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细说
袁世凯
后代
细说袁世凯的后代们
柏均和 口述 张冠生 采写
1
我是袁世凯的孙女婿,姓柏名均和。我的曾祖辈与李鸿章一起做官,曾经到日本、俄国等地,签那些条约。我的父亲毕业于北京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他们年轻时候同情革命,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来,包括金银、首饰、金钱等等,资助中共地下工作者,帮助其中一些人去往延安。
按照国家的政策,我父亲作为1945年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被安排。但实际上,他是党外人士,做过国民党的接收大员,曾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帮助共产党做事情。1968年,我母亲被“红卫兵〞和造反派批斗的时候,受了刺激,脑出血去世。
我太太叫袁家芯,她是袁世凯六公子袁克桓最小的女儿。在我们的共同生活中,或是亲历者讲述,或是亲朋间传闻,或是阅读一些史料,我渐渐知道了一些袁家的事情。我很希望有时机把自己知道的袁家的一些情况讲出来,留下点史料。
袁世凯的原配夫人是于夫人。袁世凯的一生中还娶有九位如夫人。大姨太是沈氏,二姨太、三姨太和四姨太都是朝鲜的公主和贵族。我想重点说一下五夫人。
五夫人杨氏是我太太的亲奶奶。有些历史书上说,杨氏的老家在天津杨柳青,实际上,据我所知,她是天津宜兴府人。她的家庭并不显赫,是当地种花、卖花的一个平常人家。但是杨氏这个人很有头脑,也有一定的现代思想。五夫人杨氏深得袁世凯信任,事实上,袁世凯把五夫人之后的几位夫人的协调以及家族内部管理,都交给了五夫人。
五夫人有头脑和现代思想,这一点从她对子女的教育上就可看出来。她生有四个儿子,从袁世凯共计十五个儿子的大排行看,她的这四个儿子分别是六公子袁克桓、八公子袁克珍、九公子袁克玖和十一公子袁克安。这四个儿子都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五夫人分别送到英国和美国去上学。其中六公子去英国学军事。
我曾在岳父岳母家里看到过许多成套的相册,其中有大量五夫人的照片,也有袁世凯在河南彰德府垂钓的照片。很可惜,1966年8月,这些相片都被“红卫兵〞付之一炬,烧光了,侥幸留下的极少。所幸的是,通常被我和太太称呼为“十四姑〞(袁世凯的十四女儿)的,早年去了美国,她身边的照片还留存着。
2
五夫人杨氏的四个儿子中,大儿子袁克桓——也就是我的岳父——从英国回国后,就在三个弟弟的支持下,走了一条开展和振兴民族工业的路。他做过开滦矿务局的董事。这家矿务局是中英合作的,有一位英方的董事长,一位中方的董事长,我岳父就是中方的董事长。他当年的办公地点,就是现在中共天津市委的办公大楼,那时叫开滦矿务局大楼。
我的岳父还做过多年的唐山企新洋灰公司的总经理,同时还担任秦皇岛耀华玻璃公司的董事长。在日本侵占时期,他作为董事长也好,总经理也好,都为中国民族实业的平安和开展出了力。1945年以后,他辞去企新洋灰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到南京栖霞山创办江南水泥厂,做了董事长,同时还在上海创办了耀华玻璃公司。
袁世凯的十五个儿子中,有成就的、名气比较大的,分别是大公子袁克定,在政界非常活泼;二公子袁克文,在文学、戏剧等方面有名气,号称“民国四公子〞之一;六公子袁克桓,在企业界很有作为;八公子袁克珍去世较早,主要是协助六公子做事,为树立袁家在北方大企业中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九公子袁克玖年轻时从美国留学回来,一直做企新洋灰公司的董事,在振兴民族工业方面做了些事情;十一公子袁克安是五夫人最小的儿子,受西方思想影响,娶了一位生长在美国的女士,名叫张美生。袁克安后来做过开滦矿务局的秘书长,到台湾后做到了“民航总局局长〞,还做过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董事。
在袁世凯的十五个儿子中,唯有五夫人的这四个儿子都曾出国留学,接触了西方思想文化,回国后在振兴民族工业上有所作为。从这个角度看,五夫人确实超越了那个时代的一般妇人之见,从帮助袁世凯理家,到培养有作为的后代,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应该说,她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
五夫人去世之前有过交代,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参政,说袁世凯参政参到了顶点,做了民国大总统,后来又当了皇帝,高处不胜寒,非常之艰难。所以嘱咐儿子们别再走政治这条路,好好开展自己的实业。袁克桓听从了母亲的教诲,没有参政,继续走开展民族工业的路。可惜他在1956年就去世了。
袁克桓的原配夫人叫陈征。陈征是晚清江苏巡抚陈启泰的独生女,老家在湖南长沙,后举家迁到了杭州。我的岳母嫁到袁家的时候,袁世凯已经去世一两年了。
陈征头脑很新,也很大度。她生有七个孩子,五女二男。大儿子叫袁家宸,从五夫人的角度讲,袁家宸是长房长孙。袁家宸早年曾在燕京大学读化学,到1947年或是1948年,袁家把他送到了美国,在纽约大学研究院主修经济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美国回来了一大批学者,他就是那一批回来的,大概是1950年。他回国之初并没做什么事,后被在天津工商附中做数学教师的三妹夫陈伯勇介绍到天津工商附中做代课教师。做了一段时间这个中学的代课教师之后,他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后来终生从事中学教育工作。
袁家宸的夫人叫王家荣。她是1953年参加工作的,从1953年到1966年,她担任过天津十二中学的地理课教师、工会主席,还当过天津市和平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3
我進入这个家庭后,在日常生活中很突出的感受至少有两点。一点就是袁家人说话注重来历,喜欢引经据典,包括老祖宗的古训。再一点就是汉语和英语交杂使用。他们的英语都很好,对东西方文化都有了解。
袁家宸有两儿两女。大女儿最后进了中医学院,学了中医,曾做过多年的天津市人大代表。袁家宸的小儿子叫袁红宇,现在是天津一家企业驻纽约的业务代表。
袁克桓的二儿子叫袁家卫,也有留学美国的经历。因为家产问题,他和他的母亲陈征闹得很不愉快。所以在袁克桓故去之后,我们极少来往。因家产分割矛盾而冲突乃至伤及亲情,这是大家族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
袁克桓的大女儿叫袁家英,嫁给了李国原。袁家英1949年以前就随李国原去印度尼西亚创业了,后来李国原成为印尼一所大学的校长。再后来,他们又到了美国,李国原成为著名的华人牧师。他的钢琴、手风琴都弹得很好。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58岁就离开了人间。
袁家英是袁克桓最寵爱的女儿,是五姐妹中长得最漂亮的。我跟她接触多年,觉得她身上的贵族气息很重,雍容华贵。她生有四子一女,大儿子李立中生于1946年。解放前后,她准备出国时,母亲陈征舍不得她走,她就说:我先把大儿子放在您这儿,等以后再回来接他。这话的意思,是给母亲留个念想,可是1949年以后,她就再没有回来过。李立中在国内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一直到1973年。1973年,袁克文的儿子袁家骝与吴健雄夫妇首次回国到天津探亲,特地拜访了陈征。袁家骝夫妇回美国一个月后,陈征就带着李立中也去了美国,并且拿到了美国签证。李立中后来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没多久就故去了。
袁家英的二儿子叫李立林,学的绘画,抽象派,很有成就,在瑞士等国举办过个人画展,北京的荣宝斋也有他的作品。袁家英的三儿子叫李立扬,学的文学,后成为著名诗人,得过多项文学大奖,还是美国西北大学的教授。李立林和李立扬两兄弟,都娶了美国妻子。袁家英的小儿子叫李立恩,是纽约一家广告公司的广告商。应当说,长期的美国生活,令袁家英的几个儿子已很好地融入到当地社会。
袁家英的女儿叫李菲菲,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后来也没有治好。但她有很好的艺术天分,歌唱得非常好,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来,她嫁给了美国第五任总统门罗的五代孙麦克,麦克是原子能发电厂的一位专家。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我的岳母陈征在美国看到电视报道。她的二女儿、三女儿、五女儿和大儿子当时都在天津,她以为这些孩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当晚便中了风,被李国原和袁家英送到医院,美国的医疗条件很先进,加上抢救及时,命是保住了,但留下了后遗症。我在地震当晚就写了一封信寄往美国,报了平安。
陈征的二女儿叫袁家仙,一生没有结婚,曾在天津航道局做财会工作,是天津的先进模范。后于1980年代初到美国定居,现已入了美国籍。
陈征的三女儿叫袁家蕖。去美国之前,她是天津市第三十四中学的数学教师。她的丈夫叫陈伯永,他们生有三个儿子,学业都不错。后来,袁家蕖去了美国,把孩子们也带了出去。
4
袁家菽是四女儿,当过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在天津大学主修建筑专业, 195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管庄玻璃纤维研究院。她的丈夫也是学建筑的。1965年,研究院分出一局部,迁到了南京。袁家菽就和丈夫一起南下,到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工作。
1980年,袁家菽希望回到天津,跟妹妹一起生活。我就帮她办这个事。先是把事情报到天津市委统战部,再报到中央统战部。当时的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是童小鹏,曾当过周恩来总理的秘书。在这之前,袁家骝与吴健雄曾给当时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理谷牧写过信,说到这件事情。两方面的反响都很及时,也很一致,谷牧副总理和童小鹏副部长都批准了袁家的请求。
1981年,袁家菽全家从南京迁到天津,有关方面把袁家菽安排在天津建筑设计院,做主任设计师。她的丈夫被安排在天津规划设计院,后来成为总工程师。他们的三个孩子也都到了天津。我们两家一起住了三年,直到政府为他们安排了房子。后来,他们一家也去了美国。
1986年,袁家英陪着我的岳母陈征回到了天津,住到我们家。岳母1900年出生,回到天津时已经86岁了,因为中过风,加上年龄越来越大,老年痴呆的程度也在逐渐加重,需要照顾。我和太太袁家芯一直照顾她到1992年病故。
我的太太袁家芯,是五姐妹中最朴素的一个,没有贵族气。她在天津师范大学念数学,后来到天津一中当老师。我也在天津一中任教,和她教同一个年级,而且都是教数学的。她读大学时,学校就在她家对面。在学校里,同学根据她的生活习惯和穿戴,认为她家的生活比较困难,讨论是不是该给她发助学金。后来她的同学到她家里一看,住的小洋楼,家里光佣人就有十多个,不光不穷,还不是一般的富。她为什么给人那样的感觉呢?我知道,这完全不是装出来的,是她的本性所致。
我们结婚后,这种感受就更深了。直到老年,她也还是一如既往,朴素了一辈子。
(选自历史的缝隙处/张冠生 采写/东方出版社/ 2022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