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市区
人口
计生
干部队伍
建设
调研
建议
市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调研建议
...按照市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我局近期对市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区三级计生干部队伍的现状
市区共有计生干部224人,其中市局46人,乡级66人,村级112人。具体文化程度是大学20人,大专71人,中专13人,初中及以下120人。
(一)县级机构(市人口和方案生育局)
1.市人口和方案生育局行政编制22人,计生协事业编5人,现在岗24人,其中公务员17人(其中参公1人),工勤人员3人,事业编4人。
2.县方案生育技术效劳站(市指导中心)事业编制23人,现在岗2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人,管理人员5人,工勤人员1人。
(二)乡镇机构
1、市区共8个镇、4个乡、1个开发区,每个乡镇设有方案生育效劳站,配备2-5名计生专干。目前13个乡镇方案生育效劳站共有专干46名。
2、市区13个乡镇方案生育效劳所,共配备专业技术人员22名。
(三)村级方案生育队伍
市区共17个居委会、95行政村,864个自然村,每个行政村配有一名方案生育妇女主任,共112名;每个自然村配备一名计生信息员,共有864名。
(四)干部队伍年龄文化结构
1、市、县级年龄文化结构(市人口和方案生育局)
合计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46-50岁
50岁以上合计
24
2
4
6
4
8大本
9
1
1
3
3
1大专
2023
1
3
3
1
2中专
4
4高中
1
1
从此表可以看出。干部职工年龄偏大,50岁以上的占33.33%;41-50岁占41.67%;31-40岁占25%。
2、市指导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文化结构
人员总数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46-50岁合计
169
14
学
历
大本
1
1
大专
9
2
3
4
中专
3
1
2高中
22初中
1
1
职
称
高级
中级
51
2
2初级
11
3
2
4
2执业资格
执业医师
52
2
1执业药师
11助理执业
1
1
执业护师
3
1
2执业护士
51
4
检验士
1
1
此表可以看出:
1、技术职称低,16名技术人员中级职称33.33%;初级职称66.67%;无高级职称。
2、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5人,仅占技术人员的33.33%,取得助理医师资格的仅1人,占技术人员的6.25%。
3、有中级职称、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年龄偏大,41-50岁的占80%。
3、乡镇年龄文化结构
合计
26-30岁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46-50岁
50岁+合计
44
6
14
5
12
5
2大本
6
2
1
2
1大专
35
4
13
3
2023
4
1中专
高中
31
1
1
此...表可以看出。乡镇专干普遍是大专文化程度占80%、大学占13.6%、高中占6.4%。
4、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文化结构
合计
26-30岁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46-50岁
22
学
历
大本
4
2
1
1大专
18
5
8
3
1
1中专
高中
职
称
高级中级初级
13
1
7
3
1
1无职称
9
执业资格
执业医师
51
2
1
1执业药师助理执业
6
1
5无执业
执业护师执业护士
21
1
检验士此表可以看出。乡镇技术人员职称偏低、初级职称占乡镇技术人员的59%,无职称的占41%,中高级职称为0;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仅占22.72%。
二、加强计生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新时期人口计生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中央已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作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要任务,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各行各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根本任务。当前,人口问题更加复杂,人口平安、人口数量和结构、素质、分布、稳定低生育水平和群众生育意愿等矛盾日益显现,没有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难以稳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就无法担当起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任。
(二)当前市区人口计生队伍存在的问题不容无视
1、机构改革对基层人口方案生育队伍产生一定影响。绝大多数乡镇计生干部不属公务员属性,事业属性又没有计生系列职称,职务职称低,无法落实,一些干部职工对乡镇计生站事业单位改革存在着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和焦虑,个别人员思想上不稳定,影响了工作开展。
2、乡镇人口和方案生育队伍与现状不相适应。乡镇人口与方案生育工作的要求和责任有增无减,甚至难度更大,压力更大,计生工作成为“没有能力的干不了、有能力的不愿干〞的工作。再加上乡镇一级的工作范围广,任务重,中心工作多,计生人员经常被抽调去突击中心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生工作业务的正常开展。
3、基层信息员待遇不落实。人口和方案生育开展30年来,县、乡(镇)、村和自然村的四级管理效劳网络已根本健全,但是,最基层一级组级的计生信息员待遇不落实,多数信息员都是兼职人员,不是兼职的,如果乡、村、自然村的经济条件好,适当有一定的补贴,经济条件不好的,没有补贴,这种工作只有天天讲奉献的人可能会干,因此,基层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肯定会有“水份〞。
4、人口计生队伍综合素质偏低,依法效劳水平有待提高。市区合署办公以来,市人口方案生育局既承担着全市人口方案生育工作,又承担着市区(县级)人口方案生育工作,工作量大。由于市局现有在编在职人员中,年龄普遍较大(局机关平均年龄43岁,科室长平均年龄47岁),加之目前人口计生干部的综合业务知识水平欠缺,工作中缺乏创新,习惯于按部就班,在自已所负责业务外领域的有关知识知之较少,尤其是生殖健康与保健等育龄群众普遍关心、迫切需要的效劳的知识还很缺乏,难以适应当前育龄群众对方案生育知识的新需求。
5、现行的方案生育技术效劳队伍与育龄群众的需求不适应。技术人员承担着人口和方案生育知识咨询、指导,方案生育避孕药具管理、发放、不良反响监测,避孕节育医学检查,放、取宫内节育器,人工终止妊娠术,节育手术后随访,常见妇女病普查和治疗,节育手术并发症处理和“三大工程〞效劳。2022年经原XX县区政府同意,公开向社会招聘具有医学专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技术人员7名,充实到方案生育技术效劳队伍中,近年来再没有充实技术队伍,技术效劳人员短缺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从以上技术人员的年龄和文化结构看出,市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检验、b超、方案生育咨询师短缺),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水平及专业技术职务偏低直接影响着方案生育技术效劳的整体效劳水平。局部技术效劳人员还不具备执业资格。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市区方案生育优质效劳工作广泛深入开展的障碍,对市区方案生育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三、加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深化各级领导对人口计生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严格实行人口和方案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把领导干部落实方案生育工作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衡量政绩、奖惩任用的重要内容。只要各级领导对人口与方案生育工作重视了,就会重视和加强人口与方案生育队伍建设,就会更加关心保护人口计生人员,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强化村级计生队伍建设。按照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方案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县管、乡聘、村用〞的原那么,以初聘年龄35周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标准,选配好村级计生工作人员。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专门人员负责人口和方案生育工作,并切实落实待村级计生专干、信息员待遇。筑牢人口计生根底工程,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
3、建立人口计生队伍的鼓励机制,营造宽松合理的工作环境。要为基层方案生育工作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基层方案生育工作难度大,要求高,环境艰苦,不少计生工作者不堪重负,甚至“怨气〞十足,这种状况十分不利于计生队伍的稳定和提高,必须切实解决这一状况。建立方案生育队伍的鼓励机制,对方案生育先进个人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开掘先进典型,在计生系统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对计生系统多年优秀的分管领导、计生办主任,应出台政策从政治上予以鼓励。对获取各种人口和方案生育荣誉的人员,应提高奖励标准。
4、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建议将市区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工作列入全市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健全完善人才“准入〞机制,采取分步实施、分期分批引进的方法,及时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医疗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有方案地充实到县、乡(镇)两级计生技术效劳机构,逐步改善队伍结构。积极协调人事、编委和卫生等相关部门,为技术效劳人员获取执业资格证书和晋升职称创造条件。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方案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07)89号文件)中提出要求,“加强方案生育技术效劳队伍建设,乡级方案生育技术效劳人员按乡人口总量予以配备,2万人以下的配备3名,2万人以上的配备5名〞。按此规定各乡镇方案生育效劳站至少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3-5名,2万人以上乡镇有10个,2万人以下乡镇有3个,市区乡镇至少应配备36名临床医学、影像学、检验专业人员。
5、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满足工作需要。以建设学习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