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论XX省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2068355

大小:52.31KB

页数:4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论 XX 农村经济 发展 存在 问题 对策
论XX省农村经济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在21世纪的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了当今时代中国经济开展的关键任务,而该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XX省也正在逐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开展,以此进一步推动辽宁工业基地的开展。“十五〞以来,XX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走“一主三化〞开展农村经济的道路,根据国家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强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调控作用,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公共事业和农村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能清楚地发现经济开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明显。为此,辽宁农村经济开展要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调整经济结构,发挥优势,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合作体系建设,加速农业劳动力合理化转移,,扎实打好辽宁老工业基地开展的根底,真抓实干,因地制宜,乘势而上,实现辽宁农村经济开展的日新月异的进步。 【关键字】 辽宁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众所周知,在21世纪的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了当今时代中国经济开展的关键任务,而该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作为农村最基层一级行政单位组织的经济开展状况如何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对新农村建设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XX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曾经以工业大省而闻名于世,如今也正在逐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开展,使得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开展,以此进一步推动辽宁工业基地的开展。通过对故土XX省农村经济的调查和统计发现,XX省农村经济开展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XX省农村经济开展现状 "十五"以来,在XX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走"一主三化"开展农村经济的路子,稳定粮食生产,实施畜牧业、渔业、特色农产品和农产品出口等四项五年倍增开展方案和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战略,全面完成了"十五"方案,农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开展的新局面。在实现了农产品由短缺到自给有余历史性跨越的根底上,进入了不仅保持数量增长,而且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新阶段,主要农村经济开展指标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前移,进入全国前2023位。 1、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23年,农业增加值8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5%,超过预期1.5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增加值33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33.7亿元,年均增长21.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12.7%。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2亿元,年均增长8.4%,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15.8%。 2、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 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与非农业产值比例由2022年的14.2:85.8调整为2023年的13:87。农林牧渔四业增加值比例由2022年的52.6: 2.6: 22.7: 22.1调整为2023年的47: 3.3:29: 20.7。农业市场化进程加快,订单农业面积到达2022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 的35%。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面积到达2022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5%。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到达53%,选育并通过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400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到达95%。各类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基地到达200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到达179个。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23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到达244亿元。 3、农村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启动和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和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农业税收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局部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林业、农垦、供销社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展,持续加大开放工作力度。2023年,农产品出口额21.6亿美元,年均增长20.5%。 4、农村公共事业有了新的开展 根本确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根本得到落实。建立了农村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体系,启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3%。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农村贫困人口由2022年的230万减少到72万,占农村人口的比重由2023.5%下降到3.3%。初步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保障人数35万人,占农村人口1.6%。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实施"村村通"工程,新建农村公路5326公里,占规划任务的17%。实施农村饮水平安工程,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33万,占农村饮水平安规划总人口的53.5%。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累计有39万户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占农村总户数的6%。 二、辽宁农村经济开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开展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2023年辽宁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农业和农村经济成效显著,出现了增产增收的大好形势。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农村经济开展不平衡的现象存在。在全省14个市中收入最高的XX市,农民人均收入720238.6元,最低的XX市农民人均收入3392.8元,两市相差3695.8元,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9个市。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XX县区157589元,最低的XX县区2473b元,两县相差13285.3元。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42个县。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的乡有23个,2022元以下的乡还有l9个,收入相差五倍。农民人均收入2022元以下的村还有451个,这些贫困乡村中有人口7436万人,生产生活条件还较差,需要改善。 2、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局部地区农业根底设施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一是农田水利设施陈旧,防洪抗灾能力弱化。辽宁的水利设施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受当时诸多因素的限制,普遍存在着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虽然近几年各地加大了对水利设施的检查维护保养力度,但受经费投入缺乏制约,还有相当一局部设施长期得不到有效维护,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用水及农业防洪抗灾能力。截止到2023年底,辽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分别到达150万公顷和11.6万公顷,有效灌溉率和旱涝保收率分别为 38%和3%;二是农村公路建设滞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开展需要。截止到2023年底,辽宁农村公路达3万公里,占辽宁公路总长度的50%以上,其中近几年新增近0.8万公里,占辽宁农村交通道路的29%,尽管根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村屯路面仍然泥泞不堪;三是农村电网改造进展缓慢,农业生产生活用电条件有待改善。近几年实施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对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用电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开展成效显着。但由于资金缺乏,改造工程进展缓慢。而且大量线路存在“小线径、大档距、瓷横担线路〞等“瓶颈〞现象。个别线路虽然经过改造,但由于负荷增加过快,变压器容量小,随着用电量增加,局部线路出现严重超负荷情况,急需二次改造。 3、产业开展相对滞后 局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开展相对滞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2023年辽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达3463个,销售收入到达1680亿元,实现利税12023亿元。但与全国其它省份比,依然存在着产品品牌价值含量低和产业链条短等问题,原始农产品以及经过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进入市场比重较大。一是缺少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二是农产品加工业转化链条短、水平低,辽宁农产品综合加工率40%左右,精深加工比重只占15%。三是省内地区间开展不平衡。辽宁16个国家级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辽西北五市仅有2个,销售收入2023亿元以上的2023个龙头企业,辽西北五市一个也没有;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20230多个龙头企业的中大连有40个左右,而辽西北五市仅有20多个。 4、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开展的需要 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抽样调查说明,2023年辽宁农村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22.3%,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和固有的传统观念影响;二是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低素质劳动力沉积农村。相对于农村人口的整体而言,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在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导致越来越多的低素质的劳动力沉积在农村。这局部沉积劳动力的整体特征是“两高、两低〞,即年龄高、妇女比例高,文化程度低、实践技能低。这局部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升难度比较大,也将成为制约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整体提高的一个重要阻碍。 三、对辽宁农村经济开展的建议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要把握住四个重点,一是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要充分发挥广阔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忌再沿用过去下指标,定任务,搞强迫命令,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号召农民调整结构。二是要重视发挥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科技优势,特别是要大力引进和推广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利用外资领域,大力开展适合国际市场需求且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应的前提下,拉长生产链条,实现增值增收。四是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科技在农民收入增长中所占的份额。要加强对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一两门致富技术,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要效益。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是调整农村三个产业的比例,使其更加合理。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第 二、第三产业人员比重、非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越大,收入水平越高,这意味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开展的根底之上。根据相关的预测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假设要到达202223年5453.3元的预测目标,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 第二、第三产业人员比重和非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应相应到达42.9%和48.7%;农民人均纯收入假设要到达2023年8177.0元的预测目标,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第 二、第三产业人员比重和非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应相应到达51.2%、53.9%的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假设要到达辽宁新农村建设的更高目标,两个指标的比重还要有相应的提高。统计数据显示,两个比重从1990年的27.4%和42%提高到2023年的38.36%和48.5%,用了15年,增加了11及 6.5个百分点,而要完成预测目标,5年间要分别提高4.5及2.7个百分点,2023年间要分别提高2023.3及5.4个百分点,而且这种提高是建立在基数较大的根底之上的,难度可想而知。 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地区优势、产业优势 要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多(据抽样调查估计农村剩余劳动力在300万左右),大中城市群密集、农村城镇化水平高(农村城镇人口比重达54%,比全国高13.5个百分点)的优势;要发挥农业科技力量雄厚(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多)、大工业开展反哺农业条件已经成熟(工业化开展进入中期,将为农业和农村开展提供支持)、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