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找准
语文
教学
切入点
激活
学生
积极
思维
找准语文教学切入点 激活学生积极思维
找准语文教学切入点 激活学生积极思维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语文的教学设计,明白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合目的的手段、有内容的形式,是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自洽形态,切不可流于追求课堂气氛是否活泼这一简单的层面之上。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善于抓住教材与课文的切入点带动全篇,要立足于教材与单元的宏观背景,联系实际,选准突破口,力求提纲挈领,举一反三,让学生主体性在特定的课文所能提供的最大空间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真正起到主导性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找准切入点,激活学生思维,向课堂要质量呢?笔者认为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做一点尝试。
一、从课题切入,培养审题、拟题能力
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眼睛。既要学生从这“眼睛〞里洞察到文章的内容,又要使好文章有一个好题目,以到达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者要从课题切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审题、拟题能力。
如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就可从课题切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从……到……这样的题目样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就可得出:1.说明“我〞生活的环境变了.2.说明“我〞生活的地点变了。3.说明“我〞生活的内容变了。4.说明“我〞辞别了幼稚的童年,开始走上了生活的道路。5.“我〞先在百草园是“玩〞,后在三味书屋是“学习〞。〔生活方式变了〕6.“我〞接触的人或事物发生了变化。7.“我〞的思想感情变了。8.“我〞的兴趣爱好变了。9.说明本文写的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生活经历。10.这个题目规定了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11.说明可以使用比照的手法。〔比照在两种生活中感受〕12.也可以写两种生活都喜欢。〔这是统一关系〕13.也可以写蛮喜欢其中的一种〔生活〕。〔这是衬托关系〕14.要写成记叙文。〔在表达描写中融入感情,也可写成叙事散文。〕
尽管学生的发言“杂〞了些,但可贵的是其间闪烁着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到达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目的。
再如教父子情总结中心思想后,可以提出:“请同学们来给这篇文章重新拟个题目,行不行?〞
学生讨论出了九个题目:1.慈父2.我有这样一个父亲3.回忆我的父亲4.复杂的父亲5.父亲这样教我6.理智的父亲7.父子情深8.新型父亲9.我爱父亲。
这里需要明确:在老舍独特教子方式的里面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谋远虑的爱,这种爱是最深沉的爱。“我〞在守灵时拉父亲的手,摸父亲伤痕累累的身子,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我〞对父亲无限的怜惜,无限的感谢,充分的理解,深沉的悲哀。文章在表达父亲独特的教子方式背后,流动着的是父子深情,这是文章最本质的东西。所以命题为“父子情〞。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拟题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二、从小处着眼,传授语文知识
余映潮老师在教羚羊木雕时,从单篇整体阅读教学的角度,进行实现语言学习目标的要点式处理。利用课文特点,教给学生一点似乎看不起眼的又实实在在的知识……怎样把对话描写中的“说〞这个内容写好。于是,余老师提出: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说〞的语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经讨论归纳出:1.“说〞这个词是常常用的。如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2.对话中有时不用“说〞这个词。如“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3.对话中有时用其它的“说〞。如“不!〞我哭着喊了起来。4.在“说〞之前可以加上“态度〞。如“你现在就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决地说。5.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之前加上“神情〞。如“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6.带动作的“说〞或以动作表示“说〞。如“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这样的学习,学用结合,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泼,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从语言切入,引导学生揣摩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作品所有的思想含义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因此,我们切不可放过品读作品中好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看似寻常竞奇崛,方家闲笔却意赅〞。这从鲁迅的作品祝福中可见一斑。那教者又该如何切入呢?
我想,可先引导同学们分析“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改变,单是老了些〞、“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与今年自然也如此〞等貌似寻常闲笔的“微言大义〞后,让同学们找一找文章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句子。同学们思维迅速被调动起来。片刻,就有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冲动地找到一处:祥林嫂在贺老六病死后再度守寡、阿毛被狼吃掉后,又一次回到鲁镇时,“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这句话单独成段,闲笔不闲:人们仍然在潜意识里面否认祥林嫂的再嫁,其根源就是人们思想深处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观念――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女不嫁二夫,好狗不事二主。可谓言简意赅!〕不久,又有一位学生兴奋地发现一处:“四婶嫌弃祥林嫂不干不净,拒绝祥林嫂摆放祭品的三句话似乎也不同:1、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2、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3、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些看似平常的语言,却值得我们细心体会,认真揣摩。
四、让学生走出课外,追求创新
目前,语文教改正大张旗鼓,竭力提倡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也要找准切入点,把这种精神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试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教学设计:“大家知道现在一旦出了人命案,一定惊动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而审案、断案的一定是法院的法官了。可又有谁听说过和尚〔僧〕断案的故事呢?我们今天要阅读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说的就是和尚〔僧〕断的案。他断的是一桩什么人命案?他究竟在什么地方断的案呢?坐堂审案的又是谁呢?弄清断案人和审案人后,大家就以法官贾雨村的身份写一篇贾雨村审案报告。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思想,又学会了写“审案报告〞,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坚持学生自主的原那么,从各个角度找准切入点,激活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努力做到吕叔湘先生提出的“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