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碑志视角下和州张氏的书学传承与地域影响_潘捷.pdf
下载文档

ID:205027

大小:5.36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碑志 视角 州张氏 传承 地域 影响 潘捷
2023.01152鄞县。张即之书名显赫,何绍基作诗称其:焦山石壁宝贞珉,吴会欣逢手墨新。拔戟苏黄米蔡外,写经规矱接唐人。书史会要谓张即之:特善大字,为世所重。张氏虽祖籍和州,但张孝祥与张即之皆生于鄞县,尤其是张即之长期活动于此,因而张氏对宁波(明州)书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张即之书法受张孝祥影响较大,董史皇宋书录载:张即之,字温夫,安国之后,甚能传其家学。伯侄二人也有墨迹传世,从其行书手札看张氏家族中确实存在笔法上的递传。墨迹之外,张氏亦有数件相关碑志存世,丰富了其家族书学的传承路径。一张氏家族相关碑志书迹考绎(一)敕赐宏智禅师后录石刻(图一)此碑刻于天童寺大用庵铭碑阴,原碑立于天童寺东谷庵,现碑石已佚,天一阁藏有其民国拓本。此碑分三段,上碑额,中序文,下题记,每段之间有横向界格。序文作于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四月,撰者赵令衿,字表之,文中自号超然居士,宋太祖五世孙,绍兴十六年内容摘要:南宋书史上,和州张氏在四明诞生了两位书坛巨擘,即张孝祥与其侄张即之。对其家族相关碑志进行考察,可以洞见张孝祥书法不仅递传至张即之,其子孙书法亦受浸染,并藉此进一步明晰其家族书学的传承路径。而对二人曾生活的四明一带碑志书迹的考察,亦能发现其中不乏张即之书风之作,反映出张氏书法具有一定的地域影响力。关键词:碑志南宋和州张氏书学传承地域影响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张氏上可追溯至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约七六六八三)。迨至南宋,张氏又诞生两位著名书家张孝祥与其侄张即之。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六九),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世人又称张紫微,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状元,南宋著名词人,祖籍和州乌江县,生于明州鄞县桃源乡(今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并在鄞县生活十余年。张孝祥亦以书名世,陆游评:紫微张舍人书帖为时所贵重,锦囊玉轴,无家无之。张即之(一一八六一二六三),字温夫,号樗寮,亦出生于鄞县桃源乡,晚年致仕后长期归隐(一一四六)知明州观察使安定郡王。题记作于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七月,书丹者张孝祥。此碑题记晚于序文三个月而作,而观察碑额、序文、题记三处书迹,可发觉序文书风与另两者明显不同。碑额与题记可以确定为张孝祥书丹,书风与其卢坦传语碑基本一致。时年张孝祥二十六岁,观此碑书风不再囿于颜书,已有率意洒脱的米芾笔意。而序文书风虽也出于颜字,但字势肥扁,多受苏轼影响,不知何人书,但应非张孝祥。(二)宏智禅师妙光塔铭此碑现位于古天童碑亭,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七月立石。篆额者贺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上蔡人,参知政事。撰者周葵(一九八一一七四),字立义,宜兴人,绍兴中侍御史,此其知太平时作也。书丹者张孝祥。此碑书风与前列敕赐宏智禅师后录石刻中题记部分相近,笔力遒劲,颜、米间出,兼杂褚意。乾隆鄞县志载此碑云:碑阴渊默雷声四大字,明季僧通门书张于湖书南渡最有名,朱文公尝讥其放纵,而此碑却以秀劲胜。(三)重建逸老堂记此碑现存天一阁,原在月湖贺秘监祠,开庆元年(一二五九)撰立。撰者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字毅夫,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状元,官至左丞相。篆额者赵汝梅,史弥远婿,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惜碑额已佚。书丹者张即之。碑阴刻贺知章画像并赞,同年撰立,吴潜撰并行书。此碑剥蚀严重,碑文漫漶不清,但依旧可见其确为张即之所书,书风与其墨迹佛遗教经相近,已是成熟风格。清代鄞县学者全祖望鲒埼亭集有此碑题跋二则,评价甚高:碑志视角下和州张氏的书学传承与地域影响潘捷研究书法史料研究书法史料DOI:10.16769/ki.31-1067/j.2023.01.0202023.01153秘监逸老堂碑,吴丞相履斋所为文,张大中樗寮之真书,赵侍郎汝梅之篆额也。履斋贤牧守,樗寮书家,是本所当宝惜。樗寮为参政孝伯子,熟于典故,说乾淳事如置掌,李心传以为畏友。有洁癖,其书法冠于晚宋,而清容(袁桷)以为书法之坏自樗寮始,谓其晚年人益奇,书亦益放。今观是碑,何放之有?予所见樗寮墨迹甚多,并不见其如清容所云者。叶昌炽语石也借此碑评张即之书法:张即之,书中之畸士也。好用侧笔,望之如矮松偃盖,婆娑可爱。其运笔以收为纵,又如长房缩地,咫尺有千里之势。小字如金刚经(在焦山),大字如息心铭,四明有贺秘监逸老堂记,皆非恶书也。后世对张即之书法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尝有人论张即之书为丑怪恶札之祖,今观书迹,结合全祖望、叶昌炽二人之评,恶札之名实属偏颇。有关和州张氏伯侄间的书学传承关系早已为世所公认,若谈及二人书法则必有此论,今观二者书迹确实如此。其不仅在结字特征上趋同,点画虚图一敕赐宏智禅师后录石刻,天一阁藏2023.01154实对比同样强烈,而在笔画的承接方式上,张即之更是克绍箕裘。学界认为张孝祥的书学渊源是自称师法颜真卿和后人指出的米芾,徘徊在尚法和尚意书风之间。此论多是针对张孝祥的大字楷书或行草手札而言,这可从敕赐宏智禅师后录石刻的碑额处窥得端倪。而从宏智禅师妙光塔铭这件中楷作品看,颜、米的气息并非最为显著,其中更多蕴藏褚遂良笔意。张即之本人无任何文集与书论传世,除方志中提及的幼学伯父孝祥书外,清人梁还指出张即之书法本出欧,而参以褚。南宋书法史也结合前人书评称张即之书法糅合了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钟绍京、米芾、范成大及隋唐写经笔意而自创一格。当然颜真卿也好,米芾也罢,后世不乏其学褚书之论。而范成大又从米书中得到消息,灵飞经也与褚遂良书风多有暗合,因此溯源起来,说张氏伯侄书法的源头在褚遂良也并不为过。而写经笔意的参入和对欧阳询的取法,使得张即之的楷书较于张孝祥在点画上更为精到秀逸的同时,体势上又稍显局促。二南京出土张氏墓志对其家族书学传承路径的补充宋史载: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张孝祥深受宋高宗赏识,后人亦对其书评价甚高,加之其才华横溢,人格忠烈,更为世人所重。显然,于世如此,何况于家族之内,张孝祥书法的影响力绝非局限于其侄张即之。恰南京出土有宋故运判直阁寺丞张公(同之)埋铭与宋故夫人章氏祔葬埋铭,二者为夫妻墓志,前者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入窆,志主系张孝祥长子张同之;后者庆元六年(一二)入窆,志主为张同之妻章氏。二者的出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张氏的书学脉络。宋故运判直阁寺丞张公(同之)埋铭题有:惟亿等不孝谨忍死执笔,记始终大略,刻而藏诸幽云。朝散郎沈作乂填讳。可确定此志撰者系张同之长子张亿,填讳者沈作乂。宋故夫人章氏祔葬埋铭题有:孤亿泣血书之石沈作乂填讳。可知书丹者就是张亿,填讳者亦为沈作乂。以此可将填讳者书丹的可能性排除。后观二者书迹,初看书风迥异,前者线条丰润,更具篆籀气;后者点画以方笔为主,锋芒毕露。但再逐字详察,二者其实如出一辙,点画的起收之处虽有方圆之别,但单个笔画的提按、曲直、绞转等处理方式基本一致,皆从张孝祥出。而结字更是如此,二者与张孝祥书风一脉相承。由此可以判断两方墓志应皆由张孝祥后人书丹。若考虑到前后刻工技艺水平的差异,均由张亿所书也未尝不可,或至少一方由张亿书丹,另一方由其兄弟书丹。张同之于安徽省天柱山书有一处摩崖题记,书风亦糅合颜、米,虽总体气息与张孝祥书风有区,但依旧保留部分了张氏的结字习惯。张孝祥弟、张即之父张孝伯(一一三七?)也有书迹传张孝祥与张即之中楷碑刻书迹单字对比表选自张孝祥书宏智禅师妙光塔铭选自张即之书重建逸老堂记张孝祥与褚遂良中楷碑刻书迹单字对比表选自张孝祥书宏智禅师妙光塔铭选自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房玄龄碑2023.01155世,虽数量不多,且为行书手札,但也可窥察其书法受张孝祥浸染。张孝伯还藏有张孝祥家书五帖,曾遍请当时与张孝祥有交游的胜流人物题跋。从中也能洞察张孝祥对张孝伯书法之影响。此外,张孝伯辇下帖笔势短促爽利,多弹跳用笔,与张即之书汪氏报本庵记的笔意相近,可认为张即之书法也曾受其父陶染。况且,张即之出生时张孝祥已辞世,那么张即之对张孝祥书风的继承一定离不开其父亲的引导。总之,无论从史籍还是书迹出发,张即之书法继承于张孝祥当不容置疑。但通过对和州张氏家族碑志书风的考察,特别是张同之夫妇墓志的出土,可以更加确信张孝祥书法在其家族中所影响的不止张即之一人,其书风至少能够辐射至其孙张亿。这也说明家族书风的延续不是单一的父传子,而是可以通过家族世系网络进行多角度、深层次传播。三鄞县史氏与张氏的结缘兼谈张氏书法的地域影响楼钥曾评史氏:四明衣冠之族,绍兴以来莫盛于史氏。鄞县史氏素有一门三宰相,四世图二宋史嵩之墓志拓本,余姚市博物馆藏石2023.01156八公卿之誉。其作为南宋明州最显贵的家族,却不以书名,又鲜传书迹,幸尚有史家墓志存世,为后人钩稽了史家的书法风貌及其审美趣味取向。其中,史氏墓志又多张即之书风,这是宁波地区其他家族墓志所不具备的独特面貌。(一)宋史嵩之墓志(图二)此志葬于当时慈溪县,现为余姚市博物馆藏石,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入窆。志主子史玠卿等撰,李曾伯书讳。志主史嵩之,字子申,鄞县人,尚书右仆射史浩从孙、右丞相史弥远之侄,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嘉熙四年(一二四)入朝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此志书法系张即之典型书风,点画虚实对比夸张、粗细互作,笔势灵动爽利,线条挺健有力,不失为一佳作。(二)宋史尧卿墓志东钱湖王安石纪念馆藏石,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闰五月入窆。志主子史棣孙撰,赵崇夷书讳。志文亦张即之书风,用笔尤甚,但结字开图三宋史岩之墓志拓本,会稽金石博物馆藏石2023.01157张疏朗,不如张氏真迹紧凑。(三)宋太常丞尚右郎官兼史馆校勘程公(坰)岁月记东钱湖王安石纪念馆藏石,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三月入窆。志主系史嵩之女婿。志主子程幼学等撰。志文依旧张即之书风,精彩程度可与宋史嵩之墓志媲美。(四)宋史岩之墓志(图三)会稽金石博物馆藏石,咸淳七年(一二七一)十一月入窆。志主子史珌卿撰,戴埙填讳。此墓志相较前列宋史汲卿墓志又是另一派气象,其形制宏大雄伟,镌刻精秀。志文书法依旧是典型的张即之书风,点画精到,清劲秀逸,整体气息较宋史嵩之墓志更加轻盈。(五)宋故广国夫人杨氏(惠罙)墓志鄞州区文保中心藏石,咸淳十年(一二七四)十月入窆。志文正书,分纵向五段。撰者系志主之孙史公善。此志与前列宋史茂卿墓志为夫妻墓志,志文点画特征与张即之书颇为相似。以上诸方墓志均未题署书丹人姓名,因此无法确定是否为史氏后人所书,有些许遗憾。张即之书法虽在宋末流行,但未见其他宁波地区家族墓志中出现数方皆为张氏书风的情况。特别是史氏重要人物史嵩之的墓志,形制恢弘,书刻俱佳。考虑到张即之书李衎墓志铭的主人同为鄞县人,说明张氏确有为乡邻友人书写墓志的可能。抑或张即之在世时因应酬过多,也发展了自己的代笔人。宋史岩之墓志同样是精妙绝伦之作,但其归葬时张即之已逝,因而此志应是学张氏书法之人所书。另几方墓志从书艺水平上看与真正的张即之书法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判断亦可能由其他模仿张氏书法的人书丹。综上所述,无论这些墓志是否由张即之书丹,或是否由史氏后人书丹,都能够说明史氏在审美趣味层面对张即之书法情有独钟。张即之书法的影响力也不仅限于鄞县史氏。其晚年致仕后退归四明,隐居于鄞县桃源乡,据说旁有资教寺,多其笔迹,另为本地所书的匾额遗墨也比比皆是。若以碑志视角来考察,宁波地区现存最早的张即之书风碑志是于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十二月入窆余姚的有宋胡氏(巽中)圹记,书丹者孙绍,证明学张氏书法之人存在。邻县慈溪也另有一方张氏书风墓志,即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十二月入窆的宋王友度墓志。此志未题书丹者姓名,当地学者胡迪军在书法杂志曾刊发过对此志书风的考释,认为其可能出自张即之之手。四结论张孝祥由于英年早逝,其对书史的贡献不得不在壮年时戛然而止,但依旧在家族内部产生了巨大书学影响,张氏族人多受其陶染。张即之在其父引导下接过张孝祥衣钵,又杂糅欧阳询、褚遂良、米芾等唐宋先贤,以奇峭险峻的结字和雄强劲健的笔力,在榜书、中楷、写经等方面开创了强烈的个人风貌。张即之更是在其生活的四明一带影响深远,取法其书者众,不乏学至能乱真者。宋史有即之以能书闻天下,金人尤宝其翰墨之说,可见张即之书法在当时四明以及全国,乃至南宋域外都风靡一时。此外,张即之还有大量书迹东传日本,影响了一众中日禅僧。纵向地看,后世也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