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马克思
社会科学
方法论
逻辑学
中的
运用
价值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逻辑学中的运用和价值
冯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逻辑悖论和模糊性问题处理方法的分析,从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和社会过程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逻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运用。同时,通过对西方逻辑的背景和逻辑内容的研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逻辑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方法论;逻辑学;逻辑悖论;模糊性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科学。作为哲学领域的众多学科之一,逻辑在哲学中处于独特的地位。正如芬兰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冯赖特曾经说过的那样,逻辑在我们这个时代〔20世纪〕是一种独特的哲学象征。而直至哲学的出现和学科体系化的形成,人们才着手研究逻辑学,并在后期逐渐开展壮大,与各项学科结合,如逻辑学与数学结合的数理逻辑,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人工智能逻辑等,逐渐形成现在的逻辑学。
下面就以逻辑悖论和模糊性问题处理为例,简要论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逻辑学研究中的运用及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逻辑学研究中的运用
作为哲学学科,逻辑学在其形成和开展中不可防止地应用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本文将从对立统一规律、社会过程分析方法对逻辑悖论、模糊性问题处理的产生、开展等展开具体的分析。
〔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特殊性与模糊性问题处理
模糊性,又称模糊性,是指一种表达“边界模糊〞的词语或命题时所具有的性质。模糊性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人们几乎每天都运用具有这样性质的词语来进行交流,比方我们用“高矮胖瘦〞来描述一个人的外部形象等。尽管模糊性词语通常被语言学者认为是人类语言所缺乏的地方,但不得不成认它在我们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是人与人之间成功交流的重要成分之一。
模糊性表达会造成累积悖论。例如我们普遍认为当一个人〔假设这个人身高170公分〕的体重到达100千克时,这个人是胖的。如果100千克是胖的,那么减少1千克,99千克也应该是胖的,那么98千克也被人们认为是胖的,照此依次类推下去就很容易得出,如果41千克是胖的,那么40千克也是胖的。而在生活中人们不会认为这个人40千克是胖的,这就让我们陷入了悖论中。
虽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哲学家提出了解决这个悖论的方法之一,著名的超赋值理论,但是该理论引入新概念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让人们不得不探求更好的解决这一悖论的途径。
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是解决模糊性表达所带来的累积悖论问题的更有效途径之一。矛盾的特殊性原那么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那么,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可以把一些具有模糊性的词语放置到一定的语境中。如对身高的描述,对于篮球运发动来说175公分是矮的,但对于体操运发动来说175公分是高的。我们需要将词语的取值范围限制在一定的区间内,在限定的范围内,对词语所表达内容的真假进行判断。
因此,我们在关注词语或命题表达内容的普遍性的同时,还要关注词语或命题表达的个性。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的个性来划定范围,确定词语使用的具体语境,创造一个精确化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模糊性表达所导致的累积悖论。并且,根据模糊性问题的最新研究方向,运用基于模态可精确化理论的布尔多值解决模糊性问题的方法也采用了创造精确化空间的方法,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矛盾的特殊性来尝试解决累积悖论是可行的。
〔二〕社会过程研究方法与逻辑悖论
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过程,那么处在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或者说由人类社会的文明产生的一系列事物,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它们都是正在经历事物本身的创造,开展甚至消失的过程,即从零到一到零的过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不是从一到零的返回过程,而是从一到零的开展过程。
人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往复的过程。面对事物,特别是新生事物时,人们并不能从一开始就很好的把握事物的全部,特别是事物的本质。因此,人们需要结合自己的正确实践,不断对同一事物进行反复的逐渐深入的认识,然后再反响给之后的实践活动如此反复,最终找到真理。
逻辑悖论的出现,源自于两千多年前著名的“说谎者悖论〞,而悖论的产生,是因为当时绝大多数人们认为悖论,即逻辑矛盾,等同于辩证矛盾。在我国,自从悖论研究开始在哲学、逻辑学圈范围内兴起,大家便开始争论逻辑悖论到底附属于哪个矛盾之中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矛盾是否符合同一律是判断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哪里存在不同的重要指标。但实际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之间的相似性仅仅归因于自然语言处理命题的方式,这种方式误导了人们。
人们首先根据之前的自我实践和对语言上的自我理解,先验地将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混为一谈,认为矛盾就是矛盾,不存在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分裂,那么逻辑悖论就是矛盾。后来,经过认识在实践之后的反响,人们慢慢认识到,逻辑中的逻辑矛盾是非常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矛盾的。现在,人们更偏向于悖论是一种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以辩证矛盾为根底的,辩证矛盾比起逻辑矛盾,更多地推進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逻辑学研究中的价值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通过对逻辑悖论、模糊性问题处理方法的介绍和分析,具体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两种具体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逻辑研究中。而其对逻辑学研究的价值便可以从运用中见微知著的表现出来,其价值主要可以表达在西方逻辑学史的背景研究、逻辑学的内容研究两个方面的价值。
〔一〕西方逻辑学史背景研究
自从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中阐述了一些有关逻辑推理、判断的内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逻辑的研究,都是基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没有进行大型的创新,从14世纪中期开始,往后的五百多年,对逻辑学的研究都处于“休眠状态〞。虽然处在那段时期的莱布尼茨也做出了成就,但影响甚微,直到20世纪初期才有学者从他的手稿中发现了他在逻辑学上的奉献。19世纪中末期,逻辑学逐渐复兴,这是由于当时的学术环境所导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到达一种热忱的状态,西方科学在这种状态下逐渐开展成熟,成熟到自然科学家开始反过头来反思自己所研究学科的理性根底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