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是【试论和谐社会下的教育平等】.docx
下载文档

ID:2069969

大小:19.94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试论和谐社会下的教育平等 2023 构建 和谐社会 原则 教育 平等
构建和谐社会的原那么是【试论和谐社会下的教育平等】 []教育平等是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要义。本文探讨了教育平等的概念以及目前我国在教育平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关键词]教育平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活力迸发、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是全面的、广泛的、深入的和谐,它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工程。而人自身那么是通过教育到达和谐的,进而为社会的和谐创造动力。人自身的和谐程度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程度,影响着社会开展的方向;而人自身能否得到平等的教育,那么直接关系到人自身能否实现和谐。 (一)教育平等的概念 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价值的根本尺度,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公正程度的根本标准。探求教育的平等,可以先从教育的不平等着手。因为教育平等是相对的,而教育不平等却是绝对的。 1.原始社会的教育。在原始社会里教育是简单的和连续的。原始社会的个人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学习的。家庭生活或氏族生活,工作或游戏,仪式或典礼等都是人们每天遇到的学习时机;从家里母亲的照管到狩猎父亲的指导,从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到照管家禽,或聆听长者讲故事和氏族巫师唱赞美诗,到处都是学习的时机。 2.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社会分层非常清楚严格,最上层是斯巴达人,构成特权阶层或优秀公民;中间层是无政治权利的自由民阶级;最低层是奴隶。斯巴达教育是公民的特权,公民的权利很少扩充到其他阶级,斯巴达公民阶级是自我封闭的。 3.中世纪的教育:等级制教育。中世纪的欧洲主要有贵族(包括高级教士)和农民两个阶级。贵族在家里或城堡中接受教育,而教会那么垄断了正规教育并为封建统治效劳,农民根本上无受专门教育的可能;中国的封建社会实行的也是等级制教育,如当时社会中官学关于入学资格的规定:“殊其士庶,异其贵贱〞。 4.西欧双轨制教育:学校制度的不平等。近代西欧社会明显的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阶级。尽管普及的、义务的和公共的教育理想开始形成并已付诸实践,但是,这只是一个双轨制教育:劳工阶级只能受较低等的教育,中上层阶级才能接受中高等教育。 5.现代社会的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时机均等。进入20世纪,世界各国几乎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扩大教育时机,采用更为公平的招生和选拔的时机。但是,教育的不平等并未完全消除。 从以上教育不平等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可以看出,教育的不平等与社会的不平等一样古老。但惟有正规的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的不平等才逐渐扩大,并成为被严厉指责和批评的对象。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开展,教育平等的理想被逐渐付诸实践,教育不平等才逐渐有所缩小。那么,什么是教育平等呢。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时机,它是伴随着一个社会的政治民主化程度向前开展的。“教育平等〞就其含义来说,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核心内容是指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时机均等两个方面,即教育的平等和平等的教育。教育权利平等相对于经济和政治的平等,是“平等〞的外延向教育领域的延伸,它的根底在于社会的政治制度,从质上规定了公民是否可能受教育;教育时机均等相对于不平等的教育,是“教育〞内涵的深化,它的根底在于生产力开展水平,从量上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时机是否充分。教育平等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时机均等,即平等的教育。 (二)当前我国教育平等面临的问题 “教育平等〞思想古已有之。自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并实行“有教无类〞,到近现代义务教育的大规模实施,二千多年来,人们从未放弃对“教育平等〞的追求,但实际情况是,尽管人们在实践与理论中取得了许多成绩,“教育平等〞却依旧似空中楼阁一般,可望而不可及。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96%以上的儿童都入学了,与1987年相比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即文盲减少了几千万。这是教育平等的巨大成就。但是,仍然有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现象。 1.区域性不平等。首先,学校之间的不平等。一方面,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经济开展的不平衡,导致地区之间在教育上的差距拉大。另一方面,农村与城市学校,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实验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教育经费投入、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等多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处于劣势的普通学校、农村学校根本无法平等地参与竞争;其次,民族间的不平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少数民族的地方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开展,与外界的经济交流和协作增多;但同时,在市场竞争中民族地区根本处于劣势,经济开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全国其它地区。教育领域中突出的问题表现为义务教育普及难度仍然很大,学龄儿童的失辍学问题严重,相当一局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在今后普及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和全国尤其是兴旺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仅凭民族地区自己的实力已经很难跨越这一鸿沟。 2.性别的不平等。社会平等的一个表达就是在教育方面的男女平等。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女孩子就学率低,辍学率高。教育平等,特别是教育性别平等即男女平等,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沉重话题。2022年,全球尚有1.04亿失学儿童,其中大多数为女童;有8.06亿成人文盲,其中近2/3是妇女。 3.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不平等。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子女,不仅包括原有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特别是女童,而且包括新出现的下岗职工子女、流浪儿童、流动儿童(农民工子女)等群体。由于家庭经济贫困,少数学生不能实现入校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在流动人口子女大量进入城市中小学的背景下,由于教师的一些错误的、落后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已经影响到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开展和实效性,这些已经成为新的教育不平等的表达。 (三)促教育平等,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将教育优先开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平等是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要义。我国把提高学生素质与追求教育平等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我们在追求教育平等方面,应借鉴国外兴旺国家在教育平等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现状,选择可行性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促进社会的和谐迅速开展。 1.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有效政策,加大区域之间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前,东部各地都相应开设少数民族班级,为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这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但不能大范围解决问题。我国一直鼓励大学生和各地优秀教师去西部支教,为西部的孩子送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为此,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已出台很多相关政策,区域之间的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去开掘,因此这种交流与合作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会公平和公正,缩小开展差距,使女性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首先要建立有利于促进两性平等的教育体制及教育决策支持系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保证。其次要建立健全女性教育法制保障体系。教育法制化是现代国家教育开展的重要特征,只有运用法律的形式标准教育领域中的各种关系,女性教育的开展才有法律上的保障。第三要加强性别教育,完善教育政策性别平等运行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女性教育质量与水平。 3.对边、老、少、贫等地区实行倾斜政策。根据各地政治、经济开展水平的不同,国家应对遥远地区和落后地区拨出按人均计算比兴旺地区多得多的教育经费,使这些地区的教育开展具有较兴旺地区更大的加速度,才有望缩短不同地区在教育上的差距,求得地区间的教育条件平等。另外,大力开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农村教育机构和教育体系,发动全社会力量集资办学,也是实现教育平等的重要一环。 总之,教育平等是一个艰难的问题,但追求教育平等是教育事业开展的根本目标。它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更是提高人口素质,谋求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的关键,对一个国家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玉林.2022中国教育不平等蓝皮书[j].中国改革,2023,(5):9-14.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3]陈中原.中国教育平等初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22.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