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农村
建设
思考
对市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一、市新农村建设现状
××市地处苏南,是社会经济开展较快的县级市之一。改革开放后,乡镇工业开展较快,农村经济从整体上看开展也比较快,社会各项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各村自然条件及交通等因素不同,开展程度也不同,有的村经济甚至还比较落后。从目前全市的17个镇(区)291个行政村的4994个自然村的情况看,各村开展不平衡,但总体来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村民自治有了一定的开展。
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多年来,经过社会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尤其是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取得了长足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已经在我市农村建立起来,民主自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了好遍提高;"一事一议"制度也得到进一步标准,2023年,全市有12023个行政村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筹资195.6万元,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7.5%。这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对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农村根底设施在近年来建设加快。
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增农村公路971.3公里,其中三级以上公路205.8公里,新增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136个,原创:增加受益人口31万人,大力推进改水工程,自来水普及率到达95.6%。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新增造林绿化2.57万亩,完成了天目湖镇沙新村等3个村庄的绿化工程建设。
3、社会事业有了一定的开展。
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要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20230元增加到每人每月120元。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23年参保农民44.8万,比上年新增1.32万人,参保率到达86.51%。有线电视通村率达60%。大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创立活动,方案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社会治安良好。
4、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从总量上看,2023年,全市农村实现gdp140.6亿元,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2.0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亿元,分别是"九五"期末数的2.55倍、12.57倍和1.66倍,实力大大增强;从结构上来看,2023年全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为8.8:55.8:
35.4,而在"九五"期末这一比例是14.8:49.7:
35.5,其中,一产在总量增长的前提下,其比重明显下降,二产的比重明显上升,经济结构更趋科学合理。
5、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民纯收入连续两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在2023年到达了5947元(统计局公布数,根据市委农工办调查的数据是6846元),比上年增长11.6%,比"九五"期末增48.2%。另外,根据市统计局农调队的跟踪调查,至2023年,我市农民的恩格尔系数己经到达了37.3(小康指标为40,下同),每百户农户拥有 218部(200),拥有18台(40),住房面积到达了人均46.6平方米(40),农民人均文化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15.3%(18%)。从这一组数字完全可以看出,我市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城乡开展差距和收入差距扩大。
从全国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情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产品供应充足,农民纯收入增长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1979-1996年全国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6%,但自1997年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约束明显增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民收入增幅大大回落,1997-2022年平均增长仅为4%,且呈逐年下降趋势,1997年为8.5%,1998年为3.4%,2022年那么降至2.1%,2022年农民人均收入增至4.2%,扭转了增长率持续下滑局面,2022年在2022年的根底上略有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民收人增长比城镇居民低3-4个百分点。从我市来看,2022年、2023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2022年为2.27:l,2023年为3.2:l),特别是对照我市到202223年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必须到达每年16%以上,而目前扶农政策使农民增收的空间有限,加上大宗农产品价格没有提升空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客观因素和农民就业仍不充分等原因的影响,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难度加大。
2、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开展相对滞后。
农村根底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交通、水利、供电、通讯、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保障标准较低,覆盖面较小,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文明程度较低。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条件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同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在设施上,和城市有一定的差距,明显存在资金投入缺乏;二是在师资上,存在差距,城市的各方面条件和农村相比,要比农村的好,农村的很多教师,通过竞争等方式,想方设法进入了城市的学校或者从事其他职业。
3、农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解放。
目前,我市农村人口平均教育水平缺乏初中。由于缺乏教育和科技投资,文盲、半文盲比重很大,非文盲中85%以上只有小学或初中水平,约2023%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生产技术、市场经济知识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进步的需要。
同时,尽管现在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安干现状,守摊吃饭,不想去闯,不敢摸着石头过河,就是石头露出了水面也不敢去踩,怕石头踩不稳,满足于"有吃有穿,有房子住,吃菜不用买"的现状。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量小。想出去打工,不知往哪里去,不知该干什么;想在家创收,不知干什么挣钱,不知该怎么干;想学技术,不知什么手艺好谋生。难怪有些农民无奈地说:"经商没票子,搞企业没技术,出去打工没路子。"这就迫使有些农民呆在农村,守在田里,只能凭着感觉走,照着老路走,跟着大家走,走来走去还是离不开家乡的田地。
三、对××市建设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总体上来讲,一是要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入手、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二是始终要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己办事、自己管事,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政府要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但政府不能包办一切。三是政府要制定方案和规划并建立健全奖勤罚懒的机制。
根据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情况,笔者认为,目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
1、科学编制镇村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遵循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那么,全面实施镇总体规划修编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在完成镇村布局规划的根底上,认真搞好农村规划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新建农房建到规划点上。深入开展规划设计进村人户活动,积极倡导村民建房设计图纸或套用标准图集。
2、扎实推进中心村试点和村庄建设整治工作。以建设一个公共效劳中心、一组村内道路、一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村庄建设整治工作。对跨村组集中居住的,可以按照等质等量的原那么转换土地,并允许在尊重民意的根底上适当调整承包地。同时,积极探索农村新型社区管理体质,搞好社区效劳,提高社区居住质量。
3、进一步提高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农村道路建设,目前争取要在近年内完成规划中的378公里农村道路二期工程建设任务。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治理病险水库塘坝、加固圩堤、整治河道、改造病险涵闸、更新灌排设施、建筑防渗渠道、推行节水灌溉、开发山丘水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延伸农村供水管道铺设,提高自来水进村入户率。以"三清"、"三改"为重点,推进生态示范村镇建设,搞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索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方法,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和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和环境质量。开展植树造林,搞好生态防护林和现代林业工程建设,确保"十一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7%以上。
(二)要全面开展农村社会事业。
1、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建设。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市委市政府决定于2023年秋季起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实际需要,必需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善农民学习条件,不断提高广阔农民的文化素质、就业技能和创业致富能力。要建立覆盖城乡的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体系、农村方案生育效劳体系,提高农村饮用水平安水平,全面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搞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培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实施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工程,积极构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效劳体系,创新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和运行机制,不断丰富广阔农民的文化体育生活,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
2、深化文明创立。进一步开展争创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加强对广阔农民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充分发挥农村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民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乡风文明的实践者。
(三)要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积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搞好培训基地建设,扩大培训规模,加强就业指导,进一步加快劳动力培训转移步伐,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严格执行征地、原创:拆迁方面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农村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提高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补贴标准,依法推进农村各类企业从业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
3、健全标准农村救助体系。增加农村救助投入,扩大救助范围,增强救助能力。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大力开展农村慈善事业,确保困难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同时认真抓好农村敬老院建设和"五保户"供养等工作。
(四)要组织开展扶贫帮困行动。
1、明确扶贫重点。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从群众反映最强烈。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事情入手,通过推进治水、改土、修路、通电( 、电视)等工作,切实解决目前老区存在的"道路不畅、信息不灵、饮水不便"问题。重点扶持村间骨干道路建设,根本农田水利根底设施建设,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和新兴旅游工程建设。对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向的,通过有效培训,帮助落实就业岗位,通过非农就业实现脱贫增收。加强政策鼓励,引导本地企业加大对贫困户劳动力的吸纳。
2、给予政策扶持。增加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对××老区和全市经济薄弱村列人方案新修的农村公路、农田水利根底设施、农业结构调整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程,财政要给予适当补贴。
3、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支持力度,切实做到"四个高于",即: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财政预算内安排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农民最终得到的实惠要高于上年。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用于农村的比例,不得低于70%;土地出让纯收益总额的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