品质,社会的积极品质归根结底还是个体具有的积极品质的一种大局部反映。就是说,社会的环境是取决于我们大局部个体的品质,大局部个体指向开展积极心理品质,社会的大环境就是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有利于个体利用自己的“力量〞,发挥人性中的积极层面。        5 积极心理学不断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性中积极方面,使心理科学更加科学的理解人性,并实施更有效、积极的干预,以促进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良性开展。人的开展是开展的根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开发人性积极面的一种主要途径将承当更重要的任务。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扩大到整体学生,对学生本身、家长、教师以及社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从另一个角度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活力,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能满足人的不断成长的心理需求。可以预见,在二十一世纪,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将会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变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