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论韩非“法治”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docx
下载文档

ID:2085284

大小:26.27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论韩非 法治 思想 现代 管理 中的 应用
论韩非“法治〞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今天我们追源溯流,寻找法家思想的智慧滥觞并探索它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和借鉴,同时,对法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历史局限作出大胆扬弃,借古鉴今,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法家源流及韩非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流派,它以主张为特征。关于法家的形成,国内学者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法家的先驱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其早期代表为战国中期的李悝、商鞅、申不害和慎到,而战国末期的韩非那么是先秦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1]。 法家的代表人物在当时都是一批锐志改革且卓有成效的政治家。作为法家先驱的管仲(。~645bc)成就最为突出。他治齐40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对内成认土地私有,开展工、商、渔、盐、冶、铁;举贤任能,寓兵于民,对人才、兵役、官吏等制度进行全面改革,收到了富国强兵的奇效,从而使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个霸王[2]。 法家的早期代表人物有。子产(约582bc~522bc)于春秋时期在郑国执政26年,作丘赋,铸刑书,将刑法条方铸于鼎,公布于众,择贤用能,使郑国在晋楚争霸中获得生存与开展。李悝(约455bc~395bc)在战国初任文侯相,主持变法,通过“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政策,其主张“行之魏,国以富强〞,又集诸国刑典编成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法经。商鞅受之以相秦,秦汉以后直至唐朝的刑律大多祖述于法经。商鞅(约390bc~338bc),是众所周知的改革家,他入秦变法,“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燔诗书而明法令〞,主张轻罪罚,同时取消分封制和世袭制,建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为秦王朝统一奠定根底。申不害(约385bc~337bc),为韩昭侯相,主张法治,尤重“术〞,要求君主经常监督臣下,考核其是否称职,予以奖惩,使能尽忠守职。他相韩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使“国治兵强,无侵韩者〞。慎到(约350bc~275bc)是法家的理论家,他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荀子非十二子称他“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言成文典,反察之〞。主张“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教以观得失〞。他还提出势治〞,要君主持权位之势而行法[1]。 韩非(约280bc~233bc)是先秦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前人法治理论和经验,系统地提出了以名责刑,以法为本,以术治下的刑名法术之学以及以法〞为中心,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选拨法术之士〞,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止私学,励行赏罚,奖励耕战,谋求国家富强。史记称他的学说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他以法家思想为根底,吸收道、儒、墨各家思想,将先秦的法治思想加以系统化。韩非的学说为秦始皇所赞赏,成为秦统一天下的理论根底[3]。 2韩非的法治〞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和借鉴早期法家大致分为三派: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集早期法家之大成,主张三者相结合从而系统地开展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而在韩非法〞、术〞、势〞中对现代管理,尤其是现代企业管理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韩非的法〞的思想理论。韩非说:法者,编著之图藉,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商鞅认为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商君书·定分)他主张不贵义而贵法〞,刑无等级〞(赏刑)。韩非也强调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有度)。这是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宗法制度的否认。法的主要内容是赏罚〞,韩非称之为二柄〞,意即国君的两个权柄。二柄者,刑德是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韩非子法治〞思想直接后果是导致富国强兵,中央集权加强,使秦综合国力跃居战国诸霸之首,而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同时他的法治〞思想在当今的经营管理和商战谋略同样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和极强的杀伤力。法治〞思想,我们现把它归纳为四个方面来论述:依法管理、法不阿贵、厚赏重罚、赏誉同轨。同时看看经营管理者在现实商战中如何灵活运用法家谋略思想。 2.1依法管理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4]。 【文意】法,明确地著录在官府中,刑罚制度一定要贯彻到民众的思想意识中去,奖赏只给予谨守法令的人,而刑罚施加于触犯禁令的人。 【商战例析】法,是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中也必须有法制管理的思想。 在企业中,存在着众多的关系、矛盾。诸如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的关系,个人与企业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等等。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处理,矛盾的调节,需要有一定的行为标准。这些行为标准,有的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得以解决,但相当大的一局部需要通过法〞来解决。企业中法〞的表现形式,就是企业的规章、条例、纪律、政策、条令、指令、方案等等。 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中涌现出的一批独领风骚于一时的著名企业改革家,他们把那些管理无序的企业迅速地引向有序的轨道,靠的正是法制。下面,我们来看其中的实例。步鑫生,是80年代初赫赫有名的企业改革家,原XX省海盐衬衫总厂厂长。他的改革,从厂风、厂纪抓起,以整顿劳动纪律,为此,对职工上班提出十不准〞,即厂内不准随地吐痰,不准打人骂人,不准高声大叫,不准吹口哨;上班不准看报,不准谈天说笑,不准串车间;车间内不准吸烟,不准做私活,不准放茶杯。对违反厂规、厂纪的,根据不同情节给予处分。为杜绝职工无病装病、小病大养的漏洞,规定除产假、婚假、探亲假、工伤假、丧假可以享受劳保待遇外,一般假每天发放4角钱的生活费。结果,上班时东跑西串、成群扎堆的怪现象不见了,泡病号〞的没有了,生产秩序井然,出勤率高达98.5%。 在企业中,只有以法制作为管理的根底,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甚至在市场角逐中获胜。这样,企业才有可能生存、开展。 法制有它特殊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现代管理所不能欠缺的,也是任何其它管理思想、手段无法代替的。但是,世上决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法制管理也不能例外。它也有弊病,其中最主要的是法制管理过头就容易激化矛盾,甚至会危及国家、组织、企业、管理者的生存。正因为这个道理,它应宽猛结合〞、恩威并重〞,当代企业管理中法制管理的企业文化、行为科学的结合,都说明了这一点。应该说,这种结合,扬长补短,是搞好管理的明智选择。 2.2法不阿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4]。【文意】法不偏袒权贵,法律的准绳决不能屈从于邪恶,就象木匠用的墨线决不会就弯曲的木料一样。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即使他有才智也不能用言辞来辨解、搪塞,即使他英勇无比也不敢用武力来抗争。惩罚非过,不可回避权贵大臣;而奖赏善行,那么不可遗漏普通百姓。【商战例析】在中国历史上,一些高明的管理者,正是因为坚持法不阿贵〞的原那么,赢得了事业的成功。包公之所以被中国人所世代颂扬,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他秉公执法,法不阿贵。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在制订和执行企业规章时,也都十分注重法不阿贵〞的原那么。在福建日立电视机,公司的劳动规那么规定:任何职工不得迟到、早退,上班由计时器打卡,只要迟到一秒钟,当月奖金就全部扣除,分文不给。规定宣布后不久,公司一位副总经理上班迟到。总经理当即就扣发了他当月的奖金。这件事,不用通报,也不用播送宣传,很快就在所有职工中传开,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全公司劳动纪律大为改观。 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虽然也有不少的企业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似乎只是对付〞普通员工的,对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层次的管理者,这些规章制度对他们约束力就少。少数管理者似乎只有监督下级执行规章制度的责任,而没有自己执行规章制度的义务。同时,即使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也往往对疏远〞、卑贱者〞严,而对亲近者宽。人情网〞干扰了这些管理者的执法。由此,在这些企业中就出现了一批享有法〞外特权的管理者及他们的近爱者〞。这样的管理,很难使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起到作用,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开展。 2.3厚赏重罚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文意】 奖赏不如优厚一些,使民众贪图它;赞誉、表彰不如美好一些,使民众觉得它是一种荣耀;处分不如严厉一些,使民众害怕它;贬斥不如丑恶一些,使众觉得它是一种耻辱。【商战例析】 韩非的厚赏重罚的思想,是在战国时期社会严重动乱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需要拔乱反正的时期,厚赏重罚无疑是可行的做法,是迅速煞住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使社会从无序转向有序的有力武器。当社会严重混乱,歪风邪气已占优势,形成恶习时,如果不对这种恶习施以重罚,而只进行正常的惩罚,是无济于事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拟提倡的新的社会风气,如果不以厚赏加以鼓励,也是难以为人们所接受的。因此,对于在这样历史条件下韩非的厚赏重罚的主张,应该是无可非议的。 在将厚赏重罚运用于现代管理时,是必需谨慎注意的。它的适应范围,大体是两种情况:一是社会、企业整体处于无序状态,百废待兴,需要拔乱反正时;二是需要集中力量打击、煞住某方面的歪风邪气,或者需要集中力量提倡、培育某种新风气时,可在某一特定的领域、方面有限度地施行厚赏重罚。实践证明,在这两种情况下,实行厚赏重罚的效果,总体是比较好的。 新加坡对环境卫生利用高额罚款的方法,以保障迅速建成优美的城市环境。如在那里,随地丢一个烟头,要罚款202300新元,约合人民币6000元,如此高额的惩罚,使人们望而生畏,效果自然理想。由此也使人联想到北京。在早期,XX省规定随地吐痰罚款5角。由于罚款甚微,很多人对此并不在乎。有的在受到罚款5角后,硬要再吐一口,为了迅速克服随地吐痰的陋习,几年前把罚款涨了2023倍,变成了5元。这一下,人们心痛了,随地吐痰的现象在市区主要街道上也就很快消失了。 2.4赏誉同轨刑之烦也,名之缪也;赏誉不当那么民疑,民之重名与其赏也均。赏者有诽谤,缺乏以劝;罚者有誉焉,缺乏以禁。……赏誉同轨,非诛俱行[4]。 【文意】 刑罚的繁杂混乱,是赞誉失误的结果;奖赏和赞誉不相称、矛盾、冲突,那么,民众就会犹豫不决,因为人们对赞誉的看重和他们对赏赐的看重是相同的,在人们心目中,赏赐和赞誉同样处于重要的位置。如果对于受到奖赏的人,在授奖的同时以加以毁谤,那就不能用奖赏去鼓励人们效仿受奖者的行为。如果对受惩罚的人,在受罚的同时又加以赞誉,那就不能用惩罚来禁止受罚者的错误行为。因此,在实施赏罚时,奖赏要和赞誉相结合,相统一,惩罚要和抵毁、否认的舆论并用。 【商战例析】 韩非的这段话,讲了几个值得现代管理注意的问题。首先,人们求利,重视得到赏。但人的欲望、需求是多样的、多层次的,而决不是单一的。求利、求赏决非人的全部需求,也不是人的最高需求。奖赏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强化手段。但是,鼓励、强化的手段决非奖赏一种。求名,自尊的需要,是人性重要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这种需要甚至比求利、求赏的需要更重要、更迫切。因此,表扬、批评、毁誉就成为鼓励的一个重要手段,强化人们行为的有力工具。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应该从人的欲望、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鼓励、强化手段,去控制、改变、塑造人的行为,而不能只停留在赏罚这一功能上。韩非所说的民之重名与其重赏也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应该说,这一点是符合现代管理实践的需要的,也是和西方出现的行为科学的理论相一致的。 其次,赏罚和毁誉相结合、相一致,才能确保赏罚功能的实现,才能更圆满地实现预期的赏罚功能。赏罚、毁誉两种鼓励、强化手段同时运用物质、精神两种影响人的思想、行为的力量结合起来进行,当然比其中一种力量孤立运作,效果要好得多。在当今管理中,提倡物质鼓励的同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