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红楼梦
主题
文化
解读
三个
维度
成云雷
大学语文建设75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提 要】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书名由来来说,红楼为色,梦为空。世界是空的,但并不是枯寂的虚无,而是五彩斑斓的空,空中有色,空中有山河大地,空中有花草树木。即使人生一切幻灭,但是经历的过程也是永不消失的存在。从内容展开来说,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展现了两种具有竞争性的婚姻关系,从世俗的角度看,金玉良缘胜了,从感情的角度看,却是木石前盟胜了。木、石是自然之物,意味着本源和自然而然的感情。从精神归宿来说,他乡与故乡与主体的终极归宿有关,他乡是常人生存的世俗世界,故乡则是对于原初世界的回溯。人间世界是偶然寄居之地,一切灵魂的终极归宿在于本源世界。通过对 红楼梦主题文化的哲学解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和欣赏文学名著,也有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关键词】红楼梦 主题 文化哲学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小说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完整地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基因密码。刘再复先生(2008)认为:“红楼梦非常伟大,不仅其文学内涵说不尽,而且其哲学内涵也说不尽。”红楼梦的世界是多元一体的,既有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原初世界,又有大观园里少男少女的青春世界,还有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梦幻世界,三个世界鼎足三分而又互相渗透。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红楼梦主题进行文化解读,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命智慧。本文拟从书名由来、内容展开、精神归宿等三个维度对红楼梦主题进行文化解读,以名著为载体,探讨民族文化的基本原理和深层智慧,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一、书名由来:亦虚亦实的人生之梦红楼梦 这部伟大著作,另外还有几个书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指记在石头上的故事;空空道人改名为情僧录,是指宝玉这个有情人做了和尚;东鲁孔梅溪题名为风月宝鉴,有劝诫妄动风月会遭受报应的意思;曹雪芹题名金陵十二钗,是指书中黛玉、宝钗等十二个女主角的故事。现在通行的书名红楼梦,据说是吴玉峰题的。何为“红楼”?传统社会,生产力低下,造楼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奢侈行为,在封神演义里,商纣王盖摘星楼是其一大罪状。红楼梦中说“眼看他起高楼”,有突然获得巨大的财富或社会地位的意思。至于“红楼”,有人认为是大户人家的住宅,与“朱门”有互相关联之处。杜甫有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英译本翻译成 Red Mansion,意思是大官僚人家的住宅。这样理解未尝不可,但是不够确切。在中国文化中,“红”往往象征女性,在曹雪芹笔下隐喻湘云、宝钗、黛玉、探春、迎春、元春等等这些从小生长在深宅大院的侯门千金。古代的“红楼”是指富豪权贵人家妇女所居的华丽楼宇,如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就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至于“红楼梦”,本是太虚幻境中警幻所演之曲名,“梦”则是“本书主旨”之所在。在提纲挈领的红楼梦引子中,作者就明确指出要演出“悲金悼玉”之“梦”,所以梦觉主人序中说:“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以为此名总领全部,最为切中题旨。在庄子笔下,梦中的蝴蝶是人类走向逍遥的自由精神,是生命本真的诗意挥洒和恣意呈现,代表着人类精神的灵动和诡谲的一面。庄子的梦是栩栩如生的美梦,不是对于现实的否定。受庄子影响颇深的禅宗说“即色即空”,红楼为色,梦为空。世界是空的,但并不是枯寂的虚无,而是五彩斑斓的空,空中有色,空中有山河大地,空中有花草树木。太虚幻境中,红楼十二曲中有一个终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红 楼 梦 主 题 文化解读的三个维度成云雷 朱宗群DOI:10.14014/11-2597/g2.2023.02.046大学语文建设76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曲子比较好地反映了人生如梦的思想,黛玉死,宝玉出家,宝钗独守空房,昔日的繁华归于虚无。但这梦亦虚亦实,人生如梦不过是一切结束以后的感慨之词,就像太虚幻境的对联所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梦中有公子小姐,有锦衣玉食,有美的音乐美的诗,最重要的是有美的情感。说人生是空,我们分明看到了人生的美,看到了作者对于青春流逝的不忍之情。即使人生一切幻灭,但是经历的过程却是永不消失的存在。二、内容展开: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红楼梦里,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是两种具有竞争关系的姻缘。先说木石前盟。按照程乙本的说法,女娲补天多余的那块石头有了神通,到处游玩,在警幻仙子那里找了一份工作,成为神瑛侍者,专门负责给花花草草灌溉。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使其具有了人形,修成女体,唤名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神瑛侍者是贾宝玉的前身,绛珠仙子是林黛玉的前身。他们之间的缘分是仙缘,前身注定。林黛玉的泪流光了,他们的缘分也就结束了。再说金玉良缘。贾宝玉衔玉而生,这块玉被称为通灵宝玉,上面有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薛宝钗生下来后,体内有热毒,有一位癞头和尚送给她海上仙方“冷香丸”,并送她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让錾在金器上。薛宝钗挂的金锁上就有这八个字。癞头和尚还为宝钗未来的婚姻指明了方向,强调说“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两种姻缘具有竞争性,贾宝玉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只能二选一。书中,贾宝玉有一回说梦话:“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这说明贾宝玉内心选择的是林黛玉。那么为什么木石前盟能够胜出?其中玄机何在?一是木石前盟根植于前世的缘分。中国人讲因果,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在民间传说中,许仙曾经放生过白蛇,白蛇修炼成为人形后就会来报恩。贾宝玉前世有灌溉之恩,林黛玉今世就会为他流尽眼泪。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一个在心里说这个妹妹哪里见过的,一个在心里说这个哥哥哪里见过的,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是前世的缘分在起作用。二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有共同成长的记忆,薛宝钗在这方面比较吃亏。黛玉来到贾府,与宝玉一起睡在贾母的大套间里,一个在碧纱橱内,一个在碧纱橱外,两小无猜。“人生若只如初见”,青梅竹马的感情最纯真。贾宝玉和林黛玉心意相通,书中多次写到他们之间眉目传情,无须言语。贾宝玉怎么想,黛玉都能第一个猜到。宝玉青春萌动,找来许多禁书,和他一起阅读的是黛玉;黛玉葬花时,听到 葬花诗的是宝玉;宝玉祭奠晴雯,与之修改芙蓉女儿诔的是黛玉。这种最私密的感情,是两人共同的记忆。书中写到许多两人独处的场景,只要宝钗来了,那种情意绵绵的气氛马上就没有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并非宝玉所说的姑表兄妹比两姨兄妹亲,更主要的是本就心有灵犀,又有长期共同成长所养成的那一份默契。三是价值观的差异。宝玉和黛玉虽然天天吵架,流眼泪,闹别扭,但二人的根本价值观是一致的,那就是追求真实无伪的自然状态,远离权势尊位等社会性的牵累。木和石,都是原生态的自然之物,没有经过人类文明习俗的侵蚀。而金和玉则是后天社会化状态下人为加工而来的东西,掺杂了太多的物欲。薛宝钗喜欢讲大道理,读圣贤书考进士光宗耀祖,这是贾宝玉最不喜欢听的。对于这一类大道理,贾宝玉曾经说过:“林妹妹从来不说这样混账的话。”薛宝钗追求正能量的东西,而宝玉的价值观是另类、孤僻的,只有同样另类、孤僻的林黛玉与之大方向一致,能够欣赏他。宝玉和黛玉在一起,可以任性地展示内心最真实的东西,每吵一次架,感情就会升华一次,他们在一起是愉快的。表面上看,与宝玉结婚的是宝钗,和宝玉举案齐眉的也是宝钗,但宝玉始终念念不忘的是黛玉,最终为之悬崖撒手,出家做了和尚。从世俗的角度看,金玉良缘胜了;从感情的角度看,却是木石前盟胜了。木、石代表的是不忘本源状态的、源于本性的感情,是自然而然的。三、精神归宿:他乡与故乡红楼梦 中,甄士隐被点化时给 好了歌 作注,其中有“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红楼梦中,他乡与故乡与主体的存在境遇有关。他乡是人类生存于此的世俗社会,故乡是追本溯源的本源世界。个体生存于世,短暂而又无常,充满着种种偶然,“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四大苦空,国土危脆,如镜花水月,种种虚妄,无法常驻。在 红楼梦 作者看来,人活在世上,不过是历劫、还债,最终归宿是看破大学语文建设77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世情,远离尘世,回归本源世界,“纵有千年铁门槛,还须一个土馒头”。红楼梦开篇的故事之中,顽石有了灵气,变成了通灵宝玉,来到人世间历劫,只不过是暂时见识一下红尘的浮华,而一旦觉悟本来面目,他还是要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那才是他的故乡。自女娲补天炼石以来,顽石一直在那里,偶然寄居红尘,不过是一次短暂的旅游。马道婆用魇魔之法摆布贾宝玉和王熙凤,把两人整得死去活来,连贾政都失去信心放弃希望了。癞头和尚和跛脚道士自称能够治好他们的病,办法是对着通灵宝玉念经。那和尚对贾政说:“长官有所不知,那宝玉原是灵的,只因为声色货利所迷,故此不灵了。”贾政取下挂在宝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时,和尚把玉放在手掌心,长叹一声说:“青埂峰下,别来十三载矣。人世光阴迅速,尘缘未断,奈何奈何。”和尚还念了两首诗,主旨是对于原初自由状态的歌颂,以及对于红尘人世的觉悟,用意在于点化梦中之人。当宝玉第二次梦游太虚幻境时,恢复了前世的记忆,对于命运之安排预先知道,通灵宝玉游历红尘的任务完成了,信息记录的任务也完成了。这就意味着,宝玉最终也还是以顽石形态回归青埂峰下。对于宝玉来说,终极故乡是太虚幻境,虽然名为幻境,却是真实久远存在于此的地方。在太虚幻境之中,贾宝玉流连忘返,心中想:“这个地方儿有趣!我若能在这里过一生,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管束呢。”这种感觉不仅仅是为美景所吸引,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人的自由,这是回到故乡才有的感觉。“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这是太虚幻境里面的著名对联。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太虚幻境意味着虚无,人间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而在癞头和尚和跛脚道士等觉悟者看来,人间世界为假,太虚幻境为真。当贾宝玉第一次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受荣宁二公灵魂之托要点醒贾宝玉,未能如愿。第二次梦游太虚幻境时,贾宝玉已经经历了许多生离死别,这才有所觉悟。书中,无论是甄士隐还是贾宝玉,他们的觉悟都是以家破人亡、生离死别为代价的。书中,贾政最后看到的情形是,贾宝玉在白茫茫一片雪地里前来作别,一僧一道夹住宝玉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三人边走边唱,唱的是:“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从此以后,贾宝玉永远告别了人间社会,虽说是“一人出家,七祖升天”,但留给贾政夫妇和宝钗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痛苦。红楼梦中的不少人都有自己的故乡,香菱的判词有“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王熙凤抽签时抽到“王熙凤衣锦还乡”。故乡是现实人间世界以外的世界,属于更为永恒的灵魂寄居之地。秦可卿托梦时预言:“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还回各自门。”故乡和他乡只隔着一道门,却需要经历惨淡的人生才可以勘破和打通。“门”起着沟通世界通道的作用,通过“门”,由他乡走向故乡,这是一次历练和决解的过程。红楼梦的作者有着深深的厌世情结。书中,贾宝玉希望自己化成灰,吹到没有人的去处,永远不要重新投身。林黛玉不停流泪是为了还债,债还完了,也不会再次降临人间世界。贾宝玉第二次来到太虚幻境时,林黛玉已经不愿和他相认。人间世界作为他乡是偶然的、暂时的,是肉体栖身之处,作为原初状态的故乡才是一切灵魂的归宿之地。总的说来,红楼梦的文学成就非常伟大,其中蕴含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阅读名著的过程,除了欣赏文学之美,品味人性之善,也包括文化和智慧的传承。文学的背后是人情、人性、人心,目击而道存,得失寸心知。解读经典名意味着知人论世,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完美统一。名著中的智慧可以转化为个体的德性修养,也可以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对之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