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谈杜威教育理论的启示.doc
下载文档

ID:2081924

大小:12KB

页数:2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杜威 教育 理论 启示
浅谈杜威教育理论的启示浅谈杜威教育理论的启示 摘 要: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知与行严重分离的现象。只片面地注重认知,将知识强硬灌输给学生,脱离实际生活。这种将认知与行动割裂开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缺乏创造力、想象力,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用的知识,进而使学生步入社会后不能将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人针对这种传统教育的弊端,谈谈从杜威的教育观点中所获得的一些启示。关键词:知行合一 实践 学习 约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是在实用主义哲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民主主义信念的理论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综观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系统阐述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经验与课程、知与行、思维与教学、教育与职业、教育与道德、儿童与教师八个关系。杜威的教育思想可谓博大精深,本人仅从他的一个著名的教育观点“从做中学”谈谈本人所获得的一些启示。杜威“从做中学”的观点充分体现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不可将做与学割裂开来,只强调“做”的重要性而忽视“学”的重要性,这不免有所偏颇,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学习者无法真正地获得成长和发展。同时要注意做与学应该与生活环境相结合,让学习者处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本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深感我国外语教学长期以来效果很差,无法达到教育目标。原因主要是缺乏语言环境,虽然现在也会有意识地在学校中创设一些语言环境,但这种环境给学生的真实感不强,效果还是不够明显。外语学习不应该仅仅是在学校课堂模拟的情境中学习,而应该走出学校课堂,到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去学习。杜威所说的“从做中学”实际上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本人认为“从做中学”这一教育观点的核心是做。什么是做呢?做就是行动,就是实践,就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杜威为什么要提出“从做中学”这一学说呢?因为杜威看到,传统教育只是一味传授知识,要求学生坐在固定座位上,静聆讲解和背诵课本,全然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教师则强硬灌输与生活无关的教条,完全脱离社会现实和不顾儿童身心发育的规律。结果是不仅无法使学生掌握到真正的知识,反而激发起学生极其严重的厌学情绪,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窒息了学生的生命活力和智慧。早期教育的倡导者之一卡尔?威特牧师把他的并不聪明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为举世瞩目的神童。威特牧师是怎样做到的呢?原来老威特在小威特三、四岁的时候起,就每天和他一起散步,在他们散步的这一两个小时里,他们总会探讨各种知识。比如老威特会摘下一朵野花,告诉小威特关于野花的知识;或者捉个小虫,教小威特一些昆虫学知识。所有的草木和景物都能成为教育素材。除了动植物学知识外,为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老威特还教给小威特许多地理知识。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非常生动:父子俩常常一起到村庄附近散步。在基本了解邻村的地理状况后,两人会登上村里的高塔,放眼眺望四周,这时父亲就会向儿子提问,儿子不知道的地方就给他解释。然后小威特会画出简略的地图,画好以后,父子俩再次去实地考察,并在那幅地图上标出道路、森林和河流等等。在修改好自己画的地图后,他们会到书店去买来印刷好的正规的地图,与自己画的进行对比。在这样的训练下,小威特轻松地接受了那些复杂的地理概念。老威特还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来教小威特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等知识。同样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从做中学,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并唤起孩子的求知热情,让他主动地学习和提问。这就是小威特成长为天才的秘密。如果说做就是行动,就是实践,就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那么认识就是对做的过程的感知。因此离开了做也就无所谓感知。感知的内容正是做的内容。如果一件事情做成功了,我们就获得了正确的认知;如果一件事情总是做不到,我们就会感到很困惑。那么我们是否如行为主义者那样,只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做,而把知完全取消呢?也不是。我们认为人不仅仅是做,也不仅仅是知,人是由做和知所构成的,做是外在的知,知是内在的做。当我们对一种现象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只要去做一做,就会豁然开朗。当我们对一件事情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用心去思考一下,可能很快就会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一切都证明,做和知只不过是一件事情的两面,共同构成人的本质。所以,任何认识都产生于做的过程之中,而任何做的过程也必然贯穿在认识的过程里。知也是做,做也是知,它们都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那么知与做又是如何分离的呢?是由于人的惰性。如果说做就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那么认知就是这种相互作用的感知,而人发明了文字之后,就用文字把这种感知记录下来。而后人在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时,为图多快好省,只把记录的文字背诵下来,却遗忘了文字背后的做。不知道文字只是记录做的符号,但却并不能代替做。我们学习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背诵前人记录的文字,而是为了学习前人的经验,使我们自己能够更好地去做。正是懒惰使知和做分离了。人们以为,只要知道了就是做了,只要记忆了那些曾经做过的事情,就等于做过了那些事情。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基本还是采用这种“老师喂给学生什么,学生就吃什么”的传统教学模式,“从听中学”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国际教育界流行着这么三句话:听到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其中蕴含的观点与杜威倡导的“从做中学”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重视知与行,学与做的统一,鼓励、引导学生“从做中学”。多增设活动实践课,在实践活动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不仅教会学生间接的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促进学生思考真实的问题,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成为会提出问题、会思考问题,还会解决问题的学习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