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关
新型农村
社区
规划
思考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思考
目前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深。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含义认识不清。盲目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在农村地区拆几处房、修几条路、建几栋楼,从旧屋搬入新房,很简单的事。片面地认为这种新型农村社区充其量也就是“新的农村〞,与现有农村相比只是“新〞,仍然没有摆脱狭义“农村〞的范畴。——规划意识不强。对规划的引领和龙头作用不甚了解。对规划在城乡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清楚,简单认为,规划就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并且规划编制费时费钱,甚至认为没有规划也能建,只要屋成排、路成线即可,规划可有可无。因此,局部社区规划编制不到位、不完善、不实用。
——技术人员短缺。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兴事物,各级政府都比拟重视,但是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培育、引进缺乏、投入不够,特别是乡镇政府一级专业人员更少,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对社区规划建设缺乏有效的审查和指导。而且,规划监督监察组织不健全,经费投入不够,违法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几点思考建议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开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为努力探索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开展的路子,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永城现状,本人就以上问题的几点思考建议如下:
——提高思想认识。认识是行动的指南,认识到了才可能做得到。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农村区域按照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居住方式与产业开展相协调、具备完善的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的现代化农民聚居区。也可简单理解为在农村区域参照城市社区依法依规建设的居住区,具体就是“统筹规划、布局合理、规模适中、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新型农村社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新村新貌,因此,我们要摒弃原有陈旧理念,加深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理解。不但要有水、电、路等根底配套设施,还要长远考虑人口聚集后大型生产资料的集中存放、村镇工业企业的安置、大型集贸市场的设置以及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娱乐、商业、农业等实际问题。只有按照新型农村社区的标准去做,才能实现我们心目中的社区形象。
——提高规划意识。规划是什么。规划就是超前的谋划、方案,把理想的未来、美好的憧憬描述在蓝图上,通过努力逐步实现。一个人假设没有规划,那么他的人生将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一座城镇假设没有规划,那么这座城镇的建设开展将是杂乱无章、裹足不前的。因此,要切实树立规划是城乡建设的龙头意识,坚持“富规划〞,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多的精力做规划。目前永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现状是:各乡镇自行编制规划,由于专项资金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及委托的编制设计单位资质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局部设计成果质量不高、可操作性不强,这必将影响后期建设。基于此,建议政府对各乡镇新型农村社区进行统筹规划,整合资金,委托具有相当资质高水平的设计单位,按照各乡镇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编制社区规划,做到一处一景、一村一品。
——提升管理水平。城乡建设,三分建、七分管。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乡镇规划建设的管理工作由各乡镇具体负责。目前,XX县区各乡镇根本组建了相应的管理组织,但是从事规划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寥寥无几,对规划的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指导监督规划依法实施的能力不是很强,并且社区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逐步建设、逐步完善的漫长过程。因此,一是要对从事规划工作的乡镇人员集中教育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规划工作队伍,逐步提升规划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二是要加大各项编制经费、办公经费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工作正常开展;三是要加大对违法建设行为的处分力度,加强部门联动,切实杜绝违法用地建设,切实杜绝拆了重建现象,切实杜绝各部门不协作行为,认真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前提工作,努力打好“百日会战〞中的这场阵地战。
第二篇: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几点思考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几点思考
农村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小城镇为中心,以自身为腹地,具有一定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口群体。传统的农村社区具有成员关系紧密、家族观念强,规模小、人口分散,生产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文化习俗和行为标准同质性较强,社会流动缓慢等特征。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大潮撞击着千百年来形成的以血缘为纽带、小农经济为根基的社会关系,传统的封闭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田园农耕式村落社区的结构开始分化,流动性和异质性逐渐增强,家庭小型化、生活多样化、文化多元化日益显现。
一、我市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连续多年以中央1号文件出台扶农、惠农政策,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开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XX省委、省政府要求从经济、产业、土地、社会、地域文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多角度思考和入手,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提出要“规划引导村庄适度集聚,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我市积极探索实践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于2023年编制完成了农村村民集聚点布局规划,全市347个行政村,按800人左右为一个集聚点,把原2941个自然庄台规划为789个社区。近几年,随着园区和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局部散、乱、小、弱的自然庄台得到撤并。目前,已纳入城镇或园区建设的村庄共63个,占规划村庄的7.9%;即将纳入城镇或园区近期建设的村庄共44个,占规划村庄的5.6%;具有开展潜力的村庄或产业特色村共49个,占规划村庄的6.2%;各乡镇、园区正在探索出一条向城乡一体化过渡的新路子。
1、工业推进型。2023年12月,市委、市政府调整完善“一区四园〞体制机制,虹桥工业园区先后完成了园区概念性规划、虹桥新城用地布局规划、虹桥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兴产业片区一期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拟定了“一个中心、两条轴线、三个片区、四大板块〞的开展格局。2023年以来,虹桥工业园区共拆迁1145户、拆迁面积达29.3万平方米,征用流转土地318公顷,启动了沿江大道、六圩港路、兴园路、界河路、二桥港路、四通路、上同路等七条总长27.3公里的道路建设;引进香港凯旭集团、上海惠天然投资和南通五建建设工程打包开发虹桥新城,完成了幸福安置小区,启动了虹桥新城农民集中居住房建设。园区管委会将农民安置区建设分为三类:一类社区直接进新城开发建设;二类社区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并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在新城安置建设;三类社区原那么上允许农民在宅基地原地翻建。三个类型的社区按照工业工程建设时序来展开拆迁、安置、建设、规划等工作,新型农村社区已呈现出根本的雏形。
2、城建拉动型。2023年,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把黄桥确定为“小城市〞和“副中心〞来建设和打造,使其成为苏中地区的工贸强镇、文化名镇、旅游重镇,成为“人文、生态、宜居、精致〞的苏中新城。目前,全镇已建成两个农民安置区和七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安置区和集中居住区均按照城市居住区的设计标准,进行公共效劳设施的配套建设,形成了新型农村社区。
3、村企共建型。2023年,姚王镇桑木村大胆尝试农民集中居住,在首期确定的380亩土地上,实行村企共建的运作方式,按照高、中、普三个档次滚动建设700套农民公寓,已入住的200户村民,他们把老宅撤除后复垦还田,节约了土地资源,改善了居住条件。
4、整治出新型。曲霞镇印达村、古溪镇顾庄村、黄桥镇东顾村、张桥镇西桥村、根思乡井坔村等,在规划保存的村庄拆违建绿、造桥修路、整治管线、出新墙面,并在空闲地营造景观,既保存了原村庄的风貌,又展现了新农村社区的景象。
二、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原因
xx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上仍存在薄弱环节:
1、思想认识缺位。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根深蒂固,城乡差异难以很快消除,所以城乡统筹开展不可一蹴而就。就领导层面、工作思路而言,存在“牵一发、动全身〞的畏难情绪;从基层干部角度看,存在着被动等待思想;从村民角度看,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2、根底设施脆弱。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各村虽有村庄建设规划,但在建设时,不按规划实施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在道路、桥梁建设、河道整治等方面随心所欲。个人建房有的先建后拆,有的先拆后建,也有的边建边拆,还有的只建不拆,无序建设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质量;还有不少村庄不注意保存并整治原有水系、植被,名木古树被砍倒,池塘水渠被填塞,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制约因素多元。一是居住习俗。局部村民受传统意识的影响,故土难离,特别是有老人的农户不愿离开世代居住的原址,集中居住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农民就近作业已成习惯。二是资金压力较大。集中居住点的建设工程量大,统一的住宅建设、根底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三是面广量大。全市规划了近800个村庄集聚点〔社区〕,XX县区以外15个乡镇,即使每个乡镇每年建设2个新型社区,需要25年才能完成。
三、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标、原那么、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效劳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经历了探索、实践和逐步推进的过程。
〔一〕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我市“三城四片五重点〞战略,构建主XX县区、小城市、重点镇、新社区的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的要求,借鉴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理念,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1、规划合理、管理有序。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开展为目标,以工程推进为抓手,坚持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整合要素,切实加大新社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力求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一批规模适度、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效劳便民、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的新型农村社区。
2、设施配套、效劳完善。农村根底设施〔包括水、电、路、通讯、广电、垃圾污水处理等〕、医疗卫生、综治警务、文化体育、社区教育等效劳设施齐备,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规模的社区管理效劳中心,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条件较为便利。政府根本公共效劳、社区居民自我效劳、市场有偿效劳全面开展,各项效劳的体制、机制健全,效劳功能较完善,能较好地满足农村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生态和谐、文明祥和。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农村居民形成合理的消费意识及良好的卫生习惯;能源利用合理,垃圾污水有效处理,环境整洁,绿化充足,农村社区可持续开展。农村社区学习气氛浓厚,文化生活丰富、特色鲜明,群众知荣辱、爱家园,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形成科学、民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明礼诚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社会治安良好,群众安居乐业,家庭和睦幸福,人际关系和谐。
〔二〕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原那么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不是对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要根据农村开展实际,顺应农民的客观需求,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型社区。
1、遵循有利于开展生产、方便生活、适度集聚、节约用地的原那么,推进集聚开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2、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兼顾当地民风习俗,对具有良好特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予以保存和保护。
3、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以整体生态观促使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实现滚动式持续开展。
4、与原有村庄在社会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等方面良好衔接,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协调。
5、住宅与居住环境符合现代生活需求,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舒适健康的整体住区环境。
6、规划与农村社区开展的阶段目标相适应,充分考虑分期、分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