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罗布林卡
建筑
特色
文化
功能
探析
罗布林卡建筑特色及文化功能探析
罗布林卡的建筑特色及文化功能探析陈磊(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罗布林卡是清代西藏地区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之一。其建筑艺术、宗教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形式多样、富于变化的建筑特色及浓厚的宗教气氛。多层次建筑技巧的运用、多种文化因素的聚合,显示了中国古代汉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从另一角度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局部。关键词:罗布林卡;建筑特色;文化功能中图分类号:K92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04(2023)06-0186-03林卡,藏语音译,英文为grove,中文译为树林、林园、花园,藏语意为花木繁茂、景色清幽、环境优美的地方。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位于布达拉宫西南约两公里处,始建于公元1751年,是西藏最大、营造最精美的园林。罗布林卡集中体现了藏民族园林、建筑、绘画、雕塑等诸多艺术成就,也体现了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是西藏最具特色、集园林与宫殿建筑为一体的别墅式园林,也成为清代西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之一,成为多民族文化交流融汇的象征。一、罗布林卡的建筑特色罗布林卡是西藏园林艺术的代表,无论是规划布局、园林建筑、植物配置、道路设计还是细部小品等各方面都各具特点,并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是西藏地区藏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罗布林卡诸要素具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了当时建造者在创造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常规建筑组合秩序进行颠倒和打破,无形中拓宽了罗布林卡的欣赏时空,使得罗布林卡园林的景观随着视点游移或视角转换处于不断的叠度和衍伸之中。但罗布林卡又同时具有政治活动、宗教法事和休闲游乐的功能,因此它的建筑布局都是围绕上述功能要求而展开的。1.因地制宜、依佛教义旨规划的布局特点总体上说,罗布林卡在布局手法上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以凸现主体景观为原那么的景区划分原那么每个景区的构成均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建筑、树木、水面等因素协调构成各种景观,生动表现了本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色,如林区、草地就有藏东原始森林和藏北牧区草原的风光。(2)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空间作为生活在崇山峻岭、大草原中的藏民族,习惯于较大片的树林、草地。这种生活习俗也很好地体现在罗布林卡中,其中开阔的树林、草原景观不同于汉族园林中绿地的精致空间组合。(3)巧妙运用对景、借景布局的原那么罗布林卡在完善整体性结构的布局中特别强调了对景、借景(主要指园林范围内的互借)的布局技巧,每一处重要的景点除了可以孤赏外,还都和远近其他景观之间保持着巧妙的看与被看的视觉制约关系,使游人在游览进程中可以不断感受到一个个别离景观的前后照应、互相衬托。这种布局效果不仅使在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反复出现的对景、借景景观稳固视觉记忆,而且还补充了因没有一览无余视觉制高点带来的缺憾,从而逐步完善了整体的园林画面。(4)注重绿化且利用植物构景罗布林卡在园林布置中,继承了西藏造园的传统,注重绿化,园中的绿地覆盖面积占全园面积的83%。各景区均根据意境之不同种植不同品种的植物以作掩映、点景或衬景,此外还有以某类植物单独形成胜景者,如榆园等。(5)依佛教义旨规划宏观环境以体现浓厚的宗教气氛由于历史上的罗布林卡专属达赖喇嘛使用,再加上西藏特有的藏传佛教气氛,从而使林卡内的宗教气氛十分浓厚,园林布局体现了丰富的佛教义旨。比方园内不筑假山、“地势自有上下〞、榆树等采取“纵横成网络〞的布局,道路直达不曲、局部区域构图对称等,收稿日期:2023-12-16作者简介:陈磊(1975-),女,河南省漯河市人,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文博馆员,主要从事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及仿古建筑设计。·186·都是依照佛经中极乐世界“地面平如手掌〞、“布局呈棋盘方格〞模式安排的。造园者根据佛经的虚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天堂胜景〞。2.汉藏结合的园林文化建筑特点罗布林卡中的园林建筑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采用传统的藏式作法,既庄重又活泼,通过建筑物局部的轴线对称及体形的变化、精细的装修、空透的门斗和门窗檐口飞檐的设置来防止建筑的滞重感。其二是汉藏结合式做法。林卡内的歇山建筑构架和建造技艺是借鉴和吸收中原地区传统建造工艺技术的具体表日光殿的雕刻相同,有透雕的特点。罗布林卡建筑中还绘有大量的壁画,内容主要是历史、人物和宗教画,构图自由活泼、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具有传统的西藏壁画风格。园林中最早的建筑乌尧颇章各个房间内均有当时画师精心绘制的壁画,而其内观马宫的墙面上所绘数十幅表现马的壁画,形象生动逼真;金色颇章内墙壁上所绘的颐和园万寿山全景图,达旦米久颇章中的西藏历史和人物传记壁画等都是一些保存完整的实例。达旦米久颇章堪称近代西藏官邸建筑的典范,由曾在英国留学的车仁·晋美松赞旺布设计并主持建造,故达旦米久颇章的设计中参加了欧洲的建筑文化元素,同时采用了新型建筑材料,但在更多的方面那么仍然继承西藏建筑的传统,具有鲜明的文化混融特色。如其内部构造和建筑材料较科学、先进;为扩大内部空间,二层的小经堂与大经堂均采用了减柱造法,上部采用强度大、施工方便且不受跨度限制的钢梁;钢梁被包镶于木梁内,木梁上饰有华美典雅的传统藏式纹饰,表现了材料、结构的科学与民族审美观的完美结合。从建筑风格上说,它以藏式建筑风格为主,同时融合了多种风格的建筑因素;从使用功能上说,它既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又适应政治活动的需要,有着较过去同类建筑复杂得多的建筑风格和使用功能。二、罗布林卡独特建筑文化的缘由罗布林卡是西藏建筑艺术、宗教艺术与园林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从欣赏角度论,给人的美感是形式多样、富于变化的;从文化交流角度看,给人们展示的是文化交融、豁达开放。罗布林卡与布达拉宫、大昭寺一样,对西藏历史、社会和文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展示了它独特的文化魅力。1.高海拔地区组群建筑布局与园林文化的相得益彰罗布林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园林,是在低压、缺氧的3650米高度极少见的一处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大规模人工绿地以及人与自然相结合的佳作,并具有鲜明的高原风光和宗教色彩,堪称人类在高海拔地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与创造优良生态环境的代表作。罗布林卡面积虽然很大,但各组建筑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园林建筑与宫殿建筑完美的组合及丰富色彩的运用,使罗布林卡荣耀夺目、别具风格。从规模、格局、设置等方面,既体现出独特的建筑艺术成就,又饱含着高原风格和宗教色彩,与中国内地的皇家园林、苏州园林等均有不同。2.藏传佛教与藏族传统壁画的水乳交融罗布林卡自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50年代屡有修建、扩建,规模越来越宏大、雄伟,室内陈设、装饰也越来越华美堂皇,园内新老建筑的风格既和谐统一又富·187·现,柱和梁之间使用简单斗,形成藏汉建筑文化结合得最巧妙和最完美的典范,而建筑细部如柱廊、檐口、门窗等那么采用藏式做法。其三为仿汉式做法。如诸建筑的歇山琉璃顶、挂落、门窗及纹样、带栏杆的踏步等,即是汉式做法。但有时也会掺合一些藏式建筑的传统做法,如屋脊、屋角的镏金饰件等。据记载,十三世达赖喇嘛曾专门派工匠去北京学习装修的各式作法与布置方式,金色颇章中的彩绘图案如八仙过海、福禄寿禧、龙凤花草等都与内地者相同。整座罗布林卡内建筑的木扇、窗棂的形式及纹饰、雕刻等,根本上都采用了内地的处理手法,就连罗布林卡大门口那对可爱的石头狮子在造型和雕刻风格上也与内地的如出一辙。3.富含民族性的装饰艺术特点罗布林卡不仅建筑精致华美、布局科学,且其色彩、装饰又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区特点。究其因,那么缘自西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尘埃和水气含量少,空气的透明度高,辐射较强,在碧澄的蓝天下,各种物体的色彩随阳光照射而变幻无穷,因此藏族的艺术家们喜欢用原色来装饰,建筑物常用的镏金屋顶和装饰构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即是其例证。此外,罗布林卡建筑在立面构图上用方、圆、等边三角形等几何形体和几何形状取得了协调的比例和优美的造型,而园内建筑一般用原色装饰,檐墙用白玛草捆扎码垛后外刷赭红色,其余外墙通体刷白色;大门和柱用红色,而窗罩和门罩那么用黑色,有驱邪避害寓意,廊内彩画用青绿色,在蓝天的衬托下这些色彩都十分协调。这些丰富的建筑色彩都有其深刻的寓意,白色蕴含桔祥安定,黄色寓意脱俗、繁荣,红色代表杀戮、权力,黑色象征驱邪避害,绿色表示简洁明快、欣欣向荣。各种原色的使用使建筑物充满生机、震撼人心。在建筑内部装饰方面,颇受内地装修技法影响,如八仙过海、福禄寿禧、龙凤花草等图案的广泛运用;木扇、木窗在图案和制作工艺上,根本上采用内地方法。金色颇章以精美的雕刻著称,与布达拉宫白宫东于变化,金顶辉煌,彩绘绚丽。殿堂内壁画琳琅满目,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建筑、宗教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西藏人类进化、历史演进、佛教典故和传说故事,反映了西藏民族丰富的传统艺术和文化特色,可谓是西藏历史的百科全书、绘画艺术的博物馆。壁画按其所绘题材可分为宗教画、传记画、肖像画、故事画、风俗画、建筑绘画、历史画。宗教画形象地描绘了“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天堂地狱〞、“人生皆苦〞等宗教思想和唯心主义的宿命论,传记画表现了传记人物的生平事迹,肖像画那么以重要历史人物及上层高僧为绘画对象,故事画表现了藏族起源的故事,风俗画表现了藏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建筑绘画那么是藏式传统壁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藏式传统建筑营建的形象资料,其画法讲究、构图严谨均衡,布局上疏密参差、以虚济实、活泼多变;历史画以史实为依据,着重表现西藏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其中以讴歌藏汉民族团结、文化交流最为突出,如文成公主及金城公主入藏等。壁画经过壁画师千百年不断的创造,在藏民族绘画传统的根底上吸取了汉地的工笔重彩和白描手法,同时也吸取了印度、尼泊尔等外来的绘画技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3.藏式建筑与馆藏文物彰显汉藏关系的源远流长西藏地区归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是从元代开始的,但是西藏的土地、人民和文化自古就与祖国内地水乳交融,西藏自古就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局部,这从罗布林卡现存建筑中即可见一斑。罗布林卡的建筑以藏式为主,在样式、色彩、选材、用料、装饰等多方面继承了西藏建筑的传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又充分吸收周边地区的建筑工艺技术,尤其是中原地区园林建筑的特色,从而融入了汉族等多民族的宫殿、园林的诸多建筑因素。从罗布林卡整体布局到单体建筑的装饰以及一些木构件的处理,均体现了在继承藏族优秀传统工艺的同时又充分吸收外来建筑工艺技术,特别是中原内地园林建筑的布局和局部处理方法。上已述及,此不赘述。罗布林卡现存馆藏文物约二万件,其中有不少历代皇帝的御赐之物,包括历代诏书、封印等,是研究元、明、清时期藏汉关系的珍贵文物;同时还包括1956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派代表进藏并赠送给十四世达赖喇嘛的礼物。从罗布林卡最早建筑———乌尧颇章1751年由清政府出资兴建,至1956年由中央人民政府资助兴建的达旦明久颇章竣工而形成今日蔚为壮观的规模,也是自清朝以来西藏和内地密切关系的历史见证;罗布林卡的建造和开展与近200余年著名的历史事件、人物、信仰密切相关,也成为研究汉藏历史的重要佐证。今天的罗布林卡不再是达赖喇嘛专用的神秘宫殿,而是全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旅游胜地,每年有超过十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来此朝拜、旅游。同时,她也是藏族人民群众节庆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每年藏历七月的雪顿节,全藏具有代表性的藏戏分南北两派在此会演,拉萨及各地的农牧民群众届时聚集于此观戏、游园,呈现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罗布林卡在藏民族的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各地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对其加强研究及宣传是十分必要的。参考文献[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2]徐宗威.西藏传统建筑导那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3]杨华军,陈昌文.西藏林卡与汉地园林的比拟研究[J].中国藏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