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成
工业学院
教职工
体质
健康
现状
对策
研究
天道酬勤
成都工业学院教职工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鹏 罗康荣 范波 孙帅 吴正阳
摘 要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测试、数据统计等方法,比照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我校教职工体重、人体骨骼肌含量、PBF分数及骨密度等指标的现状,为改善我校教职工体质健康状况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教职工 体质健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
为更好的了解成都工业学院教职工体质健康状况,体育教学部在2023年4月至5月对我校教职工开展人体成分测试与骨密度测定。人的身体是由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脂肪等成分构成,身体成分的不均衡将会导致肥胖、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疾病,给机体带来相应的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
1研究对象
参与测试的成都工业学院教职工267名,其中男性86人,女性181人。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等书籍,同时收集体质健康与运动处方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测试法
本次测试仪器为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230〔韩国产〕,超声波骨密度检测仪OsteoPro Smart〔韩国产〕。
2.3数理统计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3结果与讨论
3.1教职工根本情况及人体成分健康评估得分分析
人体成分分析仪评分根据肌肉量、脂肪量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差值进行评分。由图1和图2可见,人体成分健康评估得分平均分为73.19分,合格人数最多,占82.40%,良好及优秀人数偏低,不合格人数偏多,占16.85%。一定程度反映出大局部教职工缺乏合理的运动锻炼习惯,膳食结构存在不均衡的可能性。
3.2教职工体重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超标准比例明显增加,其中〔见表2〕,男性教职工体重超标准比例较大,占30.23%。体重超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反映出体脂含量较大,增加患心血管及内分泌疾病的风险,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大一些肿瘤的发生几率和增加心肺负担等。
3.3教职工骨骼肌含量分析
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50%。由表3可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骨骼肌含量低标准的情况存在差异性,男性低标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明显;女性在低年龄段存在一定比例的骨骼肌低标准,可以推断,大局部教职工缺乏偏力量性运动锻炼。
3.4教职工体脂含量分析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组成局部,一般认为,当男性体脂>25%,女性>33% 可诊断肥胖。由表4可见,仅29.21%教职工体脂处于正常范围,超标准占43.82%,肥胖人群达26.97%,且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3.5教职工骨密度分析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骨质疏松教职工占3.75%,运动和饮食对人体骨矿含量的影响非常大。骨质减少的教职工占22.85%,如果不及时从运动和饮食方面积极调整,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进一步减少,极有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
4对策与建议
4.1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脂率,维持理想体重
4.1.1有氧运开工程为主
有氧运动是指以有氧代谢提供能量的运动,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值的60%至80%〕。常见的有氧运开工程有慢跑、游泳、自行车、登山、健身操、球类运动等,教职工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建议每周3~4次,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30min,因为有氧运动30min左右开始脂肪发动,随着运动的持续,逐渐转换为脂肪供能为主。
4.1.2力量练习为辅
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肌肉的含量,进一步提高根底代谢率。作为有氧运动的辅助手段,建议每周进行2~3次力量练习,负荷强度采用8RM〔最大重复次数〕以上,每个动作重复4~8组,组间间隔1分钟,每次训练实际控制在30min左右。
4.2保持平衡膳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有的营养素,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建议减少高脂、高糖及高盐食物的攝入,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与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针对骨质减少的教职工,建议多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包括乳制品、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绿叶蔬菜等,配合室外体育锻炼。
作者简介:王鹏〔1981-〕,男〔汉族〕,四川仁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
参考文献
[1] 张钧,张藴琨.运动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2] 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3] 杨静宜,徐峻华.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4] 李秀丽.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物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06〕:776-778.
[5] Ratamess,N.A.&M.J.Falvo&G.T.Mangine.The effect of rest interval length on metabolic responses to the bench press exercise[J].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2022,100〔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