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审计理论研究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2071638

大小:21.41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审 理论研究 思考
审计理论研究思考 我国恢复审计制度二十多年来,审计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审计事业的开展。但是,审计理论研究长期存在一种“怪〞现象,就是回避政治。特别是2022年后,审计越来越多地介入政治、经济和民事领域,如: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公益慈善事业审计等等,审计介入的层次和深度在不断扩展,审计实践已远远走在审计理论研究的前面,丰富的审计实践,传统审计理论已无法支撑,急需要新的审计理论来指导审计实践。然而,审计理论研究却没有新的突破,对审计的本质、特别是国家审计在现代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审计理论的层面上。审计理论研究的滞后,已阻碍了审计事业的开展。 刘家义提出“免疫系统论〞后,审计理论研究者们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于是,各种研讨文章源源推出,对审计本质的理解,都突然有了“升华〞。笔者也赞同“免疫系统论〞这个新的理论观点。“免疫系统〞这个提法所表达的实质和核心是正确的,表达了现代国家审计的最真实的本质。 为什么审计理论研究会长期处于这种“非正常〞状态。作为一个审计“老兵〞,长期在基层忙于审计实践,谈点谬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否认或回避政治 (一)否认审计的政治属性。 过去,对审计的研究,注重于历史的追述,但对审计历史缺乏全面的研究,对审计的定义强调的是“第三者〞、“独立性〞、“专门的〞,定义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排斥了审计的政治属性。对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而言,应该说没有大的过失,然而,对国家审计的本质,却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国家审计从产生那一天开始,就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局部,带有深深的政治烙印。否认国家审计的政治属性,无疑是错误的。长期的审计理论研究,没有人指出审计也是一种政治活动。 (二)回避政治。 一是传统审计理论的认识差异,认为审计与政治无关;二是不谈政治,自认为做纯学术,不和政治沾边;三是“怕〞谈政治,害怕“文字狱〞。 二、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脱节 (一)理论研究者死守书面理论。 社会科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才能指导实践活动。但是,审计理论研究者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书本上研究审计,“闭门造车〞,其理论无法指导实践活动。 (二)理论研究者与审计实践人员缺乏交流。 在基层审计工作中,很少见到审计理论研究者的身影,审计理论的研讨主要是理论工作者们在自己的“圈子〞内进行,缺少审计实践人员的参与,理论工作者用自己有限的、局部的实践经验,想当然的概括审计,其理论缺乏全面性。 (三)理论研究者缺少超前眼光。 长期审计理论没有创新,反映出理论研究者缺少超前眼光。一方面是对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对审计实践活动的新动向关注用心不够,没有收入地研究和思考,对国外国家审计的开展经验学习停留在外表,没有多问几个为什么。比方:我国的国家审计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地介入政治、经济和民事领域的各个层面。国外国家审计开展之路的必然性。国家审计究竟是什么。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等等。听到、看到的是专家、学者、权威们介绍国外国家审计已开展到什么程度,在做什么,我们又怎样等,没有听到对国外国家审计开展之路的必然性分析,什么东西适合我们的国情。我们的教授还在争辩我国的审计应该是称为“国家审计〞还是“政府审计〞。是什么审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审计在现代国家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本质是什么。找不准位置,发挥不了作用,什么审计其结果都是被历史淘汰。 另一方面,有些理论工作者发表了几篇文章、出了几本书,有了一大堆“耀眼〞的头衔后,志得意满,忙于讲学挣钱,没有静下心来钻研学术,反映出典型的急躁心态,当然不可能有超前眼光了。 (四)审计实践人员对理论研究缺乏兴趣。 1、认识错位。一方面认为自己是审计实践人员,研究审计理论不是自己的职责,把审计工作作为职业,没有当做事业(笔者本人也是如此),不愿涉足审计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层次太低,不敢涉足审计理论研究。其实,理论并不一定就是宏篇巨论,一个新观点、一个新认识、甚至一个新的方法,都应当是理论。 2、理论研究缺乏环境。长期的实际情况就是,审计实践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忙于工作,工作交流、业务培训时机极少,审计机关工作经费紧张,工作必须的法律、法规资料都缺少,更不谈理论学习资料,根本不可能提供理论研究经费;不少审计机关的领导没有把审计机关的领导岗位当作“职场〞,而是作为“官场〞,只要求审计人员拼命工作,想的是完成任务,保“平安〞,出点“政绩〞,根本不支持审计理论研究;审计人员纪律严,待遇低,要“养家糊口〞,既无时间,也无资金来搞审计理论研究。此外,在现实“人治〞环境下,有“位〞才有为,无“位〞不能为,业余时间搞点理论研究,一般情况下,结果是上面肯定、下面否认,搞理论研究被称为“迂夫子〞,不务正业。 3、理论研究缺乏鼓励机制。 为什么不少审计人员对审计职称考试失去兴趣。根本原因就在于体制的缺陷和缺乏鼓励机制。审计理论研究仍然如此。一方面,在“人治〞环境下,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领导个人好恶决定,真实的水平和能力也决定不了“事业〞的成功;另一方面,审计职称也无法改变审计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因此,大多数审计人员失去学习审计理论、业务技能的热情。 在好一点的审计机关,还能给愿意做点理论研究的人员适当奖励,一般都是把理论研究文章作为审计信息对待,差的根本就没有任何鼓励。XX省审计厅把理论研究文章纳入审计机关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作为加分工程,非常好,有利于审计理论研究全面开花。 三、理论研究的功利性阻碍 由于审计根底理论研究的困难性,要出成果很难,能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更难,如果一个审计科研所几年都没有象样的科研成果,日子一定很难过。因此,把审计理论研究的重点放在在了各种工作标准方面。虽然这些成果对审计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审计实践活动的不断扩展,这些成果的有效寿命很短暂。 四、对审计实践人员理论研究引导的力度不够 在我们上级审计机关历年下发的各种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只强调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路子、新标准等等,不提研究新理论,对审计实践人员的创新精神鼓励不够,创新能力认识缺乏。同时,审计署制定的工作标准,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业务考核也十分呆板,扼杀了审计人员在工作探索中的创造性。 五、现实审计开展的不平衡 目前,国家、省、市(地、州)、县(市、区)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实践中的差距巨大,审计对象的具体差异也十清楚显,审计条件相差甚远。但是,审计理论和工作标准却相同。审计理论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确立,与基层现实的巨大差距,使得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对审计理论的认识产生很大的差异。由于审计实践开展的不平衡,新的、好的审计理论对各级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新的审计理论的学习和探索。 下面,就自己长期在基层的实践感受,对审计理论研究谈点个人看法。 一、审计理论研究要有社会责任感 审计是国家管理的工具,根本没有异议。但是,深入思考的却不多。审计的社会责任会随着社会的开展而深化,审计署近几年对社会公开审计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但停留在“查错纠弊〞的认识上,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如“长防工程〞的审计,工程的真实性和质量,它已不仅是经济活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平安和长江中下游沿线的工、农、商等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这实质上就是国家平安。因此,审计理论研究要从最深入、最根本的层面上去认识国家审计的本质,不能局限在低层次的经济活动框框内。研究审计理论,既不能为“名〞,也不能为“利〞,要有社会责任。既然国家实行审计制度,就要思考它的历史使命是什么。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从国家利益、公民权利上去分析实行审计制度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二、理论研究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 (一)理论工作者要更多、更广泛地深入实践。可以效仿政府官员的下派制,实行定期深入基层审计机关,挂职(或不挂职)参加审计实践活动,也可以只参加单个审计实践活动(要静心参加全过程)。同时,给予基层审计人员理论指导。 (二)给理论工作者和审计实践人员创造更多的交流时机。各种层次的理论研论活动,多吸收审计实践人员参与;让审计实践人员有时机参加不同层次的审计理论调研活动;适当增加专题性的互动培训;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审计前沿理论和最新审计实践的宣传。 三、理论工作者要有超前的眼光 要善于从具体的审计个案中寻找审计理论研究的突破口,要从社会危害、国家平安的角度去分析、思考,不能停留在“教学〞的动因分析上;要以科学开展观的思维去研究审计的作用,从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上去思考,从而推动审计事业的开展,促进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 四、更多地鼓励审计实践人员开展审计理论研究 首先,要相信群众的创造力。理论来源于实践,没有空想的理论。没有这些年审计实践的大开展,刘家义的“免疫系统论〞也不可能出来。审计实践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阻碍审计工作的开展,其实就是没有审计理论支撑,想做不敢做,因为不能“自圆其说〞;其次,要大力改变审计实践人员的理论研究环境。XX省审计厅把理论研究文章纳入审计机关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作为加分工程,非常好,对基层审计实践人员的理论研究环境改变会起到很大作用,但还不够,应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实践人员在理论研究方面给予必要的时间保证,支持和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理论研论活动。在审计高、中级职称的考任中,应加大审计理论研究的份量,使具有审计高、中级职称的审计人员真正成为实践、理论的“双料〞人才;第三,要建立审计理论研究鼓励机制。在职称“无用〞的体制下,要思考怎样鼓励审计实践人员进行理论研究,提高学习、研究审计理论、业务的热情,保证审计专业人才的全面开展。应当给予审计实践人员进行理论研究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特别是在理论研究上有成果的,不能只讲精神、奉献。适当增加审计理论研究成果评选、表彰的面和级次,充分肯定审计实践人员在理论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第四,应激活在审计实践第一线的一大批在审计岗位已工作了多年的老同志的理论研究热情。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少人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根底和文字功底,但升“官〞无望,职级很低,写文章不“值钱〞,失去了学习、研究审计业务和理论的热情。这本应是我们审计事业的一笔珍贵财富。 五、尊重现实,区别对待 我们国家审计制度恢复二十多年来,国家、省、市(地、州)、县(市、区)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实践开展极不平衡,在审计实践中产生了差距巨大,主要是审计对象和审计条件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体制等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我们的系统相对封闭;另一方面,审计理论缺少突破性研究,对现代国家审计的本质、在国家政治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作用,我们自己认识不清,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更不可能认识到位。在基层,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是审计机关无法解决的难题;审计标准的强制和统一,不符合实际。审计对象和审计条件的巨大差异,加之审计管理体制的制约,必然导致审计实践中的诸多不同。应在尊重现实的根底上,区别对待,研究和制定既符合实际又成熟完善的工作标准。 笔者在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了二十多年,平常学习太少,可能有许多盲言和无知,希望没有冒犯和伤刺到谁,毕竟在审计机关工作了二十多年,就算没有热爱,但还是有点感情,真心希望我们国家的审计事业开展更快,越来越好。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