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数学
课堂教学
中的
交流
合作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合作
东至县木塔中学 郑贵华
倡导合作学习与交流互动,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建立自信,认识到数学的科学,应用和人文价值,从而树立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基于此,“合作交流〞也成了课标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小学课堂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这一教学策略,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开展。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局部教师对交流合作认识浅薄,重视不够,操作不当,流于形式的现象。为了更好的推动初中数学合作交流活动能在课堂中有效实施,笔者对交流合作活动作了以下几点浅析。
1、合作交流的目的明确:
笔者平时在与同仁的交流中发现,多数教师对开展合作交流的目的模糊不清。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怕耽误时间,干脆不让学生交流,自己包办代替;有的教师既使让学生交流,也只是关注交流的结果,不关注过程;还有个别教师干脆将交流流动彻底下放,不管不问,造成课堂严重失控,根本不能完成交流任务等等。从课标来看,数学交流活动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时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有效的学习策略,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仅要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没有明确的目的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只有教师明确每个数学交流合作活动的目的,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2、合作交流的时机选择要合理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新课程倡导“以生为本〞,所以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的一般就不需要采用合作交流。但是当学生独立操作时间与条件不具备时,就是开展小组交流合作的好时机。通过交流合作既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又能让学生体会合作的意义,当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时宜采用合作交流学习,当问题的解决有几种方案或者说几种不同的结论时,也是开展合作交流的好时机。此时,课堂散而不乱,问题越辩越明,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个性也能得到尊重与发挥。
3、合作交流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
课标提出:“学生中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并意味着教师要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自己退出教学的舞如去当观众,为了保证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找准位置,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3、1 教师是交流活动气氛的营造者
我国古代就有“亲其人,信其道〞的说法,在交流活动中,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和创造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自由、安全和愉悦的心理状态,为此,教师必须成为“活动气氛的营造者,不仅要在课堂气氛上,而且要在心理方面为学生创造自由、安全和愉悦的气氛,比方,创设恰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供应学生适当的材料,激活学生交流的需要与动机等等。这样,才能使活动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气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放。
3、2 教师是合作交流方向的调控者
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交流活动收放失控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对活动目标不够清晰,对活动过程缺少针对性设计,对活动没有充分的预设。教师怎样才能在活动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譬如,当学生无所事事时,需要教师及时抛给学生活动任务;当学生解决问题无从下手时,需要教师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当学生交流内容偏离问题实质时,需要教师及时为学生指明方向。交流合作之前,教师就必须在课前以学生身份亲身经历活动过程,把问题弄懂,这样,才能对学生在交流中产生的想法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一个充分的预见,才能很好把调控活动的方向,保证活动的效果。
3、3教师是合作交流活动信息的收集者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不同的学生个体,合作小组可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个体、合作小组可能遇到不同的困惑,不同的学生个体、小组可能获得不同的成果等等,这些问题、方法、困惑、成果等都是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教师只有关注每个学生,深入每个小组,观察学生的表情,揣摩学生的心理,倾听学生的意见,明辨学生的言行,才能及时获取活动中各种有用的信息,才能全面把握学生。
3、4 教师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促进者
合作交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在活动中当学生的思维尚未觉醒时,需要教师去激活、去开发。譬如:教师在活动中适时恰当地追问:你的想法是什么?你的根据是什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这个思路正确吗?等等,这样的追问可以诱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产生活动渴求,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另外,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非常规的解法,构思等,教师应及时捕捉并加以扶持帮助,促进学生思维向更高水平方向上开展。
3、5 教师是学生交流成果的评判者
尽管新课程要求评价方式多样化,但是教师对学生交流合作结果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当交流合作中学生有正确、
科学、积极的做法时,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当学
生有错误、缺乏、分歧时,教师应予以更正,补充和剖析,特别是对学生一丁点儿的发现要给予恰到好处的赏识,使更多的学生在交流合作中逐渐喜欢数学,参与数学,更加热爱数学。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能够使师生和生生关系更加密切,有利于教师从“权威〞转向“同伴〞,从“讲师〞转向“导师〞。也只有当教师的角色定位准确,才能使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才能实现学生的开展。
4、合作交流的评价要科学化
4、1 由只重“结果〞指向“过程〞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注重个体的“考试成绩〞,不利于多数学生的开展,而合作交流中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依据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让多数学生受到鼓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取得进步,迈向成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走出“应式教育〞的怪圈,实现过程评价。
4、2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由于每个小组由假设干个同学组成,那么教师在分组时就可以将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组内合作,组外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时机,如有的同学文字表达能力好,可以让其担当发言人,在互相学习中,让数学根底较差的同学得到提升,优生获得更多自信。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开展。
总之,合作交流学习的良好品质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就能形成,我们还有许多学生不仅存在强烈的厌学情绪,而且严重缺乏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求知愿望;我们还有许多教师缺乏对合作交流活动的重视,这是制约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客观因素。所以,也只有通过师生共同努力,长期熏陶、互相探讨、反思校正,才能走向成熟,我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更愿用心灵去感悟,有效开展合作交流学习,以便更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