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背景
一核四芯
三要素
专业
社团
育人
模式
刘博
经验交流symposium第 82 页2023/1 (下)总第403期“双高”背景下“一核四芯三要素”专业型社团育人模式文/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刘博聂朝娟赵周娟高乐专业型社团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以学校的第二课堂为平台,由学生自主选择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职业导向性的学生群众性组织。作为高职专业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专业型社团以其专业性、自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对陕西省12所高职院校专业型社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核四芯三要素”社团育人模式。一核: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团治理始终;四芯: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团队、培训体系、监督管理机制;三要素:建立以“技能竞赛+科研项目+创意实践”的社团活动为抓手,以“思政+专业+企业”的指导教师团队为核心,以“理论指导+实践训练+素质拓展”的培训体系为主线,以“四自管理+过程监督+结果评价”的监督管理机制为保障。最终,构建以社团良性自治为方向,以专业素养提升为目标,以监督管理为保障的高职院校专业型社团育人模式。一、专业型社团的现状分析为了建设切实可行的专业型社团育人模式,通过文献检索对发现的专业型社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预设,分类编制问卷调查提纲,对陕西省高水平高职学校(4所)、高水平专业群高职学校(4所)、其他高职院校(4所)共12所高职院校专业型社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10份,收回有效问卷315份,从陕西省高职院校社团类型、运行管理、培养机制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一)文体类社团相对较多,社团类型设置不一。经调查的12所高职院校中,社团类型大体分为文化艺术类、体育竞技类、志愿服务类、创新创业类、学术科技类等,12所高职院校社团总数共计689个,其中文化艺术类、体育竞技类社团的数量较多,占52.54%,专业型社团总数占15.67%。其中专业型社团数占所在学校总社团数比例最高的是46.15%,占比最少的是10.13%,各高职院校在专业型社团建设方面的思路不一,但总体上,对于专业型社团建设的重视不足是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二)硬性条件配备不足,运行管理效能较低。调查发现,学生认为所在社团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中,社团场地设施缺少、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的占比最高,分别为48.25%、43.17%;其次是所在社团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的占39.05%;认为存在的问题是社团以娱乐性活动为主的人数最少,占10.79%。总体而言,学生对于社团基础性建设的关注度较高,而硬件条件配备不足和运行管理效能低下是当前专业型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活动组织形式零散,社团活动娱乐为主。调查显示,学生目前所在社团以开展娱乐活动为主的占68.89%;学术讲座、专业研讨、技能竞赛开展相对较少;科研项目活动开展最少,占11.43%。希望社团开展娱乐性活动的学生人数最高,占74.60%;希望开展丰富的户外实践活动和应用性的技能培训活动的占60%、51.11%;希望开展理论性学术学习活动的人数最少,占28.25%。由此可以看出,社团对于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兴趣较低,高职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主动性意识也较弱。(四)以单个指导教师为主,社团工作指导不到位。调查显示,71.75%社团只有1名指导教师,19.37%的社团有2名指导教师,5.08%的社团有3名指导教师,社团指导教师有4名及以上的仅有3.81%。其中,指导教师基本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均未参与社团指导。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指导很少的占48.25%;基本到位的占31.43%;非常到位和比较到位的占6.35%、10.79%;基本没有指导的占3.17%。以单个指导教师为主是各个专业型社团的现状,也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而指导工作的不到位与激励机制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二、存在问题的根源剖析(一)生源质量相对较差,专业学习兴趣较弱。一是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到来,学生生源萎缩,录取条件渐宽,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自律性不强的普遍性特点明显,对于学习,尤其是专业学习的兴趣不大;二是“00后”大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生活无忧,随着娱乐性网络文化的冲击影响,自律性较差的高职生深陷娱乐泥潭而无法自拔;三是社团在文化建设方面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过于注重“乐”的形式与内容,淡化了“教”的实质与内涵,忽视了“寓教于乐”的本质。诚然,高职院校生【摘要】本文以陕西省12所高职院校专业型社团为调查对象,在分析现状、剖析根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核四芯三要素”高职院校专业型社团育人模式,为新时期高职院校社团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关键词】“双高计划”;专业型社团;育人模式第 83 页2023/1 (下)总第403期源质量相对较差是现实问题,但社团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主阵地,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型社团活动,发挥社团对于专业素养的提升功能,与学校关于社团治理思路与要求密不可分。(二)学制短课程压力大,优秀干部难以培养。一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是理论与实践教学各占一半,大专三年的日常课程教学任务繁重,于高职生而言,能坚持上好基本课程已是不低的要求,相对于兴趣爱好类社团,专业型社团的参与意愿很低。目前高职院校均开展有各类型的专业技术技能大赛,但参赛成员基本都是临时组建,训练成效很难达到理想结果,尤其是高职生理论知识的短板问题难以短期提升;二是高职学生干部基本在大二担任、大三换届,真正的培养期仅有1年,大二以专业课为主,课程学习压力较大,社团成员代表(干部)很难在缩短的时间内累积足够量的管理经验与技巧,管理质量难以通过“经验专家”的长期支持而得以保障。(三)指导激励机制缺失,社团建设认识不足。绝大多数专业型社团建设与发展主要依靠学生干部,基本未建立有效的指导教师激励机制,仅依靠制度要求和道德约束难以长期维系和发挥专业指导作用。究其根源:一是学校对于专业型社团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校仅配备1名社团专业指导教师,但即便专业型社团相对于文体类社团吸引力较弱,也有几十甚至上百的社团成员,1名专业指导教师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二是社团隶属于学生管理部门,学生管理与专业学习割裂已根植于固有思想观念,普遍认为专业学习是专任教师和办公室的职责,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日常运行管理是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责。教育与教学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的子系统,本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交叉的有机整体,但现实中却相互平行,出现了“两张皮”现象。(四)校企合作意愿不强,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校企合作意愿不强的根源在于:一是校企双方的需求不匹配,产教融合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虽然高职院校已意识到并积极寻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但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大多数企业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人才培养和输出,企业的功能就是人才输入和再培养,但归根结底,企业目前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本大于企业自我培养成本;二是出于安全稳定的考虑,学校将社团的活动空间基本圈定在校园内部,社团资源局限于学校和学生本身,面对企业的涉足常常是以警惕和抵触的心态而将其拒之门外,“故步自封”是当前大多数学校社团治理的真实写照。三、构建“一核四芯三要素”社团育人模式在充分调研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构建“一核四芯三要素”社团育人模式,旨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素养,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始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体现,思想引领是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高职生最大的现实问题在于学习认知的缺失。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职业道德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培养和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确立人生目标,丰富知识才能,确定发展方向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体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基本遵循,必须贯穿于社团治理始终。(二)以项目管理为途径,丰富社团活动内涵。以“技能竞赛+科研项目+创意实践”社团活动为抓手,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总目标指导下,将项目化管理引入高职学生社团活动,每项活动的开展目的变得更加明晰,过程更加规范。根据社团成员意愿和能力可分为竞赛组、科研组、创意组,依据竞赛项目不同对竞赛组成员进行个性化定制培训,通过日常性强化训练和实战性技能竞赛,将“临时磨刀”转变为“常备不懈”,延长技能竞赛准备时间线,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赛水平。并依托专任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师生共同研究项目,通过教师招募和个人申请进行实战演练,着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思考能力。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创业项目等创意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以团队指导为核心,落实全员育人理念。以“思政+专业+企业”的指导教师团队为核心,落实全员育人理念。辅导员是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骨干,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是学生社团保持正确发展方向和强大生命力的需要。专业型社团应配备科研水平较高、竞赛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指导教师激励机制,有效提升其主观能动性,对社团成员进行专业指导和培养,是专业型社团成长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这是新时期办好职业教育的新要求。社团治理纳入企业导师有利于学生掌握行业前沿信息,匹配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最终实现校企共享、共建、共育、共赢的局面。(四)以素质培养为主线,落实全方位育人理念。以“理论指导+实践训练+素质拓展”培训体系为主线,坚持全方位育人理念。按照“定人、定时、定点”的“三定”原则,每2周至少开展1次专业理论培训,对社团成员理论水平进行“补短”,对于参加理论测试的技能竞赛成员分组理论强化训练。高职院校的实践培养是区别普本教育的标志,应对社团成员求职创业实践能力进行“取长”,至少每2周进行1次实践操作训练。同时可协调实验实训室开发一些实验项目,社团成员通过个经验交流symposium第 84 页2023/1 (下)总第403期人申请参与项目开发。至少每学期开展1次素质拓展培训,有效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加强社团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五)以监督管理为保障,落实全过程育人理念。构建“四自管理+过程监督+结果评价”的监督管理机制。社团的属性是自治,社团应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为方向,指导教师到活动地点进行巡查、指导,定期对社团资料的规范性进行检查,以加强监督考察过程化管理。应注重结果导向,根据社团成员取得的竞赛奖项、科研论文、专利等成果,给予指导教师单项奖励;每学年末,根据社团成员评价和述职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优秀学生社团”“优秀社团干部”和“优秀社员”,并将结果纳入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通过长期的过程化监督和结果性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和培养社团“四自管理”意识,使其达到良性自治的目标。四、结语针对当前专业型社团在运行管理、培养机制现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构建了“一核四芯三要素”社团育人模式,该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竞赛水平、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等专业素养。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此模式需要职能部门积极协调和调动师资、经费、物质等相关资源,是社团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性条件。同时,可依据专业特点和就业能力培养要求,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好社团活动,周密制订计划,精心策划活动,力求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多元化,增加社团活动的趣味性,以激发和保持学生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基金项目:1.2021年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研究课题“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型社团品牌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JS202138,主持人:刘博;2.2020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党建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DJ2015,主持人:刘博】【参考文献】1俞慧刚,项建国.社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内涵特征、动力逻辑及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17):63-67.2肖凤翔,闫咏梅.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