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扶贫
工作
调研
关于扶贫工作的调研5篇
是专业的范文写作网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效劳。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适宜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1855或者写作 :400-012-1855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效劳。
【篇一】
根据县政协主席会要求,2023年11月份,县政协经科委组织局部政协委员和相关单位人员,开展了一次有关我县农业产业开展如何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调研组深入到县内的大桥、石坳、布甲、马坳、杭口、何市等6个乡镇,采取看、听、座谈等方式分别到进行了实地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分析了我县农业产业开展及如何助力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现形成报告报送,以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一、我县农业产业开展扶贫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农业产业开展,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产业开展呈现健康快速的良好势头,产业扶贫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1、产业基地务工促进了贫困户增收
一些因病、因残、因意外失去主要劳动力、因人口多负担重致贫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展力不从心,参与产业基地的务工,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如何市镇范浆村的宁红集团茶叶基地,据当地乡镇干部介绍,范浆村每年在茶叶基地上单茶叶采摘工资就有120万元,而这种劳动是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有一点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参与的。如杭口镇坪下村120230土地全部流转给大户建成了目前全县最大的一块蔬菜基地,在蔬菜基地上,本村村民单务工收入每年就有80多万元。
2、示范引领带动了贫困户开展产业
贫困户要参与产业开展必须要有示范引领。从所调研乡村的农业产业开展情况来看,示范引领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当地能人的先行先试,一种是参与合作社引导其开展。村里能人的先行先试是带动贫困户开展产业的有效示范。如大桥沙湾村在水产养殖和蔬菜、脐橙、蜜柚、莲藕等种植产业开展上,都是由大户带头,然后吸引其他农户参与。2023年上半年,该村村民姚文志试种了6亩莲藕,获得收入近8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包括5户贫困户在内的农民组建了生态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方案开展莲藕200亩,目前已经整理出莲藕种植园120亩。合作社的示范引领其主要形式是以既有的产业大户、产业基地为依托,吸引5-2023户不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合作社,通过逐一签订合作协议,引导贫困户以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合作社保证入社贫困户有保底分红并优先向贫困户采购原材料、购置劳务。如布甲的太阳村金狮寨黄麂养殖专业合作社、杭口镇的洋沃水果专业合作社。或者依托合作社现有相关产业优势,帮扶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展,如石坳乡青源村实行“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促贫困户脱贫。青源村成立了青龙油茶专业合作社,2023年种植弥猴桃基地60亩,种植油茶基地20230亩。通过示范带动效应,带动27户建档贫困户种植油茶311亩,15户贫困户种植弥猴桃50亩。
3、土地流转激活了扶贫农业产业开展。
面对被分散到千家万户的土地,不进行土地流转,产业开展就是一句空话。各地在产业开展中,对土地流转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如马坳镇黄溪村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根底上,整合分散在各家各户手中的土(林)地。即:在土地确权中只落实村集体组织内每户的土地承包面积,但不落实具体承包的地块,实行承包权和经营权别离,依据自愿、有偿的原那么,土地统一流转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以组为单位,集中成片对外进行土地流转。流转中优先本组村民,由农户或企业进行规模经营。农户的承包权按约定的租金表达,而经营权那么年底以组为单位按人口进行股份分红。这样,解决了“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矛盾,一些打工户可以放心外出务工,种田农民可以规模经营开展蚕桑产业。现在,黄溪村90%的耕地都进行了流转,由本组村民承包的约占60%,跨组承包到大户或企业的占40%。
4、政策扶持助推了扶贫农业产业开展
农产业的开展离不开政策的扶助,政策资金扶助力度的大小,决定农产业开展的快慢。从调研情况来看,政策资金扶助产生了三种效应,一是激活了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展,各地贫困村都有产业开展方案,贫困户都签订了产业开展工程,并大力实施此方案;二是吸引了大户参与产业开展,有许多本地能人都参与到农业产生开展中,带动一方脱贫致富。如茅坪村一位在外地创业的村民返乡投资300万开展火龙果、菊花、生态旅游业,吸纳了本组9户贫困户参与;三是稳固了传统产业,如蚕桑和茶叶,我县目前仍是省内最大的蚕桑基地县,种养、收烘、加工产业门类齐全;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宁红成为全省唯一的红茶推广品牌,现在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6.2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202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0个,茶叶总产8000余吨,综合产值13.5亿元。
二、农业产业发挥扶贫作用的主要困难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地在开展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上,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亦亟需破解。
1、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展的困难。
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展有三个困难,即思想保守、资金短缺,渠道狭窄。一是思想保守,也就是贫困户在开展产业中的较为普遍的信心缺乏。在贫困人口中,有的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有的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的家庭成员,治疗费用就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他家庭成员失去了脱贫的信心。一些文化素质低贫困人口,思维观念陈旧,思想消极保守,安于现状,缺少主动脱贫意识,没有开展动力。也有些贫困人员有强烈的脱贫愿望,且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知识水平低,缺少引导,观念不明,思路不清,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二是资金短缺。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展遇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从哪来〞。贫困户因其本身经济根底差,在开展产业时不但自己没钱投入,就是想通过借贷完成前期投入,也因长期贫困信誉受损而借贷无门。虽然现在贫困户在开展产业时有一定的政策性财政补助,但往往杯水车薪。如养肥猪1头政府补助20230元,而购置1头仔猪就需202300元以上,还不算购置饲料等的投入。三是渠道狭窄。贫困户开展产业过程中,因资金少,规模小,很难融入当地的产业开展体系中,有些产业大户对贫困户的入股也存在畏难情绪,怕好事没做成反惹身麻烦。就是通过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农户等方式参加产业开展,贫困户因身体条件限制,也相对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保障自身利益。
2、产业选择的困难。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大多数农产品,都呈供大于求的态势,农产品竞争将日趋剧烈,优胜劣汰将成为常态。开展扶贫产业时,因贫困户的经济根底、管理能力、开拓市场能力都较一般群体弱,因此,在选择开展何种产业上,不单是贫困户面临这种困难,就是各乡镇、村在规划产业开展时,亦面临这种到底选择哪一种产业的矛盾。由着各家各户各自选择,你养一头猪我种一亩菜,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如果以乡村为单位开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又担忧产品上市后销售不畅而成为政府的包袱。
3、政策扶助资金发放的困难。
现有的产业扶贫政策对开展产业扶助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开展的方式,即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种植和养殖业基地,建立加工厂和流通设施,促进产业开展,同时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同步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但现实中由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系机制不紧密,政府巨大的财政资金投入与贫困户所获得收入相比差距甚远。这种投入被质疑为“扶富不扶贫〞。第二种是扶持单家独户开展产业的方式,即将产业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持贫困户。这种方式虽确保了财政扶助资金完全扶持贫困户,较大地调动了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展的积极性。但这种把政府的扶助资金分散发放给千家万户的做法,也难免被贫困户挪作他用,而且由于这种扶持方式是建立在分户开展产业的根底上,难以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这种扶助方式被指为“撒胡椒面〞。因此,在产业扶贫上政府财政资金要不要扶大扶强,产业扶助资金是“握掌成拳〞集中使用还是分散到千家万户,也是各方颇有争议的话题。
4、政府开展产业角色定位的困难。
现在乡村两级在扶贫产业开展中,往往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在产业开展中无所作为。局部镇村干部在开展产业上,对本镇本村能开展什么产业心中没底,对如何开展产业没有方法与对策,只等上级拿方法、出方案,不主动作为。或者是一谈到开展产业就想着要资金支持。同时,过去产业开展的失败及如何选准产业,这两大风险性也使乡村干部身陷焦虑,对于产业开展丧失信心。一种是在产业开展中包办代替。贫困户开展什么产业,如何参与产业开展,完全由乡村干部定,没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开展产业也成了被动应付,有了一点问题就找乡村干部,不知道自己找市场,依赖性大。在扶贫产业开展中,政府到底应该扮演哪种角色,可以说在很多干部中是不甚明了的。一些农业干部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市场经验,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引导群众种什么,而是领导叫种什么就号召群众种什么,结果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导致贫困户雪上加霜,脱贫无望。也有一些农业干部,为了出政绩,在选择扶贫产业时,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盲目建产业基地。由于体制不全、管理不善、技术缺乏等多方面原因,颗粒无收,导致扶贫资金打了水漂。
三、对策和建议
(一)教育引导先行,破除扶贫农业产业开展的思想障碍。
1、要破除干部层面的思想障碍。村级产业开展如何,与当地乡村干部干劲如何关系甚大。干劲从何而来。首先要不畏难,其次要有方向,再次要有方法。因此,要推动产业开展必须首先破除乡村两级干部的畏难情绪,乡镇党委政府要有意识地利有一切时机,做好驻村干部、村委会干部的思想教育,多组织他们到相关的地方参观学习。要帮助镇村干部开阔眼界、增强信心、提升能力,要带着感情帮扶,带着政策帮扶,带着使命帮扶,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不脱贫不脱钩的决心打赢这一仗。
2、要破除贫困户的思想障碍,让贫困户有内生脱贫致富的动力。“人穷志短〞是贫困户真实写照,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要让贫困户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就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扭转贫困户那种“债多不想、虱多不痒〞安于现状的状态,要反复开会发动,多引导,一方面要想方法组织这些贫困户走出去参观学习,开拓他们的眼界。要持续加大对贫困户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增强脱贫的本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让贫困户看到希望,又要在精神上摒弃歧视,在情感上体贴慰籍,增强其脱贫致富的强烈渴望和内生动力。
(二)遵循三点原那么,选择好扶贫农产业。
1、遵循从主导产业中选择扶贫产业的原那么。从我县重点开展的主导产业中选择扶贫产业,有利于这些产业能充分利用全县产业开展已积累的优势,较快地融入到全县产业化开展进程中来。如我县的茶叶、蚕桑、油茶等主导产业,一是规模已经到达了比较大的程度,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二是产业的生产、流通、加工环节比较齐全,产业体系比较完善。因此,贫困村在开展产业中选择这些主导产业,就能较快地融入全县产业体系,能充分利用已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消除产业开展的销售后顾之忧。
2、遵循长线与短线相结合的原那么。我省要求在2023年前全部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扶贫产业开展必须有短、平、快的工程,如今年的菊花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菊花从栽种到收获、出售就几个月的时间,市场行情不好了,转产很容易。但这种产业因为入行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极易波动。因此,产业开展上还必须长短线相结合,如油茶、茶叶、规模养殖等产业,因其投资周期长、技术门槛高,抗风险的能力自然更强,其受益期也更长。这样的产业亦应大力扶持。
3、遵循规模开展与遍地开花相结合的原那么。产业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