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
管理
课程
政教
改革
探索
实践
尹宁宁
2022年第21卷第24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4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环境规划与管理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尹宁宁张新华熊厚锋【内容摘要】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其关键环节。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育人功能,团队成员积极挖掘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教学目标的完善、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拓展及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四个方面对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实际教学提供有益思路,培养具有良好品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环保人才。【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文明;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本文为九江学院教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 环境规划与管理 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编号:XJJGYB 20 61)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尹宁宁(1985),女,山东东营人,九江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污染土壤修复、课程教学改革张新华,熊厚锋;九江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其关键环节1 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颁布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指导3。作为高校教师,就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让课程真正发挥育人功能。环境类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碳减排等4。因而,利用环境类课程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社会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环境类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向。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是环境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成长为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生态道德素养的高级应用人才。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求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挖掘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一、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完善教学目标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简称,OBE)和课程思政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具体课程目标如下:一是使学生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掌握和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环保理念,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二是使学生能够针对复杂环境规划与管理工程问题,综合考虑环境、技术及经济等因素,进行规划与管理方案的选择和评价,培养学生项目管理和决策能力。三是使学生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深刻理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工业生态建设中评价产品周期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表 1 环境规划与管理 课程思政元素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挖掘1 2 传统诗词品读传统朴素的环境管理观点1 3 环境治理先辈贡献深刻认识传统发展对环境的损害及绿色发展的困境3 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解读理解生态文明的基础理论依据7 流域水环境规划以长江污染治理现状明确绿色发展紧迫性8 城市环境规划以城市垃圾分类为切入点了解生态文明的发展9 生态环境规划以城市周边生态城市创建实践为例认识生态文明的落实和进展11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以对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审计,循环经济及环境管理体系等具体案例的分析,认清生态文明的具体举措12 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以生命周期评价及产品生态设计为抓手,明确生活及工作中生态理念的实施和操作13 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以项目的环境管理为手段,了解绿色发展的内涵16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年第21卷第24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2(21)24二、优化教学内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针对教材内容陈旧问题,在教学内容中增添前沿知识,并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力求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密切有机结合,最终归纳为三个方面。(一)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融入教学实践。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充分认识和理解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将绿色发展的理念灌输到学生的整个学习当中,树立专业自信6。目前,很多学者已经开始探索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化学、会计学等专业课程的研究7 9。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课程,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升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二)将团队精神、责任意识融入教学实践。生态环境的规划、制定和实施涉及多部门、多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遵守法律法规。而且要有责任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三)将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融入教学实践。让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的环境理念及对世界的影响,并从中激发文化自信。让学生体会环境治理先辈为环境所做的贡献,感悟科学精神的精髓。三、创新教学方法(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仅依靠线上学习,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且存在师生互动少、模式单一等问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沟通,已成为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新型教学型态10。本团队将大学 MOOC 平台国家一流线上课程引入线下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改革,获批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采用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学习,课后检测复习的教学模式,根据每章节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习效率。以“生态设计”为例具体讲述。在传统教学中,生态设计的授课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思考和探索创新的时间和机会。而课程改革后,学生通过线上学习生态设计的各项概念、过程及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态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线下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感悟生态设计的妙处。最后,开展生态设计大赛,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探索,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二)小组协作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上下功能的翻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11。大部分的课堂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有效提升12。在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重点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以“生态城市”章节内容为例,具体改革如下:生态文明的建设在我国意义重大,我们先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学生课下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统筹规划,以“我心中最美的生态城市”为题,讲述生态城市的理念,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知识与理论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加深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翻转课堂可以实施的前提是学生在课前可以很好地理解掌握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这个要求,知识储备不够,影响部分课堂效果。以后还需在课前学习方面加强引导和监督。(三)课上突出问题导向,课下强化实践育人。在课堂学习中突出问题导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3。思政教育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对长江流域水环境的调查、分析和查阅资料,写出水环境规划的报告。实践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沟通表达能力,还可以实际了解当前的环境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环境治理的信心。(四)改进考核方式,加强思政教育过程性评价。原来的考核方式以期末闭卷考核为主,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现在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需要配以更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因而考试采用线上和线下考试两种形式。学生最终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10%)+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包含线上章节测评和作业、学习完成度、学习讨论、线上期末测评和慕课课堂表现,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期中考查,以小组课堂展示或实践报告为形式,注重学生的资料收集、团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锻炼,学生相互评分,使学生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学习和提升。线下期末考试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改变考核形式,逐步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学生从原来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发现并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键还是在教师14。但是,目前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而如何寻找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效地融入课堂是最大的难点。因此,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地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如教师首先要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不断加强学习,学习哲学、十九大报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相关知识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思政培训、研讨及沙龙等,并要做到团队合作,共同探讨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到专业知识的切入点,在课程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提升,最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五、结语在 环境规划与管理 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师思政建设能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地改善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后续建设还会根据在线学习数据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实现精准教学。课程思政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推动建设“三全育人”大格局。【参考文献】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Z 2019 09 292612022年第21卷第24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4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电气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以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为例宋金莲【内容摘要】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属于必修课,课程主旨以反馈控制理论为核心,研究控制系统建模方法、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自动调节过程等。本文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结合电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课程为例,通过大湾区背景下电气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创新方法研究实践,旨在实现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专业课与思政育人的同向同行。【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思政;电气专业【基金项目】本文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22JG42)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宋金莲(1978),女,广西陆川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气电子、自动化控制一、引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1 以及教育部印发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 这两份文件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要求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在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爱人民的高尚情怀,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人才培养之要义,也是必不可少之内容。可见,高校不仅要求公共课的思想政治课建设“课程思政”,而且对工科类专业也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3 远期规划展望到 2035 年。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九个城市,大湾区建设不仅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有更重要的政治意义,那就是成功构建“一国两制”下区域协同发展的世界样本4。简单地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国家站在历史高度上基于“一国两制”“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宏大方针,是政府部门深度协作的契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义至“大”在于国家,最终也会一点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