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科学发展2.docx
下载文档

ID:2065771

大小:20.10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更大 决心 勇气 深化 农村 改革 促进 农业科学 发展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科学开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前后中央13个“一号文件〞的发布实施,充分调动了作为农业生产关系主体——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予了农民很大的生产自主权,从而极大地释放了生产能量,农村农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产业开展水平迅速提升、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就XX市而言,202223年全市人均gdp到达39683元,是建市之初1996年(5925元)的6.7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24元,比1996年的2319元增加了7005元,是1996年的4倍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单产水平位居全省第一,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一、当前农业农村开展的主要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开展进步,对开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不可防止地出现了不少亟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了“三农〞事业开展的历史“欠账〞,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开展至今仍然是开展中的突出短板。突出表现在: 一是传统产业比重大、效益低。历来泰州粮食等传统产业生产水平较高,202223年泰州粮食、小麦单产水平列全省第一。但粮食等传统产业的比较效益较低,在正常年景和正常市场价格下,种植稻麦两熟的亩纯收入900元左右(即水稻600元、小麦300元),种一亩田相当于当前20天左右的打工收入,这对于一些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的纯农户而言,影响很大。 二是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弱化。目前农村劳动力呈现“非农化〞、“弱质化〞等特征,泰州农村已有76%以上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出现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有农村劳动力妇女化、老龄化和低文化的现象更加突出,目前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多为妇女及文化程度很低的六、七十岁的老农民,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80、90后年青劳动力已经成了“新生代农民〞几乎全部流向城镇,跳出“农〞门,职业根本以“工〞为主,他们不愿意种田,也不会种田,开展现代农业处于后继无人的困境。农业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农忙季节性短缺、区域性短缺问题开始显现。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弱化,造成了当前农业劳动者接受和应用新技术、新机具能力的削弱,直接导致科学种田水平不高,加剧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粗放化,催生了撒播麦、直播稻等“懒种田〞方式,出现了明种田、暗抛荒的趋势。 三是农业开展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合作化、规模化的组织形式仍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千家万户的经营模式仍是当前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而分散经营应对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弱点越来越突出,虽然近年来XX市大力开展“三大合作〞,特别是鼓励开展专业合作生产,各类合作组织到达2022多家,但大多数还不够标准、带动能力还不强,凝聚力不够,缺乏能闯市场的“大拿〞,要完全改变千家万户的传统经营模式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四是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滞后。现有农田根底设施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由于较长一段时间靠吃老本,缺少投入,目前农田根底设施已陈旧老化,灌排不畅。尤其是开发区建设,城市的扩容,严重的破坏了原有的水系,大面积良田处于不设防状态。虽然近年来经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根底建设工程的投入,为数不多的工程区内得到改善,但工程区外的绝大局部农田路、桥、渠、闸、站、电不配套,特别是农田电网奇缺,与现代农业开展要求极为不适应,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开展。 五是现行农业政策制度体系与开展现代农业的矛盾。比方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政策,“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的不合理性越来越明显,造成农村土地流转困难较大,制约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生产关系已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开展。 二、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建议 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就指出“农业的改革和开展会有两个飞跃〞,“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开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集体经济。〞“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利用科学技术开展成果,一家一户是做不到的。特别是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有的要超过村的界线,甚至超过区的界线。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开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就是过一百年二百年,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开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求,“三化同步〞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战略支撑。鉴于目前农业农村实际,本人认为,必须拿出比第一次农村改革还要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农村“第二次改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化农业开展的必然趋势,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建议对现行土地承包制度进行变革,建立土地资源动态管理制度,使土地逐步向相对年轻的种田能手集中。同时,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对长期在外务工、迁入城镇定居并有稳定收入来源自愿退出承包地的农民,制定相关政策给予一定补偿和补助,退出的承包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尽快把已经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对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是建立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正常增长或补偿机制。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既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和“米袋子〞的有效供应,也满足了经济开展的原料来源。但一直以来农产品价格的“倒挂〞,使得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者奉献大但获益小。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也可以把农产品直补和最低收购价政策整合起来,建立对农民收入直接补贴的机制,当市场价低于收购价时,政府直接补贴差额给农民,让种粮农民“吃苦不吃亏〞,提高主要农产品的比较效益,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局面。 三是进一步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劳动就业是民生的根本。适应不断扩大的农业经营规模,推行系统性的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农民,逐步建立农业规模经营的职业化准入机制并实行专项资助,促进农业组织方式和农民职业化转变。同时,可以特色经济、各类专业市场为主载体,带动更多的农村中小企业和家庭工业参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促进更多的农民转移创业就业。标准农民合作组织的合作方式、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使其真正成为为农效劳的组织。 四是探索建立“老农民〞退休养老制度。近年来,国家已经连续屡次给企业退休人员调高根本养老金,促进了退休城镇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各级财政状况的进一步改善,也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养老社会保障水平,将农村老人也纳入国家改善民生福利的政策框架,表达国家对为粮食平安作出奉献农民的关心和关注,可以由各级财政负担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农民〞发放退休养老金,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补助水平,要能满足其根本生活需求,让为国家奉献一辈子的农民分享开展红利,享有过上尊严体面幸福生活的权利。 五是加快推进城乡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改革。农村改革要以城乡一体化开展为目标,从农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推进社会治理机制、根底设施、公共效劳和社会保障等建设,逐步实现“学有优教、劳有优得、病有优医、老有优养、住有优居〞。同时,要出台相关扶持奖励措施,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效劳,扩大农技推广、植保效劳、农资供应、农民培训等公共效劳覆盖面,着力构建新型专业化、社会化农业效劳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规模生产水平,提高规模效益。 六是着力抓好农村“第二次改革〞试点。以市县为单位,先在一个乡镇建立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以统筹城乡开展为主线,打破体制、机制、区域等界限,突破重点、难点、关键点,大胆排除制约生产力开展的瓶颈、禁区、雷区,不惜杀出一条血路,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同时,迅速向面上推广,走出一条稳固三十多年农业农村改革成果,创造更加辉煌的开展新路。 [1]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7月第一版。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