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教育
融入
高职
高专思政课
教学
探究
王希
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收稿日期:2022-09-13基金项目:2021 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四史 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研究”(2021A-212)。作者简介:王希(1985),男,甘肃定西人,讲师。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探究王希(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 人文教学部,甘肃定西 743000)摘要:“四史”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侵蚀、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师与生双方存在不足等现实挑战,可通过发挥党委领航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尊重学生认知规律、运用网络新兴媒体、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途径将“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关键词:“四史”教育;高职高专;思政课;融合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22)06-08205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十分重视党史、革命史和近现代史等近代以来历史的教育研究工作,并且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迈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的思维谋划和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多次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作出重要论述,号召全党要学好和用好“四史”,并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1。这是对中国共产党重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历史性任务。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 强调了高校思政课作为“四史”教育融入主渠道的重要作用。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 强调,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因此,推动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研究的现实问题。当前有关“四史”教育的研究成果为“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重要借鉴,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特殊性决定“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一、“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蕴含(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落实“四史”教育必须把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为核心追求。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就是要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2。高职高专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但因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他们更容易获取和接受碎片化及快餐化的知识和信息,而具有系统性及理论性的知识和信息又容易被他们忽视,使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学习的压力下迷失方向。高职高专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开展“四史”教育的主要渠道,教育者可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思想实际,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环境,创新教育的内容、方法及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四史”教育,引导大学生了王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探究82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解历史脉络、认清历史真相、聆听时代脉搏、汲取历史智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强化责任担当。(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的现实需要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用虚无主义历史观来认识、解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错误思潮,它从根本上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要害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向全人类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今时代,世界各国联系非常紧密,国家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以文化、意识形态为核心的“软实力”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目标,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博弈和争夺日趋复杂激烈。“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4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各种社会思潮交融交锋和西方敌对势力争夺青年的巨大挑战。因此,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警惕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侵蚀,是高校需要做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大学生在身心特征方面有其自身优势,但处于向成年人过渡阶段的他们在心智、思维、情感等方面依然不够健全成熟,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容易误入歧途,最需要给予其引导和关爱。新形势下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能够开阔大学生的历史视野,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心体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及危害,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三)顺应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4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着眼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高校思政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需要,以历史眼光和时代视野挖掘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教育资源,让思政课在现实和历史的交织中创新发展。当前,“四史”教育的内容在高校思政课教材中有一定程度的呈现,但系统性和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四史”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及覆盖面同立德树人的目标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因而,必须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能够点燃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激发其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历史成就及历史经验、“四史”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故事都能够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历史厚度、时代高度、文化深度及情感温度,可以有效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吸引力及感染力,增强大学生对“四史”内容的接受程度。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挑战(一)“四史”教育顶层设计需完善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方面已经展开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由思想道德与法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3门课程组成,其中并没有专门开设“四史”教育相关课程。尽管思政课承担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重要任务,但其并没有根据“四史”教育的要求规划设计,也未明确规定每门思政课应承担“四史”教育的具体内容,从而导致思政课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充分,教学目标制定与目标落实也有一定差距。虽然各门思政课都包含一定的“四史”教育内容,但这些内容都是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的,相关内容之间缺乏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和有机衔接,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容短缺或重合问题,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较为系统、全面的“四史”知识,因而如何把“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院校现有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是教学主管部门及思政课教师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同时,“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主管部门要主动在课程设置、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政策供给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形成优质高效的“四史”教育教学新格局。(二)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当前,“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成为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重要因素,课堂教育方式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首先,从83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四史”教育基本上只存在于思政课教学中,尚未开设与“四史”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或校本课程,而且“四史”教育的时代价值及重要内容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也偏少,没有充分体现“四史”教育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从融入的过程来看,有关“四史”教育内容的导入设计比较粗糙,导入方式也缺乏创新,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照本宣科现象,纯理论化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另外,从融入的具体方法来看,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注重发挥第一课堂教学的作用,而对第二课堂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所忽视,使得“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但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术的利用还远远不够,难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四史”教育的丰富内涵,宣传内容与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习惯不符,容易被学生漠视或直接放弃。(三)师与生双方均存在不足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任何一方都不能缺位。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既要考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整体状况及教师的专业素养,又要照顾大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接受习惯和课堂期待”5。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人员配置不足、结构不合理、培训不及时不深入及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对“四史”教育的价值认识不清、自身“四史”知识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开发利用“四史”资源能力薄弱、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够等问题,这对加强“四史”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极为不利。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各类学生之间差异比较大。他们在认知能力、知识储备、生活方式、人生阅历等方面与以往学生有很大差别。作为大学生主体的“00后”,在认知上呈现出主体意识增强、认知逻辑多样化、学习目标更关注现实需求、信息获取能力强、接受内容碎片化、学习灵活性增强、持续关注较为困难等特征。从新时代大学生的接受习惯来看,他们在信息选择方面偏重形式主导,在信息理解和整合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从他们对“四史”教育的课堂期待来看,更期待通过“情境式体验教学和多维立体的沉浸学习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四史 相关内容”5。他们喜欢关注社会热点,期待经常开展时事教育,同时,他们偏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热衷对话展示,具有较高的课堂参与意识。总之,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特点及现实需要对“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的路径选择(一)发挥党委领航作用,注重政策供给及制度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4“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必须发挥学校党委的领航作用。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聚焦思政课建设的关键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政策供给和制度保障。一方面,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党委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科学引领和统筹规划。学校党委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四史”教育的价值蕴含,适时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列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并注重主体责任落实。“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4,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上起示范带头作用。学校党委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问题,并带领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及思政课教师共同研究“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办法举措,有效破解融入难题。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党委要加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政策供给和制度保障。针对当前“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经费配备不足、教育资源挖掘不充分、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合力作用发挥不充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