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析
新技术
促进
企业财务
智能
升级
浅析新技术促进企业财务智能升级
赵璐
[摘 要] 经济社会开展日新月异,技术也在不断革新,而企业要在这种大环境下谋求生存,争创效益,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文章梳理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应用的开展历程,提出企业财务管理应顺应时代开展趋势,积极应用智能技术促进企业财务智能升级。
[关键词] 智能技术;企业;财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2. 15. 032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2)15- 0074- 02
1 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应用开展历程
电算化时代。为顺应互联网技术的开展,企业财务逐渐从手工记账的方式转为计算机记账,使财务信息更加标准化,减少了手工造假的可能性。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购置相应的财务软件,初始化设置参数,对企业财务各项往来账目进行记录和核算,月底结账并自动生成报表。对于以前在账簿中完成的数据审核工作也相应地转移至电算化软件中,按照其设置的流程依次输入数据,通过设置权限加以审核。由于在计算机上登记凭证并查询数据打印报表,企业内部传递信息更加便捷,能快速查询各项明细信息,有利于管理层分析决策。电子化账务处理不仅减轻了工作总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财务处理流程的高度连续性和严密性也极大地提高了财报使用的时效性。但是市面上开发的财务软件类型不一,标准性也难以保证,常用的有金蝶和用友等财务软件,这些软件做的是根底的数据核算和信息处理工作,财务人员仅仅作为做账的工具,即人工记账电子化慢慢开始起步。
信息化时代。随着ERP系统的诞生以及财务共享效劳模式在中国的普及,企业业务流程更加标准化和信息化,有利于企业集权和分权的管控,业务和财务初步整合,财务会计逐渐向管理会计转型。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由最初的会计核算系统升级为集预算、核算及管理于一体的标准化系统。对于原始票据及相关的报销审核批准业务也统一在线上完成,前端业务和后端财务衔接,系统上分设应付模块、固定资产模块、总账模块等,从采购到付款、销售到收款、科目到报表,除了生产活动,其余经营活动全都能在线上解决,各个环节供应链被打通,数据实现共享。同时,随着ERP系统不断改造和升级,信息系统各模块间集成度与关联度大幅提升,对于预算、本钱、决策、商业报告等管理会计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共享效劳的应用使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度加强。相较于电算化时代,进一步减少了财务人员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工作量,实现局部环节处理自动化。财务管理信息化也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分析、咨询、监测、决策等价值创造和管理活动中。流程化的操作进一步遏制了会计舞弊,这时更加注重系统维护和信息平安问题,同时关注信息技术的优化,防止出现信息孤岛。由于我国财务共享效劳推行较晚,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操作层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优化,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开展。
智能化时代。主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优势,快速、精准地处理财务工作,除了起到消灭低附加值劳动的作用,还为企业财务预测决策、财务风险管理、本钱管理等提供先进的算法、模型和工具,内外对接自动进行风险评估和合规审查等一系列活动。对于智能财务的定义,相关专家认为,这是集业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于一体的全功能、全流程智能化的新型管理模式,是基于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工具和方法,借助于智能机器(包括智能软件和硬件)和人类财务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混合智能系统,通过人和机器的有机合作,去完成企业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并在管理中不断扩大、延伸和逐步取代局部人类财务专家的活动。智能技术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促进企业开展战略、商业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的再造,经营方式、组织文化的重塑,更是企业管理思维的更新,促进企业更好地转型。
2 财务共享和业财融合共同推动财务智能化开展
面对竞争剧烈的市场环境,企业集团为了精简的组织机构,加强财务管理,纷纷引入财务共享效劳的方式,通过网络将分散的工作集中在一个平台来完成,以提高效率,优化和整合资源,实现价值创造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即处理财务信息更加标准化、集中化、流程化和信息化。财务共享效劳中心便是其中的一个组织表现形式,虽然初建阶段会产生权责不明确、人员流动和部门沟通不畅、实际操作困难、业务管控不到位、系统建设出现盲目性、难以支撑业务开展等诸多问题,可一旦进入正轨,财务共享效劳中心便是一个将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整合为一体的大型数据中心,这就为智能技术发挥作用搭建了一个极其便利的数据集中平台,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有利于保障数据的真实性,有效解决数据利用的问题。
业财融合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强调会计工作应该与前端的业务结合起来发挥作用,主要表达在将财务的价值理念及时传递给企业价值链中的具体业务人员,财务人员也应适时地去了解业务,实现信息和理念共享、流程优化,使业务和财务以统一的视角到达各个方面的融合,使管理更加精细化。只有依靠业财融合这一根底工作,智能财务才能更好地發现与创造价值。另外,在智能化背景下进行业财融合,更有利于企业及时地获取数据,信息更加透明和及时,更容易对整个供应链循环各个环节全面实施控制。
然而,现实中业财融合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与财务会计难以完全对接。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资金实力不够雄厚,财务共享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也会消耗企业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要根据具体情况量力而行。但不管是在财务共享根底上进行业财融合和智能技术的尝试,还是运用网络技术迈出业财融合的步伐,都说明管理会计的理念在渗透,业财融合是趋势,智能技术、财务共享是手段,都是为了创造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 智能技术带动企业财务工作实现质的跨跃
随着财务会计核算职能的不断弱化以及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强化,智能化財务软件的开展方向逐渐明确。财务智能化的开展需要庞大的数据库以及网络化共享平台的支撑,相关专家将其可能的开展趋势描述为四个场景:场景一是财务核算全流程自动化系统,以智能感知、数据爬虫、光学字符识别(OCR)、电子发票、移动支付、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自然语言理解、基于知识图谱或处理规那么的专家系统、会计信息标准以及神经网络等技术为根底;场景二是智能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基于数据挖掘、神经网络、知识图谱、遗传算法、XBRL、大数据分析、对话机器人、智能预警、智能诊断和虚拟展示等技术,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财务进行预测、控制、分析与决策;场景三是结合了场景一和场景二的企业智能财务共享效劳平台,从一般事务流程扩展到税务分析、公司治理、资金运作、风险管理等高价值流程领域,可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需要相关政策等的支持;场景四是人机智能一体化业财融合管理平台,涉及深度学习和认知,强调人脑、智能和环境与业务、财务和管理活动之间的深度融合,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是有关未来的设想。
场景一中的某些技术在局部先进的企业中已经实现,例如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在根底操作、智能对账、数据统计这几方面最容易实现,物资出库对账机器人通过在系统自动下载领料申请单和物资出库单,进行两方数据核对,并根据核对结果生成凭证,实现物资出库对账核算全流程自动化处理;中石化基于财务共享,将大规模电子化的纸质单据线上审批,运用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自动识别纸质发票,智能分析判断,核对采购单、入库单、供应商发票、业务部门内审批信息及合同等要素之间的一致性,实现单据匹配和会计核算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技术大大降低了人力本钱,并提高了运作效率。可是智能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前期投入本钱大,风险高,没完全掌握智能化软件应用技术的员工会影响软件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财务软件的优势,尽可能躲避其负面影响。初期不断调试优化,试用合格再投入使用,同时培养复合型优秀人才加以辅助;对于风险控制层面,关注关键风险点,设置过程异常预警,经常对自动化处理结果进行稽核并监控,保证信息平安。
4 总 结
应用智能技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等个性化要求,需要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这是根本前提,只有在企业内外形成效劳生态圈才有可能实现真的智能,全流程全过程智能控制、人机协同控制不再是梦想。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众多隐患和不可控、难执行的现实因素,具体应用必须与企业自身实际需求情况相适应,还要考虑技术的成熟度和系统研发问题,并与政府的推开工作、政策法规和文化匹配相联系。财务智能化的开展才刚刚起步,处于不断变化、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不断优化和演进的过程中,未来可期。
主要参考文献
[1]谢雨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业财融合研究[J].商业会计,2022(2):78-80.
[2]覃宁.基于RPA技术的财务智能化对账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2(21):238-239.
[3]张怡佩.财务共享模式下物资采购发票校验智能化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2(21):65-66.
[4]张庆龙.企业应以财务共享构建智能财务决策的数据根底[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7):99-100.
[5]刘勤,杨寅.智能财务的体系架构、实现路径和应用趋势探讨[J].管理会计研究,2022(1):84-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