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科学
发展观
大学生
思想教育
论文范文
科学开展观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分析我国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用科学开展观解读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过程维度上应具有的三维状态,从而寻找体现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生活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有效方法,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上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状态;科学开展观;方法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塑造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论文涵盖了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要求。但我们多年来惯用的一套教育模式,总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偏执于“外化〞的影响而无视“内化〞的作用;教育的时间上总是体现其“集中学生〞而无视其“点滴积累〞和“循序渐进〞;教育的空间上总是限于“围墙内的说教〞而无视教育结构的“全面、协调〞和“整体优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仅靠课堂灌输很难完成其使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的做法明显,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教育,考核也重在考察学生对理想、道德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工程技术型、职业应用型大学,“工程师〞、“技师〞的培养目标明确,教师只注重对“物〞的处理,而无视人文精神、职业道德、个行开展、思想品德和专业教育的协调培养。长此以往,在学生的意识里,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仅仅是一门独立的知识课程,靠死记硬背便可以修到学分。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一个“点对点〞、“人对人〞的具体工程,传统的“灌输〞很难实现与教育对象的“对接〞。当代大学生逻辑思维兴旺,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来源广泛,留学生论文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了解宽泛。“灌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感到迷惑不解,进而会感到成人社会的虚伪,并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反感〞。这种“逆反心理〞和“抗药性〞效果自然十分有限。
3.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偏执于“外化〞的作用,导致学生的思想表现十分依赖于外部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都应该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于心灵世界,变成其自律的品质。但我们常常发现,当学生失去外部道德标准制约的环境时,不少人就可能会有不道德的言行,甚至在不道德的动机驱使下也会做出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因为自律是有时空条件限制的。
二、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要素有可能实现最优配置,意识形态也面临着怎样把世界优秀文化精华融入到本民族的价值标准体系之中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遇到了空前的挑战:
1.价值导向遇到的挑战。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以集体主义为本位,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而西方的文化传统却是以个人主义为本位,强调国家为公民个体效劳、为个体而存在。这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面临着两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相互冲击,面临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取向发生冲突的选择问题。
2.教育手段上遇到的挑战。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兴旺的社会,信息来源之多、传播速度之快、信息容量之大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比较的。工作总结这些信息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也有不少消极、迷信、有害的。我们传统的课堂说教和灌输为主要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环节。
3.人生观确立遇到的挑战。当前利益的多样化,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开展。但同时利益驱动让当代大学生看到的是一个个私欲膨胀,追求个人价值体现的鲜活案例。在这种情况下,找不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点,而教育学生坚持和弘扬以为人民效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恐怕收效甚微。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三维状态
科学开展观要求人、自然、社会三者在不断优化的前提下,谋求和谐共生、持续开展的一种良性循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开展观的关键词,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空间、过程三维状态的核心所在。
1.“以人为本〞是科学开展观的核心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维度上的应有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凸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学生被作为客体对待的局面,从学生的衣食住行、专业选择、课程安排,到开放思想的养成、健康体魄的锻炼、独立人格的呵护都要进行“以学生为本〞的制度安排;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不单要进行科学技术的学习,还要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熏陶,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好一套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会做人,具有正直的人格魅力;学会选择,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生活,具有旺盛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全面开展过程中成长。
2.“可持续〞是科学开展观的根本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维度上的应有状态。硕士论文“可持续〞体现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那就是要坚持公开性与渗透性的统一.注重“隐性教育〞与“显I生教育〞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高校教师应当直接而理智地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必须改变其时间的集中性给学生造成的强迫灌输感觉,必须打破政治课教师给学生带来的那种莫名的逆反心理形成的意识障碍,建立专业课老师“双纲〞教学的机制,从而让有关思想的、政治的、道德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理解、升华、内化。这里有一个更新教育理念的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把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按社会要求经过有目的地选择,传授给个体,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3.“全面、协调〞是科学开展观的又一重要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维度上的应有状态。开放应当是一个国家必须具备的民族精神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应当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开放性,培养大学生对别的民族、国家的新鲜感和敏锐的反响力。这是保持对别的国家的文明与制度平等理解、理性认同的重要前提,是保持对其他民族精神气质、文明、制度具有强烈学习欲望的根底。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进行纵向思维的习惯,用理性的思维去追溯历史,进行深刻反思和剖析。更需要培养大学生将历史、现实、未来视为一个开展整体的全局眼光,把国家、民族的问题视为世界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偏见和狭隘观念。
四、方法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方法创新的切入点是以学生为本,关键点是落实“可持续〞开展观,从关心和理解大学生人手,创新教育方法。
1.落实“可持续〞开展观,创新“跟进式〞教育方法。毕业论文首先打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教育模式,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富有爱心、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政治导师〞团队,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学生在校期问全程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育任务通过“进公寓、进社团、进课堂〞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获取学生的信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双向互动〞升华、内化德育要求,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构建积极、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实践中来。
2.落实“全面协调〞开展观,创新“立体式〞教育方法。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学校的“加热〞功能抵不过家庭和社会的“散热〞功能,学生在学校五天正面灌输的东西,学生回家两天抵消了。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在校外的延伸教育,把教育跟进到家庭、跟进到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合力型教育体系。特别是网络带来的信息污染、网上伦理道德等问题,学校还要靠网络来解决。高校要通过建立“红色网站〞,充分开发网络“隐形教育〞功能,延伸思政时问,拓展思政空间,化被动的“堵截〞为主动的“疏导〞,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要构建开放的教育体系,进行“五大意识〞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出当前的封闭状态,通过开展全球意识教育,培养学生从全球利益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通过规那么意识教育,让学生懂得践踏规那么,将会给我们的国家利益、民族经济带来危害;通过爱国意识教育,要培养学生在国际规那么的约束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通过危机意识教育,让大学生时时有一种危机感;通过公民意识教育,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切实尊重他人的权利。
3.落实“以人为本〞开展观,创新“管理式〞教育方法。“以人为本〞的第一要素是满足人的自然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离开人的自然性去空谈其社会性。要真正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将教育机制建立在对人性进行科学分析的根底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影响人的行为,欲影响人的行为,必先了解人的需要。因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大学生的衣食住行开始,从生活、学习、就业人手。著名学者、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权威张尉萍教授早在2023年就曾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学是治党、治国、冶企的科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管理的理念引入其中,让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学校、社会的管理。通过自我控制,协调人际关系,认识到社会管理的好处;通过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体验到提高思想素养,提升人生品位,促进社会和谐开展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巨大快乐。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2]胡元梓,薛晓承全球化与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2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