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时
写作
方法
经验之谈
讲解
时评写作的方法及经验之谈讲解
对时评写作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热爱,从热爱到坚持动笔实践,慢慢养成了喜欢写的习惯,从202223年9月开始学习时评写作,五年来,共撰写时评文章700余篇,被人民网、新华网、求是理论网等网站采用650余篇。被全国各种报刊杂志采用294篇,其中,国家级报刊采用91篇(人民日报29篇,中国组织人事报48篇)。云南日报、甘肃日报、江西日报、湖南日报等省级报刊采用20236篇,市级报刊采用89篇。
说实话,对于时评写作,自己是小学生,也正在学习和探索之中,但一直喜欢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一段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就是抱着这样一种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想法,我想准备谈谈自己学习时评写作的一些粗浅感受,旨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朋友出来分享交流自己的写作体会。
网络时评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我们把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介看到、听到的,或者在工作、生活看到的、听到的,能够引起自己关注的大小时事的感受写出来,发布在网站、论坛、博客之中,即可称之为网络时评。
时评怎么写。结合自己的实践,我有九个方面的粗浅体会,就称之为“九连环〞时评写作法吧,因为时评写作是一个整体的“煎熬过程〞,原本不可能分开来谈,现在虽然分开谈,但各个局部是相互关联,环环紧扣的,关键还得如“九连环〞智力玩具那样,始终相连成串、合“九〞为一才行。
一、培养热情谈动力
时评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热心、信心、恒心〞,只有从内心深处热爱时评写作,从思想上树立必胜信心,从行动上始终痴心不改,才能写有所获。
首先要培养“热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是最强的动力。如果要在时评写作上取得一定收获的话,就要热爱时评写作。我自己自从爱上了时评写作以后,总有一种写作的欲望,一度时期像着了迷一样,走着,坐着,躺着,都在搜肠刮肚的想写点什么。记得202223年有幸到西藏旅游了一趟,坐火车从青海到西藏,在车上一边饱览青藏高原的美丽风光,一边翻开,依靠无线上网卡微弱的信号吃力的翻开人民网浏览了当天的新闻,在火车上敲打了一篇时评创先争优要为“十二五〞规划凝心聚力。只要你感兴趣,你就会舍得投入,只要你投入进去了,随时随地都是写作的“溜冰场〞。
其次要培养“信心〞。我自己的全日制学历是中专,而且学生时代的强项是数理化,语文是弱项。从事时评写作,应该说根底的“硬件〞条件是严重缺乏的。但因为坚持不懈写,自己的习作还是被各级报刊杂志采用了一些。我想表达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老虎们大都是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的大学生,很多还是研究生,大家的学历高,语文根底好,要来写点时评这样的小文章应该是卖肉的切豆腐---不在话下。另外一方面的意思是,时评写作并非难以上青天,大家一定要有信心,谈天说地自有哲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不要总担忧写不了,写不好,先写起来再说。
三是要培养“恒心〞。郑板桥说过。“精神专一,奋斗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不奋苦而求速效,
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也。〞齐白石的弟子郭大伟先生以毛笔的运用一书获得纽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有一次他在美国博物院示范国画,只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就沉着地画出一幅荷花写意作品。在场一位美国女士赞道:“画得太好了。仅需要几分钟而已。〞郭先生不假思索地答道:“这是五十年加上几分钟。〞郭先生的答复令人叫绝。绘画和写作的创作道路是相通的。时评写作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不要想着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一定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一定要多读多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学习时评写作,要多读时政新闻,多读一些别人的时评文章。
为了写时评,我坚持先学习,后写作的思路,主动向网络学习并形成了两个学习习惯,一个是对每天的人民日报必看。当天通过网络阅读电子版,收到报纸后再看一篇,对评论文章,还打印一份随身携带,有空的时候拿出来再读几遍,并建立了专门的剪贴本。二是对每天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头条新闻、高层动态必读,刚学习写时评那两年,我每个周末都会花半天的时间把党网网友声音栏目(现在扩展为评论频道了)刊载的文章读一遍。通过学习党报党网的文章,为写好时评积累素材,奠定根底。多读时政新闻是为了找到时评的对象,多读别人的文章是熟悉时评写作的根本套路。
读完后不是一读了之,接下来就要多观察多思考,要养成勤于观察和蔼于思考的习惯。生活是一本丰富多彩的大百科全书,基层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宝库。时评写作重点在学会观察和蔼于观察现实生活,观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在身边的贯彻落实情况,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观察基层干部和群众
反映的困难问题。只有做好一名用心细心的观察者和思考者,才能够从海量信息的“下面〞打捞起有针对性、建设性、时代性的评论素材和评论依据。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光看光观察不动手,永远学不好时评文章,写作的最大技巧就是没有技巧。正如鲁迅先生另外的一句名言:“作文怎么写,我说不出来,不过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多写的缘故,此外别无他法的。〞
二、有感而发谈选题
我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跟我交流“想写,但不知道写点什么。〞写什么。从哪里选题,感从何来。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时评文章主要来自于“十个方面〞的感受。
(一)来自于熟悉熟知的领域。我自己写的时评文章的选题90%的是围绕党的建设、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群众工作等自己熟悉熟知的工作去思考创作的。例如,创先争优活动我写了20多篇时评。其中有3篇“火柴盒〞被人民日报采用,202223年7月,李源潮部长对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营造处处争领先进单位、人人争创优秀业绩的良好气氛〞的要求,自己学习了部长的讲话后,有了一些思考,就写了“上来〞与“下去〞一文,先在党网发表,后来被人民日报选用了。
又如,围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我也写了20多篇时评,我举一篇例文,“还不够〞先生就不要请来了,先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用,后来被湖北日报刊发。为什么写“还不够〞先生就不要请来了这篇文章呢。主要是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领导干部在写自我剖析材料的时候思想认识不到位,总是老调重弹,喜欢请“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基层还不够,调查研究还不够〞这“三不够〞来现身说法打圆场,针对这个问题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举这两个实例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时评写作最好的选题方式应该立足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自己熟知的事情。这一点对初学时评写作的同志尤为重要。因为你熟悉,你就容易写得出道理;因为你熟悉,你就能够洞察问题;因为你熟悉,你就找得到切入点;因为你熟悉,你就不容易讲外行话。而且,至关重要的是,写自己熟悉熟知的东西,你才能跟得上各级公司的专题节拍,这个你懂的。
(二)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时评写作是作者思想生活、知识、文字等方面水平的一个综合的反映。现实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听到别人的一句话或自己的一些感悟,都有很多会让自己深有感触,你有所感触的东西就是非常值得写的东西。但大局部时候,我们是看到了,看看就过了;听到了,听听就走了;快乐了,笑笑就走了;愤怒了,侃侃就过了。有“感〞从来不“发〞,我觉得,我们要学会有感而发,我有很多时评文章就是从生活中看到听到的话语中有感而“发〞的。
例如顺着群众的脚印修路一文的写作,就是我针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而写的。我们那个县城的旁出现了一个新现象,每天早晚,市民们都喜欢去爬山锻炼身体。那座山原来没有路,最先爬大山的人带着镰刀边爬山边砍开了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来。随着爬山队伍的壮大,群众发出了希望修路的声音。听到群众的呼声后,政府就投资顺着群众“开辟〞出来的这条山路修了一条水泥路。有一天,我和妻子也去爬山,在路上就听旁边有两个老人在边走边聊天,其中一个老人说:“顺着老百姓的脚印修这条路,方便老百姓茶余饭后来爬山。政府办这件事办得好啊。〞当时我一听,就觉得“顺着老百姓的脚印修路〞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在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这句话折射出新时期群众工作怎么做的问题。我
就把爬山过程中听到的一句话与群众工作联系在一起,写了顺着群众的脚印修路这篇文章,被南方周末于2023年5月5日刊载。
社会大热点下面常常是靠一些具体的小事来支撑起来的,我们要善于以小见大,抓住小事反映大问题,这是写好千字时评的微妙所在。
再谈一篇文章,徐州日报采用的“仰头〞和“低头〞之间的变化。这篇文章也是我自己生活中的体验之作。很多年以前,你到理发店理发的的时候,理发师总让你低着头,或者按住你的头洗发。现在不同了,你到理发店理发是躺在洗发椅仰面洗发。同样是洗发,“仰头〞和“低头〞之间,不过转变了一个方式,变换了一个方向,你会觉得“仰头〞洗发比较舒服,比较人性化。我把这点“小事〞与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方法联系在一起,从洗发方式的变化去解释群众工作环境的变化。曾几何时,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比较武断,属于“压头式〞的,“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我刚工作的那个年代,乡镇和村社干部在抓方案生育工作,或者收取三提五统、催粮要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牵牛拉马、上房抓瓦〞的现象。现在群众工作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有吃有喝不找你,出了问题来找你。你不解决就告你,解决不好闹死你。〞群众工作方法应该顺势而为,更加突出人性化,“通不通三分钟〞已经行不通了,现在基层干部应该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地做群众工作,否那么非常容易因为言行举止引发网络舆情。我举这篇文章为例,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群众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你只要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随时都会找到新的时评切入点。吃穿住行用,时时产生新论据;柴米油盐酱醋茶,处处都有好文章。
(三)来自于会议中的思考。很多同志在开会的时候习惯于听,不习惯边开会边思考问题。其实,只要你用心,开会也是时评创作选题的源泉。我的好几篇文章都是在会议上听领导讲话而来的感受。
例如,202223年3月,全国各地都在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活动进行总结,研究部署如何稳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自己参加了一个总结大会,在会上听到一个领导要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总结,为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活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当时大脑里面就蹦出来一个疑问:“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活动有没有句号。〞顺着这个疑问思考,我写了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的“标点符号〞一文,提出阶段性学习实践活动有时间阶段,要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科学开展永无止境,没有句号,只有逗号;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的分号是要分阶段分步骤的落实整改方案;要把活动中探索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书名号)固定下来,长期坚持,抓好落实;要通过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称赞的感慨号等。这篇文章当天被推至科学开展观实践活动官方网站首页首页。
又如,改进会风要“填海〞也别忘“开荒〞这篇时评的写作。我在基层工作这些年的感受是,乡镇以上机关的会开得非常多,村组一级的“三会一课〞制度反而坚持得不太好。所以我就写了一篇改进会风要“填海〞也别忘“开荒〞,讲了两个方面的意思,对上面的会议进行“填海〞,而有些基层党组织的“三会一课〞制度已经荒芜了好些年,反而要“开荒〞了。后来这篇文章被云南日
报采用了。题目改成了关注农村“会荒〞,而且还被评为首届云南日报评论奖三等奖。
或许有朋友会说,你这个是不“专心听讲〞,开会“胡思乱想〞。我这个习惯是多年沉淀起来的,我习惯在听领导讲话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自己觉得这样做有利于对会议内容的吸收和消化。为了“鱼肉〞与“熊掌〞二者兼得。到达开会和思考两不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