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文献综述例文模板详解.doc
下载文档

ID:2053835

大小:43KB

页数:55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文献 综述 例文 模板 详解
文献综述例文模板详解   --专业文档-可编辑--  --  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姓名学号〕  摘 要:文章主要以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状况为本体对象, 试图厘清媒介素养由欧洲引入中国的历史脉络, 媒介素养概念外乡化的过程与成果, 媒介素养研究内容的开展过程, 媒介素养研究意义的探讨源流,国内媒介素养的五大研究主体的状况以及媒介素养研究的个案新趋  向。通过文章初步认清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所处的地位与方位, 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忆性综述。  关键词 :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群众传媒大学生传媒人农民公民  引言  媒介环境的不断解构与重组,使得21 世纪的新媒体环境所成为了一个引导并决定着人  们生活与思想观念的拟态环境。面对媒介声势浩大的舆论进攻,作为一个现代人,以何种方  式、何种心态与何种角色接触、面对与探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并理性地厘清媒介现实与客观  现实的区别, 已经成为了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全新素质,即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  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开展所用的能力。它与  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一样式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一种根本人文素质。当代中国媒介素养的研究主体可以大体分为五类,即媒介从业人员、大学生、青少年、公民以及农民。不同的研  究主体体现出不同的媒介素养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话语构建型态。另外,  一些针对事件本体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成为审视媒介素养的一类新的视角。  1.媒介素养概念与内涵  媒介素养〔 media literacy〕是一个舶来词。而从中国语境来看,素质一词最早出现  于古代汉语尔雅·释鸟一文:“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曰翠。〞现代汉语所用素质  一词,实际上来自于日语的 “素质〞〔soshitsu〕,而日语的“素质〞,那么是意译了德语的Aulage  一词,原意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素质,注重人的本性,素养是素质的同义词, 不过素养一词更强调养成和培育, 强调通过学习以后到达的知识积累、 认识水平以及实践活动。  [1]  从大量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国内学者对“媒介素养〞的概念并不存在很大的争议,意见  比拟一致。  国内学者的概念推理一般都是立足于引进国外优秀概念的根底上的,因而关于媒  介素养的概念应该首先从国外概念的介绍开始。  1859 年,英国的教育科学部在将传媒素养纳入正式教学体系时,把传媒教育作了这样  的定义:“媒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积极,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他们将媒介产品的更  大范围和多样化并为此作出奉献。〞;美国媒介素养研究的专门机构对传媒素养作了这样的定  义:“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用这种能力来接触分析和评价群众媒介中锁传递的诸多复杂信  息。〞;美国著名传媒素养研究者詹姆斯·波特〔  James Poter 〕在其 1995 年出版的著作媒  介素养一书中说: “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察方法,即当我们置身于媒介中时,为了解读我们  所遇到的信息时主动采用的一种方法。   〞;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也曾经特别指出: “群众  的根本责任, 是运用一切可能性, 使自己成为机敏而又有鉴别力的阅听群众。  进一步的责任,乃是鼓励对媒体展开睿智的批评最后,他们应学习如何来运用媒体。  〞 [2]  国内最早由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的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将媒介素养引入到中国传播学视野下[3];张开等人认为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讯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  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能力:也再可简化为获取、分析、传播和运用各种形  式媒介讯息的能力[4];陈先元认为群众传媒素养是指现代社会中的一般公众对于传播媒体及  其传播信息的认知、解读、 批评和利用的整体素质及实际能力,是群众对于传播媒体锁从事  的信息传播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诉求及根本看法,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个人和社会传播机制之  间的一种互动关系[5] 。  总体来看,各位学者都一致认为没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即认知、鉴别和使用媒介的能力。  关于媒介素养的内涵,那么有着不同的视角与落点。陈先元教授认为群众传媒素养可以  在两个层面进行考察。首先,就个人层面上来说,群众传媒素养是人的根本特征,是人格因  素;其次,就群体层面而言,群众传媒素养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机制。构成传媒  素养的根本要素是一定的知识积累,核心要素是把握传媒的根本特点,关键要素是追求现代  社会的新鲜信息[6];还有许多专家学者不是从内涵的实际角度去阐述,而是从不同媒介的角  度来总结媒介素养的不同内涵,他们是指知解所有群众媒介信息的技能,包括电视、电影、  播送、报刊和网络。其中、电视和网络最为重要,也最受关注[7] 。张开的群众媒介素养概  论一书就是从不同媒介的不同素养内涵去挖掘和分析解读的;其他角度诸如林爱兵对传媒  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细分,区分了传者素养、受者素养、媒介素养和媒体素养等概念;谢金文  那么把媒介素养分为认识群众传媒和参与群众传媒两个局部;张冠文和于健那么认为媒介素养还  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8] 。  归纳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媒介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认识群众传媒、参与群众传媒和使  用群众传媒三个局部。  2.媒介素养的意义  中国学者在研究文章中一致同意, 实行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对公众个人而且对全社会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群众传媒素养论 认为消除信息传播的负效应从社会体制的层面上来说, 需要健全法律;从经济动因来说,应该标准市场;从社会道德水准的层面来说,应该提升群众传媒的素  养水平。  群众传媒素养, 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指标,而是群众整个文化素养的有机组成局部  。  张开在群众媒介素养概论 中提出对于呈几何级数暴涨的信息, 受众必须进行选择地识读、理解、记忆和传输。受众对媒介的认识,对媒介的选择与接触,对媒介传播内容的甄  别与判断,对媒介的运作和使用直接关乎人们社会生活的质量,尤其是关乎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媒介素养引领受众穿越“信息迷雾〞并朝着良性的轨道健康开展。  [10]  郑保卫那么从民众的需求、 形势的需要和媒介批评的诉求三方面强调实施媒介教育群众化  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能使普通民众掌握媒介传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知道怎样运用媒  介更好地为自己的劳动、 学习、 生活以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效劳,  使自己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而不至于只是充当媒介传播的被动接受者。  〞[11]  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 吴廷俊和舒咏平认为实行媒介素养教育是为了 “满足信息社会  人们对传播沟通空前巨大的需求。适应社会结构、生活形态的巨大变化;在现代中国社会,  由于经济开展与时代变迁带来巨大的社会变化,  人们所处的社会结构与生活形态也相应发生  了巨大变化,而各种变化均指向了对传播素质教育的需求。〞 [12]  总之,专家学者们都从系统论的角度以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去考察了不同主体媒介素养  的习得对于社会、个体与群体的不同作用,但这种作用与影响始终是正向的开展性的。  3.媒介素养主体的研究  主体媒介素养, 简单地说就是这些个体或群体使用、分析、评估、驾驭媒体信息的能力。  对这种群体能力的研究就是主体媒介素养研究。在当今中国媒介素养研究领域,主体媒介素  养研究仍然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并且愈发显示出实证的倾向。  胡连利,王佳琦的我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缺失与进展一文中给出了  2023-2023 年  [13]  媒介素养各主体研究的文本数量比重表格:  图 1. 2023-2023年媒介素养各主体研究的文本数量比重表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主体媒介素养研究主要可以区分为五类主体,即:大学生、公民、  青少年、 传媒人和农民。  其中以大学生和公民媒介素养研究为甚。  综合来看 , 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 学者们的共识是应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培育媒介素养。  因为当代大学生虽然已初步具有应对传媒时代的根本素养, 但是这种素养尚处于自发状态; 研究公民媒介素养的学者认为公民不能仅仅局限于自然人; 传媒人媒介素养那么重点要认清自己具有重要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双重责任; 农民媒介素养的问题长期受到无视, 所以极大的影响了社会整体媒介素养提高的进程。  另外,一些新的媒介素养视野也开始遁入研究领域, 诸如少数民族媒介素养和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等更为窄化细化的研究境地。  3. 1 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论文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  这些研究中又以现状研究为主。  总结  得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还存在着一些偏差:  1〕媒介认识上的偏差。陈一祥在  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对策研究 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对于媒介的理性认识还很缺乏,  尤其是媒介的社  会控制和媒介道德方面, 普遍地来说大学生对于媒介的拟态特征不能很好的把握与认同。  [14];  2〕媒介使用上的偏差。陈梅芬、范颖在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认  为大学生的媒介信息创作能力还不高。  他们和网络接触比拟频繁  ,  但是对电视节目、 报刊杂  志、播送节目等相比照拟陌生 , 所以很难谈得上创作  [15] ;陈万怀在 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和开展途径的思考 中引用相关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个案研究,  总结出大学生对媒介的表征  和建构能力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  获取利用信息还不够积极主动,  参与媒介互动和媒介内  容制作的人数比例较低等方面存在着媒介素养的缺陷等问题  [16]  。  在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问题上,  学者们也都认为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突破  口和试验平台, 并且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综合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与方  法,可以列出以下几点: 1〕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确实立。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是理论教  育课程体系确实立, 必须有一套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体系。  高校可以开设 媒介素养概  论、媒介文化等必修课程,同时辅以媒介伦理学、媒介认知与文化、群众  传媒与社会、理解媒介等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给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媒介教育,  丰富和开展他们对传媒的认知与了解  [17];高校应以中文系的新闻传播专业以及教育系的教育  技术专业为依托, 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媒介素养教育根底课。内容包括电视媒介素养、  网络媒介素养、电台、报刊杂志媒介素养等。  [18]  2〕群众媒体的宏观整合与管理。建议相关  的媒体机构和高校合作 ,采用专题培训和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召开全国  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会议  。研讨理论及实践问题  ,以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在实践中的全  面推。  [19];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传媒工作者  , 都要切实转变观念  , 努力将现  代传媒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20] 。  3〕大学生自身参与媒介实践。大学生要积  极主动地学习和积累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  ,利用各种见习、 实习、社会实践等时机在实践中  加深对不同媒介特点的认识  ,培养自身的媒介区分能力和媒介批判能力  、以及利用媒介资源  完善自我的能力, 还要特别注意自身媒介道德的修养  [21]  。还有许多学者提到了具有创新意义  和理论突破意义的途径, 比方高校成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